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朝阳小学教师招聘2020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最新版】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朝阳小学教师招聘2020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最新版】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单项选择题A、负迁移B、正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 2: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是() A.教育计划 B.教育手段 C.教育途径 D.教学工作单项选择题 3:教育政策的特点具有()。多项选择题A、战略性B、可行性C、原则性D、权威性E、政治性 4:新时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有()。多项选择题A、摆正学生管理工作的位置B、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C、建立学生管理团队D、加强学生自我管理E、
2、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5: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库仑作为单位的是()。单项选择题A、电流B、电阻C、电容D、电量 6: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多项选择题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论语 7: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多项选择题A、群众性活动B、以人为核心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E、班级授课制 8:建设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一步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才能明确社区的社会职责;如果不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就不能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各种需求;社区管理的法规建设是社区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前提,而加强社区基层的民主自治也有利于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
3、由此可见,()。单项选择题A、如果不能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就不能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B、如果不进一步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就不能明确社区的社会职责C、只有加强社区管理的法规建设,才能明确社区的社会体制D、只有加强社区基层的民主自治,才能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各种需求 9: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问题的是()单项选择题A、建筑设计B、剧本创作C、技术革新D、演员根据剧本表演角色 10:在个性心理结构中,()更为稳定。单项选择题A、兴趣B、价值观C、气质D、性格 11: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判断题对错 12:小叶今年14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三年级学生,其父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
4、早点给家里赚钱,遂于暑假将小叶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其父拒不说明小叶去向。小叶父亲的做法违反了以下哪项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单项选择题A、B、C、D、 13: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体现了()。单项选择题A、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B、教学永远具有引导性C、教学永远具有科学性D、教学永远具有思想性 14: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的是()。单项选择题A、华生B、加涅C、罗杰斯D、奥苏伯尔 15: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5、)。单项选择题A、线性关系B、倒U型关系C、正U型关系D、平行关系 16: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判断题对错 17: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单项选择题A、发现法B、示范法C、讲解法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18: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单项选择题A、连锁性感染B、互相监督C、互相帮助D、遵守纪律 19: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多项选择题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E、维纳 2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单项选择题A、 导向性原则B、 疏导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6、原则 21:在韦纳的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单项选择题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22: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单项选择题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 23: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是违法的。()判断题对错 24: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作用。()判断题对错 25: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以下哪些功能?()多项选择题A、做出判断评价B、信息传递C、控制
7、D、激励E、情感交流 26:妈妈要带两个女儿去参加一个晚会,女儿在选择搭配衣服。家中有蓝色短袖衫、粉色长袖衫、绿色短裙和白色长裙各一件。妈妈不喜欢女儿穿长袖配短裙。 以下哪种是妈妈不喜欢的方案?()单项选择题A、姐姐穿粉色衫,妹妹穿短裙B、姐姐穿蓝色衫,妹妹穿短裙C、妹妹穿长袖衫和白色裙D、姐姐穿长裙,妹妹穿短袖衫 27:“举一反三”与“触类旁通”体现的是()。单项选择题A、创造性B、学习动机C、学习迁移D、学会学习 28: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多项选择题A、班主任工作B、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C、党支部、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D、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 29: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
8、)实现的。单项选择题A、定势B、讲解C、启发D、迁移 30: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多项选择题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 31: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单项选择题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32: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单项选择题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33: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单项选择题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 34:取得教学成功的内
9、因是()。单项选择题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 35: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单项选择题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伦理本位D、科学本位 3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单项选择题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37: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多项选择题A、具有依附性B、缺乏原则性C、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D、自我为中心 38: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
10、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包括()等。多项选择题A、学习的兴趣B、爱好 C、努力D、学习的信念 39:各方面内驱力随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最为突出。单项选择题A、附属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认知内驱力D、情感内驱力 40: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方法。()单项选择题A、对B、错 41:下列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单项选择题A、打篮球B、骑单车C、吹口琴D、解应用题 42: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多项选择题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E、转移学习 43:以下园林建筑中,不属于皇家园林的是
11、()。单项选择题A、颐和园B、承德避暑山庄C、圆明园D、拙政园 44:信息能长时间保留下来,容量没有限度的记忆是()。单项选择题A、短时记忆B、瞬时记忆C、长时记忆D、感觉记忆 45: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京剧是北京的地方剧种B、京剧的行当主要有四类,即生、旦、净、丑C、“四大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中的重大事件D、京剧中念白属于京韵 46:课外活动的特点是()。多项选择题A、组织上的自愿性B、内容上的广泛性C、活动上的自主性D、形式上的多样性E、方法上的趣味性 47: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完全放弃考试。()判断题对错 48: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单项选择题A、
12、 班杜拉B、 奥苏伯尔C、 桑代克D、 布鲁纳 49: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叫()单项选择题A、教学策略B、学习策略C、教学计划D、教学目标 50:()的大教学论一书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单项选择题A、杜威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洛克 5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守恒观念的形成”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单项选择题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2: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单项选择题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习的方法 53:以下关于教学与测量及测验的
13、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题A、两者没有关系B、两者既有关系又有区别C、两暑完全等同D、教学评价以测量、测验的客观描述为基础E、测量和测验的结果通过教学评价来判断 54:少年期指()。单项选择题A、3岁6、7岁B、11、12岁14、15岁C、6、7岁11、12岁D、14、15岁25岁 55: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单项选择题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B、英国哲学家培根C、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D、英国哲学家洛克 56: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属手()。单项选择题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准备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57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实行()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单项选择题A、教育B、尊重C、爱护D、关心 58: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单项选择题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 59:个别教学制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判断题对错 60: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各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等。()判断题对错 查看答案 1:答案B 解析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属于正迁移。 2:答案D 解析 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是教学工作。 3:答案B,C,D,E 解析 4:答案A,B,C,D
15、 解析 5:答案D 解析 库仑是电量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电容的单位是法拉。故选D。 6:答案B,C,D 解析 “三艺”是指文法、修辞和辩证法。 7:答案A,C,D 解析 课外活动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8: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此题的解题思路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是“明确社区的社会职责”的必要条件,因此,否定前件,就可以否定后件。所以,“如果不进一步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则“不能明确社区的社会职责”。因此,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和“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的关系
16、。因此,不能选A项。“加强社区的法规建设”不是“明确社区的社会体制”的必要条件,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说“加强社区基层的民主自治”和“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各种需求”之间的关系,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 D有结构的问题,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10:答案C 解析 兴趣和价值观属于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比较活跃的成分;性格和气质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比较稳定的部分,与性格相比,气质更为稳定。 11:答案正确 解析 略。 12:答案A 解析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
17、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13:答案A 解析 题干的描述表明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14:答案B 解析 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错误 解析 赫尔巴特的五步教学法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17:答案D 解析 教学中组织练习时,遵循准确的示范和
18、讲解原则。 18:答案A 解析 课堂气氛会导致学生发生连锁性感染。 19: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科学家所代表的流派。学习的定义,大致上分为两类:一类把学习定义为是后天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知识的获取。另一类把学习定义为使主体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恒久变化的 过程。这种变化可以是外显的行为变化,如老鼠学会按压杠杆,人学会骑自行车等;也可以是行为潜能的变化,如知识的增长,能力、态度或意识倾向的变化。前者 是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后者则表现为是一种内隐的变化。本题考查的是科学家所代表的流派,从课程学习中可以了解。 20:答案C 解析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
19、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谈话法的定义。 23:答案正确 解析 24:答案正确 解析 略。 25:答案B,C,D,E 解析 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信息传递、控制、激励和情感交流的功能。 26:答案B 解析 妈妈不喜欢女儿穿长袖配短裙,即必须是长袖配长裙、短袖配短裙。只有B项妹妹穿的是长袖配短裙,所以答案为B。 27:答案C 解析 这些都是学习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8:答案B 解析 29:答案D 解析 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30:答案
20、D 解析 31:答案C 解析 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32:答案B 解析 33:答案C 解析 由道德的常识可知,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 34:答案D 解析 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35:答案A 解析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等。 36:答案D 解析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三者缺一不可。 37:答案A,B,C 解析 略。 38:答案A,B,D 解析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包括
21、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39:答案A 解析 各方面内驱力随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40:答案B 解析 启发式并非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思想。 41:答案D 解析 42:答案B 解析 B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43:答案D 解析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拙政园屡换园主,直到20世纪50年代,恢复初名“拙政园”,故拙政园为私园,
22、并不是皇家园林。故选D。 44:答案C 解析 45:答案A 解析 京剧是流行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京剧并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戏曲,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改称京剧,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46:答案A,B,C,D 解析 课外活动的特点有: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47:答案错误 解析 48:答案A 解析 49:答案A 解析 50:答案B 解析 51:答案C 解析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52:答案C 解析 学习迁
23、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存在着共同或相同的要素。 53:答案B,D,E 解析 教学评价和测验测量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测量、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教学评价的主观判断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测量和测验的结果必须通过教学评价来判断。 54:答案B 解析 略。 55:答案B 解析 是培根首次提出的,夸美纽斯是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56:答案D 解析 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开始时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的,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57:答案A 解析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58:答案C 解析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59:答案错误 解析 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这是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60:答案错误 解析 14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