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藤野先生课文教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86018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藤野先生课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藤野先生课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藤野先生课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藤野先生课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藤野先生课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藤野先生课文教案篇一: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1八下第一单元第 1 课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备课人:赵红霞【 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阅读现代文,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材分析:本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 1902 年夏末至 1906 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

2、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 1926 年 10 月 12 日。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鲁迅深切感受到毫不受恶劣空气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鲁迅原来想走“ 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材重点】文中藤野先生的形象及作者对藤野先

3、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教材难点】体会文章明线暗线整体布局的妙处,把握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阿长与山海经 、 风筝 、 社戏等作品,对鲁迅的经历、思想及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学生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 读一读,写一写” 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含义。2、收集鲁迅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明确这篇

4、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2、 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思维目标: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和比较思维,联系背景理解鲁迅对“清国留学生” 、 “爱国青年” 、 “正人君子”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方法】1、跳读法:从文中找出对藤野先生描写和“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

5、事情的叙述,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讨论法:讨论文中写 “清国留学生 ”、 “优待” 、 “匿名信事件” 、 “看电影事件”的作用。【 教学评价】1、课上点名检查字音掌握情况。2、以小组呈现的方式检查字词意义和句子翻译情况。【 教具学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6、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构建动场、导入新课: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复习鲁迅作品及出处)2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 ,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 , “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二、资

7、料助学,作者及背景简介:1.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 华盖集 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藤野先生简介:藤野先生全名藤野严九郎, 1874 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藤野从小学过汉文,1896 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的助手,后到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 年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1904 年升为教授。两个月后鲁迅来此留学,藤野先生担任解剖学兼副班主任,曾给鲁迅以特别关心和照顾。1915 年仙台医专升格为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

8、够,被解除职务。1919 年回故乡开诊所,1945 年在福井逝世。3.鲁迅看重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 ;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 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 ,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 鲁迅选集 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4.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 1902 年夏末至 1906 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

9、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 年 10 月 12 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三、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

10、握文中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抑扬顿挫 绯红 宛如 驿站油光可鉴 畸形 不逊 匿名杳无消息 诘责 凄然 教诲深恶痛疾 瞥见 解剖 发髻2、跳读课文,找出对藤野先生的描写,思考问题: 文中写了作者和藤野先生之间发生的哪些事情?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 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具体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作者对藤野先生有怎样的感情?四、交流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在班内交流。1、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治学严谨、生活简朴的学者形象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2、课文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藤野先生为鲁迅添

11、改讲义,从“从头到末” 、 “一一订正” 、 “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等处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学生的热情关心。 藤野先生为鲁迅纠正解剖图, “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 藤野先生关心鲁迅的解剖实习,从“担心” 、 “放心”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待鲁迅是热情诚恳的。 藤野先生像鲁迅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说:“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可以看出藤野先生的求实精神。 藤野先生分别时赠送给鲁迅照片,背面写上“惜别”二字,可见藤野先生对待鲁迅态度真诚

12、。3、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感激、怀念,体现在: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的照片;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力量。五、综合建模:教师总结:藤野先生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具有求实精神的学者形象。但是更可贵的是,藤野先生对待鲁迅没有民族偏见,而是热情真诚地关心和帮助鲁迅,这正是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六、板书设计: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要求严格、治学严谨、循循善诱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篇二:八年级下册 藤野先生 教案“问题导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教案范例1.藤野先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

13、出文中主要事例。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4. 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2对真正“爱国性 ”的理解。3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4. 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问题导向(5 分钟)板书课题:藤野先生1. 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2.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

14、: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师生简单交流。二、自学思考(5 分钟)1. 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么的品质?(1)_,表现了藤野先生_。(2)_,表现了藤野先生_。(3)_,表现了藤野先生_。(4) _,表现了藤野先生_。2.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3. “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三、小组合作(5 分钟)小组合作交流以上三个问题。四、展示交流(10 分钟)1. 第一件事是藤野先生为作者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和对作者的热心帮助。第二件事是藤野先生

15、为作者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要求格,一丝不苟。第三件事是写藤野先生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热情诚恳,体贴入微.没有民族偏见。第四件事是写藤野先生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说明他求实,注重调查,具有严谨的治学治学态度。2. 与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3.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 “实在”表示“的确”

16、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 ,增强了这一反浯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4师生共同总结后,自由提问、交流。五、当堂测试(12 分钟)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 不逊() B.瞥见() 畸形()C.诘责()诲() D.驿站()托辞()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3. 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 )除下帽来,

17、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2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4.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暗线是_.本文围绕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顺序组织材料。六、评价拓展(3 分钟)(一)总结本课(二)布置作业:完成书上的研讨与练习第 2 课时一、 问题导向( 5 分钟)鲁迅在呐喊自序 中写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去日本的原因,那么,后来他又为什么弃医从文了呢?二、 自学思考( 5 分钟)1. 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

18、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2. 现在我们再来看藤野先生,他除了我们分析过的具有“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特点外,和“爱国青年”比,他还有哪点精神是更为可贵、更让鲁迅为之感动的?三、小组合作(5 分钟)小组合作交流以上三个问题。四、展示交流(10 分钟)1. 经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所谓爱国主义,是一种极端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爱国主义,达到了蔑视仇视别的国家和民族的程度。比如侵华时期,他们认为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种族,其他民族(如中华民族)都是劣等民族;法西斯德国也宣扬大日耳曼主义,残酷迫害犹太

19、人。他们这种扭曲了的爱国主义,这种不正常的民族情绪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2.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五、当堂测试(12 分钟)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

20、,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5.在上文的“( )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6.“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7.“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的原因是什么?8.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 启示?9.概括文段大意。六、评价拓展(3 分钟)(一)总结本课(二)布置作业:完成基础训练附:板书设计藤野先生鲁迅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添改讲义

21、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问中国女人裹脚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恍然大悟的感慨声中结束的。 总体来说,本课的设计及实践是成功的。此文感到难度极大。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文篇幅较长,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住学生。这样长且难的课,多讲只会造成师生双方的疲惫,费时而难见实效。所以我反复思量,应如何短时高效地完成授课任务,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首先,将此文压缩为两课时(以住多为 4 课时完成。 )在此次教学中,熟悉、解决字词疑难,了解基础事件为一课时,阅读分析一课时,实现了长文短教。其次,我避开了对文章深层主题爱国的教学,转向事例的分析(以前曾直接从事件

22、入手、引到鲁迅的爱国之情,自感牵强,所以此次作了改动) ,使学生自长事例自行剖析。分析单一事例与理解主题相以而言难度大大降低。这两点设计是在研读课文,抓住典型事件的作用,扣住文章线索的基础上完成的。如此,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典型事例)理清了全文的脉络,才实现了长文短教;巧设并巧解了线索的悬念(两条线索) ,明白了文章的明暗相辅,才化难为易。实现了难文浅教;而短教不等于只抓一点忽视全面,恰恰是以点带面,浅教变不是忽视课文的深度而是由浅及深,深入浅出地从微言看大义,使学生能理解文章的精髓,且关于文章的线索之争是学生自发的真理愈辩愈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解答后的收获可以从恍然大悟的感叹声中听出,这

23、正是我孜孜以求的。篇三:藤野先生 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2、理清作者思路及文章线索,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4、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1、通过对藤野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的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2、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析 ,体会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品析语言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问

24、中国女人裹脚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改变国民的精神、唤醒民众的斗争觉悟)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想:一、情境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写作背景 四、学习目标五、整体感知 六、问题探究 七、品读赏析 八、拓展延伸九、课堂小结 十、作业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0 世纪初,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到日本留学,在常遭侮辱中,却遇到了一位无私关怀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让我们走进散文藤野先生 ,更亲近的触摸鲁迅奋然前进的心迹,更深刻的理解鲁迅感念师恩的深情。二、检查预习: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 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 年病逝于上

25、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 阿长和山海经、 社戏 雪2、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 ,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 ,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 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 阿长和山

26、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 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 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三、整体感知教师播放朗读,学生聆听,完成下列任务:1标注出难字难词。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3注意:文章变

27、换了几个地点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学生听读后,讨论明确: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绯(f i)红:鲜红。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 e)见:很快地看一下。畸(j)形:不正常的形状。 不逊(X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美其名曰:( 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2、 明确:文章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3、 变换了三个地点:“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4、理清结构第一部分(第 13 段):写

28、“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第二部分(第 435 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第三部分(第 3638 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学生浏览610 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思考: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回答后明确:(1)人物身份: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2)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 “八字须 ”“戴着眼镜”(3)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4)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学生再

29、根据阅读感知,课本扉页后的彩色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用“藤野先生是一个_的人”的形式回答,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教师引导、提示: 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 、 “八字须” 、 “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 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明确:目睹印象治学严谨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3、过渡:这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的,耳朵听到的。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

30、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4、学生朗读 1123 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提问:学了 623 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明确: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叙事应该有详略

31、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5、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的照片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6.读到此,老师有一疑问,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假如你碰着这样的一位老师,你会觉得他伟大吗?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学生讨论: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非常有关系。就拿“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来看,这些遭遇严重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而在这种情况下,藤野先生的帮

32、助是实实在在的,只为学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术。其实,当时,日本人一向看不起中国人的,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 ,所以,作为一名日本教师,他抛开了这些偏见,没有私心,热情关怀我,严格要求我,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 望,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 。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 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五、总结本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师,感受了这份跨越国籍的师生情。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

33、,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似乎课文学习可以结束了。真的可以结束了?本文标题为藤野先生 ,为什么文中却旁逸出许多其他内容呢?是大作家的败笔,还是另有目的呢?六、布置作业。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七、师生总结板书:(一)在东京():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在仙台():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开仙台后():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板书设计(二)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正直热诚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治学严谨关心实习热情诚恳没有民族偏见了解裹脚认真求实附录:二、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并分析本文的线索。第

34、一部分:见藤野前,在东京。第二部分: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第三部分:对藤野的怀念。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暗线:“我的” 爱国之情三、理解探究1.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人物身份: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2)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 “八字须 ”“戴着眼镜”(3)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4)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5)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6)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2.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正直热诚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35、治学严谨了解裹脚认真求实 没有民族偏见3.“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的照片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4.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想一想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1 )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所 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去仙台: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2 ) “我”弃医从文的原因:A、看电影事件 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B、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

36、犯。(3 )离开仙台,怀念先生: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怀念付诸行动 藏讲义,挂照片,写文章归纳:在东京所见所闻- 憎恶至极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 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弃医从文-忧国忧民反馈训练:1.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2.研读精彩语段, 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A、 “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 ”可以吗?句中“标致”是反语 ,用以讽刺. “实在 ”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B、 “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