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782880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摘要:该文分析了动手能力在社会体育专业中的现实价值,探讨了设置多维度、多层面的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内容,培养专业人才;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运用多元化的见习形式,增加社会适应性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打造多样化毕业实习模式等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途径,从课堂教学、见习、实习三个角度总结了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管理方式,为更好地培养该专业学生动手能力服务。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动手能力;培养;管理 大脑和双手在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相互促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1:“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不仅仅是扎实的理

2、论知识,还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也在验证着与再生着理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更是如此,它离不开动手实践、管理操作、组织协调、策划编排等综合能力。 1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途径 1.1设置多维度、多层面的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内容,培养专业人才 1.1.1按照学期采用逐级递进的方式设置该专业课程实践内容,形成“点线面”课程实践技能体系链依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不同学期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基础,考虑课程实践操作的难易程度,设定相应学期阶段的课程,而随着学生学期的变化、学生基础专业知识的增长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等设定高一层次的课程实践目标与专业课程,

3、形成课程与课程实践一条线,把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技巧相互融合,构建“点(单门课程动手能力技能培养)线(课程与课程衔接的实践技能培养)面(所有课程的实践技能综合运用)”的课程技能体系链。 1.1.2设置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实践模块,构建实践技能锻炼的教学体系 依据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特点,分析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可操作环节,据此构建课程实践动手环节模块和相联系的课程综合实践动手环节模块并设计出实践操作流程2,该设计本着“服务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形成课程、实践、实习三位一体的培养意识”的原则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教学中需要分清实践动手环节侧重培养与突破

4、培养的实践技能,所有实践环节结合到一起最终要综合达到的实践技能培养目标是什么,学生在此过程中如何参与并锻炼。围绕此建立起“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树形图。 1.1.3建立不同学期不同阶段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结果考核制度,形成“一报告二监督三检验”的实践技能考核模式 该部分一改以往课程考核单科单考的形式,分学期分阶段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面与深入情况、已经具备的实践技能等开展大一、大二单门课程实践技能考核,大三、大四时学科融合考综合实践能力。另外同一知识低高年级考核的深入程度要有区别。建立“一报告二监督三检验”的课程实践技能结果考核制度。一报告指任课教师上交课程实践考核方式报告;二监督是相关任课教师与

5、领导共同监督;三检验主要检验学生动手技能提升程度、同类学科教师评价情况、领导抽检结果。 1.2运用多元化的见习形式,增加社会适应性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2.1课程见习 所谓课程见习指代依据社会体育专业的某一课程的具体内容需要,提出见习的计划与具体要求,集中组织学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实地观察、访问、记录、体验等,并要求学生写出见结的一种见习形式。该种见习形式利于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相结合,进而形成从了解到理解,从表层到深层,从理论到实践的观念意识。 1.2.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学生按专业需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的进行见习

6、的形式。这种见习形式可以选在节假日进行,要求学生要有体验的经历、观察的记录、实践的分析。该种见习形式有利于让学生对该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专业就业时人才需求的能力倾向、现代社会此专业发展的程度、自我目标定位等。 1.2.3就业见习 就业见习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需要,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学校组织相关指导教师或指导人员协助其适应就业岗位的一种见 习形式。该就业岗位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延伸到校外(校外选择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提倡见习三步骤:一看;二练;三做。比如:到帝豪斯、巴斯特等俱乐部担任健身私人教练、健身巡场教练等。 1.3打造多样化毕业实习模式,加深学生对社会

7、的认知,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3.1轮动实习 借鉴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田应福3等人对轮动实习的研究,依据社会体育专业需求,设计多个不同的实习岗位,以学生体验不同实习岗位为锻炼过程,来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力求与时俱进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3.2委托实习与顶岗实习 委托实习是将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托给某一健身俱乐部进行管理。借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适应社会性,同时也利于学生接受不同教育管理的模式,加速学生适应工作岗位。顶岗实习是学生到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场直接参加实习锻炼过程,使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操作实践相结合,是见习与课堂教学的延续。 1.3.3集中实习 集中实习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将

8、整个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送到某个健身俱乐部或健身行业进行实习的一种模式,此种方式便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也便于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进行指导。 1.3.4分散实习 分散实习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根据社会上不同健身行业接收能力的不同、学校教学需要不同或学生个体需要不同而安排的实习模式,该种实习方式既便于实现接收单位本体发展需要,又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性发展。 1.3.5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将学生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统一被送到某个单位进行实习;另一个群体是根据个体需要或实习单位需要等进行分散实习,这种实习模式既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又

9、能满足学校的组织管理。 2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管理方式 2.1课堂教学 第一,课堂教学管理本着明确目标以生动手操作为主,教师引导分析为辅的原则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动手操作的步骤,要围绕着“目的”“意义”“做法”“效果”为中心,教师多引导并巧妙纠正,学生多动手实践建立独立解决问题意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第二,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创新性、有效性为主,教师引导性、组织性为辅4。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伴随着教学内容的新旧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学生知识的牢固与灵活离不开实践的探索,正确的引导来源于教师,实践平台的搭建需要教师给予,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启发。第三,教师也要是时代的“弄潮儿”。教师要

10、经常参加学科会议掌握时代前言,经常参加专业培训接受新信息、新理念,经常观摩学习紧靠社会岗位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将新兴运动在学生中推广已延伸与社会,服务于社会健身人士的运动需求。 2.2见习管理 首先,建立见习管理制度。明确课程见习、专业见习和就业见习的任务、要求,正确选择相应见习场所,落实见习指导教师,按照课程、专业和就业需求有的放矢的设置见习岗位,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学生与单位相结合。其次,加强调研工作,广开渠道,建立见习基地。通过各种媒体,发挥网络作用,借助辖区资源,广聚单位,了解市场需求,建立见习基地,为学生构建切实有效的见台。最后,引导学生见习思想,打造见习品牌。

11、让学生明确见习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感受见习在“育人”与“用人”之间的沟通,适应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激发学生目标的确立与见习的积极性,积累见习的经验,增强学生见习工作的社会责任感,增进见习学生与见习单位的联系,打造见习品牌。 2.3实习管理 首先,学校与实习单位密切结合。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摇篮,实习单位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造就社会实用性人才。同时,学生也能为实习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其次,建立健全实习管理规定,完善学生实习考核方式。建立和健全实习管理规定是保证毕业实习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5。针对学生所选择实习方式,加强实习学生管理,制定实习流程,增

12、加指导教师或委托单位的管理职权,共同督导学生。再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调节学生就业心理。学校需要多层面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端正学生就业态度,调整就业心态6。从招生入学课堂教学与实践专业见习实习就业等建立多点一线指导模式,调节学生的就业心理,缓解就业压力。最后,学校做好检查督导工作。学校或学校实习管理教师要积极配合实习单位,建立常联系常沟通机制,共同做好学生实习工作的督导与管理。 作者:矫祯玉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矫祯玉.社会体育(运动与休闲)专业课程教学中动手能力操作方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4):65-67. 2矫祯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系统化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67-68. 3田应福,张丽芳,李会明.“轮动实习”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7-71. 4矫祯玉.社会体育专业运动与休闲类“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1(6):184-185. 5于芳.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搏击武术科学,2009(6):82-84. 6王彬彬,徐桂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98-99.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