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晚读训练试题(3)(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80271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晚读训练试题(3)(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晚读训练试题(3)(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晚读训练试题(3)(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晚读训练试题(3)(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晚读训练试题(3)(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6-2017 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高三(上)晚读训练物理试卷(3)一、单选题1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15 s 末汽车的位移为 300 mB20 s 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C前 10 s 内汽车的速度为 3 m/sD前 25 s 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2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 m 的木块 1 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 M 的木块 2 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 1、2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a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则有( )Aa 1=0,a 2=g

2、Ba 1=g,a 2=gCa 1=0,a 2= g Da 1=g,a 2= g3如图所示,木箱顶端固定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下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且物块与箱底间有压力若在某段时间内,物块对箱底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A加速上升 B减速下降2C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D物块处于超重状态二、多选题42012 年 10 月 15 日,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从距地面高度约 3.9 万米的高空跳下,并成功着陆假设他沿竖直方向下落,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t 1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t 1t 2时间内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

3、Ct 1t 2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vDt 3t 4时间内重力大于阻力5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 c 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 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 a 连接,连接 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 a 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b、c 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b 对 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Bb 对 c 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C地面对 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D地面对 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6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 A,A 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半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A、B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mA和 m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3A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mAgB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 A+mB)gCB 物体对 A 物体的压力大于 mBgD地面对 A 物体没有摩擦力7图象法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下面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质点做曲线运动,且速度逐渐增大B由图(1)可知,质点在前 10s 内的平均的速度大小为 4m/sC由图(2)可知,质点在第 4s 内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D由图(2)可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为 15m/s28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

5、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9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4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 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 F 与 a 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10一件行李重为 G,被绳 OA 和 OB 吊在空中,OA 绳和 OB 绳的拉力分别为 F1、F 2,如图所示,则( )AF 1、F 2的合力是 GBF 1、F 2的合力是 F

6、C行李对绳 OA 的拉力方向与 F1方向相反,大小相等D行李受到重力 G、OA 绳的拉力 F1、OB 绳的拉力 F2,还有 F 共四个力作用11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 ,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B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时间的测量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D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12如图所示,自动卸货车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厢在液压机的作用下改变与水平面间的倾角,用以卸下车厢中的货物当倾角增大到 时,质量为

7、 M 的木箱 A 与装在箱内的质量为 m 的物体 B 一起以共同的速度 v 沿车厢底匀速滑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AA、B 间没有静摩擦力BA 受到 B 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CA 受到车厢底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MgsinDA 与车厢底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tan13如图所示,质量为 m=1kg 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 10m/s 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 F=2N 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取 g=10m/s2) ( )A物体经 10s 速度减为零B物体经 2s 速度减为零C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D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1

8、4雾霾天气会严重影响交通有一辆卡车以 54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模糊看到正前方十字路口一个老人跌倒(假设没有人扶起他) ,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 0.6s,刹车后卡车匀减速前进,最后停在老人前 1.5m 处,避免了一场事故已知刹车过程中卡车加速度大小为 5m/s2,则( )A司机发现情况后,卡车经过 3.6 s 停下B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老人的距离为 30 mC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来的过程,卡车的平均速度为 11 m/sD若卡车的初速度为 72 km/h,其他条件都不变,则卡车将撞到老人三、计算题15质量为 m=4kg 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 A 点,现用 F=10N 的水

9、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 B 点,A、B 两点相距 x=20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g 取 10m/s2,求:(l)物块在力 F 作用过程发生位移 xl的大小:(2)撤去力 F 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 t672016-2017 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高三(上)晚读训练物理试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1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15 s 末汽车的位移为 300 mB20 s 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C前 10 s 内汽车的速度为 3 m/sD前 25 s 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考点】1I:匀变速直线

10、运动的图像【分析】位移时间图线中,对应的纵坐标变化量表示汽车的位移,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斜率的正负分析速度的方向【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15s 内汽车的位移为x=30m0=30m故 A 错误B、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则 20s 末汽车的速度 v= m/s=1m/s故 B 正确C、在前 10s 内图线的斜率不变,说明汽车的速度不变,则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前 10 s内汽车的速度为 v= =3m/s,故 C 正确D、汽车在前 10s 内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015s 内静止,1525s 内反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D 错误故选:BC2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 m 的木块 1 相

11、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 M 的木块 2 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 1、2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1、a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则有( 8)Aa 1=0,a 2=g Ba 1=g,a 2=gCa 1=0,a 2= g Da 1=g,a 2= g【考点】37:牛顿第二定律;2G: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通过共点力平衡求出弹簧的弹力大小,抓住抽出木板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 1、2 的加速度【解答】解:在抽出木板的瞬时,弹簧对 1 的支持力和对 2 的压力并未改变对 1 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有:m

12、g=F,a1=0对 2 物体受重力和弹簧的向下的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2= ,故 C 正确故选:C3如图所示,木箱顶端固定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下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且物块与箱底间有压力若在某段时间内,物块对箱底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A加速上升 B减速下降C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D物块处于超重状态【考点】3B:超重和失重【分析】对物块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明确弹力和重力的关系,再对运动状态分析,明确受力情况,从而确定加速度方向,确定物体的状态9【解答】解:木箱静止时物块对箱底有压力,说明弹簧的弹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所以当物块对箱底刚好无压力时,物

13、体受到的合力向下,所以系统应该有向下的加速度,是失重,物体可能是向下加速,也可能是向上减速,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42012 年 10 月 15 日,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从距地面高度约 3.9 万米的高空跳下,并成功着陆假设他沿竖直方向下落,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t 1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t 1t 2时间内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Ct 1t 2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vDt 3t 4时间内重力大于阻力【考点】1I: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37: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根据斜率分析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判断

14、运动员的运动情况【解答】解:A、0t 1内图线的斜率在减小,加速度减小,说明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故 A 错误;B、t 1秒末到 t2秒末由于图象的斜率在减小,斜率为负值,说明加速度方向向上,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知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故 B 正确;C、若 t1秒末到 t2秒末若运动员做匀减速运动,平均速度等于 ,而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得知,此过程的位移小于匀减速运动的位移,10所以此过程的平均速度 ,故 C 正确;D、t 3t 4时间内加速度为负值,说明加速度方向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阻力大于重力,故 D 错误故选:BC5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 c 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

15、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 a 连接,连接 b 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 a 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b、c 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b 对 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Bb 对 c 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C地面对 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D地面对 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考点】27: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b 受到 c 的摩擦力不一定为零,与两物体的重力、斜面的倾角有关对 bc 整体研究,由平衡条件分析水平面对 c 的摩擦力方向和支持力的大小【解答】解:A、B、设 a、b 的重力分别为 Ga、G b若 Ga=Gbsin,b 受到 c 的摩擦力为零;若 GaG bsin

16、,b 受到 c 的摩擦力不为零若 GaG bsin,b 受到 c 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故 A 错误,B 正确C、D、以 bc 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知水平面对 c 的摩擦力 f=Tcos=G acos,方向水平向左在 a 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则摩擦力在减小故 D 正确,C 错误故选:BD116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 A,A 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半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 A、B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mA和 m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mAgB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 A+mB)gCB 物体对 A 物

17、体的压力大于 mBgD地面对 A 物体没有摩擦力【考点】2H: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29: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先隔离物体 B 分析,根据合力为零,求出 A 对 B 的弹力,墙壁对 B 的弹力,再对整体分析,求出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解答】解:C、对 B 物体受力如右上图,根据合力等于 0,运用合成法得:墙壁对 B 的弹力:N 1=mBgtan;A 对 B 的弹力:N 2= m Bg;结合牛顿第三定律,B 物体对 A 物体的压力大于 mBg;故 C 正确;A、B、D、对整体分析得,如右下图,地面的支持力 N3=(m A+mB)g,摩擦力f=N1=mBgtan0;故 A 错误,B 正确,D

18、 错误;故选:BC127图象法可以形象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下面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质点做曲线运动,且速度逐渐增大B由图(1)可知,质点在前 10s 内的平均的速度大小为 4m/sC由图(2)可知,质点在第 4s 内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D由图(2)可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为 15m/s2【考点】1I: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st 图线与 vt 图线只能描述直线运动,st 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和负分别表示物体沿正方向和负方向运动vt 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

19、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解答】解:A、运动图象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无论速度时间图象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 A 错误;13B、由图(1)可知,质点在前 10s 内的位移 x=200=20m,所以平均速度 ,故 B 错误;C、由图(2)可知,质点在第 4s 内加速度和速度都为负,方向相同,故 C 错误;D、vt 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由图(2)可知,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 24s 内,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a= ,故 D 正确故选:D8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

20、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考点】3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9: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一对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及压力与重力垂直与斜面的分力是两个力,从而即可求解【解答】解: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 A错误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 B 正确C、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所以物

21、体所受的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故 C 错误D、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不是对斜面的压力故 D 错误故选:B9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14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 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 F 与 a 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考点】37: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找出 Fa 的关系式,即可做出选择【解答】解: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解得:F=ma+mgF

22、 与 a 成一次函数关系,故 ABD 错误,C 正确,故选 C10一件行李重为 G,被绳 OA 和 OB 吊在空中,OA 绳和 OB 绳的拉力分别为 F1、F 2,如图所示,则( )AF 1、F 2的合力是 GBF 1、F 2的合力是 FC行李对绳 OA 的拉力方向与 F1方向相反,大小相等D行李受到重力 G、OA 绳的拉力 F1、OB 绳的拉力 F2,还有 F 共四个力作用【考点】2H: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2G: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物体受重力和两绳的拉力 F1、F 2,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即15可【解答】解:AB、图中 F1、F 2的合力为 F,合力与分力是等效

23、替代的关系,F 与重力 G 等大反向,故 A 错误,B 正确;C、行李对绳 OA 的拉力方向与绳对行李拉力 F1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故 C 正确;D、行李受到重力 G、OA 绳的拉力 F1、OB 绳的拉力 F2三个力作用,F 是 F1、F 2的合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故 D 错误故选:BC11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 ,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B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时间的测量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D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

24、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考点】1L: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分析】本题考查了有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知识,根据其历史背景我们知道,之所以采用“斜面实验” ,注意碍于当时对时间的测量技术、手段落后【解答】解: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冲淡”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减小实验误差,故 A 错误、B 正确;根据实验结果,伽利略将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并非是主观臆断得出的,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BD12如图所示,自动卸货车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厢在液压机的作用下改变与水平面间的倾角,用以

25、卸下车厢中的货物当倾角增大到 时,质量为 M 的木箱 A 与装在箱内的质量为 m 的物体 B 一起以共同的速度 v 沿车厢底匀速滑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6AA、B 间没有静摩擦力BA 受到 B 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CA 受到车厢底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MgsinDA 与车厢底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tan【考点】27: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先对整体实力分析,再对 B 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解:A、对 B:沿斜面方向有 mgsin=f,f 方向沿斜面向上,A 受到 B 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 A 错误 B 正确;C、A 受到车厢底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m)

26、gsin,C 错误;D、根据(M+m)gsin=(M+m)sin,所以 =tan,D 正确;故选:BD13如图所示,质量为 m=1kg 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3,当物体运动的速度为 10m/s 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 F=2N 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取 g=10m/s2) ( )A物体经 10s 速度减为零B物体经 2s 速度减为零C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D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考点】37:牛顿第二定律;1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物体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恒力 F 和滑动摩擦力由公

27、式 f=F N=G 求出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减速到 0 所需的时间减速到零后,Ff,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再运动17【解答】解:A、B 物体受到向右恒力和滑动摩擦力,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f=F N=G=3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 m/s2=5m/s2,方向向右物体减速到 0 所需的时间 t= = s=2s,故 B 正确,A 错误C、D 减速到零后,Ff,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 BC14雾霾天气会严重影响交通有一辆卡车以 54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模糊看到正前方十字路口一个老人跌倒(假设没有人

28、扶起他) ,该司机刹车的反应时间为 0.6s,刹车后卡车匀减速前进,最后停在老人前 1.5m 处,避免了一场事故已知刹车过程中卡车加速度大小为 5m/s2,则( )A司机发现情况后,卡车经过 3.6 s 停下B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老人的距离为 30 mC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来的过程,卡车的平均速度为 11 m/sD若卡车的初速度为 72 km/h,其他条件都不变,则卡车将撞到老人【考点】1E: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结合反应时间,得出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的时间根据反应时间内的位移、匀减速直线运动

29、的位移、以及停下时距离老人的距离得出开始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老人的距离根据总位移和总时间,结合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根据卡车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通过位移关系判断是否撞到老人【解答】解:A、54km/h=15m/s,则卡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则司机发现情况后,卡车经过 t=t1+t2=0.6+3s=3.6 s 停下,故 A 正确B、卡车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 x1=v0t1=150.6m=9m,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司机发现情况时,卡车与该老人的距离x=x1+x2+1.5m=33m,故 B 错误18C、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停下来的过程,卡车的平均速度 ,故 C 错误D、72km/h=20

30、m/s,反应时间内的位移 x1=v 0t1=200.6m=12m,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因为 x1+x 2=12+40m=52m33m,则卡车将撞到老人,故D 正确故选:AD三、计算题15质量为 m=4kg 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 A 点,现用 F=10N 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 B 点,A、B 两点相距 x=20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g 取 10m/s2,求:(l)物块在力 F 作用过程发生位移 xl的大小:(2)撤去力 F 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 t【考点】37:牛顿第二定律【分析】 (1)对 A 到 B 的整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求

31、解即可;(2)先对 A 到 B 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出 C 点速度,然后对 C 到 B 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最后对 C 到 B 过程运用平均速度公式列式求解时间【解答】解:(1)整个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取小物块为研究对象,从 A 到 B 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Fx1fx=0其中:f=mg联立解得x1=16m;(2)对 A 到 C 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有:Fx 1 ;19解得:v=4m/sC 到 B 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a,解得 a=g=2m/s 2;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 ,解得 ;答:(l)物块在力 F 作用过程发生位移 xl的大小为 16m;(2)撤去力 F 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 t 为 2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