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地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5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成因.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78522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地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5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成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地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5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成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地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5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成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地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5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成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地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5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成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05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成因【母题来源】2018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 6-8 题【母题题文】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 1、T 2、T 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 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据此完成 68 题。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 0 BT 1 CT 2 DT 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 3形成时期 BT 2形成时期 CT 1形成时期 DT 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试题解析】6

2、.由于当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故 T3、T 2、T 1阶地由于位置较高,则不再受河流侵蚀影响,面积不再变化,而 T0阶地当河流处于洪水期时,河流的流水侵蚀作用,会使得 T0阶地的面积增大。2【命题意图】该题组以河 流 上 游 河 段 的 单 侧 断 面 图 为 材 料 , 考 查 河 流 的 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得分要点】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

3、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全国市级联考】广东湛江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河谷横剖面示意图(此时地方时为 12 时)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数字表示河漫滩的是( )A. 1 B. 2 C. 3 D. 42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区最适合农耕的是( )A. a B. b C. c D. d33下列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 c 处位于河流的凹岸 B. 图中所示河流北岸为侵蚀岸C. 该河流剖面一定位于河流的上游 D. 据图可判断此处河流自西向东流【答案】1B2D3B【解析】

4、1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读图分析可知C 地符合河漫滩形成的位置,故答案选 B 项。点睛:(1)流水作用的差异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 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 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 C。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4(【全国百强校】广西柳州高级中学 2018 届高三 5 月冲刺模拟)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4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A. 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B. 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C. 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段D. 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5图中所示河段的流向为A. 自东向西 B. 自西向东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6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4D5B6C5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北岸受到泥沙淤积,南岸受到流水侵蚀,读材料已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故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故选 B。56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

6、,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乙,水流堆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故答案选 C。(北京市海淀区 2018 届高三二模试题)读某地貌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7由图可知( )A. 该地貌属于流水侵蚀地貌B.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 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8该地貌最可能形成于( )A. 河流入海口 B. 山间河谷出口 C. 大江大河中下游 D. 盆地中心【答案】7C8.B(【全国百强校】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 2018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下图是我国东南6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7、据图完成下面小题。9该河流的流向是A. 自东南向西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东北向西南10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合理的是A. 图中 M 阶地比岩层形成的时间晚 B. 图中岩层的颗粒由一逐渐变粗C. 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 D. 图中 M 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11近年来,M 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A. 上游拆除水电站 B. 上游城市化进程加快C. 下游整治疏通河道 D. 下游修建跨河大桥【答案】9D10A11C【解析】7(【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苏州市 2018 届高三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高出洪

8、水位的阶梯状地貌,下图是我国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下列关于河流阶地地貌的判断,正确的是A. 图中岩层的颗粒由逐渐变粗 B. 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C. 图中 M 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 D. 图中 M 阶地比岩层形成的时间晚13近年来,M 处下游整治疏浚河道,由此带来的影响有A. 有利于增加上游水最 B. 上游河道搬运能力减弱C. M 处泥沙沉积减少 D. 下游丰水期水位抬高【答案】12D13C【解析】12读图分析可知,具有层理构造,说明为沉积岩,沉积环境不同,沉积颗粒大小不同,因此沉积环境不能确定,颗粒大小也不能确定,A 错误;由材料分析可知,阶地指由

9、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东南岸没见到明显的断层构造,B 错误;图中 M 地在丰水期会被洪水淹没,因此聚落不可能集中分布在该地区,C 错误;读图分析可知,该阶8地的岩层包括 岩层和岩层,说明岩层在形成之后,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D 正确。故答案选 D 项。13M 处下游整治疏浚河道,河流的宣泄能力增强,流速增大,携带能力增强,泥沙沉积减少,C 正确;对上游水量影响不大,A 错误;上游河流的流速减慢,河道搬运能力增强,B 错误;下游丰水期水位下降,D 错误,故答案选 C 项。(【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新乡市 2018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

10、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是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示意延川黄河蛇曲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图中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A. 地层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 B. 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堆积C. 层间歇性下降、流水堆积 D. 地层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15图示黄河河床位于A. 背斜顶部 B. 断层线附近 C. 向斜槽部 D. 板块分界线附近16图示黄河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岩层相对上升东侧岩层相对下降西侧没有黄土堆积是因为海拔高,遭受侵蚀西侧阶地少是因为岩

11、层坚硬A. B. C. D. 【答案】14D15B16B9【解析】14读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地层抬升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选 D。15读图,对比黄河河床东西两侧岩层可知,该地区岩层发生断裂和错动位移,东侧岩层相对下沉,西侧岩层相对上升,故图示黄河河床位于断层线附近。【点睛】侵蚀作用与地貌侵蚀类型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 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 “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