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顶级营销策略父亲对儿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儿子说:可我愿意自己找!父亲说:但这个女孩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儿子说:要是这样,可以。然后父亲找到比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一个老公。比尔盖茨说:不行,我女儿还小!父亲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比尔盖茨说:啊,这样,行!最后,父亲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副总裁!总裁说:可是我有太多副总裁了,多余!父亲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婿!总裁说:这样呀,行!-生意就是这样做成的-点评:读了这个小故事,可能很多人只是博得一笑而已,可是这个其中却透着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这个法则就是:成功者总是努力令事情发生,失败者却总是在等事
2、情发生;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敢想,是否真正去行动;所有的一切在开始都只是源于:相信。营销人成功定律命运定律定律1:销量增长不一定能改变命运。营销老总的首要职责是寻找改变命运的增长模式。一家乳制品企业的销售额从5年前的1 亿元,增长为现在的 3亿元,这家企业是离死亡更近了还是更远了?答案是更近了。也就是说,销量增长并没有改变企业死亡的命运。6年前,另一家销售额只有5000 万元的乳制品企业,老板召开高管会议时,在黑板上连续写下7 亿元、 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因为这位老总知道,只有快速达到100 亿元的销售规模,才能获得整合行业的机会,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当企业按照自己的规模“ 正推
3、 ”发展速度时,命运不会改变。当按照行业发展规律“倒推 ”发展速度时,命运自然会改变。定律2:企业命运的改变源于企业在行业地位的改变,没有改变行业地位的销量增长没有价值。在一个省实现1 000万元的销售额和在一个县实现100万元的销售额,哪个更有价值?可能在一个县实现100万元的销售额更有价值。因为这意味着这家企业可能主导这个县级市场,是这个县的“龙头老大 ”。而在一个省实现1000 万元的销售额的企业可能比比皆是,企业没有主导省级市场的能力。定律3:在产业的集中过程中,90%以上的企业必然死亡,营销老总必须为企业寻找一条生路。已经实现产业集中的行业,如家电、方便面、啤酒、肉制品等行业,只有不
4、到10% 的企业活下来了。因此,一个行业的发展过程可能就是90%,甚至99% ,或99.9%的企业的死亡过程。只有少数行业可能例外(如餐饮) 。在产业集中过程中,企业只有三条出路:第一,成为行业龙头,整合其他企业;第二,做到一定规模,把企业卖给龙头企业;第三,自然死亡。定律4:弱势企业战胜强势企业的秘诀就在于找到行业的“战略转折点”,从而使强势企业的“ 规模优势 ”变成“规模包袱”。当 TCL 进入彩电行业时,TCL 没有任何优势。但是,TCL 的切入点恰恰是当时最新型的大屏幕彩电。TCL 给消费者的印象是:其他彩电企业是普通彩电的老大,而 TCL 则是大屏幕彩电的老大。正因为 TCL 找到了
5、彩电行业的战略转折点,才能够后来居上。因为只有战略转折点才能够使强势企业的规模优势变成规模包袱。每个行业每隔一段时间必然出现一次战略转折点,弱势企业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于战略转折点。否则,只有耐心等待强势企业自己犯错误。定律5:营销是个 “害人” 的职业。一个营销模式的生命周期只有34年,因此,一位营销老总在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通常也只有34 年,除非你在3年内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中国经济是追赶型经济,中国经济的特点是跨跃式发展。因此,中国市场每隔34年就发生一次质的变化。环境变了,一切都得变。以前成功的营销模式在新环境下可能失效。因此,如果每隔34 年不做一次主动的自我调整,就会在市场的压力下被迫
6、调整。一个人最难做的事是突破自我,调整别人很容易,调整自己很难,调整已经有感情的部下和经销商更难。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早日让贤,当别人来调整吧。模式定律定律6:营销模式是企业的“成功之母”。当一种成功的做法被总结成模式时,人人都可以模仿,人人都可以成功。因此,营销模式是企业的“成功之母” 。模式的价值在于:当一种成功的做法得到推广并分享时,企业就拥有了无数经验;当一种教训得到广泛吸取时,企业就只犯一种错误。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优秀企业看到的情况是:流程多、规范多、标准 标准手册多。不论企业是否把这些流程、规范、标准手册叫做模式,这都是成功做法的制度化推广,甚至是强制推广,都应该被视作模式。在一家知名企业,我们发现总部早已把营销指挥权交给区域事业部,而总部人员的任务是“编书” :到一线发现成功的经验,然后编成“标准手册” 和“营销规范”,再发给一线人员推广。定律7:模式就是一种 “可以被复制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