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前沿 还课堂的主旋律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陆樱樱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江苏 苏州 21 5000) 摘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关注的重心应从“怎么教”与“教什么”,转移到“为谁教”上来,我们真正 做到“让学”这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主体;主旋律;思维提升 中图分类号:D4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832(2015)04004902 学校,之所以为“学校”,而非“教校”,顾名思义,是学生 学习的校园。不容置疑,“教”应让位于“学”。作为教师,我 们应该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关注的重心应从“怎么教”与 “教什么”,转移到“为
2、谁教”上来,我们真正做到“让学”这是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 1 多一点“让学”的举措 教学大自然的文字,我一改传统的教师组织教学全过 程,课堂上问题套问题的教学形式,只提了一个主问题:“课 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从中你明白了什 么?作者又是怎样介绍这种文字的?请举例说明。”我郑重 申明:这堂课,每位学生都是小老师,负责教会自已和其他同 学,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向同伴寻求帮助。之后,就将课堂学 习的时间和空间都交还给了学生。 学生先是一愣,继而异常兴奋,一种被信任被期待的荣 耀感写在脸上。随即,所有的学生均带着问题潜心会文,寻 求答案。有所发现后,有人开始轻声跟同桌交流,有些
3、索性 四人小组交流起来,讨论热烈。最后,若干同学先后上台,俨 然一位位小老师,发表着见解。有的带领大家认识了文中的 星座、云、石灰石、花岗石四种大自然的文字以及它们带来 的相关知识;有的补充了文中没写到的大自然的文字,例举 了从蚂蚁搬食中,懂得了合作的重要等一个个新发现,说明 大自然的文字,不仅可以告诉我们知识,还给予我们人生的 启迪;有的抓住“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 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中的“爬”字阐述,尽管本文是科 普小品文,但是作者运用了拟人等表现手法,写得生动有趣, 让人一看就明白,越看越爱看;还有的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 放过,扣住“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
4、力气把 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森林的 呢?”中连续的三个问号,兴奋地揭示,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启 发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兴致勃勃地往下读即将揭晓的答案 大家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共同完善,达成共识:大自然 的文字这么丰富有趣,每个人都应该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仔 细观察,认真思考,不断探究,认识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 语文教学一直强调个性化阅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 验和感悟。一次大胆地“让学”尝试,换来了文本解读的百花 齐放,换来了学习主体的热情洋溢、思维顺畅、自信满满,换 来了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 因此,多一点“让学”的举措,是上好当下语文课的保证。 2观察能力的启发与培养 在教
5、学中,我发现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学生会观察了自然就能够表达。陶行知为我 们指出“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 文理不通的学生”。他的这一观点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在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画画得好的孩子,其他的学科也都学得 十分出色。我认为要在画面上很好的体现自己的思维和创 意,没有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是不行的,因 为头脑里丰富的知识与形象都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一个孩子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很在意很留心观察的话, 在创作的时候他的头脑里就会有很多的想法,他会不自觉 地把一些日常生活中本来没有联系的事情想到一起,这往 往让我惊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
6、力。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发现:几乎所有地有的学生对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物并不 留心。比如:我在二年级和四年级上过的生活中的暖 色、生活中的冷色、奇妙的爬行、昆虫等课。学生 如果不通过平时的仔细观察,很难把这些天天都能看见、 已经很熟悉的事物表现出来。在昆虫一课中,班级里绝 大部分同学画不出昆虫的样子,甚至还有些同学不知道昆 虫之间的区别。当他们的头脑里积攒了一大堆问题的时 候,我出示教学课件,像他们展示了大量昆虫的图片和昆 虫的种类,并且要求他们课后去户外细心观察。在观察过 程中,他们惊讶于自己平时的粗心。同学们感叹说:“我才 发现蝴蝶和飞蛾是两种不一样的昆虫 蜗牛背上有这么 大的房子,我平时怎么
7、都没看见!”在观察的过程中,孩 子们很快乐,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小发现,都可以使他们欢 呼起来。再回到教室面对画本的时候,他们都静静的思考 着怎样表现刚才所看到的事物。这样,新的问题又从他们 的脑子里冒了出来,如:怎样表现远近、怎样表现大小。我 不失时机的和学生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透视与对比等抽 象的语文理论知识。在这节昆虫课上,我看到了学生们 从思考到观察到再思考的全过程,我也看到了学生们主动 探究的积极性和观察后对旧的知识巩固所起的巨大作用。 陶行知先生提到“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我想在这条建议中陶行知先生向我们说明了课堂活动对我 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
8、 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的纺织与巩固。而这些活动可以是 形式多样的,孩子们边参与活动边进行思考边认真观察,用 知识为自己解决现实中的疑惑。在活动中发现新知可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立种植小组或饲养小组也不失为一 个很好的建议,让学生亲自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体验付出 的快乐。学生可能会在整个参与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他们 就会带着这些问题自主的在所学的知识里面去寻找答案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我认为师生间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爱生”作为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作 为小学教师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 生喜欢你,他就会在你的课上特别认真,换而言之就是能
9、积 2O154下小品文选刊49 教育前沿 极与你进行互动。这是学生的一种倾向,也是对教师爱生的 反应,要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须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 表达对学生的爱,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教 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教学方法也需要具有多样化, 能运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如适时的讲故事、做游戏、听音 乐、看录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主题活动,在有意无 意中观察到主题的活动画面,在头脑中形成形象,使学生感 到上语文课很有意思,培养了对语文课的情感。还要尽可能 的利用各种教具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范画、幻灯、实物等, 让学生对对象有直观的印象。有时也可进行角色更换,引导 学生充当小老
10、师等 当然,在教学中还要及时的肯定学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虽然多种多样,但成就动机无疑是学习活动 的主要动机。学生了解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激励 作用。成功了,学生在学习上会更有信心。热情了失败了, 学生会看到不足,激发上进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习,因此 我们应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结果。 孩子们大都喜欢语文课,喜欢仔细思考属于他们自己大 脑中的美丽画面。在学生作品的评价中,作为教师不应太注 重画面最终的效果,注重的是应该是学生在完成这次课堂作 业的态度上是否认真。所以,语文课的评价最好都是在课堂 上进行,而不是下课后拿着语文作业本到办公室去批改评 分。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评价最好是一边评价一边
11、与学生 交流,交流一下他自己认为这幅画或作品最满意的地方在哪 里。之后,再找到一个小的不足,一个很容易改进的不足之 处,给他指出来,告诉他就是因为这么一点点不足,你才没有 得到优秀,下次注意这点,你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成绩了。我 们都知道,只要学生在不断的改掉小毛病,时间长了,就会从 量变向质变发展。这样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都很信心,都愿 意在画纸上表达自己独特的构思。正如陶行知所说:“成功 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上接第47页)本人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大班化” 的条件下,以拼音教学为突破口,开展了拼音教学的实验 研究。 由于“关注个体”使学生在教学空间所占的份额增加,学 生能充分
12、享用教学空间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同时他们能受到 教师更多的关注,与同学有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和互相学习 机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拼音学习都表现出十分 浓厚的兴趣,没有了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焦虑情 绪。此外,他们的个性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了张扬。 在拼音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对于拼 音学习中的问题,师生往往一起讨论问题。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不会以自己的兴趣取代学生的兴趣,以自己的想法取代 学生的想法,这样,学生会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独特创新的见 解,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如何更好地发挥“关注个体” 的优势,让学生“乐学”和“会学”,则
13、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和 总结。 语文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成功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 生喜欢至少是不讨厌语文。教师只有动之以情,充分调动课 堂的气氛,让他们被感染,被打动,切身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所 在,才能对语文产生持久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 (上接第45页)“啪啪啪”。“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 “啪啪啪”是孩子们奔跑的脚步声。“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 归去马蹄香”这是一种间接描写。什么吸引蜜蜂?当然是花 香。“啪啪啪”,孩子们的脚步声是不是让你感受到了一种喜 悦?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槐乡五月的花和孩子, 产生了令人信服的艺术效果 这样流水一样的行文,诗一样 的语言,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
14、读起来琅琅上口,槐乡五月 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 如同一首田园诗,槐乡五月是值得学生背诵积累的好 教材。 4 “动静交错”。融拼音教学于活动之中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游戏转入正规的课堂学习, 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即所谓的“好动”是他们的共同特 点。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我采用分组活动等形式,在课 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动静交错”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运用无意注意规律,采用恰当的 “刺激物”使学生的无意注意中心集中到学习中来。这个 “刺激物”就是“动静交错”的教学活动。我在拼音教学过程 中,时刻注意观察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在每个“注意力分 5
15、0 小品文选刊20154下 散周期”到来之前我通过“动”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而在 “动”过之后,又用“静”来进行缓冲,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 “有张有弛”。 我设计的拼音学习活动常常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让他们分工合作,进行“画画”、“做做”和“用用”的活动。“画 画”就是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将枯燥的拼音字母画成 美丽的图画。如学t时让他们画小伞,学q时让他们画小旗 等等。由于学生对于颜色的刺激非常敏感,所以我在试图让 学生区分韵母时,让学生动手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写单韵 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这样,学生在“涂鸦”的过 程中了解了这些韵母的区别。“做做”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游 戏中学习,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紧急集合”、“送信”、“读拼 音、做动作”等活动使学生的脑、眼、口、手、脚都“动”了起来, “用用”则将拼音学习与El常生活相结合,组织学生用学过的 拼音来拼周围的事物,如学习用品、食品等,做到学以致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把握“动”的尺度,在动过之后通过 让学生听舒缓的音乐,闭眼默念今天学过的拼音等“静”的活 动帮助他们巩固学习的内容,调节他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