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O6 l被遗忘的远亲,被忽略的进化历程 张敦福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有部小说叫做双城记,英文是“A Tale of Two Cities”,讲的是与伦敦和巴黎两个城市有关的故事。这里先从两本书的故事开 始,说说“A Tale of Two Books”o 这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是物种起源。两本书关心的问题是一致 的:生命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圣经第一篇创世记首先描述了地球的诞 生,然后描绘了人的始祖伊甸园中的亚当是怎样创造出夏娃的。我们 都非常熟悉这样一种说法,即夏娃是由亚当的肋骨制造而成的。达尔文1859年 发表的物种起源则试图让绝大多数善于思考的人们相信:我们人类是由其他 的灵长目动物
2、经过自然选择演化而来的。当他“为了消遣”,读到马尔萨斯的 人口论时,达尔文突然找到了“据以工作的基础”。他猜想,只有那些有能力 适应恶劣环境的个体才最有可能活下来并把它们的基因信息传递下去。这一 简单的想法一直是生物学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在自然界的历史上也从来没 有人观察到足以挑战达尔文基本观点的事实,倒是发现了大量的证据加强、支 持和补充了他的真知灼见。 在达尔文之前,几乎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相信存在一个神圣的造物主,相 信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与所有的其他动物相比,有着超乎寻常的独特之处。 1828年,神学家威廉帕雷论证道:世界造化得如此神奇而复杂,这足以证明上 帝的存在,正如发现地上有块钟表可
3、以证明存在一位钟表匠一样。达尔文的上 述发现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在当时具有惊世骇俗的意义。由于人类来源于灵长 目,人类就是整个动物王国的一部分,而不是游离于整个动物王国之外的旁观 者。 张敦福: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维普资讯 http:/ 但过去很多人认为,我们和动物界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我们也直热切 地希望我们远远超越动物界。用 和1984年出版的。波茨目前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 校教授。罗杰萧特曾经是一名兽医,后来主要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所涉猎的 领域集中在动物和人类生殖活动领域。他曾经在爱丁堡创立了英国生殖生物 学研究中心,后来才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Monash大学的生殖生物学研究
4、中 心担纲主任达13年之久。 这两位学者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职业生涯中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 了完成他们的工作,两位学者在世界各地旅行,考察了100多个国家。足迹所到 之处,都会遇到多彩多姿的生育模式,他们从中感受到了无穷的魅力。这,正是 自从亚当和夏娃以来人类性行为的进化(Malcolm Potts and Roger Short, 1999Ever since Adam and Eye了 e Evolution of Human Sexuality,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一书的灵感和激情所在。 此书的主题听起来似乎是讲远古时代“人之初”的生活状况,但书中
5、的资料 和观点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密切相关。你可以回忆一下你最近一次去动物园看 到的情景。那里的哺乳动物很明显地分为两类:其中一类能够很容易地辨认出 哪些是雄性,哪些是雌性,另外一类则很难辨别出雄性和雌性之间到底有什么 差异。那身体硕壮、满身粗乱毛发、不修边幅的雄狮确实无愧于动物王国的君 107 褥 曩 维普资讯 http:/ 108 主。而他的王后则在外形上与他截然不同:她身体匀称、体态娇美、举止优雅、 毛发富有光泽而润滑。雄鹿体态健壮,长有鹿角,脖子粗壮得如公牛一样,他吼 叫起来如同咆哮一般,当进入发情期的时候,他浑身散发出难闻的臭味,而且双 眼闪烁着疯狂的欲望;雌鹿则性情害羞,举止端庄,一副
6、贤淑贞洁的样子。雄鹿 和雌鹿的差别如此悬殊,如果你把他们当成了两种不同的动物也不足为怪。雄 性大猩猩与雌性大猩猩在外貌上也差异迥然。所有这些物种都和绝大多数哺 乳动物一样是一夫多妻的,即一个雄性拥有好几个雌性配偶。这类动物中的雄 性往往比雌性体格健壮,这样才能在同一物种争夺雌性配偶的斗争中获胜。用 科学的术语来说,这些物种在性方面都是二态的。 按照这种图式看,人类到底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呢?当人类揽镜执照,反观 自身的时候,你可以看到:男子不仅通常要比他的配偶身材高、体重大、体格强 壮,而且胡须粗浓杂乱,还有可能脑袋光秃秃的;而那位女子则乳房丰满、臀部 肥硕,屁股圆滚滚的,她骨骼纤细,不像她的配偶
7、那样有那么多的肌肉。数据表 明,男性的体重比女性平均高出1520,在体格上也比女性健壮。尽管男人 与女人之间的体质差异不像大猩猩那么明显,但我们人类在性方面毫不含糊 地是二态的。研究发现,无论文化形态怎样,人类社会中70的民族是准许一 夫多妻制存在的,而只有一两个民族实行一妻多夫,其中一个就是在西藏发现 的。当代世界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里,而过去的历史 传统和现有法律都支持这种婚姻制度。即便如此,人类社会中仍有很多地方给 予男性以更多的自由,比如买春,而对女性则加以限制。通过连续的单偶 制离异之后再婚男性曲折地延续了多配偶的倾向性。 在多偶制的动物,雄性动物之间为了争夺交配
8、机会和食物资源,经常发生 争斗。结果,雄性之间的攻击性行为逐渐升级,为了攻击和防御,他们甚至会使 用武力手段。人类的情景如何呢? 刑事司法部门提供的证据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具侵犯性,这一结论无论对 哪种类型文化的社会、无论在哪个有文献记载的历史时期都表现出很强的一 致性。为了检验进化论的某些假设,多伦多大学的马丁达利和M威尔逊分析 了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杀人案记录,他们发现,在30组刑事犯罪统计数据中, 男性之间的凶杀案与女性之间凶杀案的比例为10:1。对这些案件的分析越具 维普资讯 http:/ 体细致,男性的暴力倾向性表现得越明显。在加拿大杀人案的抽样调查中,达 利和威尔逊发现,有2965个案
9、子是男子把另一名男子杀了,只有175个案子是 女性之间的杀人案。如果以杀人犯和被害人年龄差别在10岁以内为标准,把同 性之间的杀人案分为两类,结果有1519例是发生在男性之间的杀人案,而女性 之间的杀人案只有39例,两者的比例为39:1。在凶杀案件中,女性往往比男性 先动手攻击。对这种两性之间凶杀案件比例悬殊的最合理的解释是,这些都是 人类生物倾向性的表现,只不过因各地的社会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而已。而战 争中,男性的这一本能得以集体表演。 灵长目的群体生活是如何演变的?人类的群体生活又是怎样? 黑猩猩群体通常有l0到20只成年黑猩猩。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密 切,他们强烈而持久地渴望群体成员资
10、格的确认,触摸对方的身体、彼此拥抱、 整饰、舔舐等,都是这方面的表现。当彼此遇见时,黑猩猩会尖声吼叫、大声叫 嚣或小声咕哝,这是他们打招呼的方式;当他们想把对方的注意力吸引到某个 事物上时,他们会摇晃手中的棍棒或扔石子;遇到恐惧的情景时,他们会反胃。 为了在群体内部抬高自己的地位、树立自己的权威,雄性黑猩猩之间经常联合 起来,结成某种形式的联盟。 动物行为学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互相梳理毛皮也是一项使群体紧密团 结的基本社交行为。猴子和猿类会不定期 地互相梳理对方的毛皮。实际上,灵长目动 物互相为对方挠背的时间大约占他们醒着 时间的20。可是灵长目动物之间的相互 梳理并不是随意的,群体中“重要的
11、他者” 往往受到青睐。一个成年雄性黑猩猩会花 大量的时间为一个特定的雌性黑猩猩梳理 皮毛,那样它就获得了与这个母猩猩交配 的机会。在东南非洲,一个小猴子为伙伴梳 理皮毛,是为了当群体里发生争斗时,他们 能够站在同一战线上。互相梳理还有助于 化解争吵。一场伴随着龇牙咧嘴尖叫的对 互相梳理皮毛也是一项使群体 紧密团结的基本社交行为。 1O9 维普资讯 http:/ 110 抗过后,黑猩猩们经常马上热烈地梳理彼此的皮毛。进化过程中出现的相互梳 理皮毛,似乎还起到了防止不速之客介入的作用。 在一个规模很大的群体中,如果想通过这种方式与敌手和解,缔结和维系 部族之间、村落之间甚或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那你
12、就必须不分昼夜地为对方 梳理皮毛才行。与其他动物相比,我们人类不仅个头很大,而且生活在规模庞 大、结构复杂的社会群体中。但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逐渐丧失了以互相梳理 皮毛来维护群体秩序的能力。语言的产生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你在同一时间 里只能为一个对象梳理,但是你可以同时与好几个人进行交谈。你在为对方梳 理皮毛的时候必须坐着或躺着才行,你却可以边走动边讲或者边干活边说。有 时,当话题十分有趣时,人们还要在一块吃顿饭,喝酒,侃大山。总之,语言是一 种社会黏合剂,它取代了相互梳理皮毛的作用。通过某种方式,语言增强了我 们的自我生存能力,提高了我们把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在 两个人的交谈
13、过程中,语言对情景的社会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35,剩下的 65的意义都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表达的。面部表情、手势、触摸、目光接触与 体姿,身体外貌、衣着和个人财物,甚至互动主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也都是一种 非语言沟通符号,前三者可称之为身体语言。触摸行为主要包括握手、拍肩、亲 吻与拥抱等。 人类的生育行为中,男女两性有何差异?其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何在? 作者指出,女性在生育行为中投资非常大。与卵子相比,精子是一种小配 子,也是最小的细胞单位。人的卵子与精子大小比例是8500:1,相比较而言, 前者巨大而营养丰富,有利于保存和转移,还可以在幼体能从外部摄取营养之 前提供营养。如果把人类的生殖过程比喻为投
14、资办公司,男女两性的投资差异 悬殊。但就生育结果而言,两者的收益却相等:下一代身上雌雄两性的基因含 量永远是一样的。在生育行为方面,男人阳具勃起只不过是几分钟的事,而射 精几秒钟就完事。如果这次交配行为导致怀孕,男人的生育行为就完成了。就 妇女的情况而言,情景可能复杂得多。月经周期让她们饱尝痛经之苦,怀胎十 月期间,她们饱受种种不便和煎熬,分娩时会遭遇生命危险,难产很容易造成 产妇死亡。如果顺产,她们还需持续用母乳喂养孩子23年。在孩子长到青春 期乃至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她们给予的关怀和照顾最多。这些差异令人思考: 维普资讯 http:/ 人类为什么更多地亲近母亲而非父亲?男性生活与流动空间为何
15、远比女性大? 为什么女性在择偶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犹豫、挑剔和羞怯?为什么她们也更慎 重地考虑是否卷入某个性关系? 相关的问题还有很多。想想乡间农家总要在院落附近种几棵树,城里人只 要有条件就养几棵花草,富人选择居所总要考虑的不是价格而是是否有山有 水,是否靠近公园、森林,这些习以为常的事实背后表明,人类祖先的根性 早期人类漫长的稀树草原时代的血液依然流淌在人类身上。书中还探讨 了其他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乱伦禁忌是否在灵长目动物中普遍存在?为什 么在军事、政治、经济、商业等重要领域,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和影 响?在历史上,人类假若能像灵长目那样有四到五年的哺乳期,是否人口爆炸 不至于
16、来得如此早而猛烈?人类是否是唯一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物种?灵长目是 否有些“人性”?人类在多大程度上禀承了灵长目的“兽性”? 这些问题归根结蒂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问题。莎士比亚在 第一幕第十一场有这样一句著名的台词:“你既然不能像照镜子似的清清楚楚 的看到你自己,我便是你的镜子,我要毫不夸张地把你自己尚未觉察的本来面 目揭露给你看。”人类经过了采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又有“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后现代社会”等等名头),我们为自己所处的时 代和这些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志得意满,更理所当然地把这些时代变迁的过 程看做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步的发展过程,但却过度夸耀了自身和今天
17、, 过多看重了近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忽略了人类曾经走过的漫长的进化道路。 现在该是以灵长目为镜,反观自身的时候了。 当人类这样观察“镜中之我”时,会回忆起这样的事实:经过了漫长的地质 时代,一直到700万年前,人类才与他的猿类表兄弟们分离开来。500万年前, 当我们的祖先更新纪灵长目从树林里迁徙到非洲大草原时,他们由四足爬行 的猿类转变成了直立行走的人。属于智人种属的化石最早可以追溯到240万 年前的肯尼亚。大约160万年前,能够直立行走的智人出现了,后来人以其直立 形态给他命名。一万年前,世界人口只有一千万。直到大约l1000年前,一直浪 迹天涯的人类才开始建造村庄和城镇,有了定居生活,农业
18、革命由此出现 按照天文学家Carl Sagan(1977,Tbe Dragons ofEden,New York:Ballantine)的 维普资讯 http:/ 1 12 宇宙历法,人类有了自己创造的文化的历史、使用铁路飞机电脑网络的历史,在 整个人类进化过程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这意味着把现代人的身躯和脑袋联 结在一起的基因,与10万年前人类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基因完全一样,也 许,生活在冰川时期的人类某些行为与今天的人类行为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我们有理由说,灵长目是人类的远亲,其他生命也与人类的起源和生存环 境密切相关。而近干百年来的文明却朝着不利于人类自身永续生存和发展的 方向大踏步前
19、进。这让人想起史前人类最复杂的科技发明之一飞去来器。 绝大多数飞去来器都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制作而成的棍状投掷物。澳大利 亚的土著人把它改进为形状弯曲、表面对称的样子,这样投掷出去后就可以飞 回到投掷者那里。这个发明如今变成了一个隐喻,即人类发明创造的技术可以 反过来对人类自身造成伤害。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人口爆炸、经济飞速发展已 经开始改变地球的面貌。早在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活动就已经以 其他动物所不能做到的方式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环境。这些都是科学技术“飞去 来器效应”的表现。 关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模仿双城记开卷的话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 也可能是最糟糕的时代。这些遗忘表现在世人
20、的现世追求上,是随处可见的物 质富裕和急功近利。表现在学术分野上,进化论课程和相关研究曾经在20世纪 五六十年代在中学和大学普遍得到重视,而在今天却受到冷落。考古人类学、生 物人类学、社会生物学在世界各国都是被边缘化的、少人问津的学科,在中国社 会学和人类学恢复和重建近30年来,这些研究领域更呈冷落枯寂的景象。古脊 椎动物研究所似乎是唯一取得合法地位的研究机构;在许多考古所和为数不多 的人类学系和人类学研究所,文化人类学一派繁荣昌盛景象,教授专家们忙活 的几乎都是与当前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重大现实课题。背后的潜台词似乎是: 对人类的由来等问题,我们知道简单的结论就万事大吉了。而在流行话语上,也
21、有备受追捧的明星学者引导人们进入经常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迷雾。当余秋 雨告诉千万凤凰卫视观众“在文化面前,没有人能做老师”时,我们要问的是: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面前呢?” 回到两本书的故事上来。圣经是神学经典,物种起源是科学名著。与神 学不同的是,科学不需要价值判断,不需要在伦理道德上给出哪怕是含混的说 维普资讯 http:/ 法。科学并不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它只通过观察和实验告诉人们 事情是什么样子。不过,如果设想我们与天使是近亲,这给人的感觉要比设想我 们是从猴子那里演变而来的要好得多。另外,我们认为,研究丛林里的猿猴比阅 读圣经里的经文更有助于我们解释人类的性行为和社会结构,但
22、现在很多人依 然难以接受这种观念。看来,人类想做到“价值中立”是多么艰难。我们总是不断 地把自己与其他动物相区别,即便是谈到那些与我们有着最亲近关系的物种如 黑猩猩、大猩猩时,我们也强调自己离它们很远。任何一种用人类生活的字眼描 述动物行为的做法都被当做神人同行同性论而加以拒斥;如果称呼一个人为猿 猴,这个人就会感觉到受了侮辱,而对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科学研究已经证 明:人类与黑猩猩之间关系的亲近程度比黑猩猩与大猩猩之间还要密切。我们 试图把所有的动物都看成是生命的“低级”形态,认为它们的生活比我们“原始、 简单”得多,它们只是处在生物演化的“低级阶段”,似乎变成人类应当是所有物 种的最终目标,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最高成就。 远在18世纪,教皇亚历山大曾宣称:“要了解人类,合适的方式是研究人。” 这个方向一直为包括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在内的所有人文社会科学所追随 并引为使命。人类进化的历史事实却呼唤一种相反的观点和更宽广的视野:“如 果我们只知道人,我们怎么能够了解人类呢?” 兴奋 发怒 哀号 黑猩猩的各种表情 113 鹱 r。一 献 维普资讯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