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洛阳古代园林之北魏园林.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70243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古代园林之北魏园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洛阳古代园林之北魏园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洛阳古代园林之北魏园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洛阳古代园林之北魏园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洛阳古代园林之北魏园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洛阳古代园林之北魏园林北魏是从大漠北缘迁都洛阳的。这个王朝对中原文化狂热追慕,恨不得一日之内认识所有的汉字,其汉化进程之快,令史官都来不及详细记录。它在洛阳修建了座佛寺,开凿了龙门第一个洞窟,建起了永宁寺和永宁寺塔,谱写了佛寺园林和风景园林的绝美华章。在洛阳建都的个王朝中,北魏的色调是一片金色。自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后,全国佛寺竟增至 3 万余座,有僧尼 200 万人,这是一个佛的国度。而洛阳的佛寺有座,每座佛寺都有独立的园林格局。难怪园林专家王铎反复向我交代:要重点写写北魏园林,它是中国园林的转折期和快速发展期,其皇家园林已经有了向世界展览的意向,佛寺园林已经有了超现实的理想境界,风景园林已经

2、有了自然与人文相谐的种种意趣。炎炎夏日,汗流浃背,但岁高龄的王铎先生执意送我出门,似乎要送我走进北魏王朝佛寺园林 多而清幽北魏宫城在汉魏故城城址上重建,仍在白马寺东边。其单一的宫城形制,在曹魏时期已经形成,只是在汉代北宫的基础上修建了四面城垣。内城南北长公里,东西宽0 公里。内城之外又加外廓城,共有坊里 220 个,大量私家园林散布在坊里之间,少量皇家园林围绕着宫城城垣,众多的佛寺园林分散在城内外。这是一个梵音回响的城市。佛寺主殿上的金色覆瓦,在余晖中散射着宗教般的庄严与宁静。洛阳伽蓝记中载:从汉末到西晋,洛阳只有佛寺座,而到了北魏,洛阳佛寺达到 1000 多座。佛寺园林随之兴起,即使在城市中

3、心地段,也常见环境幽静的佛寺园林。而在近郊建的佛寺,都选择山林水畔作为参禅之所。其选址的原则:一是近水源,以便获取生活用水;二是近树林,既是景观的需要,又可就地获得木材;三是地势背风向阳,有良好的小气候。洛阳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的地方很多,北有邙山,南有龙门,西边可延伸到新安县的青要山,东南可延伸至万安山麓和中岳嵩山。由于佛寺密布,当时的洛阳古刹林立,僧尼云集,一派热闹景象。据王铎先生著的洛阳古代城市与园林记述:当时洛阳城内的永宁寺,没有依托名山大川营造园林的条件,但为了营造出园林环境,只好在寺院四面围墙上各开一扇门,各门都有通往外界的林阴大道,栽满青槐。行人路过此处,行走在浓阴之下,享受着夏日清

4、凉。永宁寺中有永宁寺塔,建在寺中心。水经注中记载:这座塔高约米。当时人们建这么高的木塔,一是将其作为寺院的标志性建筑,二是利用它的高度“借景”。“借景” 是中国园林建设的通用手法。远山在目,却不能将其搬入寺中,建设者就让寺院大门对着远山,让寺院的窗口框住远山,把远山风景纳入寺院景致之中。寺院若处于城阙房舍之中,阻隔了大家的视线,建设者就在寺院建起高塔,登塔远望,周遭景物尽收眼底,永宁寺塔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史书载:塔成之后,此塔的始作俑者胡太后多次登塔眺望京都旷野。皇室臣僚也每每结伴登塔,极目远眺,谈笑风生。可惜此塔建成年后毁于一场大火。大火三个月不灭,烧毁许多僧舍,当场便有两位老和尚蹈火自杀,

5、成为永宁寺最悲壮的祭品。那堆积如山的火后余烬,仿若永宁寺塔的骨灰,述说着洛阳人心中永远的痛。可是,并不是每座佛寺园林都有如此悲怆的结局,在永宁寺西北不远处,马寺钟声依然定点响起。这座建于东汉明帝时期的中国第一座官方寺院,到了北魏王朝手里,又添栽了许多果树。洛阳伽蓝记卷记载:寺内苹果、葡萄异于别处,子实甚大,葡萄大于枣,味道很鲜美。每到葡萄成熟季节,孝文帝命人摘取,自己品尝之后,多赠予宫人。宫人得之,又舍不得吃尽,遂转送亲戚。亲戚们感到新奇,让街坊邻居品尝,于是京师流传一句话:“白马甜榴,一实直牛。”夸赞葡萄香甜,堪比石榴,一颗就抵得上一头牛的价值。另有宝光寺园林,在白马寺东二里的御道之北,园中

6、有水系,有“咸池”,池边有芦苇;景明寺园林,在御道之东,规模很大,殿堂千余间,还有人工湖,湖中有荷花,竹林松树林也在其中,含风带露,青翠欲滴;大城内有景乐寺,属于比丘尼寺院,西对永宁寺,常有女尼诵经歌唱,环境幽静,男子不得入内,多种枣树、槐树,掩映曲廊精舍,十分精致。偃师龙虎滩东边,有一座景林寺,是禅宗的第一座寺院。当时禅宗初祖达摩来到中国,先住持此寺,然后才到嵩山少林寺面壁。达摩喜爱的就是此寺的园林清静,是坐禅的好去处。以上寺院名称中,基本上都有一个“景”字,说明北魏寺院的园林意识很强,处处造景,风景秀丽。可以想见,洛阳城内的其他寺院,也是一样的美丽。佛寺园林的特点:一是水系景观中都有一个放

7、生池,这是因为佛门不杀生;二是绿化树木多栽松柏和菩提树,强调此生修行、来生幸福;三是在寺院旁边专设一院,栽植花木果树,让僧人和香客共享,体现佛门普度众生的慈悲心怀。佛寺园林不同于帝王贵族苑囿。寺院丛林已经有了公共园林的性质。帝王可以造皇家园林,权臣可以造私家园林,而寻常百姓只有到佛寺园林中进香游览。正是由于游人众多,求神拜佛者都愿意施舍,这就大大促进了佛寺园林的建设,所以佛寺园林并不缺少资金,可以不断地进行维修和拓展。皇家园林 少而精致北魏洛阳皇家园林,与其他朝代相比数量少,但少而精。洛阳伽蓝记记载当时有西游园、华林园。华林园是在魏晋华林园的基础上重建的,园内设施没有大的变化,建筑也不甚华丽。

8、孝文帝这个人懂得节俭,他知道,北魏的都城是在晋末“八王之乱”后魏晋旧城址上重建的,因此反对在城市建设上过于奢华,园林建设也是趁汤泡馍,只对前朝留下来的园林进行改造。西游园,即东汉、曹魏留下的“西苑”,是一个旧园子,只不过改改名称而已。孝文帝在里面造了一个凌云台,登上凌云台,可以“极目洛川”。东汉、曹魏“西苑”留下来的大部分设施,北魏照单全收,照用不误,比如原来雕凿精美的石蟾蜍和龙口水道,北魏皇室一直在使用。虽然是旧物利用,但也有所创新。中国园林到了北魏时期,进入了重要转折期,表现之一就是北魏在改造这些老园子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特别是西游园,开始与寝宫相连,方便了皇室人员的日常生活,使之来到园

9、中,犹在宫中,工作、用餐、夜宿都不耽误。这是我国皇家园林在布局上的重大转折,影响深远,后来的唐宋园林的寝宫布局多是如此。北魏皇家园林,在艺术构建上已经趋于成熟:山水、花木、建筑、雕塑等园林要素已经齐备,两个园子里有苍龙海、景阳山、钓鱼台,还有临危探奇的“临危台”。这种“临危台”,一般设置在峰巅危崖之上,是个观景台,可以登高四顾,遍览美景。 所以王铎先生说:到了北魏时期,皇家园林可称为“皇家山水园林”,它是此后所有皇家山水园林的先驱,是在洛阳诞生的,随后走向唐宋,兴盛于明清,历史地位十分重要。北魏皇家园林与当时的私家园林相比,一是规模要小一些,二是建筑物要多一些,但没有私家园林的华丽和幽静。风景

10、园林 大而著名北魏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期,它先是开凿了龙门石窟等石窟寺园林,使之形成名胜,接着开创了京畿风景园林,使园林品种更丰富,类型更全面。风景园林的特点是连山带水,地域广大,声名远播。北魏迁都洛阳后,马上在龙门山上雕凿石窟。龙门山离洛阳市区公里,是标准的京畿之地。公元 493 年,龙门山开始雕凿石头花朵,原来毫无表情的石灰岩,开始被北魏工匠赋予形体和灵魂。当第一锤打下去,第一凿嵌入岩壁,佛便在冰冷的石头上微笑了。而北魏王朝也从此被雕进洛阳历史,有了不容忽视的地位。正是这个王朝,从遥遥北方迁都洛阳,用简单的斧凿开路,丁丁当当敲出自己的历史。其后的几个王朝受到启发,也丁丁当当敲下去,敲了

11、多年,就把龙门石窟敲进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洛阳“整”出这么好的旅游资源 北魏“太有才了” !它出手不凡,在龙门搞的第一个洞窟古阳洞,内容最为丰富:两壁镌刻着佛龛,拱额精巧富丽,图案文饰多彩,雕像姿态持重。这是洞内的景致,而洞外则是龙门西山之松柏,龙门东山之香草,与洞窟中的雕像相呼应,形成绝美的风景带。由于在龙门雕凿石窟,石窟园林就渐渐多起来,由此开创了北魏园林的一个分支。除了打造龙门石窟外,北魏还投入巨资,在洛阳周边搞了偃师水泉石窟、盂津煤窑石窟、新安摩崖石窟、巩县(今巩义)石窟等。还有少林寺,是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于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就其所处位置而言,这个

12、寺院拥有面积更大的园林,其对面的少室山如翠屏端立,其背后的五乳峰如头簪花冠,锦屏山环绕其侧,砖塔林偎依其下。这个寺院,如今虽不在洛阳境内,但当时是北魏京畿属地;虽不是专门的皇家园林,但体现了皇家的意志,是洛阳文化风景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还有风穴寺,始建于北魏,原名香积寺,位于汝州市城东北 9 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此地久属洛阳,上世纪年代中期才划归平顶山市,当时也属北魏京畿范围之内,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有房舍 300 多间,占地 2000 余亩。其园林风格类似江南园林,依山而建,两山夹道,流水潺潺,多植刺槐、侧柏,万木葱茏,确有“深山藏古寺”和“ 曲径通幽”之

13、景观。北魏京畿风景园林的特点,是在较大区域内联袂造景,景区内不是单一的山林或寺庙,而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交融,让寺院为山峦伴舞,使梵音和钟声和鸣,让游人与流水同行,使之成为令人神往的风景名胜区。如今的龙门风景区、少林寺风景区,都沿着这条路径走到今天。所以,从东汉到北魏,洛阳园林经历了由简单到精细、由单一到多样、由粗犷到精致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北魏,大步跨越了这一历史过渡,此后历代的中国园林,都遵循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美学原则,诗意地走向隋唐,走向宋元,走向明清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市园林日期:2013-01-19来源: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 作者:金大珍(Kim Dae-Jin) 韩国学者,河南师

14、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字体:大 中 小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南北朝是一个转折时期。总的说来,在艺术表现、类型、功能等方面都有重大变化。就造园艺术而言,受同一时期兴起的山水诗、画影响,园林注入写意的成分,以概括、提炼的写意手法表现自然,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从而达到“有若自然” 的效果,这种写意手法的出现代表着古代园林向古典园林的转折。这一时期佛教兴盛,寺院园林涌现;同时,私家也热衷于建设园林式的宅院,这样,古典园林的四大类型,即皇家园林、私人园林、寺观园林、山林名胜在这一时期也已具备。1 这一时期所建皇家园林,如洛阳、建康华林园等御苑,其功能由秦汉以前的游猎型转变为以游乐为主,而寺院园林与私人园

15、林的游乐性功能更加突出。北魏洛阳城与南朝建康城为南北朝时期两大园林中心。凭借洛阳伽蓝记我们可以比较全面深入地研究洛阳城的园林情况,这一工作对于研究北魏洛阳时代的园林发展和洛阳社会生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史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下面我们将就北魏洛阳城市园林分布、覆盖率与绿化效果、社会功能以及历史地位展开讨论。1,洛阳城绿化与园林分布按照洛阳伽蓝记的城市分区展示每个园林景点:城内:宫城之内西游园。皇家园囿,位于宫城西边南数第二门千秋门内道北。宫城以南永宁寺。位于宫城南门阊阖门外一里御道西。根据考古勘探资料,永宁寺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 305 米,东西宽 215 米,占地面积 65575 平方米。永宁

16、寺内僧房楼观一千余间,其间“栝柏椿松,扶疏檐溜,翠竹香草,布护阶墀”。寺外是“ 皆树以青槐,亘以绿水。京邑行人,多庇其下,路断飞尘,清风送凉。 ”宫城以南景乐寺。位于宫门南门阊阖门外御道东,与永宁寺隔路相对。 景乐寺“堂屋周环,曲房连接”,可想其规模不为小。堂屋、曲房之间有“轻条拂户,花蕊被庭”。宫城以南义井里。位于景乐寺正北,义井里北门外“有丛树数株,枝条繁茂。下有甘井一所,石槽铁罐,供给行人,饮水庇阴,多有憩者。 ”宫城西南建中寺。位于皇城西边南数第二门西阳门内御道北延年里内有,本为宦官刘腾宅,占地一个里坊, “屋宇奢侈,梁栋逾制,一里之间,廊庑充溢。 ”内有凉风堂,为刘腾避暑处, “凄凉

17、常冷,经夏无蝇,有万年千岁之树也”。宫城以西瑶光寺。位于皇城西边南数第三门阊阖门内御道北、也即宫城千秋门外二里处御道北。瑶光寺为世宗宣武帝所立,五级佛图可与永宁寺比美,而有“ 讲殿尼房五百余间” ,可以推测其规模大致比永宁寺为小。此五百余间讲殿尼房“绮疏连亘,户牖相通,珍木香草,不可胜言。牛筋狗骨之木,鸡头鸭脚之草,亦悉备焉”。宫城东南昭仪尼寺。位于皇城东边中门东阳门内一里御道南。寺内堂前有“酒树面木” ;又有水池一处,京师学徒初谓之翟泉,隐士赵逸称之为“石崇家池”。宫城东南愿会寺。位于昭仪寺南。佛堂前有奇异桑树:“直上五尺,枝条横绕,柯叶旁布,形如羽盖。复高五尺,又然。凡为五重。 ”宫城东南

18、永和里园林区。位于昭仪寺南,相隔宜寿里,里内居住太傅录尚书事长孙稚等六宅,“皆高门华屋,斋馆敞丽。秋槐荫途,桐杨夹植。 ”宫城东南景林寺,位于皇城南边最东门内御道东,在永和里之西南方向。寺内“讲殿叠起,房庑连属。丹楹悬日,绣角(?别字)迎风”,寺西部有果园, “多饶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果园中内有一小巧而构架奇巧的祗洹精舍,这个小巧建筑深藏草木之间,如同处在岩谷,所谓“禅阁虚静,隐室凝邃,嘉树夹牖,芳杜匝阶,虽云朝市,想同岩谷”。 宫城以东华林园。位于翟泉西,翟泉位于皇城东边最北门建春门内御道北。华林园为皇家园林,园内建筑丰富,山水丰饶。园内有大海,即东汉天渊池,池中存有曹魏文帝建九华台

19、,台上有孝文帝建清凉殿,后又造钧台殿于其上。海内有世宗建蓬莱山,山上有仙人馆。殿与山之间建虹蜺阁,可以“乘虚往来 ”。海西又有藏冰室。海西南有景阳山,山东有羲和岭,岭上有温风室。景阳山西有姮娥峰,峰上有露寒馆。同样有飞阁相通。景阳山北有玄武池。山南有清暑殿、临涧亭、临危台。景阳山南有大片果园,称为百果园,白果园内“果别作林,林各有堂” ,其中枣和桃负有盛名:“有仙人枣,长五寸,把之两头俱出,核细如针,霜降乃熟,食之甚美”。 “又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乃熟” ,成熟时间在十月。华林园李林西有都亭,是经常的行政、娱乐场所,有流觞池,都亭东又有扶桑海。 。城东。崇义里内杜子休宅,后为灵应寺

20、。崇义里位于建春门外一里余之东石桥桥北大道以东, (大道以东为绥民里,绥民里东即崇义里, )宅内园中“果菜丰蔚,林木扶疏” 。秦太上君寺。位于东阳门外二里御道北之晖文里内。此寺为胡太后为母所建,规格颇高, “五层浮图一所,修刹入云,高门向街,佛事装饰,等于永宁。颂室禅堂,周流重叠。 ”其中“ 花林芳草,偏满价墀”。正始寺。位于东阳门外一里御道南之敬义里内,园林较胜:“檐宇清净,美于丛林,众僧房前,高林对牖,青松绿柽,连枝交映。多有枳树”。昭德里内张伦宅。昭德里位于敬义里之南。张伦任司农一职,豪侈,其宅宇、服玩、车马“逾于邦君” ,而其园林山池之美更是 “诸王莫及” 。在园中造景阳山,有若自然,

21、 “其中重岩复岭,嵌(?)釜相属。深溪洞壑,逦迤连接。高林巨树,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盘纡复直。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 。天水人姜质为张伦宅作庭山赋 ,详尽描写各种景观。地势起伏跌宕则“绝岭悬坡,蹭蹬蹉跎”;泉水长流则“纡徐而浪峭” ;花草树木繁荣则“烟花露草,霜干风枝,半耸半垂,玉叶金茎,散满阶坪。然目之绮,烈鼻之馨,既共阳春等茂,复与白雪齐清。 ”鸟类汇萃则“羽徒纷泊,色杂苍黄,绿头(鸭子)紫颊(鹤) ,好翠连芳.平等寺。青阳门外二里御道北之孝敬里内, “堂宇宏美,林木萧森,平台复道,独显当世。 ”城南。景明寺。宣武帝所立,位于宣阳门外一

22、里御道东,东西南北方圆五百步,占有形胜之地,规模恢弘,所谓“ 前望少室,却负帝城,青林垂影,绿水为文 ”。寺内殿堂一千余间, “复殿重房,交疏对霤,青台紫阁,浮道相通。虽外有四时,而内无寒暑。房檐之外,皆是山池。松竹兰芷,垂列阶墀,含风团露,流香吐馥。 ”“寺有三池,萑蒲菱藕,水物生焉。或黄甲紫鳞,出没于繁藻,或青凫白雁,沉浮于绿水。碾硙?簸(?) ,皆用水功,伽蓝之妙,最为称首。 ”秦太上公二寺。位于景明寺南一里。 “并门临洛水,林木扶疏,布叶垂阴。 ”报德、大觉、三宝、宁远寺。位于开阳门外三里处,寺“周回有园,珍果出焉” 。龙华寺、追圣寺。位于报德寺东,二寺园林冠于洛阳诸寺,所谓“园林茂盛

23、,莫之与争。 ”1四夷馆、四夷里园林区。分别位于洛河永桥以南、圜丘以北御道之东、西,并“门巷修整,阊阖填列。青槐荫陌,绿柳垂庭。 ”高阳王(宅)寺。位于津阳门外三里御道西, 其(宅) “匹于帝宫。白壁丹楹,窈窕连亘,飞檐反宇,轇轕周通(轇轕:纵横交错意) 。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城西。冲觉寺。原为清河王元怿宅,位于西明门外, “第宅丰大,逾于高阳。西北有楼,出凌云台,俯临朝市,目极京师, 楼下有儒林馆、延贤堂,形制并如清暑殿。土山钓池,冠于当世。斜风入牖,曲沼环堂,树响飞嘤,堦丛花药。 ”白马寺。位于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 “浮图前荼林蒲萄异于余处,枝叶繁衍,子实甚大。荼林

24、实重七斤,葡萄实伟于枣,味并殊美,冠于中京。 ”宝光寺。位于西阳门外御道北。园中“果菜葱青”,园中一海号为“咸池” , “葭菼被岸,菱荷覆水,青松翠竹,罗生其旁。 ”法云寺。位于宝光寺西,隔墙并门,而“佛殿僧房,皆为胡饰”,寺内“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临淮王彧宅。位于法云寺之北,临淮王“性爱山泉”,宅第花草树木自然繁盛,每至“春风扬扇,花树似锦”。寿丘里园林区。位于洛阳大市之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邙山,其间东西二里,南北十五里,为皇宗居住区,并“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大觉寺。为广平王怀舍宅所立

25、,位于阊阖门外一里余,其环境景致比美景明寺:“北瞻邙岭,南眺洛汭,东望宫阙,西顾旗亭,禅睾显敞,实为胜地。林池飞阁,比之景明。至于春风动树,则兰开紫叶,秋霜降草,则菊吐黄花。 ”城北。风光园。位于大夏门东北,其中种植苜蓿。凝玄寺。位于广莫门外一里御道东永平里内,原为宦官济州刺史贾璨宅, “地形高显,下临城阙,房庑精丽,竹柏成林”。郭文远宅。位于洛阳东北闻义里内,此宅“堂宇园林,匹于邦君。 ”通过以上列举发现,寺院园林在北魏洛阳城中占有最大比例。这并非因为洛阳伽蓝记是以记载寺院为宗旨的,而是北魏洛阳时代佛教鼎盛的表现和结果,其中原因将在后面论述。2,洛阳城园林覆盖率与绿化效果关于洛阳城园林覆盖率

26、,根据以上资料作一个初步观察:城内,即九六城,南北九里,东西六里的方圆之内,园林景点 11 处;皇城之外,东西南北四个城区总面积大约是东西 14 里南北 6 里至约 10 里,在这样一个区域之内,园林景点达 37 处之多。总的观察,在东西 20 里,南北最大 20里的范围内,园林景点达到近 50 处,每平均 8 平方里的面积内就有一处。折合为现代的度量来看,大约是在 0.2 平方千米的空间内就有一处园林。再把我们没有分开统计的如永和里、寿丘里、四夷里等园林区考虑进去,无疑洛阳城的园林覆盖率是相当高的。洛阳城的绿化效果之一是舒适感。这在洛阳伽蓝记中有生动描写,如永宁寺外围“皆树以青槐,亘以绿水。

27、京邑行人,多庇其下,路断飞尘,清风送凉” ;义井里北门外“有丛树数株,枝条繁茂。下有甘井一所,石槽铁罐,供给行人,饮水庇阴,多有憩者”,又如刘腾宅的凉风堂“ 凄凉常冷,经夏无蝇” ,等等资料显示洛阳城绿化为生活增添了很大舒适度。效果之二是花团锦簇、硕果累累的丰实之美。春夏秋三季,洛阳城百花盛开。洛阳寺院皆种杂果,而华林园内景阳山上有规划整齐的百果园,我们完全可以按照今天的经验进行大胆想象,如桃杏梨李石榴等果树从春季开始陆续开花;草本植物在春季复发后有漫长的花期;树木如我们所熟悉的桐、槐等也都有灿烂的花期,藕荷色的桐花,雪白的槐花如云霞般绚烂;如栝、柽、枳等也都有花期,栝有鲜黄色的花,柽在夏、秋

28、两季有淡红色的花。同时,各种果实也在这三个季节生长成熟。1效果之三是常绿的洛阳城。就上引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洛阳城树木中,如松、柏、竹、栝等常绿植物类占较大比例,这使得洛阳城四季常青, 洛阳伽蓝记卷四“王子坊”下作者子注形容寿丘里乃“桃李夏绿,竹柏冬青”,也可以作为洛阳城的写照3,洛阳城市园林的特点北魏洛阳城园林中,寺院园林占比例最大,这是北魏洛阳城园林的显著特色。南北朝时期佛教达到鼎盛,北朝洛阳与南朝建康是佛教两大中心之地。社会各阶层崇信佛教,向寺院捐献财产以求积德并求得佛的保佑,这使寺院能够积聚财富用于豪华营造。另外一个原因是,佛教进入中国后,即开始了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不仅在

29、宗教理论,在建筑方面也吸取中国文化成分,如寺院的殿堂代表着中国古典建筑的引入。园林也是如此,南北朝时期园林建设成为社会生活的时尚,佛教徒也追随潮流,使寺院既具备修行功能,也兼具游乐功能。北魏洛阳城市园林的第二个特色是园林的经济功能还是比较突出的,园林内往往是“果菜青葱” 。果木是园林中普遍种植的,华林园中有百果园,这与西汉孝武帝在上林苑中种植各地珍贵果木的情况很相象。寺院与私人宅第也看重果树的经济意义, “京师寺皆种杂果” ,私人宅院亦然,甚至如河间王琛宅院,后园有迎风馆, “素李朱李枝条入檐,伎女楼上,坐而摘食。 ”除了果木,如竹、槐、松、柏、桐、杨、柳、椿、桑等成材木或养殖食用树种,如葛、

30、荻、白芷、蒲、芡、葵等可供食用、编织、入药的草本植物也普遍种植,又如城北风光园种植苜蓿,主要用作马饲料,这种情况,与唐宋之后园林所追求的优雅情调有所不同。4,北魏洛阳城市园林的历史地位尽管还带有秦汉以前园林的特点,但是北魏洛阳园林毕竟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因而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中国园林是从殷商时期的园囿开始发展起来的。秦代宫苑建筑一度处于高潮,如著名的阿房宫。至汉武帝时,宫苑建筑艺术臻于成熟,其基本格式延用至。秦汉宫苑的基本形式是,苑中有天然滋生的植物和禽鸟百兽;苑中有宫、宫中有苑;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属。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在这一时期,园

31、林规划由粗放转变为较细致、自觉的设计经营,造园活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园林也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游赏活动成为园林的主要功能;二是由于宗教兴起,寺观园林大量出现,大大开拓了园林领域。这一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类型都已存在,即帝王宫苑、私家园林和庭院、寺观园林以及邑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北魏洛阳园林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发展的缩影。帝王宫苑、私人园林、寺院园林三个类型的园林都存在于洛阳城内,并且后两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上述摘引资料清晰反映了这一点。至于邑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洛阳北郊北邙山以及三十里外的龙门地区无疑都是洛阳郊区园林区。细致、自觉营造自然的园林艺术的特色在洛阳城市建设中得到充分表现。中

32、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点是模拟大自然建造人类活动环境。具体说来,中国古典园林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仿造自然环境的:一是师法自然,指园林总体布局和园林构成要素的组合要合乎自然;二是分隔空间,融于自然,通过空间分隔的手法扩展园内空间并将人类生活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三是顺应自然,将堂、廊、亭、榭、楼、台、阁、等建筑包含在山、水、树木所营造的自然之中;四是用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的树木花卉讲究自然,松柏杨柳等乔木高耸,婀娜;果木花、果繁盛;灌木点缀在树木之间;土生以及水生的草本植物以茂密的绿叶和繁花铺地,可以最大程度地在第宅庭院延伸,是园林建筑在地面上的布景。洛阳城建设过程中,无论国家苑囿还是私人宅第以

33、及寺院,无不以园林的自然情趣为审美目标。国家园林以华林园为例, 魏书卷九三恩幸茹皓传 ,世宗时茹皓负责华林园得建造工程, “性微工巧,多所兴立。为山于天渊池西,采掘北邙及南山佳石。徙竹汝颍,罗蒔其间;经构楼观,列于上下。树草载木,颇有野致”,华林园有精心规划,华林园景阳山的百果园也是有意布置的。私人园林可以城东张伦宅为代表,张伦在园中造景阳山景象是“重岩复岭,嵌釜相属。深溪洞壑,逦迤连接。高林巨树,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盘纡复直”, “绝岭悬坡,蹭蹬蹉跎” ;泉水长流则“ 纡徐而浪峭”;花草树木繁荣则“烟花露草,霜干风枝,半耸半垂,玉叶金茎,散满阶

34、坪。然目之绮,烈鼻之馨,既共阳春等茂,复与白雪齐清。 ”鸟类汇萃则“ 羽徒纷泊,色杂苍黄,绿头(鸭子)紫颊(鹤) ,好翠连芳”。寺院园林可以宫城东南景林寺为代表,寺内“讲殿叠起,房庑连属。丹楹悬日,绣角(左边有“木” 偏旁)迎风” ,寺西部有果园, “多饶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果园中内有一小巧而构架奇巧的祗洹精舍,这个小巧建筑深藏草木之间,如同处在岩谷,所谓“禅阁虚静,隐室凝邃,嘉树夹牖,芳杜匝阶,虽云朝市,想同岩谷” 。洛阳园林作为游赏场所的特点也是十分突出的。华林园内经常有游园宴会;私人园林如张伦宅第使“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宗室诸王宅第也经常高朋满座,如临淮王彧爱林泉重宾客,每

35、至“ 春风扬扇,花树似锦”,则“ 晨食南馆,夜游后园,僚寀成群,俊民满席”;寺院园林更是开放的、大众化的游赏场所,不仅佛教节日,平常日洛阳人都可以进院游观。 洛阳伽蓝记卷四“宝光寺” :“京邑士子,至于良辰美日,休沐告归,征友命朋,来游此寺。 ”隋唐至宋,洛阳作为陪都保持了繁华,士人以洛阳为理想居住地,洛阳园林依然为天下园林中心之一。如唐李德裕的平泉山居、白居易的履道里园都很著名。宋代洛阳是官僚理想的退休之地,公卿巨室多在洛阳造园,使洛阳在四大园林中心中处于领先地位。如苏澈洛阳李氏园池记所言:“洛阳古帝都,其人习于汉唐衣冠之遗俗,居家治园池,筑台榭,植草木,以为岁时游观之好。 贵臣巨室,园囿亭

36、观之盛,实甲天下。 ”就园林而言,苏澈所说的“遗俗” ,实际可追溯到北魏洛阳时代,因为从这一时期开始洛阳园林真正兴盛起来。(Kim Dae-Jin 韩国学者,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载“第五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暨 2006 年汉民族研究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河洛文化与汉民族散论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年 4 月出版。 )宋文帝时期,一守城将军奉命驻守洛阳城,其间邂逅当地一名女子,一见如故,很快便私订终身。此时北魏来犯,将军奉命出征,临别时拉住女子的手:“等我打胜了后,一定回来迎娶你” 俩人依依昔别,女子守在城门口,看着将军坐在马鞍之上,头也不回地离去 将军此征便是数月,其间南朝宋节节

37、败退,宋文帝一气之下连斩二将,北魏全线出击,强渡黄河,宋文帝不听朝臣进言,发动强攻,无奈之下,洛阳失守。宋文帝撤回北魏,而重伤的将军则流落于伽蓝寺中。 待将军伤复之后,本想回朝,无奈此时北宋大势已去,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死,将军从未怕过,但想着曾经的誓言,加上对宋文帝乱杀良将之举已至心寒,无奈之下,委身于伽蓝寺为僧,希望有朝一日平昔战火,再回到她的身边。 他们昔别的城门,有一位女子经常坐在一块石板上等着心爱的人回来。每每遇到前方归来的人,女子便问有没有见过将军,但始终没有将军得胜归来的消息。 女子从未放弃过,仍然日复一日地等着。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终于传到了在伽蓝寺出家的将军耳里。 但将军

38、不能回去,此时北魏已迁城洛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南北朝战争还在继续,他必须活下去,等到战争结束那一天 不知道多了多少年,战争终于结束了。 将军第一次走出伽蓝寺的那倾斜、像要倒塌一样的山门,回到了那个日思夜想的地方。 一身平民打扮的他,来到残破的城门早已斑驳不堪的城门前,他走到他们分别的地方,在那树早已枯掉的大树旁边,摸着那块她天天等待他归来坐的石板 城郊传来优雅的牧笛声,路过的人告诉将军,这里曾有一个女人一直等着她心爱的人归来 重新踏足熟悉的土地,他心里的感受,却是那么复杂,仿佛一切又回到了羡煞旁人的当年 他在这座残破的孤城里寻着她的终影、但始终找不到,天上的雨纷纷落下 他一直相信她一直在等

39、她 孤城的老者告诉她,她一直是一个人到死那天都是 僧人又回到蒲团之上,静静地坐着,敲打着木鱼 天上的雨仍然在纷纷落下,落在禅房外那块石板之上 烟花易冷的真实故事 冥思伽蓝相思雨 连做梦都梦到歌里的这个场景,枯等的伤心与对情感世界千变万化的无奈。未见君已十秋春,战火连绵归期问。 烟花易冷情意真,不忘誓言心愿等, 故里已是草木生,孤城至今剩何人? 牧童伴笛多过问,枯等永恒白发生。听,牧童笛声,闻,孤村野城。 感,烟花易冷,叹,人事易分。 等,泪不归人,待,轮回缘生。 永,盼为君筝,恒,故白发生.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年公元 581 年)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共五卷。作者

40、是东魏杨炫之,北平郡(今河北卢龙)人。 东魏迁都邺城之后,在武定五年(即公元 547 年)他再到洛阳,看见当地遭受东、西魏战争破坏后,满目创痍,一副破败景象,感慨极深,所以写了这本书,回忆魏孝文帝元宏迁都后,洛阳的繁荣昌盛。由于他反对佛教,认为贵族的施舍浪费,以及国家对佛教的扶植影响了赋役收入和兵源,所以书中对寺院的华丽和贵族的奢华进行了大量讥刺。洛阳伽蓝记这本书是真实存在的,作者是北魏人杨炫之。但是烟花易冷这首歌里讲述的故事叫做伽蓝雨,伽蓝雨是方文山根据洛阳伽蓝记杜撰的(具体是根据名字杜撰的,还是根据书中有讲述到的南北朝时期的战乱所引发的故事主线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不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个人认

41、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无数的改朝换代的战争,类似于这个故事的真事,应该也不少。洛阳伽蓝记这边书本身没有什么凄凉或者浪漫的,只是主要写的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关于寺院的修建,变迁,规模,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录在书里。洛阳伽蓝记又称伽蓝记,为北魏人杨炫之所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实类笔记(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地理类),成书于公元 547 年(东魏武定五年)。该书与郦道元水经注一起,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又与水经注、齐民要术合称北魏三大奇书。洛阳伽蓝记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记载其演变盛衰,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

42、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其书名“ 伽蓝 ”,即梵语 “僧伽蓝摩”之略称,意为“众园” 或“僧院”,是佛寺的统称。至于创作缘由,作者称:“因行役,重览洛阳”。在洛阳,他目睹丧乱之后洛阳崩毁,佛寺化灰,恐后世无记,又感叹人事兴衰,因此创作了该书。洛阳伽蓝记历代官修艺文志皆有录目,但其祖本早已佚失。现所见的洛阳伽蓝记都为承接宋本的刻本,源流颇杂。该书及其价值的研究,在 20 世纪取得不少成果,特别是文学、史学、城市规划建筑等方面,但一般认为,在宗教佛学、中古文学、语言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尚有不小的研究空间。在传播影响上,洛阳伽蓝记早有日、韩、英等若干语种译本,在国际汉学届有一定的地位。

43、此外,音乐人方文山、周杰伦以其为背景创作演绎的歌曲烟花易冷流传一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该书影响力世说新语的原名是世说 ,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 (原书亡佚) ,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 ,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1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笔记小说。宋书 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 “爱好文义”、 “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

44、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 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龚斌世说新语校释 2、杨勇 世说新语校笺 。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 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历史意义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