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1.会认“袭”等8个生字,会写“峡”等12个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凋零、几经辗转、空旷、奔波、同胞、突如其来”等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骨髓移植对于小钱的重要性,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余震的影响下坚持抽取骨髓这一行为的难能可贵。难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
2、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20_(请自填)年10月24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相信同学们对此也有所耳闻。今天呢,老师要带领大家认识另一座跨越茫茫海峡的桥,我们称之为“生命桥”。那么这座桥跨越了哪个海峡?又为什么称它为“生命桥”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吧!(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理解不了的词语、句子。教师讲解。2.再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杭州市的小钱身患白血病,海峡彼岸的台湾同胞冒着余震的危险向小钱捐献了骨髓。(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点名朗读课文1、2
3、自然段,分析重点语句,体会小钱的不幸。(1)初秋的杭州阳光明媚,丹桂飘香,然而一个18岁的年轻人却身患白血病,无暇顾及周遭的美景。明确: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景色如此美丽,但是小钱却在承受着病痛,突出了人物遭遇的不幸。(2)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明确: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年轻的生命比作“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寓意深刻,体现出小钱的生命之花尚未绽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机,令人叹惋。2.默读课文36段,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地方体现出了骨髓捐献过程的不易?从中感受李博士和台湾同胞怎样的品质?明确:(1)“就在昨天
4、,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这两句话交代了抽取骨髓时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苦。(2)“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台湾青年冒着余震的危险,静静地躺着。经历过这场灾难,此时的青年或许已经受伤,也不知道家人的安危,但他依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让我们不得不被这位无私奉献、充满爱心的青年而感动。(3)分析与李博士相关的句子。“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从“步履匆匆”“沉着”“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连夜”等词和短语
5、我们不难看出李博士在这一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可以感受到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高尚品质。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课文标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明确:表层含义,也许,小钱是不幸的,因为他身患白血病。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无私奉献的台湾青年和医者仁心的李博士的帮助下,小钱得救了,生命之花得以重新绽放。深层含义,结合句子“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可以看出,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也象征着海峡两岸之间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四)拓展延伸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
6、朵又一次绽放。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听一首歌爱的奉献。(五)小结作业小结:学习完这篇课文我们一方面可以体会到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海峡两岸之间浓浓的血脉亲情。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加强两岸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为祖国统一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作业: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如果将来小钱和台湾青年得以相见,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和故事呢?据此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篇课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台湾青年和李博士高尚的人格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之间浓浓的血脉亲情。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请自填)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7、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要指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精神美,引导学生明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
8、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设计思路】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课程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9、课题导入,引入文本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 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1、学
10、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3、换位思考: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
11、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感情朗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创境引读: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12、时,然而小钱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课件出示: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指导朗读这段话。 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
13、李博士。出示课件:李博士照片及简介。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
14、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二、深入阅读文本1、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学生谈自己感受,老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3、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4、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
15、找出来读一读。5、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课件出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6、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学生更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7、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师: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课件出示:它还是一座( )桥,因为
16、( )。学生根据提示,用此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2、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情感得到升华。3、老师小结。【板书设计】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大陆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3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上星期,教学了颂扬人间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大陆青年小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
17、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课后,学校的几位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受益非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首先,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
18、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辗转突如其来学生都很难理解,虽然我放在课文中最突如其来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但是没有去深入挖掘,突如其来我还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
19、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和就挖的更深了,学生也学会了怎样来运用了。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语文课堂跟思想教育应该是合二为一的,语文教学不能脱离了思想教育而只进行文本,这样的语文课仅仅是工具,忽视了其人文性。通过讲授这一课,还暴露出自身应变的能力的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没能进行很好的处理,特别是出现了很多口误,把台湾青年说成小钱而把小钱说成台湾青年,说明自己准备的还不够充分,也反映出自身应变能力不强,没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意料之外的情形,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
20、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4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能通过这一样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人间真爱,感受到两岸亲情,在他们心中埋下善的种子,植入爱的根苗,应该是语文课的骄傲,是语文教师的骄傲!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之所在吧。然而,语文课毕竟不同于政治课,语文课也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课。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属于语文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
21、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那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把三个维度的目标都落到实处呢?这个问题是本次赛课的主题,也一度困惑着我。在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一课时,我突然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真的很简单,那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如果我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出发点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三维目标就自在其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一个语言符号都表现着一种思维,承载着一种思想,蕴含着一种情感: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积累,就是对思想的传承;对语言的运用,就是情感的传递。比如,我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爱心,运用的是把一个自然段的
22、几个句子都跟沉着这个关键词联系起来朗读体会的方法,在这种瞻前顾后地阅读与朗读实践中,对李博士博大爱心、高尚医德的感悟,不言而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这分钟的教学中,只设计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第一个层面是初读整体感知。这个层面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真正让孩子把课文读通,把内容说明白。我设计了这样个实践环节:第一,自由读,给足时间让学生真切感知课文;第二,自主提醒词语,给足空间与方法理解词语,读通长句子;第三,分工合作,把听读检查读书效果和组织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足机会让每个孩子参与实践。这样的几个可以说是很常规的学习活动过后,第一个层面阅读目标就基本落实了。第二个层面是品读理
23、解内容、感悟精神。根据四年级上学期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实际水平,我在这个层面的引导中采用了以读代讲、代说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个实践感悟到台湾青年的博大爱心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第一环节,默读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简单标注感受;第二环节,交流感受。在第一个环节开始和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我试图充分的发挥教师指导、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更有实效。比如点拨默读感悟方法;还有配乐范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想象中,通过运用恰当的词语练习说话表达出来;以及通过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奔波、连夜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等等。总之,理念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
24、。在这次会议理念的引导下,我体验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快乐,体验到了扎扎实实为学生的充实。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骨髓一直对小钱的重要性。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学习相关部分,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教具准备
25、:生字词语卡片收集白血病、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猜谜导引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三、揭题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教师根据
26、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四、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2、反馈:(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生数人回答,主要着眼于字形、字音和自义。其中“骨髓”这个词读错的人较多,教师作了强调,但在后来的反馈中还是有学生读错,教师自己也老是读错。还对“间隔、暂停”等词正了音。还有学生提了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课件出示了“袭、暂”的田字格。)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
27、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生数人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好几个学生“白血病”的“血”读错,教师正音,但感觉引导得还不够,其实在三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现了血的两个读音,区分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以下为推荐内容,可自行删改!】 【推荐一: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内
28、容,课堂活动第1、2题。【教学目标】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教学难重点】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生准备:小棒,圆片。【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课件展示情境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2提出数学问题
29、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3解决问题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4感知“几个几”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每组有几人踢毽?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如果有这样
30、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学生列算式)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4揭示课题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1)出示第2页例的植树情境图。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
31、8来表示。板书:84读作:8乘448读作:4乘8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观察图,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盆花?)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写成乘法算式怎么写?(2)认识因数。板书:在乘法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观察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像这样几个
32、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1课堂活动第1题。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活动。3课堂活动第3题。前面我们遇到了:100个3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怎样写比较简便?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2 一、认识乘法教案设计:二年级备课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
33、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的交流等活动,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认识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第3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算式中
34、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学具准备:例题图,学生准备小棒等。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过程:一、铺引出示算式:第一组 第二组78 33643 5557261 444413452 22222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提问: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
35、生说出4个4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二、探究1教学例题。教师提问如何列算式?用加法算:222=6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
36、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小结:(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三、训练1基本练习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33 32; 555 53; 4444 44;22222 252想想做做1、2题。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列出算式。四、课堂总结。作业:2、5板书设计:认识乘法42 = 8
37、或 24 = 8. . . .乘号 乘数乘数 积4 2读作:“4乘2”, 2 4读作:“2乘4”教后记:第二课时 练习一执行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含义,能较熟练地写出乘法算式。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学具准备:图,学生准备小棒等。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教师指导,检查。2、学生仔细观察图,写出有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让学生观察跳绳图,说出有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加法算式:5+5+5+5=20乘法算式:54=20 或45=203、学生观察,比较是几个几
38、相加,并写出乘法算式。35=15 53=15二、重点练习1、第5页4题学生独立做,教师讲解,强调是几个几。2、第5页5题学生在书上写出算式,指名读一读。42=8 24=863=1836=1856 653、第5页第6题教师读题,学生填写,集体订正。4、第6页7题学生看图,列出算式42=85、第6页8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名列式。53=15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3 第十周星期二第二节20xx-.0422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准备学具(8个圆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一共有()个3。加法算式:()+()+()+()=(
39、)乘法算式:()()=()或()()=()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54=2062=1238=243、导入新课: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2)二、完成“想想做做”1、完成“想想做做”5(1)出示第5题图。(2)提问:有几条金鱼?每缸有多少条?求一共有多少条,是求几个几相加?(3)学生独立填书,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2、完成“想想做做”6(1)出示第6题图,自己先说说图意。(2)提问:图中有几只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
40、流。3、完成“想想做做”7(1)独立完成第7题的两道题。(2)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3)比较一下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完成“想想做做”8(1)出示第8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2)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交流。5、分小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周围事物,说出一些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6、完成“想想做做”9(1)你会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改写。(2)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比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种比较简便?(3)老师小结。教学后记: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4 课标
41、要求与教材分析:“认识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让学生知道乘法的来源和含义十分重要。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因此,教材是在与加法的比较中引入乘法的。主题图是草地上小动物的场景,让学生感知、理解几个相同数连加就表示几个几;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写比较简便。”与过去的旧教材相比,苏教版新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
42、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加、减法的含义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的知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次飞跃。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对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及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或不同的数相加,对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接触较少。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把几个相
43、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2、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课时课题认识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能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3、通过列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算式的奇妙与数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方法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