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摘要:在德育实践中,空洞的生态道德说教往往是低效的,如何有效地展开生态道德教育呢?生态道德教育要理解并顺应儿童的天性,开发适合儿童认知特点的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是关键。 关键词:儿童立场;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阅读课程;艺术课程;影视课程 当今社会,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社会才能得以持续发展。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对小学生展开生态道德教育,不能是枯燥乏味的说教,也不能是生硬呆板的规定,而是要基于儿童立场,发现和保护童心,理解并顺应天性。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指以儿
2、童的认知水平及生活实践为起点,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努力从生态问题出发,引领儿童以儿童的方式亲历自然,体验感悟,使生态认知、情感和行为等自然地建立和生长,从而提高儿童的生态道德素养。事实上,课程是实施生态道德的载体。如果没有相关的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那么相对应的生态道德教育策略方法研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应将研究的着力点放在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上。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开发和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态道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呢? 一、挖掘生态德育内涵,开发“古典诗词”“动物小说”阅读课程 许多古典诗词、动物小说作品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素材,这些
3、素材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和熏染的良好载体。为此,笔者搜集和系统地阅读了古典诗词、沈石溪动物小说等,研发了富有个性特色的生态道德教育的阅读课程,旨在阅读中渗透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1.古典诗词感悟生态美 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古典诗词情景相融,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如果从生态美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些作品,不难发现其中描写的种种生动鲜活的生命形象和清新雅致的自然风景,往往隐藏着生态美学的意蕴。古典诗词的教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其生态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发现隐藏于诗词中的生态美,感悟其所揭示的生命意义,让古典诗词教学成为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一条新路径。不妨从美形、美情、美理3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古诗词
4、中的生态美。例如,体现鲜明的色彩美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由表及里、以浅入深,从感性认识至情绪体验,循序渐进地以板块组合法推进教学,引领学生感知、领略和欣赏古诗中生态美的情愫,发展他们的审美情趣。 2.动物小说亲近自然 儿童是大地之子,较之成人,他们与大自然、与动物世界靠得更近些。儿童阅读动物小说,更容易走进动物故事中的情境,更容易破译动物故事的情感密码,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儿童会在不经意间受到故事的感染和熏陶。在沈石溪动物小说阅读课程开发中,笔者精选狼王梦第七条猎狗保姆蟒刀疤豺母鸟奴最后一头战象6本小说作为生态道德教育阅读课程选读书目,组织学生展开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围
5、绕“怎样关心和保护动物”“怎样理解动物之间的情感”等主题进行阅读交流。在动物小说中,相亲相爱的情豹布哈依,对主人忠心耿耿的保姆蟒,让孩子改变了对动物的“成见”,原来动物也是有情感的。孩子们还学到了多样的生态环境,那里有高山深涧,有森林湖泊,还认识到各种动物的不同生活习性等。教师引领学生在阅读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生命的瑰丽,促进学生对动物故事的深入解读,触动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和意识。 二、凸显生态道德教育元素,开发“护生画集欣赏”艺术课程 艺术课程中含有大量的生态德育元素,在对儿童展开艺术欣赏时,渗透生态道德教育非常自然、适切。如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不仅具有巨大的艺术审美价值,还
6、蕴含着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因素,对当下的生态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以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为依托,凸显生态道德教育元素,开发生态道德教育艺术课程“护生画集渗透生态德育案例”,精选护生画集中20个适合高年级学生欣赏的作品,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反复观察、品味、表达,准确理解画面和文字的内涵,引导学生将作品欣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深入其境,感受画面的生态美。具体地说,如在护生画集第2集中的“襁负其子”这一画作的欣赏中,教师首先让学生理解配文“母鸡有群儿,一儿最偏爱,娇痴不肯行,常伏母亲背”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动物之间的亲情和母爱,让学生由物及人,思考人间的真情,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振,触动儿童心底深
7、处最柔软的地方。再如,在“蝴蝶来仪”画作的欣赏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画面中观察到哪些事物,这样的情境让你有怎样的感想?接着让学生理解配文“不为瓶中花有蜜,只缘听读护生诗。欲去又迟迟”的内涵,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蝴蝶为什么迟迟不愿离去”,并在班级内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体验愈加强烈,在无形中激发和陶冶了他们的生态道德情感。由于画集中的有些文字偏深,教师在编写生态道德教育案例时须查阅相关资料,给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词加以注释,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读原文,在文本的逐层理解中感受和欣赏画面的生态道德意蕴。对于作品中经典的
8、诗句,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吟诵,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生态道德教育题材,开发“绿野寻踪”影视课程 优秀的影视作品能陶冶儿童的情操,甚至比一些“正式”的课程更贴近儿童。网络海量的生态教育影视资源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便利,鸟与梦飞行微观世界绿野寻踪星际蓝多多等生态教育影视拓展了生态道德教育的题材。其中,绿野寻踪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以介绍野生动物为主题的综合游戏性节目,在生动鲜活的自然情景中向少年儿童宣传和渗透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理念。笔者以绿野寻踪作为教育题材,展开分析与研究,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影视课程的资源开发。在绿野寻踪影视课程开发和利用中,可分为4个
9、步骤展开:一是遴选影视资源,选择适合的影视素材,构建生态教育影视课程的整体框架,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角度、较为全面地认识各类动物及其习性;二是组织学生观看所选的绿野寻踪影视资源,引导学生在生动、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认识和了解动物的习性特点,体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必要性;三是组织学生展开座谈会,交流自己观看后对某种动物的认识,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四是组织学生观看后,查阅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动物的生活习性”卡片,定期组织学生选择某一野生动物撰写“小小研究报告”,到社区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讲活动,进而不断内化学生对动物习性的认识和理解,增进学生对野生动物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道德意识。事实上,从观看影视资源到讨论交流,再到创作展示、社区宣讲,也是学生从生态认知到生态情感,再到生态行为的过程。生态道德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心灵的体验和感应,有效形成了以影视课程为中心的生态道德教育磁场,提高了生态道德教育实效。 作者:王志南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小学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