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数学基础.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63405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35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基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数学基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数学基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数学基础.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数学基础.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專題二: 數學基礎 = 1 = * 本文件保留著作權, 禁止任何未授權之散佈 * 數 學 基 礎 前言 集合與函數是數學的基礎工具, 對證明題的學習尤其重要. 但一般人只學到一些零碎 的片段, 而且對各個名詞僅止於概念上的了解, 不能嚴格寫出完整的定義. 這個專題 對集合與函數作一個完整的複習, 各位同學務必親自動手練習到能自己寫得出每個定 義以及同一件事實的各種變形, 才足以應付證明題的需要. 集合 【要點】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set), 元素(element), 屬於(belong,記為) 都是無定義名詞. 元素常稱為點 ( point), 而集合常稱為空間(space). 元素與集合之

2、間的關係是屬於(belong,記為), 或不屬於( 記為). 集合之間可有包含於(be contained in, be included in, 記為), 相等(equal) 的關係.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稱為空集合(empty set, null set), 記為 . 在某個討論範圍內包含一切元素的集合稱為宇集合(universal set), 常記為U. 不同的 討論範圍有不同的宇集合. 集合的描述法: 窮舉法:將所有元素列出. 例如 3, 7, 9, 24 , 0, 2, 4, 6, 8, . 在此種描述法之下, = 2 = 廖亦德: 線性代數專題 x A x 是列出元素之一 元素的排

3、列順序不影響集合. 典型元素描述法:描述所屬元素的特徵性質, 標準格式如下 A x p(x) , B x U p(x) , 其中 p(x) 是有關x 的一個敘述. 在此種描述法之下, x A p(x) 成立 x B x U 且p(x) 成立 此種描述法的分隔線也常寫成冒號 “:“ . 說明 (1) 集合用大括號 “ 和 “ 括起來, 不要寫成中括號. (2) 不要把數學式中的逗點 “,“ 寫成句點 “.“ . (3) 同一個集合常有各種不同的表示法( 見下列實例). 例1.1 設 A x x(x 1) 0 , 則 x A x(x 1) 0x 0, 1 即 A 0, 1 設B= (x,y) x

4、y 1, 2x 2y 0 . 解聯立方程式可知B 例1.2 x x , x 0 常簡寫為 x x 0 例1.3 考慮 A x k , x 2k , x A x 是某個整數k 的兩倍x 是偶數. 所以 A ., 4, 2, 0, 2, 4, 6, 8, . . A 也稍不嚴謹地寫成 x x 2k, 其中 k . ( 英文將“其中”寫為“where ”). 設 B x k , x 2k , 則 專題二: 數學基礎 = 3 = x B k , x 2k x 是每個整數k 的兩倍 這個條件無法成立, 所以B . A 可簡寫為2k k . 在此, 分隔線右方是再解釋左方( 已出現的那個)k 的變動 範圍

5、. A 不能寫成 x k , x 2k , 因為這樣沒解釋k 的屬性是什麼. A 也不能寫成 2k k . 寫在 之後的k 是一個新宣告的符號, 它和前面的k 互不相干. 這就使分隔線左方的k 未解釋. 而且使右方的敘述變成一句沒說完的話. 例1.4 z z (x, y), 其中x, y 且 x y 1 ( 稍不嚴謹) z x, y , 使z (x, y) 且x y 1 ( 上式的正式寫法) ( x, y) x, y , x y 1 ( 此式不寫) ( x, y) x, y , y 1x ( 此式不寫) (x, y) 2 y 1x ( 此式不寫) (x, y) t , 使得 x t, y 1t

6、 (t,1t) t ( 此式不寫) 【要點】常用數系 正整數(positive integer) 系: + 1,2,3,4, 自然數(natural number) 系: 0,1,2,3,4, 整數(integer) 系: 0,1,1,2,2,3,3,4, 有理數(rational number) 系: p/qp, q, q0 實數(real number) 系: x x 是實數, 複數(complex number) 系: x i y x, y , 其中i 為虛數單位, 是1的平方根. 模p整數(integer modulo p) 系: p 0, 1, ., p1 ,p是質數. 說明 (1)

7、 傳統上不把 0 當作自然數, 但隨著電腦科學的發展, 承認 0 是自然數的 書漸漸增多. 讀任一本提到自然數書都應先查明它所用的定義. = 4 = 廖亦德: 線性代數專題 (2) 實數的概念從測量長度而產生, 它的嚴格定義較複雜, 屬於數學系專門課 程的範圍. 概念上可將實數看成一條直線( 稱為數線) 上的點. 電腦領域常將代表科學記法, 含有誤差的浮點數(floating point number), 如6.0210 23 , 稱為實數, 但這並不是數學上的實數. (3) 內的數叫做 無理數(irrational number). 內的數叫做 虛數(imaginary number). i

8、 =yi | y 內的數稱為純虛數(pure imaginary number) (4) 從抽象代數看, , , , p是field, 是 integral domain, 是 monoid, + 是semi-group. 【要點】複數的運算性質 i 2 = 1 對複數z 1 x 1 iy 1, z 2 x 2 iy 2, (x 1,y 1,x 2,y 2) , 四則運算定義如下: z 1 z 2 (x 1 x 2 ) i(y 1 y 2 ) z 1 z 2 (x 1 x 2 ) i(y 1 y 2 ) z 1 z 2 (x 1 x 2 y 1 y 2 ) i(x 1 y 2 x 2 y 1

9、) (免背, 用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即可計算) z 1 /z 2 (x 1 x 2 +y 1 y 2 ) i(y 1 x 2 x 1 y 2 )/(x 2 2 +y 2 2 ) ( 免背, 見說明1) 複數加法和乘法都滿足交換律, 結合律. 乘對加有分配律. 複數的乘冪(power): 對任意複數z, 及正整數n, 定義z n 為z 自乘n次. 若非零複數z, 及正整數n, 定義z 0 =1, z n =1/z n 對複數z x iy, (x, y ), x 稱為z 的實部, 記為x=Re z, y 稱為z 的虛部, 記為 y Im z . x iy 稱為z 的共軛複數, 記為 z . z

10、的絕對值 z = x 2 y 2. z x iy 常寫成極坐標型 z r(cos isin ), r 0 . r 就是z 的絕對值, 稱為z 的幅角(argument). 由 r, 轉換成 x, y 的關係式為 專題二: 數學基礎 = 5 = x rcos , y rsin . 由 x, y 轉換成 r, 的關係式為 r x 2 y 2, tan 1 (y/x) n , n須由x, y 的正負判定. 重要性質: (cos isin ) 1 = cos isin 對z, w , 有下列基本性質: z z z 2, z1 = z / z 2z z 2 Re z , z z 2 i Im z z z

11、 = z z 2= z 2z i ( 純虛數) z z Im ( z) Re(iz) zw z w , z/w z / w z w z + w z + w =z + w , zw =z w, z 1= ( z ) 1 , z/w = z / w 對複係數多項式f(t)=a 0 +a 1 t+a 2 t 2 +.+a n t n , 及複數z, f(z)=a 0 +a 1 z+a 2 z 2 +.+a n z n . 若f(t) 是實係數多項式, 則 f(z) = f ( z ) 說明 (1) 複數做數字計算時不必背的公式, 只須利用 , 交換律,結合律及 z1 = z / z 2即可. . (

12、2) 複數之間不能正常地討論大小, 因此只有實數可比大小. 當題到“ 複數 z 0 ”時, 就已經暗示z 是正實數. (3) 整個複數系在代數結構上形成一個體(field). ( 綜線CH5 定義1) 例3.1 = 6 = 廖亦德: 線性代數專題 對 a32i, b65i , 計算a, b的和,差,積,商, 絕對值. 解 ab(3 ( 2)i) (6 5i) (3 6) ( 25)i 93i ab(3 ( 2)i) (6 5i) (3 6) ( 25)i 37i ab(3 2i)(6 5i) 1815i 12i 10i 2 183i 10283i b65i 3625 61 a b(3 2i)(

13、6 5i) 1815i 12i 10i 2 827i a/b a b/|b| 2 (8 27i)/61 8/61 (27/61)i 習題3.1 驗證的各個公式. ( 這些公式應該要能自行推導) 【要點3a 】複數的運算性質 複數加減法就幾何上來說與平面向量完全相同. 由三角學的和角公式可導出: ( p(cosA+isinA)(q(cosB+isinB)(pq)(cos(A+B)+isin(A+B) ( p(cosA+isinA)/(q(cosB+isinB)(p/q)(cos(AB)+isin(AB) 上二式的幾何意義如下: 複數相乘時, 絕對值相乘, 幅角相加. 複數相除時, 絕對值相除,

14、幅角相減. D eMoivre 定理 ( r(cos isin ) n r n(cos(n ) i sin(n) , 上式的幾何意義如下: 複數求n次方時, 絕對值變n次方, 幅角變n倍. 複指數(exponential) 對實數t, 定義 e it cost isint , 對實數a,b, 定義 e a bi e a(cosbisinb) . 對實數a,b,正實數r, 定義 r a+bi e (a+ib)lnr e alnr (cos(blnr) isin(blnr) 複數方程式 z n =1 的解為 1, , 2 , ., n1, 其中=e i(2/n) =cos(2/n)+isin(2/

15、n). 專題二: 數學基礎 = 7 = 當n=4 時, =i. 當n=3 時, =(1+ 3 ) / 2 , 2 = 1 = = (1 3 ) / 2 . 且 1+ 2 =0 指數型: z r(cos isin ), 常寫成 z=re i. 由此型, 乘除法的公式變為 ( pe iq )(re is ) pre i(q+s), (pe iq )/(re is ) (p/r)e i(qs)D eMoivre 定理變為 ( re i ) n r ne in 實變數複數函數的微分與積分 設f : , f(t) p(t) iq(t) , 則定義 df(t) dp(t) dp(t) i , dt dt

16、dt b b b f(t)dt p(t)dt i q(t)dt . a a a 說明 (1) 乘e i就是正轉( 逆時針)角. 乘e i就是逆轉( 順時針)角. e ix e ixe ix e ix(2) cos x , sinx 2 2 i (3) 非正數也可以定義複指數. 但這要牽涉到複數的對數, 在此省略不談. 例3a.1 由複數乘法的幾何意義可知: 函數 f(z) e i z 將複平面旋轉角. (rotation) 設2H , 考慮傾斜角為H 的直線 l re iH r . 函數 g(z) e i z 將複平面沿l 翻轉(reflection). 函數 h(z) e iHRe(e iH

17、z) 為對l 的正投影(projection). 例3a.2 = 8 = 廖亦德: 線性代數專題 2 2 (1+ i) 10 ( 2 ( i ) ) 102 2 ( 2 ) 10( cos isin ) 104 4 10 10 2 10/2( cos isin ) (D eMoivre 定理) 4 4 5 5 2 5( cos isin ) =2 5( cos isin ) 2 2 2 2 32 i 另解: (1+ i) 10 =(1+i) 2 ) 5 =(1+2i+i 2 ) 5 =(2i) 5 =2 5 i 5 =32i. 【要點】 模p整數的運算性質 p內的運算( 加,乘) 是先照整數計

18、算, 算完後再取除以p的餘數. 以p5為例, 它的加法和乘法可列表如下: + 0 1 2 3 4 . 0 1 2 3 4 0 0 1 2 3 4 0 0 0 0 0 0 1 1 2 3 4 0 1 0 1 2 3 4 2 2 3 4 0 1 2 0 2 4 1 3 3 3 4 0 1 2 3 0 3 1 4 2 4 4 0 1 2 3 4 0 4 3 2 1 p內的加法和乘法常記為 + p和 p. p仍以 0 為加法單位元素, 以 1 為乘法單位元素, p對加法和乘法都滿足交換律, 結合律. 乘對加有分配律. p中每個數都有加法反元素, 每個不為零的數都有乘法反元素. 專題二: 數學基礎 =

19、9 = 以p5為例, 加法反元素和乘法反元素如下: 00, 14, 23, 32, 41 1 1 1, 2 1 3, 3 1 2, 4 1 4 說明 (1) 加法反元素就是和它相加會變成0的數. 乘法反元素就是和它相乘會變成1 的數. 零沒有乘法反元素. 例如當p3時, 因為210, 所以 21, 12 . 又因為 2 21, 所以 2 1 2. 例4.1 考慮f(x) x 3 2x 1 . 在 5之中, f(2) 222 ( 2) 21 4 2 3 2 1 3 1 1 0 在 3之中, f(2) 222 ( 2) 21 1 2 1 2 1 2 2 1 2 例4.2 考慮g(x, y) xy

20、1在 5 之中, g(2,2) 22 1 232+2 4 在 3 之中, g(2,2) 22 1 222+1 0 例4.3 在 5 中解聯立方程式 3 x 2y 2z 4 4 x y 3z 1 解 ( 參閱綜合線性代數CH3 範例7) 對分隔矩陣做列運算 3 2 2 4 3 2 2 4 4 1 3 1 4 4 3 1 = 10 = 廖亦德: 線性代數專題 (1) 1 4 4 3 1 4 4 3 4 4 3 1 0 3 2 4 1 4 4 3 1 0 3 1 (1) 0 1 4 3 0 1 4 3 原方程式化為 x 3 z 1 y 4 z 3 解得 x 1 3t 1 2t y 3 4t 3 t

21、, t 5 z t 以t 0, 1, 2, 3, 4 代入, 共得出五組解: (1,3,0), (3,4,1), (0,0,2), (2,1,3), (4,2,4). # 【要點】 集合的基本運算 交集(intersection) 定義 A B x x A 且 x B 用法 x A B x A 且 x B 聯集(union) 定義 A B x x A 或 x B 用法 x A B x A 或 x B 差集 ( difference) 定義 A B x x A 且 x B 用法 x A B x A 且 x B 補集 ( complement) 定義 A c x x A , 嚴格說應該定義成 A

22、c U A x x U, x A . (U 是宇集). 專題二: 數學基礎 = 11 = 用法 x A c x A A c的符號分岐較大, 有的書寫成 c A , c(A) , A , A . 對稱差(symmetric difference), 又稱環和(ring sum) 定義 A B (A B) (A B) (A B) (B A) 用法 x A B “ x A 或x B, 但不可都成立” “ x A 且x B ”或“x B 且x A ” 說明 (1) A B 時稱A,B 不相交(disjoint). (2) A B A B c(3) ( A c ) c A 例5.1 設 A 1,2,3

23、, B 3,4, 宇集U 1,2,3,4,5,6 則 A B B A 3, A B B A 1,2,3,4, A B 1,2, B A 4, A B 1,2,4, A c 4,5,6, B c 1,2,5,6, 例5.2 ( a,a,c) a,c (p,q,2p) p,q (x, y, z) x,y,z , x y 0 (x, y, z) x, y, z , z 2x (x, y, z) x, y, z , x y 0, z 2x (a,a,2a) a 【要點5a 】 集合的基本運算 積集, 又稱笛卡兒積(cartetian product) 定義 A B (x, y) x A, y B 用法

24、 v A B x A, y B, 使 v (x, y) 定義 A B C (x, y, z) x A, y B, z C = 12 = 廖亦德: 線性代數專題 用法 v A B C x A, y B, z C 使v (x, y, z) 更多項時依此類推. 乘冪(power) 定義 A n (x 1 , x 2,.,x n) x 1 , x 2 , ., x n A 用法 v A n x 1 , x 2 , ., x n A, 使 v (x 1 , x 2 , ., x n ) 冪集合(power set) 定義 2 A (A) SSA 用法 X (A) X A 函數空間(function sp

25、ace) 定義 B A Map(A,B) f f :A B 用法 f Map(A,B) f :A B 其他運算 若宇集合上具有某個運算*, 則有 定義 A*B a*baA, bB 用法 x A*B aA, bB, 使 x a*b ( 線性代數中依此法由向量加法定義子空間的和空間) 說明 (1) 若A,B 是有限集, 則 #( A n ) (#A) n, #(2 A ) 2 #A, #(B A ) (#B) #A 例5a.1 設 A 1,2,3 , B 3,4, A B (1,3),(1,4),(2,3),(2,4),(3,3),(3,4), B A (3,1),(3,2),(3,3),(4,1

26、),(4,2),(4,3) B A . (A) , 1, 2, 3, 1,2, 1,3, 2,3, 1,2,3 A B 13, 14, 23, 24, 33, 34 4, 5, 6, 7 例5a.2 2 (x, y) x, y 3 (x, y, z) x, y, z 專題二: 數學基礎 = 13 = 【要點】集合的包含 下列各敘述等價: ( ) A B ( A包含於B; A is included in B; A is contained in B; A is a subset of B) (subset 譯為子集或部份集合) ( ) B A (B包含A; B includes A; B co

27、ntains A; B is a superset of A ) (superset 這名詞較少見, 應避免使用) ( ) B c A c( ) x A x B ( 每個A 的元素都在B 內. 也可寫成x A, x B ) ( ) x B x A ( ) A B ( ) A B A ( ) A B B 說明 (1) 若以元素觀點證明A B, 通常使用 式 . 有時候採用矛盾證法, 也就是 式. 由基本邏輯可知還有一些別的說法, 讀者可自行變化運用. (2) A B 且A B 時, 稱A嚴格(strictly)包含於B, 或說A 是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 (3) 有些書用

28、 表示嚴格包含 , 用 表示普通包含 . 也有些書用 表示普通 包含. (4) 下列各敘述是同一回事: ( ) A B ( ) B A ( ) x A, 使x B ( ) A B 例6.1 設A=x | x 2 =1 , B=x | x 4 =1 . x 2 =1 x 4 =1 A B. = 14 = 廖亦德: 線性代數專題 i 4 =1, i 2 1 i B, i A. B A 例6.2 對矩陣A,B, 證明 x | ABx=ox | Bx=o ( 參閱綜線CH5 定義19) 證 若 x x | Bx=o , 則 Bx o, ABx o, x x | ABx=o 【要點】包含的基本性質 設U

29、 為宇集合, 集合A,B,C U, 元素x, y U. 則: A A, A, A U A A x yx y A B 且B C A C (transitive law) A C 且B C A B C A B 且A C A B C 說明 (1) (A ) A x 使得x A 證明A 的方法是先假設存在x A, 再導出矛盾. (2) -算是“常識”. (3) 對證明較有用, 見例7.2及綜合線性代數CH6 習題2.5, CH11定理18. 例7.1 證明 A C 且B C A B C 證 已知 A C 且 B C , 現欲證 A B C : 若 x A B , 則 x A 或 x B 專題二: 數學

30、基礎 = 15 = 在x A 的情況由A C 得知x C 在x B 的情況由B C 也得知x C x C 已知 A B C , 證明A C 如下: 若 x A, 則 x A B, 再由已知則得 x C. 同理可證B C. 例7.2 利用式證明 ( A B) c A c B c 證 A B A ( A B) c A c( 要點6) 同理可得 ( A B) c B c ( A B) c A c B c 習題7.1 對任意集合A,B, 證明 A (B A) 習題7.2 證明: A B 且A C A B C 習題7.3 證明 x | xAB=o ) x | xA=o 【要點】集合的相等 下列各敘述等價

31、: ( ) A B ( ) B A ( ) A B 且 A B ( ) x A x B ( ) ( x A x B ) 且 ( x A x B ) ( ) A B 且 B A = 16 = 廖亦德: 線性代數專題 ( ) A B (Logic Design 常用此式) 例8.1 設P 為可逆矩陣, 證明 x | PAx=o x | Ax=o ( 參閱綜合線性代數CH5 定義19) 解 若 x x | Ax=o , 則 Ax o, PAx o x x | PAx=o 若 x x | PAx=o , 則 PAx o, Ax P 1 oo x x | Ax=o 習題8.1 依否定法寫出A B 的各種

32、等價敘述. 【要點】集合的運算性質 A , A U A, A A, A U U. A A A A A A B B A, A B B A (com m utative law ) ( A B) C A (B C) , (A B) C A (B C) (distribution law) A B A, A B B, A A B, B A B A (B C) (A B) (A C), A (B C) (A B) (A C) ( A B) c A c B c, ( A B) c A c B c(D eMorgan s law s) ( A B) B B, (A B) B B (absorption l

33、aw s) A B B A , (A B) C A (B C) , A A , A A, A U A c, A (B C) (A B) (A C) 專題二: 數學基礎 = 17 = (A B) B=A. 說明 (1) 通常 ( A B) C A (B C) (2) ( A B) C A (B C) 習題9.1 畫圖(Venn diagram) 檢驗 【要點】 集合的推廣運算 設 A i i I 是以I 為指標集(index set)的集合族(family of set), 定義 = A i i I = A i x i I, x A i i I A i i I = A i x i I, x A

34、i i I k 當I=1,2,., k時, A i = A i = A 1 A 2 . A k , i I i = 1 k A i = A i = A 1 A 2 . A ki I i=1 當I= + =1,2,.時, A i = A i = A 1 A 2 i I i=1 A i = A i = A 1 A 2 . i I i=1 用法如下: x S, x S x S, x S x A i i I, x A ii I = 18 = 廖亦德: 線性代數專題 x A i i I, x A i i I ( 非數學系通常只考慮有限多個集合的聯集與交集. ) 說明 (1) x A 1 A 2 . A

35、k x A 1且 x A 2且 x A 3且 且 x A k( x 屬於每個A i) i=1,2,., k, x A i(2) x A 1 A 2 . A k x A 1或 x A 2或 x A 3或 或 x A k( x 屬於某個A i) i=1,2,., k, x A i(3) 人類並不能執行無限多次的運算. 因此無限級數並不是“無限多項的加 法”, 數學上是將無限級數定義成“部份和的極限”: x i = x 1 +x 2 + = lim (x 1 +x 2 +.+x k ) i=1 k 極限值可能存在或不存在, 所以無限級數有收斂發散的問題. 另一方面, 無限集合族的聯( 交) 集也不是

36、“無限多項的聯( 交) 集”. 但它 並不是定義成“部份聯( 交) 集”的極限. 事實上我們也欠缺測量“兩個集合 接近程度”的方法. 無限集合族的聯( 交) 集是用“there exist (for all) ”直接下定義. 這個聯( 交) 集 必定存在, 沒有收斂發散的問題 (4) 無限聯集,無限交集不能用極限計算. 而且在邊界點要特別小心! 例10.1 3 A i A i A 1, A 2, A 3 i 1,2,3 i = 1 例10.2 專題二: 數學基礎 = 19 = 對正整數n, 令B n x (1/n) x 100+(1/n) . B n n=1, 2, ., k =x | n=1

37、, 2, ., k, x B n = x | n=1, 2, ., k, (1/n) x 100+(1/n) = x 1x100 檢驗是否合條件 ) = x 1x 100 ( 注意:100 合條件!) B n n + =x | n + , x B n = x | n + , (1/n) x 100+(1/n) ( 分別對 x101 檢驗是否合條件 ) x 0x 101 ( 注意:0 不合條件!) 例10.3 設A t x t x t 2 則 A t t =x | t , x A t =x | t , t x t+2 = , A t t =x | t , x A t =x | t , t x t+2= 【要點】 A ( B i ) =(A B i ), A ( B i ) = (A B i ) distribution law i I i I i I i I( B i ) C = (B i C ) , ( B i ) C ( B i C ) DeMorgans laws i I i I i I i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