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 年解 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构建民主法治、正义 公平 、友爱诚信
2、、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国家昌盛、民族兴旺、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在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提出了领导全体人民共同构建、共同享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公平 公 正的提高,建设社会和谐文化,完善社会法制管理,增强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些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政府明确指出要鼓励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捐赠活动和社会扶助等公益事业;科学 谋划与社会保障体系相关联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努力营造和谐
3、的人际关系环境,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宣扬相互帮助、平等友爱、乐于助人的良好风尚。这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和人类社会走向道德文明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对于深入开展以国人和其他社会民间组织自愿捐赠个人资产和劳动付出,为接济贫困、安抚孤寡老人、提高伤残医疗条件、帮助失学儿童等慈善事业奉献爱心的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组织优化使用社会慈善资源,缩小贫富两极分化;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消除相互间的矛盾;提高公民个人素养,增加社会责 任感和使命感;营造相处和谐、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三项文明物质、政治和精神建设稳步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必须 努力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全面发
4、展,积极开创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1.1.2 选题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发展阶段,政治经济等相对稳定,但由于有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政治条件、人文环境等影响,使得地区发展差异较大。我国国土疆域广大横跨东经 73 135 ,纵越北纬 4 53 ,各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储藏与开发潜力也有很大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2 差距。即便在同一个地区相对而言,贫富分化 的程度也很明显,底层贫苦大众占绝大多数,社会呈金字塔状,社会上需要帮助和救济的人数众多。我国的基尼系数 从 1978 年的 0.16 ,迅速上升至如今接近 0.5 ,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 0.4 的警戒线。由此社会问题及不和谐
5、因素也被不断引发,社会安全稳定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这一系列的发展失衡就像一个个链条一样,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因此,只有通将金字塔顶端富有人的收入等进行第三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才能使得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民族团结意识更加强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与慈善 事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愿意参与慈善捐赠的公民和法人也不断增加,主动参与慈善活动和志愿服务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慈善捐赠款物规模数量也逐渐庞大起来,不断扩大受益人范围,在解决相互间矛盾隔阂 、维护安定团结、营造友好和善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公平公正等方面 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内容也越来越受
6、到国家的重视。现在我国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公共道德思想深入人心、法制社会的建立稳步推进、经济增长速度引领全球,这些良好的因素都为我国深入发展 慈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慈善事业才是刚刚起步的程度,人们的慈善意识还不强、慈善活动小打小闹的居多、基层的慈善机构还存在“零”的现象、捐赠缺乏有效的途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等方面都是阻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弊端。 综上,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刻不容缓的, 成熟的慈善事业 是社会稳定的坚实保障, 因此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7、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纵观中国历史,慈善理念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博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绵延流长 。 慈善事业是化解社会问题的一股重要力量,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但追溯其萌芽,我国的慈善思想由来已久。 周秋光、曾桂林在中国慈善思想渊源探析 ( 2007 ) 文章中阐述了 “ 我国古代的慈善事业的发展由来及发展历程,同中华 民 族博大精神的儒家文化和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1 周秋光、徐美辉在佛、道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2006) 一文中指1周秋光、曾桂林 . 中国慈善思想渊源探析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20
8、07 年第 3 期 .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3 出了 “ 我国佛教的慈悲为怀、善恶报应观、积善立德说、以及承负说等内容广泛影响后世的慈善思想观念,受这些思想的教导民间社会逐渐形成乐于助人、广积善德的风 俗习惯,推动了中华 民 族传统慈善事业的发展。 ” 2 王晓丽在浅谈隋唐佛教寺院的公益活动 ( 2005 ) 一文中讲到, “ 在隋唐时期各种寺庙香火鼎盛,收入可观,寺院大力提倡僧人参与教人行善、治病救人、帮助贫困、绿化自然、提供香客食宿等慈善公益活动,这些极大的推动了隋唐时期的慈善事业的发展。杜正乾唐病坊表徵是讲的关于近年来探讨比较热烈唐代悲田养病院与病坊,这种悲田养病坊是一种慈善机构用于
9、寺院收养比较贫困、身体有佯孤寡老人的地方。 ” 3 作者认为悲田养病坊的出现,标志着唐代时期佛教寺院发展较快,同时病坊的管理权在政府部门 和佛寺之间来回变换从侧面反映出官府挖空心思对佛教既打压 又 利用的心态。 我国第一个正式的慈善机构 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于 1994 年,理论界通常以此作为 我国慈善事业的开端。 2006 年 6 月 1 日起,修改后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开始正式施行,该条例规定“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简称公募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简称非公募基金会)。” 2006 年,民政部颁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 (2006 - 2010年 ) 4 ,这是截止目前 为止
10、 国家颁布的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最新文件,而且第一次明确指出是“慈善事业”而非原来 的“公益事业”,纲要中指出: 2006 年至 2010 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囊括了传播慈善文化、建立慈善组织、发展福利机构、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完善慈善政策法律法规等五个方面。 1.2.2 国外研究动态 赵环在西方慈善事业专业化的经验与借鉴 ( 2008 ) 中提到 “ 慈善事业是一种救助行为,它是有些国家成员对贫困弱小人们的无偿的、不求回报、出于自愿的高尚行为。西方早期的慈善事业是自发性民间行为,受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较大。例如,老牌宗教国家英国早期只有教会开展慈善事业。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慈善法律 慈
11、善用途 法,于 1601 年在英国颁布。进入 20 世纪下半叶 , 西方很多国家积极投身到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去,通过行政手段推动社会福利进入各行各业。但就是这样,社会庞大的需求量和复杂的需求类别,都是现有的财力资源无法满足的。同时 , 面临着政府机构体系臃肿,愿意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少之又少,这些问题日益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政府积极尝试同民间组织合作,引入市场机制,提2周秋光、徐美辉 . 佛、道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道德与文明 .2006 年第 2 期 . 3王晓丽 . 浅谈隋唐佛教寺院的公益活动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3 期 . 4民政部 .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知道纲要( 20
12、06 - 2010 年) .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4 高办事效率,减低所需成本共同为福利事业出谋划策。经验告诉我们 , 解决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就是发展民间慈善事业,它能够很好的弥补社会保障体系的不 足之处。 ” 5 朱海龙在美国公司慈善活动的变迁( 2005 )中研究得出: 美国 虽 然 在 17 世纪 已 将税收 用 于 帮助穷 人 和病 人 , 在世 纪 中叶慈 善 事 业 已 开 始 大 规 模 地 开 展资助教学 、 社会 福 利和穷 人但由 于人 们当时对 企业 行为的理念受自由资本 主义关于 契 约 私 有财 产 神 圣不可 侵 犯 等观 念的影 响企
13、业 的慈 善 行为 明显 受到 了 法律 的限制。 进入 20 世纪 , 公司慈善开始发生转 变 :大 量 的中介慈善 组织 得 以 产 生 , 公司 慈善由 最 初直接 面 向 所 得群体向慈 善 信托 的 方 式转变 ,中介慈善 组织 也 开 始 寻 求 公司 的 支 持 与 合作并努力帮 助 实 现公 司 慈 善 活动的 合 法 化 同 时 为了改善自 身 的 形 象 , 一 些 企 业 家 成 立 了 新式的中介慈善 组织 基金会 , 它们 也 为一 种新的 公 司 慈善 组织形 式 公司 基金会 作 了 准备 公司 慈善行 为 的对象也 进一 步扩大 不再局限 在 公司 本身 的利益
14、领域和 公 司 内 部的 员 工 这 也打破 了早 期 公 司 捐赠 的 微妙 平 衡 , 引 发 了 公司 股东政府 司法机构中介慈善机构 、 社会普通市 民 等 围 绕 公司 慈善 活 动所展 开 的 一系 列博弈 。 6 张彦在 对美国慈善救助事业的近距离考察 ( 2008 ) 中提到 美国 非常重视 民 间慈善机构开展活动 , 是由 于 政府非常清楚 的意识到: 政府主导的社会救助不 可 能覆盖所有需要帮困的人群 , 总有一些 “ 看 不 见的穷人 ” 被遗漏 。 而 民 间 慈善救助的触角则可 以 无处不伸 , 从 而 弥补此不足 。 且民 办活动的广泛性 、 针对性 、 灵活性 、
15、 及时性 以 及低成本运作也往往是官办活动所不能及的 。 美国企业家热衷慈善事业出现一 种新趋势 , 就是 贯彻 卡内 基现 代慈善的 概念 , 在 运作模式中引 人 市场 机 制 , 以 “ 投资 ” 的眼光 来看待慈善事 业 。 7 社会工作始于慈善事业。两者共同服务社会群众,特别是困难弱小的群体 , 两者都考虑他人疾苦 , 利他主义是他们共同核心价值观,都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柱。我们应该寻找它们的结合点,取之所长,补其所短。社会工作的自助互助、协调整合共有资源和多样实用管理等特性,都是 慈善事业可以学习和补充的。社会工作者在基层工作,能够收集到最真实最直接的信息情况,知道怎么样使用资源才
16、是最正确最合理的,这也是我慈善事业所需要的。学习社会工作的自助互助 , 慈善不再给人于鱼 , 而是要授之于渔 , 使其不在依赖捐赠,能够 自力更生 。这些只是社会工作对慈善事业的助力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专业特性需要慈善事业加以利用,提高效能。因此,两者要能够做到共享彼此资源 , 相互帮助 , 共同扶持,在整体上实现优势互补 , 形成合力。 5赵环 .西方慈善事业专业化的经验与借鉴 .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 . 2008 年第 2 期 . 6朱海龙 . 美国公司慈善活动的变迁 .社会观察 .2005 年第 9 期 . 7张彦 . 对美国慈善救助事业的近距离考察 .社会观察 .2008 年第 1
17、期 .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5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脆弱的地方,它也使得几乎所有人都富有同情心,而且这种潜力 是极大的。从而这也促成了社会保障事业中最“无私”的部分 慈善事业。当然,慈善事业的形成、发展、进步、升华等都需要诸多的因素支持,这也是本题研究的内容。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导论部分 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及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 第二 部分 是研究 慈善事业的理论基础, 主要有 慈善事业的特征 、 东西方慈善理论(思想)发展和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 第三 部分 主要研究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主要从慈善组织发展现状、 发展慈善事业意
18、义、慈善组织的管理和问题来研究; 第四 部分 研究 影响 慈善事业发展 的因素 ,结合西方慈 善事业的发展,从 社会、经济和政治这三方面来分析 ; 第五 部分 总结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分别从 慈善事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和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来 研究。 1.4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 。一是通过 事实 资料的搜集及汇总来研 究关于慈善、慈善事业方面的理论发展、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 和 现状 ,分析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 二是进行 图表分析 ,及 针对 一些大型慈善活动 、 慈善机构等来总结研究现实可行的慈善事业发展模式及有关慈善事业的社会
19、、 文化 、 制度 、 经济建设的新思路。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题除了在慈善事业相关理论知识方面的总结外,通过中西方的慈善事业发展对比来剖析我国慈善事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 具体实例 来寻求慈善事业发展给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进而找出最适合我国国情并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及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 最佳路径 。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6 2 . 慈善事业的理论基础 2.1 慈善事业的特征 2.1.1 慈善事业的定义 慈乃慈爱,善乃善行善事、善良。慈善也是 关怀他 人, 拥有爱心 同情心。在慈 爱悲悯 的心理作用下的善举 称为慈善 。 它 包含 两 个 方面的
20、意思:一是 心怀 慈悲;二是善举 . 一种 不夹带任何 要求的施舍才是 真正意义上的慈善的行为。 有满足感,快乐感也来自于施舍本身 。 慈善是中华 民 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孔 老夫子 就教导我们 应以“仁慈”为本,慈与善成为古代各国国君治理天下的极其重要的道德准则。 唐朝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缺少了慈爱与善行哪里还能出现 ?荀子曾经说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 刘备也曾告诫其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9 。 对于什么是 慈善事业目前有多种解释, 有些学者 强调慈善事业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从 广义上把历史上
21、的慈 善活动都归于“慈善事业”这个 范畴 。张奇林认为:“慈善事业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尽管有关慈善事业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慈善事业在不同的社会里作为其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 务,早已在各国法律制度 形态和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但从根本上讲,慈善事业是一种救济行为,施恩惠者与受恩惠者是慈善事业具备的两个基本要素,这对于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慈善事业来讲,具有十分普遍意义。” 10 有些学者 把现代慈善事业和传统慈善活动区分开来, 从狭义上把“慈善事业”理解为自近代工业文明以来慢慢形成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慈善事业 。郑功成认为:“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化保障事业 , 首先,捐
22、献是慈善事业的立身之本 ;其次,慈善事业亦是民营事业,现代社会政府对国民保障度所规范,并能够得以强制推行,从而对政府举办各种福利保障事业便不可能再称之为慈善事业,只有非强制性民营公益事业才是现代慈善事业 ; 其三,慈善事业是社会化的事业,需要专门的组织来营运以保证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最有效地利用慈善资源,同时形成了面向所有需要慈善援助的社会弱小成员以及其他公益事业,并且保证它的经常性、连续性、规范性和相对稳定性 ; 其四,慈善事业是8 荀子 . 劝 学 .战国时期 . 9 裴松之 .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 .三国时期 . 10 张奇林 .论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四大因素 J.经济评论 ,1997,(6
23、).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7 社会化的保障事业,慈善事业起到 社会保障的作用,从而应纳入到现代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研究,而且可以归入社会救助或社会福利的子系统。” 11 本文 认为, 慈善事业就是国家、社会在各项法律、制度、政策及舆论支持下,将一些 经济生活等条件富裕的人们的经济爱心凝聚统筹起来并按一定的程序用来解决或者分担一些在生活、经济或者其他方面有困难的弱势群体。 2.1.2 慈善事业的特征 慈善观念和慈善行为随着时代的演变进步 ,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体现出了相互学习、彼此影响和交融的发展倾向。这种特征在现如今的世界表现的已经十分明显。现代的慈善事业表现出如下的三个方面的共性 : 其一
24、, 目标的非功利性。不图名 , 也不图利就是非功利性的特点,冲破名利的枷锁 , 能够把最为美好的慈善事业做到最好最完美。“慈善是心灵上的美德 , 而不是双手的美德。” 我 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 , 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 ,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说是大到国家性质的大型慈善机构 , 小到由有企业、个人组织的公益活动。但是在现阶段带着功利的色彩许多的慈善活动还是存在的而且还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慈善事业的发展就像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样应该说也处在初级阶段。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初级阶段的慈善活动 , 但是现代慈善 事业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和努力方向。慈善核心价值观就是目标的非功
25、利 ,现阶段带有功利性的慈善活动只是其过渡形态,最终是要被替代的。古时候人们就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对于现在的企业老总来说 , 从社会中获取资源财富 , 然后按照 慈 善事业的方式来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急需求助的人 , 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回归的体现。慈善机构的铁律和慈善人的道德修养是推动慈善事业非功利性的重要保证。 其二 , 机构的组织性。开展慈善活动就要依托于慈善机构。活动开展的好不好,成效大不大,就要看慈善机构 运行 的是否正常合理高效。因此影响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慈善机构的科学化运行。现代慈善事业在进一步的演变发展 , 过去主要方式是一对一的直接帮助形式,而现在逐渐
26、过渡为依托慈善机构为桥梁,把捐助者和受助者分开,各不相见 ,这是社会分工带来的结果 , 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这种慈善机构的科学运行,不但能够带来高效的工作和热情 的 职业服务 , 而且慈善机构作为中介的出现能够促使施助者和受助者在内心感受、人格尊严方面所产生的不平等定势逐渐弱化 , 捐助者少了施恩赏赐的感觉 , 受助者也少了感恩戴德的心理承受负担。 11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 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 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2829.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8 现在看到的现代社会慈善组织的基本模式来源于 1907 年成立于美 国的慈善基金会。基金会这样一种制度创新在慈善事业发
27、展的道路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金会是将从社会上得来的资源统一集中起来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它并不仅仅依靠单纯的爱心和一心一意帮助他人想法,而是关注问题的根源所在,关注长远,注重实效,以科学理性为指导思想最大限度的帮助弱势群体。可以说 , 基金会的诞生使慈善公益事业变的科学化、有效化、长远化和职业化。 其三 , 资金的增殖性。现代慈善事业能够持续长久的发展下去其关键所在是慈善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离开基金慈善事业也就停止 ,其 发展失去了意义; 也 不能够打造 像 品牌基金 会 这样的 基金会。基金会的运行模式就是 以 钱生钱的投资经营,通过锐利眼光进行专业高效投资 ,通过向市场要效益来保
28、证基金不断增殖和保值。现代慈善基金会的运作基本模式是 : 资金 高效投资 获取回报 部分投入慈善 剩余继续投资。由此可见 , 世界的资本市场上流动着很多慈善基金会资金,他们从中获利保证慈善所需资金足够充裕。诺贝尔奖金 之所以能够实现享誉全球 , 正是因为借助市场化的运作使基金得到保值和增殖。投资是一门艺术 ,作为慈善组织 , 基金的保值、增殖是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基金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 提条件下高效投资。 综上所述,非功利性、组织性和增殖性是现代慈善事业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特性。非功利性是目标 , 组织性是实现目标的载体 , 而增殖性则是实现目标的基础。三者是相互影响、相
29、互提升的。只有三者有机统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 才会使现代慈善事业迅速发展。 2.2 东西方慈善理论(思想)发展 2.2.1 我国慈善思想的发展 我国慈善思想发展主要有传统慈善思想、近代慈善思想和新时期慈善理论的新观点。 我国传统慈善思想主要受到墨家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 的熏陶和渲染,特别是以“仁爱”为核心内容的是儒家学说。孔 子说:仁者爱人应从孝悌、忠恕开始 。孟子同孔子的想法也颇为相似,都是持肯定的态度 , 但孟子他更加从人类的个体本源,生命的存活来关注“仁爱”,着重于治病救人、平安其性命、帮助其重大危难。墨子的“兼爱”思想。先秦诸子的慈善思想 , 以墨子的“兼爱”思想颇具代表。此
30、类思想,就是 最具全社会性质的慈善济贫思想,于达则兼济天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提畅社会上的人们就应该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相互扶持,胸怀天下广施善缘。道教的主要关注于人的善心,重点在于劝善说教。老子作为道家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9 始人曾提出了一个被后人作为去恶扬善的慈善道德基础的观点 “尘世间应遵循道的规律 , 人人向善 , 善待芸芸众生”。而道家大多数的慈善观念的是通过以道家思想核心思想 , 同时吸纳了儒家“仁爱”思想、佛教的劝善书体现出来。劝善书通过琅琅上口的唱词形式劝人止恶扬善、去恶除过、行善立功,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佛教的慈悲观念 , “佛教认为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
31、带去,不要偏执的追求,应广济天下,说到底我们拥有的财富还是社会的 , 应将所得财富通过施善途径还之于社会大众”。 鸦片战争后 , 中华名族的传统的慈善思想在于西方的交流、碰撞、借鉴及融合过程中 , 也在发生着蜕变 ,形成了以 救国为目标的新慈善观 。许多具有长远眼光、敢为天下先的中国人借鉴西方社会的若干理念 , 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尝试着解决有关中国社会的问题 , 形成了以救国为目标的包涵了“大同” 、“ 均平”传统概念 , 也融汇了西方民间慈善事业思想的新慈善观。 新时期慈善理论的新观点主要有三次分配理论,这一理论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同和支持,近年来“三次分配理论”在国内得到了广泛传播。第
32、三次分配的重要形式就是基于爱的原则和社会责任的慈善事业,因此,发展慈善事业也被认为是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形势复杂多变的新时期又提出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科学发展观理念,全面科学合理的统筹社会各个阶层的发展,想老百姓 之 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能够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做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可见,人类慈善精神的崇高境界就是 以 人为本的理念。 2.2.2 西方慈善思想的发展 西方慈善理论精神源流主要有宗教文化、人道主义、志愿
33、精神、现代财富观和企业社会责任。 在众多精神源流中,慈善思想的重要源泉是 宗教文化。在西方,宗教的影响无处不在,其中,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就是宗教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的道德要求中包含有排除对道德回报的期待,以博爱自身为价值目的的崇高精神。在基督教想要与上帝和耶稣近距离接触,获得心灵的净化得到救赎,就要多行善事 , 这也是基督教信仰者共同具备的一种优良品质,由此可见,西方的慈善理念、慈善事业被打上了深深的宗教文化烙印。 传承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中的人道主义 , 主张 社会上的人员应该把自己此生全部力量贡献于实现全人类的幸福和快乐,把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奋斗的最高目标 。
34、反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10 基督教的原罪说以及来世论,分散了人员为以现世为重心的精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道主义也在不断的提高慈善理论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操守 , 同时也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奠定了永久思想支持和力量源泉。 志愿精神是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 , 体现着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其核心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在志愿精神感召下 , 西方的志愿理念深入人心 , 志愿组织非常发达 , 志愿者活动极为普遍。 现代企业家们认为 , 通过个人奋斗聚积财富是“天赋人权” , 但获得 财富之后必须思考财富的合理去
35、向。在美国人的观念中 , “财产是上帝赋予的 , 必然要贡献给上帝的子民”,他们认为富人只是财富的社会管理人,赚钱是为了活得舒适 , 捐赠是为了活得有意义。因此,他们景仰的是对社会有所回馈的富人,而不是盲目景仰所有的富人。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就是指认为企业是社会的细胞 , 社会是企业利润的源泉 , 企业和企业家在分享社会赋予的条件和机遇时 , 也应该尊奉社会基本价值 , 承担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的一种理念,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 这一理念在西方被广泛传播。由此可见,企业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得到社 会认可和公众尊重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从事各种类型的慈善活动。 2.2.3 东
36、西方慈善思想的差异与共同点 慈善思想及其实践在东西方的文化传统中既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又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不同文化背景的慈善思想与实践随着时代的演进,彼此相互碰撞、交融和相互补充的趋向愈演愈烈 。 西方 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演进相适应,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西方社会 , 社会公众有为慈善事业捐赠的习惯,也有企业家热衷慈善事业的先例。 在美国所有慈善捐款中,约有 85% 的捐款来自普通百姓,约有 10% 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 ,另有 5% 来自大型基金会 。 西方国家更愿意 相信接受捐款的慈善机构会把他们的钱真正用于他们所关注的事业上是他们愿意捐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
37、美国,慈善组织就是包括传统上认定为非营利的组织,也包括私人的、授权的基金会等一些主要为宗教、慈善、科学及教育目的服务的组织。什么是慈善? 西方普遍 有一个泛化而又比较灵活的理解,大致上就是与被认为是公共物品的东西相一致。 而在我国, 社会公众对于慈善机构的信任程度显然不像 西方 那样,同样也不是企业家热衷的事业,因此慈善事业在我国的发展之路还是相当艰辛的。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11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企业社会 责任问题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日益成为核心课题,它的研究逐渐步入一个新阶段,迈上一个新台阶。其中,策略性企业慈善行为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的建立是这方面研究成果
38、的集中表现。古往今来,企业慈善与公益行为模式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自发自愿、被动被迫和主动自觉。策略性企业慈善行为的实践要求将企业慈善活动管理与企业其他经营活动整合为一体,由 CEO 带领整个管理团队遵循严格的程序去识别和推动策略性企业慈善行为。 在这方面,相比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仍然是不够或者相比甚远,但是确实是 向这个方向靠拢的。企业的慈善行为从最初的被动被迫,到如今渐渐成为自发自觉、自愿主动,虽然这种程度远远不及像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但是这种近乎于理想的企业慈善发展模式并不是遥不可及,也是指日可待的。 2.3 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的 关系 2.3.1 慈
39、善事业与社会保障 制度 的 区别与联系 “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 12 慈善事业与社会保障 制度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是 相互影响关联的。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首先,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以再分配为手段而达到社会安定目标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而慈善事业 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政府制定并用财政支出来保证其运行的制度,而以民间行为为主的慈善事业,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社会捐赠,其实施救助的全
40、过程完全是自主决定的。 因此可以看出,慈善事业管理的权限是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干预,因此是不从属于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的。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和特殊保障构成,而慈善事业主要是从社 会救助方面来展开的。最后,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官方的运行机制,而慈善事业则存在官方与非官方两种运行机制。 两者的联系 为: 首先, 慈善事业的官方运行机制是指关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救助方面的,非官方机制是指关于企业、明星等对社会的救助、帮扶, 由此可见在社会救助官方运行机制方面,社会保障制度与慈善事业是重叠的关系, 也可以说社会保障制度包含慈善事业的12 李珍 . 社会保障理论 .中国
41、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12 某一部分 ,两者在某一些部分来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其次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 与 慈善事业的发展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实施目的以及救助对象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有关于 对孤寡病残、贫困、灾害等困难人群的救助; 现实社会中的慈善事业大部分工作的开展也需要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 都为国家减轻了负担,稳定了社会环境, 使得 社会 经济有序发展。 以上关系,可见下图: 注:慈善事业包含社会救助与企业明星救助。 2.3.2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历程 a. 改革开放前的慈善事业 新中国成立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至改革开放这段时间里,
42、领导人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现实国情,没有盲目追随苏联的脚步,沿袭了我国奉献爱心的传统形式;另一方面,由于国家领导人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抵触认为慈善是不需要的东西,盲目的认为只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就能实现共同富裕,没有发展慈善事业的必要。 以上形式的慈善事业发展模式是当时的社会形式及背景下形成的。 新中国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导致了人与人在交往中的不信任、猜忌、冷漠以及慈善资金的迅速内耗和流失。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当作资产阶级“人性论”和“糖衣炮弹”的慈善事业,被“狠批猛斗”,人人视其为洪水猛兽,可以说人人谈“慈善”变色,躲之尤恐不及,构建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那就更
43、谈不上了。另外,新中国成立初 期的一段时间,与重视慈善事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使得国家没有认识到慈善事业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特殊保障 社会救助 慈善事业 企业明星救助等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1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创办了一些社会福利机构,组织开展了许多慈善活动,设立了许多官办的慈善组织;但另一方面由于国家错误的经济路线和外部的经济封锁,使得发展慈善事业的基本财政支持和物质基础得不到保证,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在这一时期遭到极大阻碍。就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和“唐山大地震”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仍然拒绝国外主动性的援助,一腔热血的我们都靠自己解决困难。二十
44、世纪七、八十年代,饱受物质和精神贫乏的人民 大众 在 改革开放的物欲冲击下,迅速蔓生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人生观,慈善事业所需的社会资本在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利益关系中大量流失,“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就是当时人们价值观的真实写照。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几乎全部包办我国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剩下的社会救济工作由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准政府性质的附属机构完成。 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以往社会历史上官办慈善事业的社会救济职能的另一种形式的延续,民间慈善事业组织既不可能 ,也不必要存在,使得民间慈善事业缺乏必要的生存空间,错误地认为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 无比的优越性,根本不需要资本
45、主义性质的慈善事业来参与社会主义问题的解决,如果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慈善组织参与社会主义问题的解决,那就等于向资本主义投降,往社会主义脸上摸黑。那个年代曾有过一句口号:“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其结果就是,我们反对了许多不该反对的事,其中就包括了本不该反对的慈善事业。 因此,这一时期我国发展慈善事业的思想还是相当不成熟的。 b. 改革开放以来的慈善事业 改革开放后,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同国际接轨,才能发展慈善事业。 因此,此阶段,我国的慈善事业开 始敞开国门,吸收国外先进的慈善事业发展思想。 我国家领导人对我国国情有了准确的认识,此时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取得了
46、一定的成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慈善事业越来越重视,只有积极借鉴国外慈善事业发展经验,才能更好的开展我国的慈善事业。 1994 年成立的中华慈善总会标志我国慈善事业有了新生。我国慈善事业自重新起步以来已经在扶贫济困、资助社会福利事业以及扩大与国际慈善组织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十余年来,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以中华慈善总会为 代表的中国慈善公益组织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但总体而言 , 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仍十分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筹款量与方向。中华慈善总会最初成立 7 年中筹集的 12 亿善款中 , 大部
47、分来自国外和港、澳、台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14 地区,中国内地捐 款不到三分之一 。二是慈善机构的数量。直到 2000 年,我国的慈善公益组织才大约 100 个,而且 , 在如此少的慈善机构中,能真正发挥作用的慈善公益机构并不多。三是动员资源能力。同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机构动员资源的能力显得相当薄弱。1998 年 , 美国豁免税收减免的慈善公益机构掌握的资金总额为 6124 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 9% ,而中国的同一指标不到 0.11% 。 因此,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需要在价值观培育、制度创新、慈善能力提升等方面作努力,以解决人们的慈善观念、慈善机构的组织能力等方面的
48、问题,使得慈善事业在我国得到更长远更好更完善的发展。 3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 3.1 我国慈善组织 的发展现状 3. 1 .1 全国性慈善组织的发展 随着 我国 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已经在经济、物质、文化等方面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慈善组织也蓬勃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 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和机构(见 下 表 3 - 1 )。 表 3 - 1 国内有影响力的慈善机构 性质 名 称 官方组织 中华慈善总会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 、 中国扶贫基金 、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 中国红十字会 、 中华环保基金 、 宋庆龄
49、基金会 、 见义勇为基金会 、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 中华慈善总会在线捐助 、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 中国残疾 、 福利基金会 、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慈善募捐专线 、 中华环保基金会 等 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研究 15 非官方组织 北京地球村 、 玉米爱心基金 、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 炎黄春蕾计划 网 、 周凯旋基金会 、福慧慈善基金会 、 雁心会乐幼基金 、 田家炳基金会 、 乐群慈善基金 、 乐善堂 、 麦当劳叔叔之家 、 和富慈善基金 、 儿童危重病基金 、嫣然天使基金、 自然之友 、 公益时报 、 拯救中国虎国际联合会 、 中国收养中心 、 贸易要公平 、 寰宇希望 、 土房子 、 慧妍雅集 爱心力量 、 中国收养中心 等 资料来源: 互联网, http:/ 。 我国 十大慈善机构 有 : 中华慈善总会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 、 中国扶贫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