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JTGT D31-02-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pdf

上传人:xmlsy2000 文档编号:1760444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DF 页数:97 大小:7.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TGT D31-02-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JTGT D31-02-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JTGT D31-02-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JTGT D31-02-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JTGT D31-02-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D31-02-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Embankment on Soft Ground 2013-01-21发布2013-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Embankment on Soft Ground JTG/T

2、D31-02-2013 主编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实施日期:2013年05月01日也承.支边去战斗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 口2013年第6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王技术细则的公告现公布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 02-2013) ,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同时废止。该规范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主编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

3、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科技四路205号,邮政编码:710065),以便修订时参考。特此公告。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3年1月21日2013年1月23日印发前言前言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颁布实施以来,对提高我国软土地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工程技术人员积累了较丰富的软土地基处理经验,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许多成熟可靠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推广应用,使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水

4、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关于下达2001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厅公路字2002)36号)要求,由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对该规范进行修订。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对全国已建和在建的软土地基公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技术调研,参考了国内外十余年来软土地基处理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资料,总结了近年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经验,广泛征求了业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修订后的细则分9章,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工程地质勘察、稳定与沉降计算、地基处理设计、路堤设计、地基处理施工、路堤施工与观测、试验工程等。主要修订内容有:(1)完善了对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的

5、相关规定。(2)完善了软土鉴别指标,沉降、稳定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法。(3)增加了土工泡沫塑料路堤、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堤、真空预压、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刚性桩、爆炸挤淤、路堤地基隔离墙、强穷和强穷置换以及吹填砂路堤设计和施工等内容。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科技四路205号,邮编:710065,联系人:张留俊,邮箱:BZXD ccroad. com. cn) ,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上海市公

6、路管理处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主要起草人:张留俊王福胜杨少华郑治徐立新赵景明刘建都倪一鸿陈析陈代著喻文学陈忠平邓江目录目录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2.2 符号5 3 工程地质勘察73.1 一般规定73.2 预可勘察. . . 11 3.3 工可勘察.113.4 初步勘察123.5 详细勘察144 稳定与沉降计算.16 4.1 一般规定.16 4.2 稳定验算16 4.3 沉降计算19 4.4 地基平均固结度计算24.5 地基平均固结度修正235 地基处理设计255.1 一般规定.25 5.2 垫层和浅层处理265.3 竖向排水体275.4 真空预压295.5 粒料桩305.6 加

7、固士桩.32 5.7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355.8 刚性桩365.9 爆炸挤淤395.10 路堤地基隔离墙425.11 强芳和强穷置换66 路堤设计66.1 一般规定66.2 粉煤灰路堤4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贝IJTG/T D31-02-2013) 。ony-AUTJ叮I叮F叮IOYEE司3,气J叮Ioonuqh?“JJJ乐U叮rQOOOOY-7uq中飞dJny-AA吨,、JJJJJqJJ瓦U瓦U瓦U正U瓦U寸,匀,匀,吁,寸,叮,寸,叮1叮I7月I000000000000表览围+泪用适告四川报指堤堤测果盯堤路桩堤路现成E路土理川石墙换u路土移及处离置处碎“料质位uuft用勤轻堤层

8、体灰隔盼测堤塑轻堤平U阳则常明沫沫路堤道工定浅水压桩煤淤基3观定路沫沫路堤水洲定程和基说泡泡砂路护施规和排预桩土粉桩挤地和与规灰泡泡砂路与预规工工地语工浇填筋压理般层向空料固泥性昨堤大力工般煤工浇填筋降降程般验验土用土现吹加反处一垫竖真粒加水刚爆路强施一粉土现吹加沉沉工一试试软脯瑾01堤淄AMW34567蜡12345678311路12jj71剖!6666627777777777788888888t叭叭队录细789附本一2总贝IJ1 总则1. 0.1 为指导公路软土地基路堤的设计与施工,提高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质量,制定本细则。1. 0.2 本细则适用于各等级新建、改(扩)建公路工程软土地

9、基路堤的设计与施工。1. 0.3 软土地区公路选线应充分利用航空摄影测量、空间遥感技术等,大范围调查软土空间分布,合理确定路线走向与主要控制点,以最短距离通过软土地带。纵断面设计应以低路堤为原则,路堤填料宜采用轻质材料。路线通过大范围厚层软土地带,完全治理成本过高时,可通过专题研究,按保证通行能力的原则确定横断面宽度。1. 0.4 软土地基路堤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应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因地制宜,保护环境。1. O. 5 软土地基的工程地质勘察,应调查搜集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资料,采用钻探与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查明软土的工程性质,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1.

10、 O. 6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应结合当地气候、地形、水文、地质、材料、建设工期、养护条件、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1. 0.7 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应符合国家和行业在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定。1. o. 8 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应积极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1. O. 9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细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G/TD3 1-02-2013)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软土softsoil 天然含水率高、天然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细粒土

11、,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士等。2. 1. 2 淤泥mud在静水和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含有机质的细粒土。2. 1. 3 淤泥质土muddysoil 在静水和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1.5、含有机质的细粒土。2. 1. 4 泥炭peat喜水植物枯萎后,在缺氧条件下经缓慢分解而形成的泥沼覆盖层。常为内陆湖沼沉积,有机质含量大于或等于60%,大部分尚未完全分解,呈纤维状,孔隙比一般大于10。2. 1. 5 泥炭质土peatysoil 有机质含量大于或等于10%且小于60毛,大部分完全分解,有臭味,呈黑泥状的细粒土和腐殖质士。2. 1.

12、6 软土地基softground 有软土层分布,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移或过大沉降变形的土质地基。2. 1. 7 复合地基compositefoundation 通过置换天然地基部分土体、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强化地基部分土体,或设置加筋材料使天然地基的部分土体得到增强,从而形成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一2一术语和符号2. 1. 8 最终沉降finalsettlement 在上部设计荷载作用下,地基从加载起始日至元限长时间内所发生的沉降。2. 1. 9 总沉降totalsettlement 在上部设计荷载作用下,地基从加载起始日至路面设计使用年限末所发生的沉降。2. 1

13、. 10 容许工后沉降permissible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在上部设计荷载作用下,地基从路面竣工之日至路面设计使用年限末容许产生的沉降。2. 1. 11 堆载预压preloading在软土地基上施加荷载,促使地基排水、固结、压密,以提高地基强度,减少在设计荷载作用下产生工后沉降的处理方法。堆载预压分等载预压、超载预压和欠载预压。预压荷载等于路堤设计荷载的,称为等载预压;预压荷载超过路堤设计荷载的,称为超载预压;预压荷载小于路堤设计荷载的,称为欠载预压。2. 1. 12 预压期preloadingperiod 预压施加荷载所持续的时间。从完成全部预压荷载

14、施加后开始计算。2. 1. 13 砂砾垫层sandgravelmat 设置在路堤基底与软土地基表面之间的砂砾材料层。2. 1. 14 轻质路堤lightweightembankment 采用粉煤灰、泡沫塑料等轻质材料修筑的路堤。2. 1. 15 粉煤灰路堤fly-ashembankment 全部或部分采用粉煤灰修筑的路堤。2. 1. 16 土工泡沫塑料路堤geofoamembankment 用发泡聚苯乙烯(EPS)块修筑的路堤。2. 1. 17 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堤embankmentof cast-in-situ foamed lightweight soil 采用在砂等原料土中按照一定比例添

15、加固化剂、水和气泡,经现场混合后形成的轻质材料修筑的路堤。2. 1. 18 加筋路堤reinforcedembankment 在路堤中适当位置设置加筋材料的路堤。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 1-02-2013) 2. 1. 19 吹填砂路堤dredgerfill emhankment 采用水力吹填法,利用疏泼江河、湖泊、海滨时挖除的泥砂填筑的路堤。2. 1. 20 反压护道counterweight fill 位于路堤两侧(或一侧)起反压作用的、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填筑体。2. 1. 21 竖向排水体verticaldrain 在软土地基中设置的用于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加

16、速软土固结的排水体。2. 1. 22 真空预压vacuumpreloading 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抽真空形成负压,加速地基排水固结的方法。2. 1. 23 粒料桩granularmaterial column 以碎石、砂砾、矿渣、砂等松散粒料作桩料,利用专用机械形成的桩体。2. 1. 24 加固土桩solidifiedsoil column 用具有钻进、回转、喷浆(粉)与搅拌功能的机械在软土地基中将软士与加固剂混合搅拌制成的,具有一定深度、直径,且被固化、有一定强度的桩体。2. 1. 25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cement fly-ash gravel pile 采用一定比例的水泥、粉煤

17、灰、碎石以及石屑混合料,现场灌注而成的桩体。2. 1. 26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PCC桩)cast-in-place concrete large-diameter pipe pile 将内外双层套管形成的空心圆柱腔体沉入地基,在腔体内灌注混凝土,拔管之后形成的管状桩体。2. 1. 27 爆炸挤淤explosivedisplacement 利用炸药爆炸能量将软土地基中的软土挤开使事先堆在软土表面的块、片石下沉到设计深度,置换软土的地基处理方法。2. 1. 28 隔离墙dividingwall 在软土地基中设置的对地基中渗流、竖向沉降或侧向挤压起隔离作用的连续墙体。2. 1. 29 强穷dy

18、namiccompaction 利用大质量穷锤从较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产生冲击和振动,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并提高其强度的处理方法。奈锤重多为100-400kN,落距多为6-40mo 4一术语和符号2. 1. 30 强穷置换dynamiccompaction displacement 强穷时,在穷锤冲击形成的穷坑中,边穷边填碎石、片石等粗颗粒材料置换原地基土,在地基中制成大直径的粒料桩,形成粒料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2.2 符号Su一一十字板抗剪强度;P.一一静力触探(单桥探头)总贯人阻力;qc一一静力触探(双桥探头)锥尖阻力;Cq、伊q一一快剪试验蒙古聚力与内摩擦角;Cg、吼一一固结快剪试验蒙古聚

19、力与内摩擦角;Cuu ,Puu一一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蒙古聚力与内摩擦角;Ccu、伊cu一一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蒙古聚力与内摩擦角;C、伊一三轴试验有效蒙古聚力与有效内摩擦角;F一一路堤稳定安全系数;mi一一地基土层强度增长系数:一一压缩系数;E.一一压缩模量;Cy一一竖向固结系数;er-径向固结系数;Pc-一一先期固结压力;Cc一一压缩指数;eg-回弹指数:S回一一最终沉降;S。一一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地基发生的总沉降;Sp一一工后沉降;Sd一一瞬时沉降;se-主固结沉降;S.一一次固结沉降;一一次固结系数(灵敏度因子); me-一沉降系数;U一一地基平均固结度;Uy一一地基竖向平均固结度;Ur

20、一一地基径向平均固结度;r一孔隙水压力;de-砂井(竖向排水体)有效排水直径;dw一一砂井(竖向排水体)直径(当量直径); 一一泊松比;-5一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G/TD31-02-2013) s一一桩间土应力折减系数;m一-一桩土面积置换率;n一一桩土应力比;ps一一桩士复合地基抗剪强度;p一一-桩体抗剪强度;s一一土体抗剪强度;Eps一一桩土复合压缩模量;Ep一一桩体压缩模量;!cu一一立方体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spk一一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j卢一一桩体承载力特征值;k一一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6一工程地质勘察3 工程地质勘察3.1 一般规定3. 1. 1 软土

21、地基工程地质勘察应根据工程方案、场地条件,合理选择勘察方法,保证勘察质量,满足各方案设计的需要。3. 1. 2 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包括收集资料、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地质勘探、工程地质测试、工程地质评价及报告编制等工作。3. 1. 3 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应收集沿线地形、地貌资料,古地形地貌图和历史河流变迁图,区域地质、遥感图像及解译资料;沿线既有建筑、道路等建(构)筑物的勘察、设计、施工、观测资料,科研项目及试验工程成果资料;地震烈度、震害等资料;核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O.lg范围的分区界限。3.1.4 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1 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分布规律、薄层理

22、与夹砂特征、水平向与垂直向的均匀性、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地下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与起伏。2 古牛辄湖、埋藏谷及暗埋的塘、洪、沟、渠等的分布、埋深及其水文地质情况等微地貌形态。3 软土的固结状态,物理、力学、化学、水理性质和地基的承载力。4 地下水的类型、埋深、水位变化情况、水质及腐蚀性。5 当地既有建(构)筑物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和经验等。3. 1. 5 软士可按表3.1.5进行鉴别。当表中部分指标无法获得时,可以天然孔隙比和天然含水率两项指标为基础,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鉴别。表3.1.5软土鉴别指标表特征指标名称天然含水率天然孔隙比快剪内摩擦角忡字板抗剪强度静力触探锥尖压缩系数aO1_O(

23、% ) (0) (kPa) 阻力(MPa)(MPa-1 ) 带质土、有机质土35 1.0 宜小于5宜大于0.5粉质土30 液限0.9 宜小于8宜小于35宜小于0.75宜大于0.3一7一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盯G/TD3 1-02-2013) 条文说明2011年颁布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 11 )中,利用天然含水率、天然孔隙比、压缩系数、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十字板抗剪强度6项指标鉴别软土,指标考虑比较全面。因此,本细则对软土鉴别标准与其靠近;但由于软土勘察中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对软土判别的指导意义不大,改用快剪内摩擦角指标代替。天然.:fL隙

24、比和天然含水率两项物理指标测试方便,且变异性小,因此当部分指标无法获得时,将其作为进行软土鉴别的基础指标。3. 1. 6 工程地质调绘应完成下列工作:1 调查地形、地貌及第四纪沉积层的特征,划分地貌单元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2 查明软土的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基本查明沿线微地貌与软土分布的关系。3 调查湖塘、河流等地表水体的分布情况。4 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埋深、补给、排泄和水位变化情况。5 基本查明沼泽地段的植物分布及生长情况,地表水的汇流和水位的季节变化、疏干条件及河流水文变化情况,地下水露头及其季节变化情况,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等。3. 1. 7 工程地质勘探应在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采用挖探

25、、简易钻探、钻探、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方法,并辅以必要的物探综合进行。对难以取样的软土地层,应以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原位测试为主,必要时可采用旁压试验与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对暗埋的塘、洪、沟、坑穴等,宜采用静力触探方法。可主要采用静力触探方法测定软土层在天然结构状态下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地质层次。3. 1. 8 工程地质测试应按表3.1.8确定测试项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l 软士的力学性质参数可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方法确定。室内试验应按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执行。2 原状土样样品应在取样后3d之内完成试验。不能按时试验的样品应妥善保存,不得露天堆放。3 力学

26、试验的加荷级别与标准、试验的边界条件等应与工程场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结合施工、运营期的实际情况综合确定。4 室内剪切试验应根据地基土类别、地基排水条件,并结合加载速率选用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试验参数。5 每个工程地质层均应测定完整的软士物理力学指标,包括先期固结压力、压缩系数、固结系数、抗剪强度等,其中抗剪强度应采用固结快剪试验,必要时还应采用固结不排水剪试验。软土层厚度较大时,宜在该层的上、中、下部分别测定一组完整的软土物理力学指标。6 采用竖向排水体加固地基时,应进行水平方向的固结系数测试;采用加固土桩加软土室内外测试项目选择表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物理性质试验力学性质试验其他渗透压缩固结剪切试验

27、系数系数革结罢系数直剪三轴剪切丰板剪切旁E 撞试载荷昌盛革贯试验天天度相对密穰草数草草自无盖章土然度密塑限液限里不捧水重的项目结量团结排水团pH 垂直水平垂直水平垂直水平量值W p d, e 细pWL Ip IL kv kh av ah Pc Cv Ch q 叫uu U,CU CD qu S, q也glcm3 % % cmls MPa-1 四acm1/s kPa kPa MPa 四akPa 击数kPa 硬层+ ( +) + ( +) ( +) + ( +) + ( +) ( +) ( +) 稳定-性软土层士+ ( +) + ( +) ( +) + + + + ( +) ( +) ( +) (

28、+) 硬层+ + + ( +) + + ( +) ( +) ( +) + ( +) ( +) ( +) 路沉降-+ + + + 士土土堤软土层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硬层( :1: ) (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基-加固软土层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3.1.8H前捧回撵猾)

29、 表示视需要做。注:“+“表示采用原状土做试验:“士“表示可采用扰动土样;“(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ITG/T031-02-2013) 固地基时,应对软士的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地下水质等进行测试。7 静力触探、标准贯人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所取得的资料,应与钻探资料进行对比、验证。8 试验结果应按工程地质单元、区段及层位分别统计,并将取样方法、试验方法以及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其可靠性和适用性。3. 1. 9 工程地质评价应在综合分析调绘、勘探、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等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工程特点和要求进行。评价内容应包括场地地质条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

30、评价及场地环境影响评价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场地地质条件评价,应在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特征、软土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不同工程场地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比选。确定场地方案后,应结合工程评价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地表硬壳层利用的条件及可能性,对暗塘、暗泯的绕避或处理措施提出建议;当地基受力范围内有硬层、起伏岩层或厚透镜体时,应判定地基产生滑移或不均匀变形的可能性;当软土地基中有薄砂层或软土与砂土互层时,应判定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应判定地下水位变化和承压水对地基稳定性和变形的影响。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宜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确定。2 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应包括滑动稳定性评价与沉降稳定性评价。

31、应对建(构)筑物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不均匀沉降、差异沉降、滑动、变形作出评价,提出加固、处理措施建议;应对基底硬层和下伏承压含水层的水压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溃涌、潜蚀、流砂,以及动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作出评价。3 应对软土场地因施工、取土、运输等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措施。3. 1. 10 工程地质报告应包括文字说明和图表资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文字说明应阐明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条件、工程项目的特点,应包括对本细则第3.1.4条要求查明内容和结论的说明,以及按本细则第3.1.9条要求进行工程地质评价的情况及结论。2 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阶段,图表资料

32、应包括:1 )工程地质平面图;2)工程地质纵断面图;3)工程地质横断面图;4)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5)原位测试成果图表,包括十字板剪切图、静力触探图、标贯成果图等;6)土工试验资料成果图表,包括士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能试验成果表与指标统计表,孔隙比与荷载关系图,固结系数与荷载关系图,无侧限抗压应力与应变图等;7)水文地质测试资料图表;8)勘探、试验照片等。10-工程地质勘察3. 1. 11 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深度应与勘察设计的阶段相对应,可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以下简称预可勘察队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以下简称工可勘察)、初步工程地质勘察(以下简称初步勘察)与详细工程地质勘察(以

33、下简称详细勘察)四个勘察阶段。3.2 预可勘察3.2.1 预可勘察应基本掌握路线走廊带内对路线方案有较大影响软土的分布及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危害,勘察成果应满足预可路线方案研究的需要。3.2.2 预可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收集区域地质、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烈度及遥感图像等资料。2 收集线路通过区域的1:1000-1: 5000地质图与说明书及其与路线有关的铁路、水电、矿山、城建等部门从事建设的地质资料。3 研究软土分布范围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以及路线绕避的可能性或通过的方案。3.2.3 预可勘察报告应分析并对控制路线方案和重点地段的软土的分布范围、成因类型及其对工程

34、可能产生的危害和应对措施进行重点说明。3.2.4 预可勘察报告应提供全线工程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1:50,填绘软土分布范围及其工程地质要素,宜与路线方案示意图合并成图。3.3 工可勘察3.3.1 工可勘察应掌握路线走廊带内对工程规模有较大影响的软土分布,了解其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影响,勘察成果应满足工可路线方案研究的需要。3.3.2 工可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在预可勘察成果的基础上,应对路线走廊带的软土地基进行现场调查,必要时宜进行简易勘探和测试。2 对控制路线方案和重点地段的软土地基,宜通过勘探钻孔与静力触探核查所收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其成因类型、性质、分布范围及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危害

35、。3 对软土地区沿线的堤防、涵闸、桥梁、道路及房屋等既有建(构)筑物应进行重点调查,了解其结构、基础类型以及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和经验等。4 对室内遥感解译成果应进行现场核对、修改和补充。一11一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G/TD3 1-02-2013 3.3.3 工可勘察报告文字说明应重点阐明各方案中软土的分布范围、成因类型、工程特性等对路线的影响,对路线方案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初步勘察工作的建议。3.3.4 工可勘察报告图表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 全线工程地质图,比例尺为1:50 000 - 1: 2000,图中应填绘各路线方案和大型结构物的位置,主要的地貌界限、地层界线、地质构造线、

36、岩层产状、软土分布范围,地震基本烈度分区界限等。2 必要时推荐方案及重要比较方案工程地质图,比例为1:100-1: 50000。3 控制路线方案的复杂软土地段的工程地质平、纵断面示意图。4 不良地质地段表。3.4 初步勘察3.4.1 初步勘察应基本查明控制路线方案的软土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研究其对工程方案的影响,提出处理措施建议。勘察成果应满足路线布设、处理方案设计及结构设计的需要。3.4.2 初步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在工可勘察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与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手段,初步查明沿线软士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及古河道、暗塘、暗洪的分布,地下水类型、埋藏深度、活

37、动情况、补给与排泄条件。2 对控制路线方案的软土地段,尚应查明软土的层位、层厚、物理、力学、化学、水理性质等工程地质特征,并初步分析其变形和稳定性。3.4.3 初步勘察工程地质调绘范围应满足路线方案比选的需要,对地质条件复杂并控制路线方案的软土地段,必要时应扩大调绘范围。3.4.4 钻探与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软土地段应以挖探、简易钻探、静力触探等方法为主,辅以物探。每个地貌单元与次一级工程地质分区必须有勘探点。不同的软土类别分段应设置勘探孔。当软土成层复杂、变化大、附加应力显著变化或有山间洼地时,勘探点应加密。2 控制路线方案或需要作为代表性路段进行设计的软土地段,应采用静力触探、十字

38、板剪切与钻探等进行综合勘探,通过对测试指标的相互印证,确定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3 控制性钻孔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部位。当软土深厚或厚度变化不大时,宜布置在路中心;当下卧硬层顶面坡度较大时,宜布置在下坡一侧。每一地貌单元或地质单元、重要工点均应有控制性钻孔。控制性钻孔不应少于钻孔总数的20%。工程地质勘察4 沿路线方向勘探点的平均布设间距(密度)不应低于表3.4.4的规定。表3.4.4勘探点布设间距勘探点间距(m)环境类别公路等级钻探二级及二级以上7-1)() 简单场地二级以下1仪)Q-15 二级及二级以上5-7 复杂场地二级以下7-1)() 注:1.简单场地是指软土埋藏较深、厚度较薄、地层较稳定

39、的地质环境。2.复杂场地是指软土埋藏浅、厚度较大、地层变化显著的地质环境。3.设计填土高度大于极限高度的路段或桥头路段采用低限。静力触探250 -3 5 200 -3 3 5 应在具有代表性的横断面上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点,且宜以静力触探为主查明工程地质条件。6 应在每个具有代表性的地质路段,沿深度方向对可能影响地基稳定性的软土层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沿深度方向测试间距应不大于1m。7 钻探深度应根据软土分布厚度及路堤填土高度确定,对于较薄的软土,应穿透软土至主要持力层内2-5m或下伏基岩;对于较均质厚层软土,钻孔深度应达到预估的地基附加应力与地基土自重(饱和层用浮重度)应力比为0.

40、10-0. 15时所对应的深度。当难以预估附加应力的大小,或处于桥头等较高路堤位置时,控制性钻孔的深度宜不小于40m。8 静力触探的深度,宜达到软土分布的底层。作为参数孔时,应设置于钻探孔5m范围以内。9 软土取样宜采用均匀连续压入法及下击式重锤少击法。流塑软土层应眼管钻进,套管管靴应高出取样部位1-2mm。采取原状土样时应使用薄壁取土器,取土器的直径不宜小于108mm。10 对非均质土层,在地面下10m以内,应每1.0 -1. 5m取一组样品;10m以下可每1. 5 -2. Om取一组样品;变层时应补取样品。对于厚度大于或等于5m的均质土层,应在该层的上、中、下部各取一组样品。控制性钻孔应连

41、续采取各土层原状士样。3.4.5 初步勘察工程地质报告文字说明应阐明沿线软土地基和各工点软土成因类型与分布规律,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特点,并针对各类工程项目与该地段地质环境、指标特性的相互作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与预测,提出地基处理措施建议。3.4.6 初步勘察工程地质报告图表资料中,工程地质平面图应包括全段工程地质平面图和路线各比较方案软基路段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应包括全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和路线各比较方案软基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比例尺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下列范围内选用:1 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为1:20-1: 100;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口G/T031-02-2

42、013) 2 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比例尺为水平1:2000-1: 100,垂直1: 2-1: 10; 3 工程地质横断面图,比例尺为1:1-1:400; 4 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比例尺为1:100-1: 200。各比较方案软基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可视路段长度选用。3.5 详细勘察3.5.1 详细勘察应逐段查明路线范围内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为路堤稳定性与沉降验算和处理方案选择提供准确的技术指标。3.5.2 详细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在初步勘察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硬壳层、软土夹层、软土层、排水层、下卧层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存在、变化与补给情况。2 根据软土成因类型、各结构层厚

43、度及特点,划分出不同地质分段,查清软土沿路线与垂直路线方向以及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范围与层位。3 分段对软土地基各地层的样品进行室内物理、力学、化学、水理性质指标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提供路堤稳定与沉降计算的技术指标。4 计算分析典型路段路堤的稳定与沉降,分段提供技术建议或地基处理方案。3.5.3 详细勘察工程地质调绘应进行下列工作:1 对初步勘察调绘所列调查内容进行补充,并核对沿初步设计推荐的路线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2 整理路线中线左、右各100-2m宽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测绘资料,填制1:2 0 工程地质图。3 对已收集到的区域地质图范围内软士的性质、分布、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基底性质及沿线地貌特

44、征进行核对与验证。3.5.4 详细勘察钻探与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详细勘察应采用以钻探和原位测试为主的综合勘探方法进行勘探。沿路线方向勘探点的平均布设间距可按表3.5.4确定。表3.5.4勘探点布设控制间距环境类别公路等级勘探点间距(m)钻探静力触探简单场地一级及一级以上5-7 2同3级以下7-1000 3町5复杂场地一级及一级以上3阳500100斗一级以下5自1)()2佣-3注:设计填土高度大于极限高度的路段或桥头路段采用低限。一14一工程地质勘察2 简单场地每公里应增设不少于1个静力触探参数孔点,复杂场地每公里应增设不少于2个静力触探参数孔点,每段软土地基不得少于1个静力触探参数孔点

45、。3 应在代表性的横断面上布置2-4个勘探点,其中钻孔不宜少于1个,调查横向地质断面的特征。4 对于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或在自重应力下不能保持原有结构形状的软土,以及为检验用室内抗剪强度试验指标计算稳定性的结果时,应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取得现场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及灵敏度资料。其设置问距应满足每一具有代表性的地质路段的各软土地层内,均有两组以上完整的现场剪切指标。5 可采用挖探或轻便螺纹钻探配合工作。6 有关勘探孔的深度规定与初步勘察阶段相同。7 软土取样,对非均质土层,在地面以下10m内,应沿深度每1.0m取一组样品;在地面下10-20m,应沿深度每1.5m取一组样;20m以下可每2.0m取一组

46、样;变层时应补取样品。对于厚度大于或等于5m的均质土层,应根据初步勘察资料对相同性质和相近指标的层次,在各层顶部和底部至少各取一组样品;中部至少取两组样品。对硬壳层、软土间的夹层以及排水砂层,应采集样品。3.5.5 详细勘察样品的室内试验除应符合本细则第3.1.8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构造物相邻的高路堤段,宜取样进行高压固结试验。2 剪切试验宜采用三轴剪切方法。3.5.6 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报告文字说明应说明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地形、地貌等有关资料,重点阐明己定路线软土地基形成特点与分布规律,并针对各类工程项目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结合试验与测试指标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47、与预测,提出有效的地基处理措施。3.5.7 详细勘察工程地质报告软土地基部分的图表资料应符合本细则第3.1.10条及第3.4.6条中比例尺相关规定,其中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应包括全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和路线各典型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各典型路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可视路段长度选用。一15一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贝1(G/TD31-02-2013) 4 稳定与沉降计算4.1 一般规定4. 1. 1 软土地基路堤稳定验算与沉降计算应根据软土层厚度、软土层强度以及路堤高度分段进行。4. 1. 2 稳定验算与沉降计算应按分层地基进行,不得简化为均质地基。4. 1. 3 软土地基沉降应计算至附加应力与有效自重应力之比不大于0.15处。4. 1. 4 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