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陳新豐(2015) 。教育測驗與學習評量。台北:五南。 勘誤表 第 1 章教育測驗概論 p.005( 最後一行) 括:學生在不同作業間表現的類推性,不同評分者對於相同學生表現的評分 p.006(12 行) 類推性理論中之 GStudy 的目的 類推性理論中之 GStudy 的目的 p.010(5 行) 須滿足遞增 須滿足嚴格遞增 p.011(27 行) DIF, Difference Item Function Difference Item Function, DIF p.015(20 行) 實驗性測量 實驗性測驗 p.015(25 行) 實驗性測量 實驗性測驗 p.015(28 行)
2、實驗性評量 實驗性測驗 p.017( 倒數第 7 行) maximum performance test, MPT Maximum Performance Test, MPT p.018(3 行) typical performance test, TPT Typical Performance Test, TPT p.018(13 行) 如 : 比西量表 、 魏氏兒童智慧量表 , 就是屬於個別智力測驗 。 如: 電腦化識字量表 、 比西量表 、 魏 氏兒童智力量表,就是屬於個別測驗。 p.019(12 行) fixed-choice test, FCT Fixed-Choice Test,
3、FCT complex-performance test, CPT Complex-Performance Test, CPT p.022(1 行) 2 第 2 章基本統計概念 p.026(4 行) 施測者 資料收集者 p.027(23 行) 組中點=( 真正下限+ 真正下限)/2 組中點=(真正 上限+ 真正下限)/2 p.028( 倒數第 4 行) 第一組下組界最小值減 0.5 後為 243.5,第一組上組界為 243.5 + 2 = 245.5 ,因此第二組下上組界為 (245.5, 247.5) 第一組真正下限為最小值減 0.5 後為 243.5 ,第一組 真正上限為 243.5 +
4、2 = 245.5 ,因此第二組 真正上 下限為(245.5, 247.5) p.046( 倒數第 2 行) 以下為間距為 1 時的莖葉圖 以下為間距為 10 時的莖葉圖 p.047(1 行) 當間距為 0.5 時的莖葉圖則如下所示。 當間距為 5 時的莖葉圖則如下所示。 第 4 章命題原則 p.109(12 行) 二、酌情提供參考答題的資料,但避免對正確答案提供明顯的暗示。 刪除 p.135( 倒數第 4 行) 日暈效應 月暈效應 第 5 章試題分析 p.138(20 行) (2) 區分高中低分組,若人數較少可採用 25% 為分組的標準(2) 區分高中低分組,若人數較多可採用 25% 為分組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