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75759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北京初三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科学探究(二模)东城区:37 (6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环境温度对过氧化钠(Na 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影响。【猜想与假设】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湿度较小的条件下不反应,只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反应。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湿度较小和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均能反应。【查阅资料】 1.常温下,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粉末。过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2.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ppm 是含量的一种表示方法。【实验探究】1.实验一的步骤如下:(1 )用图 1 装置制取并收集较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图 1 图 2(2 )如图 2

2、所示,在三口瓶瓶口分别插入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带铁丝的胶塞。(3 )待二氧化碳传感器显示二氧化碳读数稳定后,用铁丝戳破装有过氧化钠的塑料袋,使过氧化钠粉末与潮湿的二氧化碳充分接触,打开数据采集器,得到图 3、图 4。图 3 图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二)实验二的步骤如下:(1 )用图 5 装置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其中固体干燥剂的作用是_。图 5 图 6(2)如图 6 所示,在三口瓶瓶口分别插入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带铁丝的胶塞。(3 )待二氧化碳传感器显示二氧化碳读数稳定后,用铁丝戳破装有过氧化钠的塑料袋,使过氧化钠粉末与较干燥的二氧化碳充分接触,打开数据采集器

3、,得到图 7、图 8。图 7 图 8【结论与反思】 (1)小组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猜想 _(填“1”或“2” )是正确的。(2 )分析图 3 中相对湿度变化的原因是_。西城区:来源:Zxxk.Com37. (5 分)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情况记录如下。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甲组 无明显现象乙组 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气泡的原因:_【提出问题】甲组实验中为什么没有气泡产生?【猜想与假设】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进行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_ 有气泡产生铝表面的氧化膜阻止了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发生【反思与评价】乙组

4、实验中使用的铝片也有氧化膜,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了影响,设计以下实验继续探究。实验序号 1 2 3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无明显现象(1)实验 1 不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 ”,理由是_。(2)对比实验 2 和实验 3,能证明“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影响 ”。试剂 A 是_溶液,试剂 B 是_ 溶液。海淀区:37.( 6 分)众所周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化学小组同学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时(右图) ,却没有得到红色的铜。【提出问题】没有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什么呢

5、?【猜想与假设】所用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过小。【查阅资料】 钠很活泼,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大量的热。 氢氧化铜是蓝色絮状沉淀,难溶于水,受热至 80以上分解为黑色氧化铜和水。氢氧化铜与盐酸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铜也与盐酸反应,且产物相同。【进行实验】实验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步骤 1来源:Zxxk.Com10 mL 10 mL 10%CuSO4 溶液 饱和 CuSO4 溶液1 号 2 号1 号:钠在溶液中游动较少,发出嘶嘶声和持续的火光,最后消失,生成灰蓝色絮状沉淀。2 号:钠在溶液中几乎不游动,聚集在一起,发出嘶嘶声和持续的火光,最

6、后发出啪的较大响声,然后消失,生成大量灰蓝色片状沉淀。 步骤 2 分别向 1 号、2 号所得灰蓝色沉淀上加入等体积 20%的盐酸 1 号 :沉淀完全消失,得到浅绿色溶液。2 号:沉淀完全消失,得到深绿色溶液。【解释与结论】 (1)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步骤 2 中灰蓝色沉淀消失后生成的物质是。(3 )实验一结果表明,猜想与假设(填“成立”或“不成立 ”) ,依据是。【继续实验】(4 )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将饱和 CuSO4 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生成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同学们加入了试剂 X 将灰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

7、,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物质。则试剂 X 为。【反思与评价】 (5)与实验 一对比,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各投入一小块钠钠10mL5%CuSO4 溶液朝阳区:37.( 6分) 某小组在学习“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 pH约为5.6。HCl气体极易溶于水。【设计方案】方案一:在通常状况下,通过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体积,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1 )实验前,K 1、K 2、K 3均关闭。实验时,需先

8、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 ,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关闭活塞。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2 )关闭K 1,打开K 2、K 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K 2和K 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 计测得如下数据:物 质 丙装置中溶液 丁装置中溶液pH 5.60 6.50分析可知,丙装置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大于” 、 “小于”或 “等于”)丁装置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3 )实验中,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 会 (填“ 偏大”或“偏小 ”) 。方案二:在通常状况下,用氧气测量仪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测得的数据如下图所示。(4 )两种

9、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 (填“排空气” 或“排水”)法。【反思评价】(5 )方案二中两种方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氧气来自于空气,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丰台区:36.(6 分)在复习铁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再一次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来源:学科网【提出问题】1:铁丝燃烧与有关。【查阅资料】1、氮 气 性 质 稳 定 , 在 加 热 条 件 下 不 与 铁 、 碳 、 氧 气 等 物 质 反 应 。2、 普 通 铁 丝 的 含 碳 量 在 0.6%左 右 , 熟 铁 丝 的 含 碳 量 在 0.2%以 下 。【进行实验】:

10、取 5 根相同的铁丝(直径 0.6mm) ,卷成相同的螺旋状后,分别在体积分数不同的氧气中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余为氮气) 。实验记录如下:V(O 2)% 实验现象第一次 90% 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燃烧时间长,实验成功第二次 80% 燃烧现象与 90%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成功第三次 70% 燃烧比 80%的弱,燃烧时间比 80%的短,实验成功第四次 60% 燃烧比 70%的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第五次 50% 铁丝没有燃烧(1)第一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小刚同学得出结论:。【提出问题】2:铁丝燃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进行实验】:取多束相同的细生铁

11、丝(直径 0.2mm) ,每束长度和重量均与上组实验一致,重复第一组实验。发现前五次实验中铁丝均剧烈燃烧,补充第六、七次实验如下:V(O2)% 实验现象 第五次 50% 火 星 四 射 , 燃 烧 现 象 与 60%的 相 比 没 有 明 显 差 异 , 实 验 成 功第六次 40% 火 星 四 射 , 燃 烧 比 50%的 弱 , 燃 烧 时 间 短 , 实 验 成 功第七次 30% 铁丝没有燃烧(3)通过第二组探究,小刚同学得出结论:在控制条件下,铁丝表面积越大就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反思与评价】(4)小明同学推测如果将铁丝换成铁粉,有可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他准备选择铁粉和浓

12、度为_的氧气进行对比实验。A. 40% B. 30% C. 20% (5)在第二组探究实验过程中,小红同学使用了更加柔软的 0.2mm 熟铁丝,结果发现实验中观察不到火星四射现象,由此她认为实验中火星四射的原因是。石景山区:37 (6 分)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了验证“盐酸除去铁块表面锈迹后黄色溶液的成分” ,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Fe+ 2FeCl3= 3FeCl2。 在酸性条件下,FeCl 2 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生成 FeCl3。 FeCl 3 溶液可以与 KSCN 溶液反应,溶液变为血红色。【猜想与假设】黄色液体中含有 FeCl3、FeCl 2 和 HCl。【进行实验】实验步

13、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甲同学取 1 支试管,加入少量黄色液体,然后滴加高锰酸钾溶液,再滴加KSCN 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溶液变为血红色黄色溶液中有HCl、FeCl 2 和FeCl3乙同学取 2 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黄色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 KSCN溶液;向试管中加入铁粉,再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试管中溶液变为血红色;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黄色溶液中有HCl、FeCl 2 和FeCl3丙同学取 3 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黄色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 KSCN溶液;试管中加入铁粉;试管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试管中溶液变为血红色;试管;试管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黄色溶液中有HCl、FeCl 2 和FeC

14、l3(1 )写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丙同学试管 中的实验现象为。(3 )三位同学的方案不合理的是,原因是。【实验反思】 (4)在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填 “能”或“ 不能” )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5 )在混合体系中检验多 种物质存在时,要考虑(答出 1 条即可) 。顺义区:35 (6 分)NaCl、Na 2CO3、NaHCO 3、CaCO 3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为学习鉴别他们的方法,老师拿来了标有 A、B、C、D 的这四种白色固体,并提供以下资料。查阅资料:(1)Ca(HCO 3) 2可溶于水(2)NaHCO 3=Na2CO3 + H2O + CO2;Na 2CO3的热稳定性

15、好,受热不分解。(3)不同温度下,Na 2CO3、NaHCO 3的溶解度如下表:0 10 20 30 40Na2CO3 7.0g 12.5 g 21.5 g 39.7 g 49.0 gNaHCO3 6.9g 8.1 g 9.6 g 11.1 g 12.7 g设计方案:为完成鉴别,同学们分别设计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 1 2 3小芳 加盐酸 溶解 加热小明 溶解 加盐酸 加盐酸小刚 溶解 加石灰水 加热(1 )小芳的实验中,步骤 1 鉴别出来的物质是_。(2 )小明和小刚的步骤 1 都是溶解,该步实验的目的是 _。进行实验:小刚在进行步骤 2 时,发现在两只试管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小刚推测它们是

16、 Na2CO3、NaHCO3。则 NaHCO3与石灰水反应的产物可能是_。反思与评价:(1)小刚的设计能不能完成鉴别,理由是_。(2)小丽觉得大家的方案太麻烦,她跟老师要了一些氯化钠,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在此实温度溶解度盐设计者验基础上,小芳用一步完成了鉴别,她的实验方法是_。昌平区:37.( 6 分) 暖贴的发热材料主要由铁粉、活性炭、食盐、水等物质构成。【提出问题】发热材料中各主要物质起到了什么作用?来源:Zxxk.Com【猜想与假设】暖贴内部发热材料的截面图.铁粉生锈,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 活性炭能加快铁粉氧化的速率。III.食盐能加快铁粉氧化的速率。【进行

17、实验】实验药品及用量实验编号铁粉/g 活性炭/g 食盐/g 水/g反应时间来源:Z。xx。k.Com/min温度上升值/oC对照组 1 0.2 0.1 5 10 581 0 0.2 0.1 5 10 02 1 0 0.1 5 10 2.73 1 0.2 0.1 0 10 4.5实验组4 10 20【解释与结论】 (1)铁生锈的条件是 _。(2 )已知铁粉在一定条件下生锈,发生氧化反应的产物可能是 Fe(O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 )分析_ (填实验编号)数据,可证明猜想与假设正确。(4)分析实验组 4 与对照组数据,可证明猜想与假设 III 正确。请填写表中空缺数据。【反思与评价】

18、 (5)某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实验组 1,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6)某同学质疑此实验中忽略了发热材料中的水。你认为分析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证明水的作用。房山区:37.( 6 分) 氢化钙(CaH 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同学们对氢化钙的制备及纯度进行了探究。【阅读资料】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化钙的制备】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 1 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1 )装置 A 中制取氢气的化学方

19、程式为。(2 ) 装置 B 的作用是。(3 )若不改变温度,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关闭活塞,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手指堵住导管口 a 处, 。【产品的定量测定】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中常混有未完全反应的钙(其余的杂质忽略不计) 。样品纯度的测定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按图 2 所示连接仪器(固定装置略去) 。调整水准管高度,使量气装置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读取液面所在的刻度数据为 10.0 mL。将 Y 形管慢慢倾斜,直到 A 端的水全部与 B 端的样品混合。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再次读取液面所在刻度数据为 110.0 mL。回答下列问题:(4)判断样品与水完全

20、反应的方法是。 ( 5)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 mL。(6 )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 0.09 mg/mL,则样品中氢化钙的纯度为。A94.5% B95.4.% C88.4%图2图 1 a怀柔区:36.(6 分)在学习氢氧化钠时,师生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的实验:集满 CO2的烧瓶中加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迅速盖上并塞紧带有玻璃管的胶塞。(1)轻轻振荡烧瓶后,可看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力振荡烧瓶后,烧瓶内液体呈白色浑浊。【提出问题】为什么出现白色浑浊?【查阅资料】 氢氧化钠溶液遇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25时,NaHCO 3和 Na2CO3溶解度数值分别

21、为 9g 和 33g。参照实验:NaHCO3溶液 Na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加入 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猜想与假设】一定有 NaHCO3生成【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浑浊物加足量水后形成的无色溶液,加入过量 CaCl2溶液,静置。 该浑浊物中含 Na2CO3再取步骤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该浑浊物中含 。【反思与评价】(1)实验中加入加入过量 CaCl2溶液的目的是 。(2)对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说法合理的是 。A.只能生成碳酸钠 B.可能生成碳酸氢钠C.该反应的生成物与二氧化碳的量有关 D.出现浑浊现象与生成物的溶解

22、度无关通州:36 (6 分)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将镁条投入氯化铜溶液中,发现产生红色固体物质同时又看到溶液中出现较多的气泡。同学们感到很奇怪,金属和盐反应应该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怎么会出现气泡?于是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探究活动。【提出猜想】从元素守恒的角度,猜测气体是:小红认为是 O2 ;小芳认为是 Cl2 ;小林认为是_ 。【查阅资料】Cl 2 能溶于水,它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ClO 和 NaCl。【实验探究】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开始收集产生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一:小红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的实验操作和对应的现象是 。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实验二:小芳

23、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将气体通入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中,请写出 Cl2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再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没有改变。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气。 实验三:小林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 pH 试纸测得氯化铜溶液 pH 约为 4,说明氯化铜溶液中含有较多的 (填离子符号) 。【得出结论】小林的猜想正确。【实验反思】实验三中测得的结果,是否因为在配制过程氯化铜溶液时引入了杂质?请设计实验排除干扰,你的实验方案是 。【思维拓展】(1 )其他金属与盐反应,是否也有此现象呢?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取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Na Mg Al Fe1%钠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响声,钠颗粒逐渐消失;有蓝色沉淀生成。红色固体生成,镁条逐渐变小,有气泡产生,有蓝色沉淀生成。红色固体生成,间歇性产生极少量气泡红色固体生成,无气泡产生3%有时轻微爆炸,其他现象同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其他现象同上红色固体生成且固体体积逐渐变大,产生少量气泡红色固体生成,其体积变化不明显,产生少量气泡10%轻微爆炸,其他现象同上有气泡产生,其他现象同上铝片由银白变成红色,产生少量气泡红色固体生成,缓慢产生极少量气泡(2 )请根据上表中信息,猜想金属与盐产生气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