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编号 :1000 - 8934 (2003) 09 - 0010 - 04论环境伦理的后现代意蕴薛 勇 民(山西大学 哲学系 , 山西 太原 030006)摘要 :突如其来的 SARS引起了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诸多思考。透析近现代西方的环境伦理观念 ,一个极为鲜明的特征则在于其整体的演进过程及趋势呈现出十分突出的后现代性。因此 ,从后现代维度对环境伦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应是当代环境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关键词 :人和自然 ;环境伦理 ;后现代性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收稿日期 :2003 - 05 - 01作者简介 :薛勇民 (1964 - ) ,山西万荣人 ,山西
2、大学哲学系教授 ,在职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科技伦理学、社会历史哲学。SARS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无疑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严峻考验。在这场考验面前 ,整个民族和广大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和责任心是令人感动和自豪的。遭遇 SARS 当然是一种不幸 ,但肆虐的SARS 却同时给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个在危难时刻思考问题的机会。有位古代哲人曾经说过 ,没有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我们也同样可以认为 ,一个不会反省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反思我国的文化传统可以看到 ,我们一贯强调“天人合一” ,主张人类与其自身之外的客观世界之间是一种统一、和睦的关系。然而 ,西方工业化的发展却使人们对自然环境
3、的态度、观念和行为完全改变了 :人们日益丧失了对自然的亲和 ,而疏远了与大自然的友情 ;越来越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 ,而进行着疯狂的掠夺征服 ;根本上缺失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维护 ,而表现为肆无忌惮地破坏伤害 直面SARS ,使我们再次强烈地感受到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建构当代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值得指出的是 ,从一定意义上讲 ,我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认识和古朴看法竟与后现代思潮的主张具有极为明显的相似性。在此 ,笔者拟从后现代角度对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环境伦理思想做些简要的分析。1 研究环境伦理的后现代维度当代人类正经历着一种生存方式的根本转变 ,尤其是 20 世
4、纪 60 年代以来日益凸显的环境运动和环境伦理思潮 ,在世界范围内催促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引导与推动着传统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变革 ,预示着一种新的伦理学说的诞生和道德实践的出现。目前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正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地深化拓展 ,既有哲学层面的理性反思 ,也有应用伦理学视野中的规范性研究。作为一个多元化的话语体系 ,无论是强式 ( strong) 或弱式 (weak) 人类中心主义 ,还是动物解放论或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论以及深生态学等非人类中心主义 ,总体上都呈现出泛人道主义特征 ,其伦理主张扩展到了人类的整体利益 ,肯定自然界的内在价值。面对各种不同的环境伦理理论
5、,如何进行整合并形成一种人类与自然、科学与人文“和解” ( reconcile2ment)的生态伦理就非常重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在当前一个必要的视角则在于确立后现代 (post2modern)维度。当前 ,虽然对后现代主义 (postmod2ernism)还众说纷纭 ,但就其实质而言 ,确要解构现代性 (modernity) ,质疑西方近代启蒙运动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价值体系和话语表达方式。通过透视当代各种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体系 ,它们所要求的摆脱现代性困境 ,提倡宽容与和平 ;反对价值独断论 ,倡导交流与对话 ;否定将人与自然划分为中心和边缘 ,主张人与自然可以互换位置等基本思想 ,都体现
6、了后现代思维特征。因此 ,从后现代视角对于当代环境伦理进行疏理与解构 ,并最终建构起后现代环境伦理学 (postmodern environmental ethics) ,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环境伦理观念的演进路径与后现代性(1)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困境与后01第 1 9 卷 第 9 期2 0 0 3 年 9 月 自 然 辩 证 法 研 究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Vol. 19 , No. 9Sept. , 2003现代转向回眸人与自然关系在近现代的演变 ,展现给人们的首先是文艺复兴运动给人类历史带来的许多激奋 ,其中最为动人的一幕便是激
7、起了人类智慧和灵性之光 ,充分昭示了人对自然的巨大威力 ,并形成了后来长期主导人们的人类中心主义。但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经历了各具特点的历史发展 ,即由“强”到“弱”的转变。前者主张人类作为整体对于享用自然物的绝对权力 ,肯定人类对其他物种的绝对支配地位 ;后者则认为 ,“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名词的极度膨胀已经成为过去 ,人类在整个宇宙中不可能享有绝对的、为所欲为的权利 ,相反只有进一步承认人类与自然的“姻亲”关系 ,才是一种恰当的伦理。显而易见 ,弱人类中心主义虽仍然主张人类对于自然的决定地位 ,但已开始强调对自然应有的尊重 ,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长期共存。反思近现代工业文明的
8、历史与环境污染的教训不难看出 :强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属于“人类沙文主义”(human chauvinism) ,其实践后果是极其恶劣的 ;而弱人类中心主义试图克服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绝对优越性 ,主张人们在控制和利用自然时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善待自然 ,则具有更多合理性。尽管在人类中心主义内部曾出现了这样一种有益的自我调整 ,但始终把人类当作“至高”地位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深刻反思其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无疑直接与现代性在当代遭遇的困境相关。纵观西方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弊病 ,使人们对原有的种种“合理性”结果不得不产生质疑。于是 ,就出现了后现代哲
9、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利奥塔所提出的“合法化问题”以及“叙事危机” ;特别是历史学者怀特在分析现代性的困境与生态危机的根源时 ,把当前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看作现代科技的“伟大杰作” ,在他看来 ,由于科学技术是从基督教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中产生和形成的 ,如果不改变这种至今仍有大量信众并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宗教 ,那么真正的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因此 ,“除非我们找到一种新宗教 ,或者重新思考我们的旧宗教 ,否则 ,更多的科学和更多的技术将不会使我们摆脱目前的生态危机” 1 。同时 ,近代以来伦理观念由于受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束缚 ,仅仅局限在人与人的关系视野之内 ,基本未在人与物的关系层面上展开。因此
10、,“过去的伦理学是不完整的 ,因为它认为伦理只涉及人对人的行为。实际上 ,伦理与人对所有存在于他的范围之内的生命的行为有关。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 ,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 ,他才是伦理的” ,“只有体验到对一切生命负有无限责任的伦理才有思想根据” 2 ,进入 20 世纪以后 ,随着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日益暴露 ,人们便开始在人与人、人与物两个向度上进行新的思考 ,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和方兴未艾的生态伦理学的出现 ,便是这种新伦理思潮的初始形态。这也意味着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学正处于被扬弃的过程之中。(2)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合法性”与后现代表征当代生态危机的步步紧逼
11、 ,在客观上促进着人类主体的觉醒、成熟并按规范发展形成具有合法性(legitimacy) 的辩证要求。各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本宗旨在于试图消解人类传统科学观与价值观的分裂与矛盾。当前关于其实质的反思 ,主要涉及对辛格的动物解放论、黎根的动物权利论、史怀泽和泰勒的生命中心主义以及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等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体系的“合法性”进行必要的辩护 ,尤其应深刻解读罗尔斯顿的生态中心主义和奈斯的深生态学。罗尔斯顿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环境伦理学家 ,主张从生态学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其代表作哲学走向荒野中 ,曾提出哲学中的荒野走向 ( Wild Turn in Philosophy)
12、 ,其所谓的“荒野”实质上是指作为生态系统的自然。这种“作为生态系统的自然并非不好的意义上的荒野 ,也不是堕落的 ,更不是没有价值的。相反 ,她是一个呈现着美丽、完整与稳定的生命共同体” 3 。他把自然的本质归结为生命系统的存在 ,以期确立一种以生态为中心的环境整体主义自然观。其目的重在消除现代性所设置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 ,以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不管人们对这种思想认识还存在什么疑惑 ,但值得肯定的是 ,它已突破了传统把人这一主体看作凌驾于自然客体之上的决定者和统治者的价值观局限 ,明确要求确立人类实现超越自身狭窄人类学视野的对自然生态和整个世界以尊重的科学理念。这种试图在对现代
13、性的批判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新的整体主义 ( holism) 的思维方式 ,恰正与后现代主义所批判和建构的目标一致。事实上 ,后现代主义的先驱、当代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站在拯救地球的立场上极为深刻地指出 :“人不是在者的主人。人是在的看护者。” 4 ;另一个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德里达则更为明确地主张 ,应从解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主客体之间的等级观念入手给主客体以平等地位。深生态学理论是由挪威哲学家奈斯创立的环境11论环境伦理的后现代意蕴伦理学说 ,它也是现代西方环境主义思潮中最具挑战性和革命性的生态哲学理论。与浅生态学主张人类的价值高于自然的价值、只部分地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不同 ,深生态学认为
14、,人与自然的价值是平等的 ,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体或者具有潜在生命的物体 ,都具有某种神圣的或内在的价值。这种生态观的深刻之处主要在于揭示了 :人类得以生存的大自然是一个整体 ,人类生命的维持和发展依赖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很明显 ,这种深生态学理论超越了传统人与自然对立的二元论 (dualism) ,初步形成了以生态系统中事物互相联系的整体主义思想来看待环境问题 ,主张人与环境应和谐相处。更为可贵的是 ,这种生态伦理观还深刻地指出了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文化危机 ,在于人类旧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社会思想文化机制。这种思想和认知也是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基本观点完全一致的。正
15、如我国一位学者指出的那样 :“后现代主义要解构的正是深层生态学致力于批判的 ;后现代主义要建构的恰恰也是深层生态学竭力倡导的 ,两者不谋而合。” 53 后现代环境伦理的实质及其价值论根源(1)后现代环境伦理的本质与后现代特征后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内容虽还难以做出确切的描述和概括 ,但就其核心而言 ,后现代环境伦理学应是一种揭示具有现代系统整体性的环境伦理思想 ,应是一种肯定“人 - 自然”系统存在价值的道德理论 6 。从本质上讲 ,它反对将复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现象都化约归纳而寻绎出绝对、惟一的本质 ,主张确立生态化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模式。从历史与现实来看 ,面对现代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全球性的环境灾
16、难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已陷入了困境 ;同时 ,各种非人类中心主义虽超越了以人为中心 ,却又纷纷滑入了各种各样的自然中心境地。而无论坚持以什么为中心 ,都难以说明世界整体的存在意义 ,难以达到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的根本目的。因此 ,在当代只有消解各种中心论 ,转变传统“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承认人与其他物种都是生态系统链条上的一环 ,才能对环境伦理做出科学合理的诠释。这也是研究后现代环境伦理的基本出发点。从发生学意义上分析 ,后现代世界观来源于生态学的认知基础。它坚持以整体论阐释客观世界的现实存在 ,把世界看作一个有机体与无机体密切关联、相互制约的复杂“网络” ,视为一个连续的统一体
17、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张人与自然之间具有动态、非线性 (non2rectilinear) 的互动关系 ;强调人类与非人类的各种利益在一个动力平衡系统中达到适度的自我限制。这种生态世界观与方法论 ,不仅形成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存在基础 ,而且造成了人类价值观的转变 ,使人类认识模式向开阔的整体意识与生态化方向转变 ,并使现代伦理学的研究视野扩展到了整个生命界 ,除了继续关注人的本性、社会伦理、个体道德等传统内容外 ,更涉及到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资源合理开发等日益被普遍重视的方面。加之现代发达国家中新技术革命所引起的社会伦理观念与个人行为准则的重大变化 ,使人类社会的实践主体必然经历一个主观与客观
18、、个性与社会、同质与异质的对立统一过程。而在这种多元性的过程中 ,则要求既应超越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的统一模式的塑造 ,又应坚持生态学理论引导人的行为与实践 ;既要反对把丰富多样的人类生活简单化与教条化 ,又要否定工具理性进步的绝对必然性。进一步在价值准则与取向上要突出对事物、行为和实践的场合、背景及其变化的诠释 ,实现从理性向非理性、一元向多元、独断向自由的根本性转变 ,鼓励人们以全新和创新的形式与途径 ,把一个不健全和非祛魅的世界变成有机的、整体的自由世界 ,克服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灾难性后果。因为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动态和多面的实体存在 ,既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 ,也不存在单一的评
19、判标准。(2)后现代环境伦理的价值趋向与文化判据现代性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形成所导致的生态伦理观念的后现代走向 ,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对其进行深层分析则要求进一步透视其背后的文化机制。由于现代环境伦理是在西方社会文化土壤中萌芽、生长起来的 ,因此有必要立足于西方文化传统的模式变迁和结构性变革来进行深入的考察和论证。纵观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 ,其伦理文化和道德价值体系曾发生了十分明显的转变。概而言之 ,近代及其以前的文化传统主要着力于为社会发展提供合理性证明和确定的价值导向 ,并寻求普遍的道德准则和终极的价值标准 ,但这种关注“形而上”的价值思维和道德预设 ( moral pre2suppo
20、sition)而疏离日常生活和个人品格的认知 ,使西方伦理文化传统自身便开始积聚起一股自我嬗变的力量。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 ,现代西方伦理文化最早试图超越道德绝对主义 (moral absolutism) 的价值传统 ,并以非确定性的道德相对主义 ( moral rela2tivism)价值准则取而代之。这种道德相对主义认为 ,只有个人的自由、情感体验和非理性的自我存在才是客观世界最为本真的存在。它作为一把“利剑”21自然辩证法研究 第 19 卷 第 9 期无疑从根本上消解了事物存在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革除了在价值评判上的僵化和呆板 ,而与此同时却也造成了因对道德价值的消解而走向非道德主义 ,并
21、导致了人类道德星空和生活权能的失落 ,人虽然获取到了“绝对自由” ,但又失去了真实的生存意义 7 。面对这一困境 ,20 世纪中叶之后 ,尤其是 70年代以来 ,现代西方伦理文化便开始了规范伦理学(standard / practice ethics)对道德相对主义的理论纠偏或思维反动。在当代西方 ,规范伦理学的发展方兴未艾 ,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包含环境伦理在内的各种应用伦理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现代西方伦理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其变奏的一个重大主题在于 ,伦理思维不再服从某种抽象普遍的法则 ,也不再强调对个人生活的无限放纵 ,伦理思考着力于解决诸如人的生活基础与生存条件、工业化带来的
22、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科学技术发展所造成的种种冲击与困顿等问题。这就使得当代伦理文化的发展在总体上既要放弃现代“宏大叙事”的传统手法 ,又要关注伦理道德理论的现实应用或向日常生活世界的回归趋向。显然 ,当代西方伦理文化的演进和转变构成了环境伦理思潮兴起、发展不可缺少的思想文化背景 ,它们对理性主义与主体性的反思、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解构等 ,都为我们分析环境伦理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辩护工具和话语表达方式 ,使环境伦理的后现代演进拥有了得以存在而十分重要的文化判据。4 结 语总之 ,人类历史上的环境伦理演进基本经历了一个不断超越传统、走出现代和走向后现代的过程。其中 ,摆脱传统对人和自然的
23、机械二分、超越现代性的根本困境、主张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消解各种“中心论”以及实现人与自然新的和解等内容 ,都既充分反映了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基本主张和主要特征 ,又表现出了鲜明而强烈的后现代色彩。尽管如此 ,后现代不过是面对现代性窘境的一个视角和一种方式 ,探讨后现代环境伦理观念也只是探究合理的环境伦理价值体系所拓展出来的一块新的思想疆域。无论是考证环境伦理观念的演进路径及其科技文化根据 ,还是要确立后现代环境伦理观念及其思想体系 ,其根本目的决不在于张扬后现代性 ,更非寻绎普遍适用的环境伦理准则。相反 ,之所以确立后现代视角对环境伦理进行新的解析 ,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立足于现实社会发展实践
24、,把握当代人在与自然、与后人对话中的恰当位置 ,实现东西方生态智慧的真正融会和整合 ,以建构适合于全球绿色文明(global greed civilization) 和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环境伦理观。应当相信 ,这种崭新的生态环境文明观必将使人们形成善待自然的良好行为习惯 ,使整个世界都免遭和拒绝类似 SARS 灾难的伤害和威胁 ,并最终拥有一个和谐安祥、碧水蓝天的美好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Lynn White.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 CrisisJ ,Western Man and Enviro
25、nmental Ethics : Attitudes TowardsNature and Technology C .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2pany , 1993. 28. 2史怀泽 . 敬畏生命 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6.9. 3罗尔斯顿 . 哲学走向荒野 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10. 4海德格尔 . 人 ,诗意地安居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0. 5雷毅 . 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128. 6 Max Oelschlaeger. Postmo
26、dern Environmental Ethics C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10. 7张之沧 . 后现代的伦理观 J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伦理学 ,2001 (6) .The Postmodern Meaning of Environmental EthicsXU E Yong2min(Department of Shanxi University , Taiyuan 030006 , China)Abstract : Thinking SARSE , particularly the environmental ethics
27、 of the Occident modern times , its whole course and trend have presented distinctpostmodernity. The analysis about environmental ethics according to postmodernity should b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phi2losophy.Key words : man and nature ; environmental ethics ; postmodernity(本文责任编辑 马惠娣 )31论环境伦理的后现代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