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尊敬的各位老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真诚地邀请各位退休老领导 和前辈们回院欢聚一堂,以座谈会的形式来共叙理县人民医院的成长历程,共同感受灾后重建医院的新变化,共谋医院的新发展。一方面,领导班子代表医院全体员工向大家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并祝护理前辈们节日快乐;另一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下灾后重建新医院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投入使用后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希望各位老领导和前辈们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医院的各项工作,共同促进医院更快更好地发展。医院现有在册职工 99 人,援藏干部 1 人、返聘、招聘专业技术人员 7 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人员 5 人,中级职称19
2、人。招聘临时用工 11 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理县人民医院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严重毁损。灾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在湖南人民的倾力援助下,县委、县政府把县医院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在第一时间将理县人民医院重建工程纳入湖南对口援建项目。按照“ 以人 为本、科学重建 ”的原则,工程于 2009 年 4 月 18 破土动工,同年 11 月竣工并交付,于 2010 年 4 月底全面投入使用,由于新建成的理县人民医院设计科学、布局合理、流程规范、设施完善,成为全县唯一一所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二级甲等2规模的综合性医院。重建后的
3、医院硬件设施呈跨世纪提升、病员就医环境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灾后重建使医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医院。5.12 汶川特大地震前的理县人民医院从建院至 2008 年的 65 年间,因受多种因素和条件制约,医院发展滞后,至地震发生前,占地面积 8388.534 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4931 平方米。全院固定资产近 300 余万元。编制床位从 7 张陆续开放至 80张,人 员编制从建院的几人陆续增至 76 人。其医疗设备仅有500max 线 机 1 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1 台,黑白 B 超 1 台,没有一件价值上 50 万元的医疗设备。地震前由于设备简陋,诊治条件差,业务技术能力有限,能开展的
4、较大手术只有骨折内固定复位术、硬膜外血肿清除、肝脾修补及胆囊切除术,年各类手术300 余台,各种危重症病人基本外出治疗,年总收入 300 万元左右。地震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额度为,2008 年 20 余万元,2009 年 30 万元。新建的理县人民医院总投资 8794 万元,占地面积 31 亩,建筑总面积 19090 平方米,设综合医疗区、生活服务区、传染病区三个主要功能区域,分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院内生活等 7 类用房,设定床位 160 张。医院拥有 4 千余万元的医疗设备,合理配备了进口的 16 排螺旋 CT、彩超、数字胃肠机、数字血管减影机、全自动生化
5、仪、DR 数字 X线机、血液透析机、电视腹腔镜、高压氧舱、洁净系统、中心供氧、3中心吸引、冷暖系统、呼叫系统、中央监护等高科技检测及中西医治疗及理疗设备。新建医院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外,还考虑未来发展,在各项设施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改善病人的就诊和住院条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突出抓好医疗服务质量和急救体系建设,促进医院持续进步和发展。医院在原有内科、外科、妇产 科、口腔五官科、中医科的基础上将尽快规范建立全县的急救中心、医疗中心、产科中心、体检中心和中医部。新设ICU、透析科、高压氧治 疗科等临床科室及包括临床检验、医疗影像、病理、腔镜等在内的辅助诊断科室。为适应发展需求,将
6、着力规范医院管理,优化工作流程,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相互间的技术渗透,加大人才培养是医院发展的基础工作,认真抓好人才培养及医学继续教育。一方面充分利用湖南援建医疗队专家在院内以学术讲座、临床带习的方式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选派骨科、普外科、麻醉、CT、彩超、病理、妇科、儿科及手术室和儿科护理等 16 名专业技术人员到湖南省、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进修学习,同时还选派 2 名业务骨干到成都市妇幼保健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深造。一年来,累计派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22 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和各种短期培训,有效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医院以对口援建、援藏工作为契机,并采取“请进来、送4出去”的人才培养及
7、 诊疗 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 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医院的健康发展。新项目、新技术不断开展。各临床、医技科室围绕科技创新思想,不同程度地开展新项目、新技术。一是麻醉方式不断完善,已由过去的单纯持硬麻醉、静脉麻醉到全身麻醉及复合麻醉(硬膜外十全麻),麻醉效果不断提升;二是积极开展术后镇痛技术,减轻了术者术后疼痛;三是新建医院运行后,就医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水平通过“引进来、送出去”,使新技 术开展有较大的拓展,学科实力日益增强。外科率先开展了首例皮瓣移植术、首例左胫骨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首例人工左髋关节置换术、首例巨大肾积水肾切除术、首例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填补了我院专业技术多
8、项空白;手术开展范围已从原来的一般普通外科手术延伸到肾切除、开颅、髋关节置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涉及脑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等大中型手术,极大方便病人就医,四是中医突出简、便、验、廉的治疗特点及中医康复理疗,充分发挥了突出中医特色又兼顾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新医院投入使用 1 年来总收入 800 余万元,创历史最高,农 村新型合作医疗报销从原来的年报销 30 余万元增加至年报销 200 万元,较地震前翻 6 翻。医院现有固定资产总额 1 亿 2仟余万元,是地震前固定资产的 40 倍。去年医院采取改革绩效机制,把提高职工积极性作5为医院发展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新医院的功效,把提高职工极积性作为医院
9、发展的基础工作,重点是要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的目的。借助援藏干部对医院管理的经验,根据医院实际和发展方向,及时修订了理县人民医院经管方案,将技术岗位,技术含量,医疗风险,服务质量,出勤情况等作为考核和分配依据,确定分配系数并加大向临床第一线、技术骨干和关键岗位倾斜力度,加大了分配方案的改革力度。经过试运行后,此方案得到了全院大多数职工的认同,初步达到了提高职工积极性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医院将恪守“严谨 、自律、奉献、 进取 ”的医院精神,努力创建“ 一视 同仁;精诚 待患;廉洁行医;奋发 有为;顺势而上,敢为人先” 的医院文化。为患者提供高
10、水平、全方位、多 层次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而努力工作。珍惜灾后重建成果,把医院管理好、使用好、维护好,力争在 2013 年暨医院建院 70 周年时创建达标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把理县人民医院打造成老百姓自己的医院,有效解除我县广大群众“ 看病难、看病 贵” 的实际问题 。为理县的跨越发展和在州内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作出新贡献。 尊敬的老领导、前辈们,回眸医院的发展历程,各位老领导和前辈们历尽了艰辛,您们的脚印遍布了理县的山山水水,您们把宝贵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理县的藏羌同胞和各族人6民,理县人民不会忘记您们,理县人民会永远感激您们。今天医院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与您们奠定的基础和长期的支持和关心是分不开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医院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我们仍然很需要各位老领导和前辈们的热情关心和悉心指导。现在,你们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但我们仍然希望您们用长期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宝贵经验,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为卫生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继续为医院发展多作贡献。我们相信,有各级党政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各位老领导和前辈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有我们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在卫生事业发展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最后,我谨代表班子,再次向在座各位老 领导和前辈们以及您们的家属致以诚挚的问候,祝你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