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同步练习(打包6套)(新版)华东师大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同步练习打包6套新版华东师大版.zip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同步练习打包6套新版华东师大版.zip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1对顶角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201808101158.doc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2垂线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201808101159.doc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201808101160.doc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5.2.1平行线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201808101161.doc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5.2.2平行线的判定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201808101162.doc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5.3.3平行线的性质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201808101163.doc
  • 全部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1对顶角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201808101158.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2垂线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201808101159.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201808101160.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5.2.1平行线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201808101161.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5.2.2平行线的判定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201808101162.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5.3.3平行线的性质同步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201808101163.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5.1 1. 对顶角一、选择题1.学习了对顶角后,教师画了如图 K-46-1 所示的四个图形,那么∠1 和∠2 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图 K-46-1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2.如图 K-46-2,直线 AB 与 CD 相交于点 O, EO⊥ AB,则∠1 与∠2( )图 K-46-2A.是对顶角 B.相等C.互余 D.互补3.如图 K-46-3,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O,且∠ AOD+∠ BOC=236°,则∠ AOC 的度数为( )图 K-46-3A.62° B.72° C.124° D.144°4.如图 K-46-4,直线 AB 和 CD 相交于点 O,射线 OM 平分∠ AOC.若∠ AOM=38°,则∠ BOD等于( )图 K-46-4A.38° B.52° C.76° D.142°5.如图 K-46-5,三条直线 l1, l2, l3相交于点 O,则∠1+∠2+∠3 等于( )图 K-46-5A.90° B.120° C.180° D.360°2二、填空题6.如图 K-46-6,直线 AB 和 CD 相交于点 O,则∠3 的对顶角是________,∠2 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2=120°,则∠1=________°,∠4=________°.图 K-46-67.如图 K-46-7,点 B, O, D 在同一条直线上,若 OA 的方向是北偏东 70°,则 OD 的方向是________.图 K-46-78.如图 K-46-8,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于点 O,∠ BOE=90°,垂足为 O.若∠ AOC=65°,则∠ DOE 的度数是________.图 K-46-89.如图 K-46-9,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O,∠ COF=90°, OF 平分∠ AOE.若∠ BOD=25°,则∠ EOF 的度数为________.图 K-46-9三、解答题10.下列两个图形中各有几对对顶角?请分别写出来.图 K-46-10311.如图 K-46-11,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O,∠ DOB∶∠ BOC=2∶1,求∠ AOC 的度数.图 K-46-1112.如图 K-46-12 所示,直线 AB 交 CD 于点 O, OE 平分∠ BOD, OF 平分∠ BOC,∠ AOD∶∠ DOE=4∶1,求∠ AOF 的度数.图 K-46-1213.如图 K-46-13 所示是小兵自制的对顶角“小仪器”示意图.(1)将三角尺 ABC 的 AC 边延长且使 AC 固定;(2)将另一三角尺 CDE 的直角顶点与前一个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3)延长 DC,∠ PCD 与∠ ACF 就是一对对顶角.已知∠1=30°,则∠ ACF 的度数是多少?图 K-46-13414.如图 K-46-14,直线 AE, DB 相交于点 O, OC 为∠ AOB 的平分线,∠ BOC=28.36°.(1)作 OC 的反向延长线 OF;(2)求∠ FOE,∠ AOD 的度数.图 K-46-1415.如图 K-46-15,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O, OE 是∠ AOD 的平分线,∠ BOD=26°,求∠ AOE和∠ COE 的度数.图 K-46-1551. A 2. C3. A 4. C 5 C6.∠1 ∠1,∠3 60 1207.南偏东 40°8.25°9.65°10.解:图①有 4 对对顶角,它们分别是∠AOC 与∠BOD,∠BOC 与∠AOD,∠OME 与∠DMF,∠CMF 与∠DME.图②有 6 对对顶角,它们分别是∠AOC 与∠BOD,∠BOC 与∠AOD,∠OME 与∠DMF,∠CMF 与∠DME,∠ANE 与∠FNB,∠ANF 与∠BNE.11.解:因为∠DOC=180°,∠DOB∶∠BOC=2∶1,所以∠DOB= ×180°=120°.21+ 2因为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所以∠AOC=∠DOB=120°.12.解:设∠BOE=α,∵OE 平分∠BOD,∴∠DOE=∠BOE=α.∵∠AOD∶∠DOE=4∶1,∴∠AOD=4α.而∠AOD+∠DOE+∠BOE=180°,∴4α+α+α=180°,∴α=30°,∴∠AOD=4α=120°,∴∠BOC=∠AOD=120°.∵OF 平分∠BOC,∴∠COF= ∠BOC=60°.12又∵∠AOC=∠BOD=2α=60°,∴∠AOF=∠AOC+∠COF=120°.13.解:因为∠PCD+∠1=90°,所以∠PCD=90°-∠1=90°-30°=60°.又因为∠PCD=∠ACF,所以∠ACF=60°.14.解:(1)如图,射线 OF 为 OC 的反向延长线.(2)因为射线 OF 为 OC 的反向延长线,直线 AE,DB 相交于点 O,所以∠FOE=∠AOC.因为 OC 是∠AOB 的平分线,所以∠AOC=∠BOC=28.36°,所以∠FOE=28.36°,∠AOD=180°-∠AOB=180°-2∠BOC=180°-56.72°=123.28°.15.∵∠AOC=∠BOD,而∠BOD=26°,∴∠AOC=26°,则∠AOD=180°-26°=154°.又∵OE 是∠AOD 的平分线,∴∠AOE=∠DOE= ∠AOD= ×154°=77°,12 12则∠COE=∠AOC+∠AOE=26°+77°=103°.615.1 2. 垂线一、选择题1.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点能作几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A.0 条 B.1 条C.2 条 D.无数条2.如图 K-47-1, OA⊥ OB,若∠1=35°,则∠2 的度数是( ) 图 K-47-1A.35° B.45° C.55° D.70°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直线相交,若有一组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垂直B.两直线相交,若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垂直C.两直线相交,若有一组对顶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垂直D.两直线相交,若有三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垂直4.如图 K-47-2,直线 l1与 l2相交于点 O, OM⊥ l1.若∠ α =44°,则∠ β 等于( )图 K-47-2A.56° B.46° C.45° D.44°5.如图 K-47-3,已知直线 AB, CD 互相垂直,垂足为 O ,直线 EF 过点O,∠ DOF∶∠ BOF=2∶3,则∠ AOE 的度数为( )图 K-47-3A.36° B.54° C. 48° D.42°6.如图 K-47-4 所示, P 为直线 l 外一点, A, B, C 三点均在直线 l 上,并且 PB⊥ l,有下列说法:① PA, PB, PC 三条线段中, PB 最短;②线段 PB 的长度叫做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③线段 AB 的长度是点 A 到 PB 的距离;④线段 AC 的长度是点 A 到 PC 的距离.图 K-47-42其中正确的有( )A.1 个 B.2 个C.3 个 D.4 个7. P 为直线 m 外一点, A, B, C 为直线 m 上三点, PA=4 cm, PB=5 cm, PC=2 cm,则点 P 到直线 m 的距离( )A.等于 4 cm B.等于 2 cmC.小于 2 cm D.不大于 2 cm二、填空题8.如图 K-47-5 所示, OA⊥ OC,∠1=∠2,则 OB 与 O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图 K-47-59.如图 K-47-6, OA 是北偏东 30°方向的一条射线,若射线 OB 与射线 OA 垂直,则 OB 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图 K-47-610.如图 K-47-7, AC⊥ BC, CD⊥ AB,垂足分别是 C, D.(1)点 C 到直线 AB 的距离是线段________的长度;(2)点 B 到直线 AC 的距离是线段________的长度.图 K-47-711.如图 K-47-8,运动会上,甲、乙两名同学测得小明的跳远成绩分别为 DA=4.5 米,DB=4.15 米,则小明的跳远成绩实际应该为________.图 K-47-83三、解答题12.如图 K-47-9 所示,在这些图形中,分别过点 C 画直线 AB 的垂线,垂足为 O.图 K-47-913.如图 K-47-10,已知 AO⊥ CO,∠ COD=40°,∠ BOC=∠ AOD.试说明 OB⊥ OD.请完善解答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依据:图 K-47-10解:因为 AO⊥ CO,所以∠ AO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因为∠ COD=40°(已知),所以∠ AOD=________.又因为∠ BOC=∠ AOD(已知),所以∠ BOC=________(__________),所以∠ BOD=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如图 K-47-11 甲,小刚准备从 C 处牵牛到河边 AB 处饮水,请用三角尺作出小刚的最短路线(不考虑其他因素),并说明理由;(2)如图 K-47-11 乙,若小刚从 C 处牵牛到河边 AB 处饮水,并且必须先到河边 D 处观察河的水质情况,请作出小刚行走的最短路线,并说明理由.甲 乙图 K-47-11415.如图 K-47-12,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O, OM⊥ AB, NO⊥ CD.(1)若∠1=∠2,求∠ AOD 的度数;(2)若∠1= ∠ BOC,求∠2 和∠ MOD 的度数.14图 K-47-1216.如图 K-47-13,射线 OC 的端点 O 在直线 AB 上, OE 平分∠ COB, OD 平分∠ AOC, DO 是否垂直于 OE?请说明理由.图 K-47-1351. B 2. C 3. B 4. B5. B 6. C7. D 8.OB⊥OD 9.北偏西 60°10.(1)CD (2)BC11.4.15 米 12.解:如图所示.13. 90° 垂直的定义 50° 50° 等量代换 90°OB OD 垂直的定义14.解:(1)过点 C 作 AB 的垂线段.理由: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画图略).(2)连结 CD,过点 D 作 AB 的垂线段.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画图略).15.解:∵OM⊥AB,NO⊥CD,∴∠BOM=∠AOM=∠NOD=∠CON=90°.(1)∵∠1=∠2,∴∠1=∠2=45°,∴∠AOD=180°-∠2=180°-45°=135°,即∠AOD 的度数是 135°.(2)∵∠1+∠BOM=∠BOC,∠1= ∠BOC,14∴∠1= ∠BOM=30°,∴∠2=90°-∠1=60°.13∵∠1+∠MOD=∠COD=180°,∴∠MOD=180°-∠1=150°.16.解:DO⊥OE.理由:因为 OE 平分∠COB,所以∠COE= ∠COB.12因为 OD 平分∠AOC,所以∠DOC= ∠AOC,12所以∠DOE=∠COE+∠DOC= ∠COB+ ∠AOC= (∠COB+∠AOC)= ∠AOB.12 12 12 126因为∠AOB 是平角,所以∠DOE= ×180°=90°,12所以 DO⊥OE.15.1 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一、选择题1.如图 K-48-1,∠1 与∠2 是( )图 K-48-1A.对顶角 B.同位角C.内错角 D.同旁内角2.2016·福州 如图 K-48-2,直线 a, b被直线 c所截,∠1 与∠2 的位置关系是( )图 K-48-2A.同位角 B.内错角C.同旁内角 D.对顶角3.如图 K-48-3,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它们构成的一对角可看成是( )图 K-48-3A.同位角 B.内错角C.同旁内角 D.对顶角4.下列图形中,∠1 与∠2 是同位角的有( )图 K-48-4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 D.①5.如图 K-48-5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 K-48-5A.∠1 与∠ B是同位角 B.∠1 与∠4 是内错角C.∠3 与∠ B是同旁内角 D.∠ C与∠ A不是同旁内角6.如图 K-48-6 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图 K-48-6A.∠2 和∠4 是同位角B.∠2 和∠4 是内错角C.∠1 和∠ A是内错角D.∠3 和∠4 是同旁内角7.如图 K-48-7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 K-48-7A.∠1 与∠2 是同旁内角B.∠1 与∠3 是同位角C.∠1 与∠5 是内错角D.∠1 和∠6 是同位角8.如图 K-48-8, CM, ON被 AO所截,那么( )图 K-48-8A.∠1 和∠3 是同位角B.∠2 和∠4 是同位角C.∠ ACD和∠ AOB是内错角D.∠1 和∠4 是同旁内角9.如图 K-48-9,与∠ B是同旁内角的角有( )图 K-48-9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10.如图 K-48-10,图中的同位角的对数是( )图 K-48-10A.4 B.6 C.8 D.12二、填空题311. 如图 K-48-11,∠ ABC与________是同位角,∠ ABC与________或________是同旁内角;∠ ADB与________或________是内错角.图 K-48-1112.如图 K-48-12 所示,直线 a, b被直线 l所截,与∠1 是同位角的是________,与∠1 是内错角的是________,与∠1 是同旁内角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与________是对顶角.图 K-48-1213.如图 K-48-13,直线________和__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1 和∠5 是________角,∠1 和∠6 是________角,∠1 和∠8 是________角,∠1 与∠3 是________角,∠1 与∠2 是________角.图 K-48-1314.如图 K-48-14 所示,直线 AB, AC, CB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 A, B, C.则:(1)∠1 和∠2 是直线________和____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_角;(2)∠1 和∠3 是直线________和____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_角;(3)∠1 和∠4 是直线________和____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_角.图 K-48-1415.如图 K-48-15 所示,∠1 与∠3 是________角,∠3 与∠4 是________角,∠3 与∠5 是________角,∠2 与∠4 是________角.图 K-48-1516.如图 K-48-16 所示,∠3 与∠ B是直线 AB,__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4∠1 与∠ A是直线 AB,____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2 与∠ A是直线AB,____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图 K-48-1617.如图 K-48-17 所示.(1)∠1 与∠4 是一对________角,具有同样位置关系的两个角还有________;(2)∠2 与∠3 是一对________角,具有同样位置关系的两个角还有____________. 图 K-48-1718.图 K-48-18 中,同位角有 a对,内错角有 b对,同旁内角有 c对,则 a+ b+ c的值是________.图 K-48-18三、解答题19.如图 K-48-19 所示,直线 a, b被直线 c所截,∠1=40°,∠2=105°,求∠1 的同位角、∠4 的内错角、∠3 的同旁内角的度数.图 K-48-1951. B 2. B 3. B4. C .5. D .6. D 7. D8. B 9. C10. D11.∠EAD ∠BAD ∠BCD ∠DBC ∠EAD12.∠3 ∠4 ∠2 ∠613.AB CD EF 同旁内 同位 内错 对顶邻补14.(1)AC BC AB 同旁内 (2)AC BC AB 同位 (3)AB BC AC 同位15.对顶 同旁内 同旁内 内错16.CE BD 同位 BC AC 同旁内 CE AC 内错17.(1)内错 ∠3 与∠4 (2)同位 ∠1 与∠218.14 19.解:由图可知∠1 的同位角是∠4,而∠4+∠2=180°,因此∠4=180°-∠2=180°-105°=75°.∠4 的内错角与∠1 的对顶角是同一个角,根据对顶角相等,得∠4 的内错角等于∠1,是 40°.∠3 的同旁内角是∠4,因此∠3 的同旁内角是 75°.15.2 1. 平行线一、选择题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 C.相交或平行 D.垂直2.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a∥ A B. AB∥ cd C. A∥ B D. a∥ b3. P, Q 都是直线 l 外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连结 PQ,则 PQ 一定与直线 l 垂直B.连结 PQ,则 PQ 一定与直线 l 平行C.连结 PQ,则 PQ 一定与直线 l 相交D.过点 P 只能画一条直线与直线 l 平行4.如图 K-49-1 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三次,产生的折痕与折痕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图 K-49-1A.平行 B.垂直C.平行或垂直 D.无法确定5.已知直线 m 及一点 P,若过点 P 作一直线与 m 平行,那么这样的直线( )A.有且只有一条 B.有两条C.不存在 D.不存在或只有一条6.小明与小刚就作直线的垂线与平行线讨论时有如下对话:小明:过一点 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m 平行;小刚:过一点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m 垂直.你认为他们的说法谁是正确的?( )A.小明 B.小刚 C.都正确 D.都不正确7.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判断: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二、填空题8.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直线 a 平行的直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而经过直线 a 外一点 P,与已知直线 a 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________条.9.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如果其中只有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们有________个交点.10.如图 K-49-2,在 4×6 的网格中,点 A, B, C, D, E, F 都在格点上,连结 C, D, E, F中任意两点得到的所有线段中,与线段 AB 平行的线段是________.图 K-49-2211.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划分成________个部分,最少可将平面划分成________个部分.12.如图 K-49-3 所示是一个长方体,用平行或垂直符号表示下列两棱的位置关系:AB________A1B1, AD______BC, AA1______A1B1, CC1________C1D1.图 K-49-313.如图 K-49-4,图中不相交的线都是平行的,则此图中共有________组平行线段.图 K-49-4三、解答题14.在如图 K-49-5 所示的图形中,过点 M 作 PQ∥ AB.图 K-49-515.如图 K-49-6,直线 l1∥ l2, l3与 l1, l2都相交,分别按下列要求画直线 l4,并回答相应的问题(在横线上填上答案即可).图 K-49-6(1)在图①中画直线 l4,使 l4∥ l1,且图中增加 1 个交点,则图中的同位角有________对;(2)在图②中画直线 l4,使 l4∥ l3,且图中增加 2 个交点,则图中的内错角有________对;(3)在图③中画直线 l4,使 l4与 l1, l3都不平行,且图中增加 3 个交点,则图中的同旁内角有________对.316.按要求画图.(1)点 A, B 在直线 a 上,点 C 在直线 a 外,画直线 AC,再过点 B 画直线 BD,使 BD∥ AC;(2)画∠ AOB 的平分线 OC,在 OC 上取一点 P,过点 P 画 PE∥ OA,交 OB 于点 E,过点 P 画PF∥ OB,交 OA 于点 F;(3)画直线 l1∥ l2,直线 l3⊥ l1于点 M,交 l2于点 N.17.在“武广高铁”的修建中,铁路路基要通过一平地上的点 E,如图 K-49-7, AB, CD 是一河流的两岸,并且 AB∥ CD, E 为直线 AB 外一点,现在要使铁路路基过点 E 且与岸 CD 平行.建筑工人在修建时过点 E,修建路基 EF,使 EF∥ AB,请说明这种作法的理由. 链 接 听 课 例 3归 纳 总 结图 K-49-741. C2. D 3. D .4. C5. D 6. B 7. B 8.无数 一9.2 10.DF11.7 4 12.∥ ∥ ⊥ ⊥ 13. 914.解:如图所示.15.解:(1)l 4如图①.12(2)l4如图②.8(3)l4如图③.1616.略17.解:因为 EF∥AB,AB∥CD,所以 EF∥C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15.2 2. 平行线的判定 一、选择题1.2017·山西 如图 K-50-1,直线 a, b被直线 c所截,下列条件不能判定直线 a与 b平行的是( )图 K-50-1A.∠1=∠3 B.∠2+∠4=180° C.∠1=∠4 D.∠3=∠42.如图 K-50-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K-50-2A.因为∠2=∠4,所以 AD∥ BCB.因为∠ BAD+∠ D=180°,所以 AD∥ BCC.因为∠1=∠3,所以 AD∥ BCD.因为∠ BAD+∠ B=180°,所以 AB∥ CD3.如图 K-50-3,能判定 EB∥ AC的条件是( )图 K-50-3A.∠ C=∠ ABE B.∠ A=∠ EBAC.∠ C+∠ ABC=180° D.∠ A+∠ DBA=180°4.如图 K-50-4,下列能判定 AB∥ CD的条件有( )(1)∠ B+∠ BCD=180°;(2)∠1=∠2;(3)∠3=∠4;(4)∠ B=∠5.图 K-50-4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5.如图 K-50-5,∠ A=70°, O是 AB上一点,∠ BOD=82°,要使 OD∥ AC,直线 OD绕点 O按逆时针方向至少旋转( )图 K-50-5A.8° B.10° C.12° D.18°26.以下四种沿 AB折叠的方法中,不一定能判定两条边 a, b互相平行的是( )图 K-50-6A.如图①,展开后测得∠1=∠2B.如图②,展开后测得∠1=∠2 且∠3=∠4C.如图③,测得∠1=∠2D.如图④,展开后测得∠1+∠2=180°二、填空题7.把含 30°角的三角尺按图 K-50-7 所示放置,要使 AC∥ BD,则∠ DBC=______°.图 K-50-78.如图 K-50-8,如果∠1=65°,∠ C=65°,∠ D=120°,那么平行的直线是______________(用平行符号表示).图 K-50-89.如图 K-50-9,小明利用两块相同的三角尺分别沿三角尺的边缘画两平行直线 AB和 CD,这是根据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图 K-50-910.如图 K-50-10 所示,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这两条垂线是否平行.______(填“是”或“否”).图 K-50-1011.如图 K-50-11,要判定 DE∥ BC,图 K-50-11(1)有三条截线可以考虑,它们分别是 AB,________和________;(2)当考虑截线 AB时,只需同位角∠ ADE与________相等,或同旁内角________与∠ B互补,就能判定 DE∥ BC.3三、解答题12.如图 K-50-12,已知∠1=∠ A,∠2=∠ B,试说明 MN∥ EF.请完善解答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图 K-50-12解:∵∠1=∠ A(已知),∴______∥______().∵∠2=∠ B(已知),∴______∥______(),∴ MN∥ EF().13.如图 K-50-13 是一个“鱼”形图案,其中∠1=50°,∠2=50°,∠3=130°,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图 K-50-1314.如图 K-50-14,直线 AB过点 C,∠2=80°,∠ D=50°,∠1=∠3, AB∥ DE吗?为什么?图 K-50-14415.如图 K-50-15 所示,已知 EF⊥ PQ, GM⊥ PQ,垂足分别为 E, G,∠1=35°,∠2=35°,EF与 GM平行吗? AB与 CD平行吗?为什么?图 K-50-1551. D 2. C3. B 4. C 5. C 6. C7.60 .8.AB∥CD 9.内错角相等10.是11. (1)AC DC(2)∠B ∠BDE12.MN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F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13.解:OA∥BC,OB∥AC.理由:∵∠1=50°,∠2=50°,∴∠1=∠2,∴OB∥AC.∵∠2=50°,∠3=130°,∴∠2+∠3=180°,∴OA∥BC.14.解:AB∥DE.理由如下:∵∠2=80°,∠1=∠3(已知),∠1+∠2+∠3=180°(平角的定义),∴∠1=∠3=50°.又∵∠D=50°(已知),∴∠1=∠D(等量代换),∴AB∥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5.解:EF∥GM,AB∥CD.理由:∵EF⊥PQ,GM⊥PQ,∴∠FEP=∠MGE=90°,∴EF∥GM.又∵∠1=∠2,∴∠FEP-∠1=∠MGE-∠2,即∠AEP=∠CGE,∴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5.2 3. 平行线的性质一、选择题1.2017·海南 如图 K-51-1,直线 a∥ b, c⊥ a,则 c与 b相交所形成的∠1 的度数为( )图 K-51-1A.45° B.60° C.90° D.120°2.如图 K-51-2,已知∠1=60°, CD∥ BE,那么∠ B的度数为( )图 K-51-2A.70° B.100° C.110° D.120°3.如图 K-51-3,把一块含有 30°角的三角尺的两个顶点放在一把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5°,那么∠2 的度数为( )图 K-51-3A.25° B.35° C.45° D.55°4.如图 K-51-4,已知直线 AB∥ CD, BE平分∠ ABC,交 CD于点 D.若∠ CDE=150°,则∠ C的度数为( )图 K-51-4A.150° B.130° C.120° D.100°5.如图 K-51-5, AB∥ CD, BC平分∠ ABD,已知∠ C=50°,则∠ D的度数为( )图 K-51-5A.85° B.80° C.65° D.60°26.如图 K-51-6,把长方形纸片 ABCD沿 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 AEF的度数为( )图 K-51-6A.110° B.115° C.120° D.130°7.如图 K-51-7, AB∥ EF, CD⊥ EF于点 D.若∠ ABC=40°,则∠ BCD等于( )图 K-51-7A.140° B.130° C.120° D.110° 二、填空题8.如图 K-51-8,直线 CD∥ EF,直线 AB与 CD, EF分别相交于点 M, N.若∠1=30°,则∠2=________°.图 K-51-89.如图 K-51-9, AC∥ BD, AE平分∠ BAC交 BD于点 E.若∠1=64°,则∠2=________°.图 K-51-910. 如图 K-51-10 所示,直线 a∥ b,直线 c与直线 a, b分别相交于点 A, B, AM⊥ b,垂足为 M.若∠1=58°,则∠2= ________°.图 K-51-1011.把一张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 K-51-11 所示的方式折叠,则∠1=________°.图 K-51-11312.如图 K-51-12,在△ ABC中,∠ C=90°.若 BD∥ AE,∠ DBC=22°,则∠ CAE的度数是________.图 K-51-12三、解答题13.如图 K-51-13,已知∠1=∠2,∠ A=∠ F,试说明:∠ C=∠ D.请补充说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理由.图 K-51-13解:∵∠1=∠2(已知),∠1=∠3(____________),∴∠2=∠3(__________),∴ 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M=∠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F(已知),∴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FE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 FEM=∠ D(已证),∴∠ C=∠ D(等量代换).14.如图 K-51-14,直线 AB, CD分别与直线 AC相交于点 A, C,与直线 BD相交于点 B, D.若∠1=∠2,∠3=75°,求∠4 的度数.图 K-51-1415.如图 K-51-15,已知 AB∥ CE,∠ A=∠ E.试说明:∠ CGD=∠ FHB.图 K-51-15416.如图 K-51-16 所示,在△ ABC中,∠1∶∠2∶∠3=2∶3∶4, DE∥ AB.若∠ C=40°,求∠ A和∠ B的度数.图 K-51-1617.在三角形中,每两边所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如图 K-51-17,在三角形 ABC中,∠ A,∠ B和∠ C是它的三个内角.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后,我们可以用几何推理的方法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已知三角形 ABC,试说明∠ A+∠ B+∠ C=180°.图 K-51-1751. C 2. D3. B .4. C .5. B .6. B7. B .8.30 9.122 .10.3211.65 12.68°13.对顶角相等 等量代换 C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解:因为∠1=∠2,所以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4=75°.15.解:∵AB∥CE,∴∠E=∠BFH.∵∠A=∠E,∴∠A=∠BFH,∴AD∥EF,∴∠CGD=∠EHC.又∵∠FHB=∠EHC,∴∠CGD=∠FHB.16.解:因为∠1∶∠2∶∠3=2∶3∶4,且∠1+∠2+∠3=180°,所以∠1=180°× =40°,∠2=180°× =60°,∠3=180°× =80°.29 39 49又因为∠C=40°,所以∠1=∠C,所以 EF∥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2=∠ED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EDC=60°.因为 DE∥AB,所以∠A=∠3=80°,∠B=∠EDC=6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7.作 BC的延长线 CD,过点 C作 CE∥AB,如图所示.因为 CE∥AB(已作),所以∠A=∠AC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E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ACB+∠ACE+∠ECD=180°(平角的定义),所以∠A+∠B+∠ACB=180°.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