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全一册练习(打包40套)(新版)粤教沪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练习打包40套新版粤教沪版.zip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练习打包40套新版粤教沪版.zip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1认识分子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4.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4飞出地球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5.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5宇宙深处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6.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从粒子到宇宙章末小结与提升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1怎样认识力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7.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8.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3重力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9.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4探究滑动摩擦力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0.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1.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2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2.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6探究滑轮的作用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3.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1怎样描述运动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6.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2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7.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2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8.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1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9.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2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0.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1.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运动和力易错强化练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4.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运动和力章末小结与提升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5.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1认识压强第1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5.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1认识压强第2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6.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2研究液体的压强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7.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8.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神奇的压强专题训练三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4.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神奇的压强易错强化练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2.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神奇的压强章末小结与提升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3.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2.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2阿基米德原理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3.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1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4.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2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5.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6.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浮力与升力专题训练四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1.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浮力与升力易错强化练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9.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浮力与升力章末小结与提升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0.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专题训练一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40.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专题训练二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9.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易错强化练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7.doc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章末小结与提升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8.doc
  • 全部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1认识分子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3“解剖”原子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4飞出地球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5.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5宇宙深处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10从粒子到宇宙章末小结与提升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1怎样认识力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7.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3重力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4探究滑动摩擦力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1.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2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6探究滑轮的作用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3.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1怎样描述运动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2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1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7.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2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1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2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4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1.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运动和力易错强化练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运动和力章末小结与提升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15.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1认识压强第1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5.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1认识压强第2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2研究液体的压强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7.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神奇的压强专题训练三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神奇的压强易错强化练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神奇的压强章末小结与提升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3.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2阿基米德原理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3.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1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2课时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5.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4神奇的升力练习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浮力与升力专题训练四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1.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浮力与升力易错强化练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2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浮力与升力章末小结与提升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专题训练一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4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专题训练二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易错强化练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7.doc--点击预览
    •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章末小结与提升新版粤教沪版20180808338.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10.1 认识分子课前自主预习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把“不可再分割的颗粒”叫做 原子 。 2.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不变的最小微粒,我们常见的物体都是由 分子 组成的。 3.分子的大小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直径的尺度,其数量级为 10 -10 m。分子的质量也很小,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 -26 kg。 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德谟克里特的猜想1.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曾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他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 原子 ,这个词是 不可再分割的颗粒 的意思。 2.关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猜想是一种假设,不需要任何事实依据B.猜想是一种假设,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定性解释2C.科学猜想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只是当时条件无法直接证明而已D.以上说法都不对知识点2 分子3.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分子就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粒子B.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小粉末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D.分子的概念是由德谟克里特提出的知识点3 分子的大小4.1 g蔗糖有1.8×10 21个分子,若把这些分子均匀地撒在表面积是5.11×10 8 km2的平面上,则1 cm 2的平面上约有 352 个蔗糖分子,这一现象说明了 分子很小 。 5.科学家观察组成物质的分子结构时需要借助 (B)A.普通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C.高倍天文望远镜 D.普通天文望远镜综合能力提升练6.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又是由 分子 组成的。各种物体不论它们的形状、状态、位置怎样变化,它们各自所含物质的多少是 不变 的。 7.分子的体积很小,通常1 cm 3的空气中约有2.7×10 19个空气分子。我们上课的教室长8 m,宽6 m,高3.5 m,如果教室中空无一物,那么一间教室中约有 4.54×10 27 个空气分子。 8.关于分子直径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约为 nm B.约为 μm110 110C.约为 mm D.约为 dm110 11039.下列各种现象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是 (C)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10.当某种物质的颗粒小到纳米尺寸时,这种物质即为纳米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颗粒是不是由分子组成的?请简要说出理由。(2)如果这种颗粒是由分子组成的,且该颗粒是边长为1 nm的正方体,则该颗粒中有多少个分子?解:(1)是由分子组成的,其大小大于分子的尺寸。(2)因为分子直径约为0.1 nm,长、宽、高各排10个,故有1000个左右的分子。1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前自主预习1.认识分子动理论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 进入 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 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温度 越高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分子的热运动: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 不停息地 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 小 ,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体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2)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 较大 ,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其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3)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 很大 ,相互作用力很小,分子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 2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认识分子动理论1.煮茶叶蛋时,蛋壳能较快染上茶色,而把鸡蛋放入凉茶中却不会那么快染上茶色,这一现象说明 温度 越高,分子运动越 剧烈 。 2.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存在 间隙 ;水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斥力 。 3.下列现象能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A.灰尘四起 B.花香满园C.雪花飘飘 D.黄沙扑面4.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 (D)A.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是运动的知识点2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5.下列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则有关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C)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综合能力提升练36.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7.交警在检查酒驾时,首先通过嗅觉感知被检查者是否饮酒,交警能闻到酒精味是因为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然后通过酒精检测仪定量检测。 8.古诗“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是从花的芳香气味变浓可以知道周边的气温升高。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 9.随着校园环境的改造升级,塑胶跑道逐步铺进了校园,新铺设的塑胶跑道由于 扩散 现象会散发出较浓的气味。 10.如图所示,将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即使在铅块下面挂了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选填“引力”或“斥力”)。 11.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引 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蒸发(或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 12.雨后,小华在公园散步,她看到湖中荷叶上水珠缩成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 引力 。 13.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D.雾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414.某日,一群蜜蜂飞入一处民宅,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不同的是 (A)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C.将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天箱子内充满樟脑味D.把一块方糖投入一杯开水中,过一会整杯水变甜15.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 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右瓶中NO 2气体的密度比左瓶中空气的密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16.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时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了;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5图d: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1)图a和图 c 所示的实验形成的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2)图b和图 d 所示的实验形成的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分子间存在引力 。 17.阅读资料,回答问题。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在做杂乱无章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先生做的。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在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很快。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液体分子撞击受力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1)做布朗运动的是 小颗粒 (选填“分子”“原子”或“小颗粒”);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 液体 分子的运动(选填“液体”或“固体”); (3)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写出两种方法即可): 提高水的温度 、 将花粉变得更小一些 。 110.3 “解剖”原子课前自主预习1.原子与电子原子:比分子更小的粒子,称为原子。电子:原子内部一种带负电的微粒。电子的大小:电子是比分子、原子更小的物质粒子。2.原子结构的两种模型枣糕模型: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均匀分布着 带正电 的粒子,电子镶嵌在其中,犹如糕中的枣儿,因此被称为“枣糕模型”。 核式模型:原子中间有一个 带正电 的核,它只占有极小的体积,却集中了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在核外较大空间绕核高速旋转,这一模型被称为“核式模型”。 3.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具有单位 正电荷量 的氢原子核叫做质子。 中子:原子核中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的质量跟质子差不多,这种粒子叫做中子。核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4.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原子与电子1. 汤姆生 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知识点2 原子结构的两种模型22.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 B 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 知识点3 原子核的组成3.下列粒子中不带电的是 (A)A.原子 B.电子 C.质子 D.核子知识点4 原子的结构4.关于原子与原子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B.原子核不带电,电子带负电C.除氢原子核外,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中的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综合能力提升练5.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电子 组成的。 6.已知碳原子中有6个电子,碳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的12倍,则碳原子中有 6 个质子, 6 个中子。 7.下列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D)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3B.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C.中子、夸克、原子核、原子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8.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1)组成物质且仍能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分子 ; (2)以氢原子为例,能正确说明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 乙 (选填“甲”“乙”或“丙”)。 110.4 飞出地球课前自主预习1.“地心说”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月球、水星、金星、太阳及其他行星都绕着地球旋转,恒星都镶嵌在最外边的天球上。2.“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绕着地球旋转。3.万有引力概念: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称为万有引力。大小:跟两个物体的 质量 和物体间的 距离 有关。 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地心说”1.在古代,以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为代表,认为 地球 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以地球为中心不停运动,这种观点就是 地心说 。 知识点2 “日心说”2.“日心说”认为宇宙的中心是 (B)2A.地球B.太阳C.月亮D.奥林匹斯山(希腊神话中众神所在地)知识点3 万有引力3.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离地球越远的星球,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小B.质量越大的星球,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大C.星球对地球的引力,既与星球距地球的距离有关,又与星球的质量有关D.距离太近的两个物体间不存在万有引力综合能力提升练4.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曲折而渐进的过程,古希腊哲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受到宗教界的欢迎与推崇,后来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 提出“日心说”。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绕地球转动B.“日心说”比“地心说”对行星的描述更简单,且能解释很多“地心说”无法解释的现象C.天王星的运行轨道偏离根据万有引力计算的轨道,是由于天王星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D.“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错误的6.下列关于三种宇宙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D)A.第一宇宙速度 v1=7.9 km/s,第二宇宙速度 v2=11.2 km/s,则人造卫星绕地球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 v≥ v1,且 vv2B.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其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C.第三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的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卫星的最大运行速度3D.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7.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的方向而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如图是他画的“大炮”草图——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炮弹射出的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炮”的故事,故事中牛顿实际上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1)牛顿在研究中基于的可靠事实是 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 (2)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 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 ;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 人造卫星 。 110.5 宇宙深处课前自主预习1.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从离太阳最近的向外数,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 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 银河系:银河系中有众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银河系大约包含 三千 多亿颗恒星。 2.宇宙的尺度宇宙是无限的,到目前为止,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最大范围是1.37×10 10 l.y.(光年)。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从太阳系到银河系1.人们仰望浩瀚的星空发现,大部分星星的相对位置不变,我们称这些星星为 恒星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行星 。 2.在太阳系中,月球属于 (C)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2知识点2 宇宙的尺度3.将星系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月系C.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地月系D.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4.描述宇宙天体间的距离,最常用的单位是 (B)A.年B.光年C.纳米D.千米综合能力提升练5.在围绕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中,轨道离太阳最近的是 水星 ,离太阳最远的是 海王星 ,地球处在离太阳较近的第 三 条轨道上。 6.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 恒星 (选填“行星”“恒星”或“卫星”)。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宇宙是指由太阳、地球、月亮这几个天体所组成的空间B.银河系只有一个恒星——太阳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D.太阳系就是由太阳和九大行星组成的系统8.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变大,这说明 (D)3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B.银河系是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C.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也会走向灭亡D.宇宙在不断膨胀9.我们的宇宙蕴藏着无穷的奥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A.河外星系谱线红移可以推断星系之间正在相互退行远离B.太阳黑子、日珥等太阳活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没有影响C.从侧面看,银河系的主体像一个中间凸起的大透镜D.“天宫二号”“天舟一号”等都是探索宇宙奥秘的航天器1从粒子到宇宙章末小结与提升 从粒子到宇宙{认识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不变的最小微粒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10-10𝑚(0.1 𝑛𝑚)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 不停息地 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解剖 ”原子 { 原子结构的两种模型 {枣糕模型核式模型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 质子:带正电中子: 不带 电 电子:带负电 飞出地球 {托勒密: “地心说 ”哥白尼: “日心说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宇宙深处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其他行星 其他星系 河外星系 衡量宇宙尺度的单位:光年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对比分子类型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微观特征 宏观特征固体分很小很大 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也有一定的形状2子液体分子较小较大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可相互滑动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分子很大很小 自由运动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二、分子热运动和机械运动对比机械运动 分子热运动研究对象 宏观物体 微观物体规律 有规律可循 无规律运动情况 静止或运动 运动永不停止是否可见 肉眼可观察到 肉眼不能观察到典例 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3C.水往低处流,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D.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解析】物体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之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A项错误;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B项正确;水往低处流,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C项正确;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D项正确。【答案】 A16.1 怎样认识力课前自主预习1.力及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存在的条件: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受到力的物体叫做 受力物体 ,施加力的物体叫做 施力物体 。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3.力的三要素定义:物理学中,把力的 大小 、 方向 和 作用点 叫做力的三要素。 注意:力的三要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改变。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力及力的作用效果21.人推车前进时,施力物体是 人 ,受力物体是 车 。 2.2018年国际足球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队对阵韩国队,中国队于大宝头球破门。他甩头攻门,将球顶进球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B)A.力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B.对于一个力,不可能只有受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C.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D.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4.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A.同学们投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是弧线B.龙虾煮熟后变得更弯曲C.壁虎可以稳稳地趴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D.撑杆跳高时运动员把杆压弯知识点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用力推一下乙,其结果是 (D)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B.乙受到甲的推力作用,甲不受到乙的推力作用C.乙仍然静止,甲向后运动D.甲、乙各自向后运动3知识点3 力的三要素6.关门时,手推在离门轴远近不同的地方,门关得快慢不同,这说明力的 作用点 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只要力的大小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B.大小和方向均相同的力,它们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C.50 N的力不一定比30 N的力作用效果明显D.作用在某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综合能力提升练8.小明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9.运动员用力拉开弓,弓被拉弯,说明力能 使物体发生形变 ;松手后,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说明力还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10.小朋友的力气小,一根弹簧也拉不开,运动员的力气大,很容易拉开三根弹簧,这说明力的 大小 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马向东拉车,车就向东前进,马向南拉车,车就向南前进,可见力的 方向 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1.下列物体中,被托起时所用的力最接近10 N的是 (A)A.一只小猫B.一支铅笔C.一枚一元硬币D.一瓶500 mL的矿泉水12.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它是 (D)A.用力把铅球推出B.进站的火车4C.运动员罚点球D.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13.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B)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B.篮球运动员用手拦截住迎面飞来的球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后,身体离墙而去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14.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A.压缩过程能够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B.压缩过程能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D.整个过程能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15.下列情景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D)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B.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C.沿滑梯加速下滑的小孩D.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16.用厚玻璃瓶、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和水可以证明玻璃瓶可发生微小形变,请完成下列填空。(1)器材的安装: 厚玻璃瓶内盛满水,瓶口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严 ; (2)操作方法: 用手挤压瓶壁,观察细玻璃管内水柱的变化 ; 5(3)观察到的现象: 玻璃管内的水柱上升 ; (4)玻璃瓶发生微小形变的原因: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 【变式拓展】如图所示,将椭圆形玻璃瓶装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沿着不同的方向用力捏玻璃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C)A.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均下降B.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均上升C.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下降;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上升D.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上升;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下降17.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设计了如图(a)(b)(c)所示的实验,所用的器材有钢片、钩码和细绳(钩码的规格相同)。(1)实验通过 钢片的形变程度 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比较(a)和(c)两图,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大小 有关; (3)通过比较(b)和(c)两图,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结论,原因是 两图中力的作用点和大小都不相同 ; (4)在观察了小明的实验后,小张用一根外形与小明所用钢片相同的铁片完成了一次实验,如图(d),通过比较图(c)和(d),可以发现这两次力的作用效果 不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受力物体所用的材料不同 。 61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课前自主预习1.弹簧测力计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结构:由弹簧、指针、刻度板等部件组成。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被拉得越长。使用方法(1)测量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要进行校正,这一步骤叫做 校零 ; (2)测量时,先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之内;(3)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方向要跟所测力的方向在 同一条直线 上。 2.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常用一段带 箭头 的线段来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作用点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附近标注力的大小。 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弹簧测力计1.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有 弹簧测力计 、 握力计 等。 2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0 N。 3.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4 N的拉力 F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C)A.0 N B.2 N C.4 N D.5 N4.关于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B.不能测量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的力C.使用时应避免弹簧、指针与外壳摩擦D.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知识点2 力的示意图5.某人用与地面成30°角、大小为100 N的力 F向右拉一物体。四个同学分别画出了该拉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D)6.如图所示,画出正方体所受绳子拉力的示意图。3答案:如图所示综合能力提升练7.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先 校零 。如图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0~5 N ,分度值为 0.2 N ,物体 M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 3.6 N。 8.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们选取了甲、乙两种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 乙 弹簧;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 甲 弹簧。 9.下列四幅图是描述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在水平力 F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情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D)10.小红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指针指在0.4 N处,没有调节就测量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 N,则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实际大小是 (A)A.2.1 N B.2.5 NC.2.7 N D.2.9 N411.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实验时将一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5 N。然后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将此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上,如图乙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B)A.一定等于2.5 N B.一定大于2.5 NC.一定小于2.5 N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2.画出下图中各力的示意图:(1)用大小为100 N、水平向左的力拉小车;答案:如图所示(2)用大小为80 N、方向与斜面平行的力斜向上推小车;答案:如图所示(3)用大小为60 N、方向水平的力顶住木块,使木块静止在竖直的墙上。答案:如图所示513.小明通过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小明决定通过实验验证此猜想。(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所示的弹簧、规格相同的钩码、铁架台之外,还需要 刻度尺 ;小明在进行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表中第 4 次的实验数据明显错误;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拉力(钩码总重) F/N0 1 2 3 4 5 6弹簧伸长量Δ L/cm0 0.40 0.80 1.70 1.60 2.00 2.40(2)除去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答案:如图所示(3)由图像可以验证小明的猜想是 正确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勾住弹簧下端并控制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直接由弹簧测力计读出,则 小明 (选填“小明”或“小华”)的方法效果更好,理由是 弹簧测力计不易控制力的大小 。 614.为探究“影响弹簧发生形变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下列猜想: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弹簧甲和乙的原长均为6 cm,弹簧丙的原长为9 cm;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大小不同的力拉动,下表是实验的数据。弹簧受到的拉力(N)0 1 2 3 4 5 6 7甲 6.0 6.6 7.2 7.8 8.4 9.0 9.6 10.6乙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弹簧的长度(cm) 丙 9.0 9.9 10.8 11.7 12.6 13.5 14.4 15.3(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 小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 甲和丙 两组弹簧的数据; (3)在一定范围内,同一根弹簧的 伸长量 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16.3 重 力课前自主预习1.重力物理学中,把地面附近物体因地球的 吸引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的 ,即垂直于水平面。 3.重力的大小关系:物体的重力大小跟它的 质量 成正比。 公式: G= mg ,通常 g取10 N/kg。 4.物体的重心定义: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但在处理重力问题时,通常可以把这些力看成是作用在某一点上,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说明:(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 ;(2)画力的示意图时,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 重心 上。 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重力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2A.地球的吸引力就是重力B.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受到重力的作用C.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D.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受到重力时,物体同时也吸引地球知识点2 重力的方向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C)A.竖直向上 B.垂直向上C.竖直向下 D.垂直向下3.下列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D)A.正在加速上升的小球 B.斜面上静止的木块C.抛向空中的铅球 D.挂在墙上的小球知识点3 重力的大小4.铅球在空中飞行时,若其质量为5 kg,则它所受的重力是 50 N( g=10 N/kg),若将此铅球带到月球上去,其质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受到月球的吸引力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 N。 5.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小东取质量不同的苹果、小木块、小铁球等物体进行实验,而没有使用多个钩码。你认为他的做法 (B)A.不合理,没有使用同种材料的物体做实验B.合理,得出的结论更可靠3C.不合理,没有使物体的质量成整数倍变化D.不合理,搜集的数据没有规律知识点4 物体的重心6.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这个物体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能不在物体的中心C.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D.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定会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综合能力提升练7.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铅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图中所示的墙体向 左 (选填“左”或“右”)倾斜。 8.下图表示同一个物块在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可知,一名质量为50 kg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 191.25 N,质量是 50 kg(地球上 g取10 N/kg)。 9.一块砖立放时很容易倒,而平放时很稳定,这说明重心越 低 的物体越稳定,所以物品装车时,我们要把密度 大 (选填“大”或“小”)的物品装在下面。 4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1 kg等于9.8 NB.质量为9.8 kg的物体,其所受重力是1 NC.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在月球上无法使用D.地面某位置处,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所以2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9.6 N11.如图所示,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其奥妙是 (A)A.重心低,不易倾倒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重力小,可以忽略D.其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变式拓展】如图所示,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个孔,在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D)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12.甲、乙两人的质量之比是6∶5,甲的重力为588 N,则乙的质量和重力分别为 (C)A.490 kg、490 N B.72 kg、705.6 NC.50 kg、490 N D.50 kg、50 N513.将一体积为25 cm 3的均匀固体挂在竖直的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96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此固体的质量为200 kg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 3 kg/m3C.此固体的质量为1.96 kg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其剩余部分的密度为4×10 3 kg/m314.为了探究“钩码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记录表格如下:m(g) G(N) (N/kg)𝐺𝑚100 1 10200 2 10300 1.5 5(1)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用 弹簧测力计 测量,测量时钩码必须处于 静止 状态; (2)他们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了处理,通过分析发现有一次测量数据存在问题,这个数据是 1.5 ;重新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在同一地点,钩码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 15.远距离货物流通大多采用集装箱运输,某规格的集装箱参数如下表所示:类型 内长/m 内宽/m 内高/m 自身质量/t 载货量/t普通箱 5.93 2.35 2.35 2.3 25(1)若 g=10 N/kg,该集装箱装满货物时总质量为27.3 t,则总重力为多少?(2)若该集装箱箱体所用材料的密度 ρ =2.5×103 kg/m3,则该箱体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少?解:(1)总重力 G总 =m总 g=27.3×103 kg×10 N/kg=2.73×105 N6(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集装箱箱体的质量m=2.3 t=2300 kg由 ρ= 可得该箱体所用材料的体积𝑚𝑉V= =0.92 m3𝑚𝜌= 2300 𝑘𝑔2.5×103𝑘𝑔/𝑚31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在安装实验装置时,让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线对齐,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上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伸长量为 L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1;图乙和图甲分别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放大示意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 cm,示数 L1= 0.80 cm,示数 F1= 5.0 N。在不损坏弹簧测力计和满足相应条件的情况下,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再挂上4个相同的钩码,如果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0 N,说明重力与质量成 正比 (选填“正比”或“反比”)。 16.4 探究滑动摩擦力课前自主预习1.生活中的摩擦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大小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 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 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 增大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光滑;③以滚动代替滑动;④使两个接触面 彼此分开 。 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 生活中的摩擦1.在做作业时,钢笔尖与纸之间产生的摩擦属于 滑动 摩擦。 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B)2A.摩擦力产生在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会产生摩擦力C.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会有摩擦力产生D.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知识点2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A.保持正压力不变B.使木块侧放减小接触面积C.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D.以不同的速度匀速向右拉动木块4.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匀速滑动,从而测出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 乙 图所示实验,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 (2)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丙图所示实验,说明在 压力 相同时,接触面越 粗糙 ,摩擦力越大; (3)小明在进行乙图中实验时,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摩擦力 Ff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 F压 的关系图线如丁图所示,由图可知: Ff= 0.25 F压 。 3知识点3 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5.磁悬浮列车是一种使用电磁力使列车“浮”起来,再通过引力使列车开动的先进列车。它利用电磁力使列车脱离地面,从而 减小 摩擦,极大地提高速度。矿泉水瓶盖都刻有凹凸不平的条纹,这是为了 增大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方便打开瓶盖。 6.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A.在滚动轴承中加润滑油B.轮胎上制有花纹C.用起瓶器夹紧瓶盖D.防滑垫表面做得凹凸不平综合能力提升练7.北京和张家口将在2022年联合举办冬奥会,冰壶是其比赛项目之一。冰壶比赛场地的最上面覆盖着一层特制的微小颗粒。一名队员将冰壶掷出后,另外两名队员用冰刷刷冰面,目的是为了 减小 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 增大 (均选填“增大”或“减小”)冰壶滑行的距离。 8.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下列操作能使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增大的是 (C)A.增大拉木块的力 B.改变木块的运动方向C.在木块上加砝码 D.使木块的速度增大9.下列有关滑动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D)A.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成正比B.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4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力D.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10.为了测量 A、 B两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方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当测力计读数稳定时,可认为其读数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则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滑动摩擦力最准确的实验方案是 (C)11.分析以下摩擦: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②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A)A.①和④ B.②和③C.②和④ D.①和②12.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C)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门没被吹开,则门没有受到风的吹力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13.如果教室里的摩擦突然全部消失了,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B)A.同学们稍稍活动一下就会从椅子上滑落到地面B.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并飘在空中C.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吊灯落到地上D.由于太滑,稍一用力桌椅就会在地面上不停地滑动,相互碰撞514.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 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在 t=1 s和3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 (A)A.2 N 4 N B.2 N 6 NC.0 4 N D.0 6 N15.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砝码和木块等实验器材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关系”。(1)他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2.2 N; (2)分析本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请写出一条: 木块很难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弹簧测力计是在运动中读数的) ; (3)根据图乙给出的数据点画出 f-F压 的关系图像;当 F压 =6 N时, f= 2.0 N; 答案:如图所示6(4)自行车刹车时,握手刹用的力越大,车子停得越快的原因是 握手刹用的力越大,即压力越大,则摩擦力越大,故车子停得越快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