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49.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课件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48.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51.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课件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50.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课专制下的启蒙和理性之光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53.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课专制下的启蒙和理性之光课件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52.ppt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1 课 蒙昧中的觉醒学习本专题,一是要明确各个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掌握人文精神产生、发展和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二是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三要注意运用唯物主义思想,理解思想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1.理解和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含义。(重点)2.掌握智者学派的主张。(重点)3.掌握苏格拉底的主张及其产生的影响。(重难点)2一、智者的启蒙1.背景(1)公元前 5 世纪中叶,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2)希腊个人主义的成长、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3)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性质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3.言论特点(1)言论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2)注重实利。(3)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4.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其思想核心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5.影响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智者运动因此被认为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概念阐释]“人文精神”它是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将其发扬光大。也称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其思想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1.观察下面两幅图画,思考古希腊“神的人格化”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古希腊主 古希腊神话 神宙斯像 中诸神雕塑 提示 反映了古希腊学者对人的价值的重视。2.(教材第 100 页学习思考)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 ”你同意这个评价吗?3提示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的可能性,从而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思想束缚,怀疑神灵,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提高了人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作用。同意。二、苏格拉底的智慧1.地位: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 “智慧”的化身。2.主张(1)提出“美德即知识”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2)“认识你自己”和“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3.评价(1)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2)他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成为欧洲 18 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3)他以死捍卫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思维点拨]“美德即知识”的意思并不仅限于肯定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这句话中的“即”表示“等于” ,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3.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他有哪些重要思想,有何意义?提示 (1)思想: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2)意义: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进一步发展了智者学派创立的人文精神;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 18 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4.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何异同。提示 (1)相同点:都关注人的道德,注重教育。(2)不同点:孔子主张“仁” ,即人与人之间有差等的爱;强调人对社会的责任,维护等级制度;苏格拉底主张美德是人自身理性的体现,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维护民主制度。三、斯多亚学派的思想1.代表人物创始人是芝诺,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及哲学家塞内卡是其代表人物。2.思想主张(1)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2)“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人生而平等” 。3.影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主题一 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41.普罗塔戈拉的思想主张史料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普罗塔戈拉[教 你 读 史 ]画线部分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灵持怀疑的态度,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反映出当时人类意识的觉醒。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罗塔戈拉提出了什么主张?有何进步意义?[问 题 思 考 ]提示 主张: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意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2.苏格拉底的思想史料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这就是我的教义。——苏格拉底的演讲[教 你 读 史 ]这段史料给出了苏格拉底两个重要的主张,即“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反映出古希腊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升华。(1)史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主张?[问 题 思 考 ](2)苏格拉底为什么提出这些主张?提示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2)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导致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苏格拉底提出上述思想主张是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同都把人以及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否认绝对权威政治观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异道德观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美德即知识”主题二 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先哲思想的比较1.苏格拉底和孔子对“人”的认识5史料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并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他提出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②“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教 你 读 史 ]①指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人的思想力,一个人有思想力,才知道如何思考以及如何正确地思考。②指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据史料分析,苏格拉底和孔子在对“人”的认识上有何共同点?其目的有何不[问 题 思 考 ]同?提示 共同点:都关注人,有一定的人文精神。不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提高人的个人素质;孔子注重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为统治者服务。2.苏格拉底和孟子思想的比较史料 “①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②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苏格拉底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教 你 读 史 ]①②指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美德与知识是相通的。(1)据史料分析,在对人性的认识上,苏格拉底和孟子思想的相同点是什么?[问 题 思 考 ]其达成方式各是什么?(2)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先哲在人文主义精神方面存在诸多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1)相同点: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孟子主张“性本善” ,二者都强调善是人的天性。方式: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2)①政治:雅典盛行民主政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较高;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君主专制形成时期,人的地位较低。②经济:雅典工商业发达,人们人身较为自由;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初步形成,压抑了人的自由。6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孔子 苏格拉底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维护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政治主张核心为“仁” ,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强调“礼” ,压抑人性;注重人的社会性;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提出“美德即知识” ;崇尚人性自由;强调人,反对神,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不同点影响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基础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相同点 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和个人品性的修养[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道德,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强调人的理性和教育。2.孔子主张“仁” “为政以德” ,希望恢复奴隶社会秩序;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目的是重建城邦公德。1.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其形成的政治因素是( )A.山多地少自然环境的制约B.城市国家开始逐渐地形成C.海外殖民扩张范围的扩大D.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7答案 D解析 智者学派思想出现的政治保证: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平民地位提高。故选 D。2.“智者们关心的是如何运用他们精彩美妙的演讲来使他们的听众获得实际的效用,他们的演讲并非真理性的,而是效用性的……”材料意在说明智者们( )A.言辞和结论大胆、惊世骇俗B.否定绝对权威,敢于创新C.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D.过分追求功利,忽视道德答案 D解析 由“如何运用他们精彩美妙的演讲来使他们的听众获得实际的效用” ,可以看出智者们过分追求功利,故 D 正确;A、B、C 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故排除。3.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观点蕴涵的文化精神是( )A.蒙昧主义 B.人文主义C.理想主义 D.现实主义答案 B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故 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4.一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英文历史资料时,发现一位古代哲学家提出了“Virtue is knowledge”的哲学命题。该哲学家极有可能是( )A.Confucius B.ZhuXiC.Socrates D.Plato答案 C解析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英文“Virtue is knowledge”的汉语意思是“美德即知识” ,然8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该哲学家是苏格拉底,对照选项,A 项为孔子,B 项为朱熹,C 项为苏格拉底,D 项为柏拉图。5.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 5 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答案 D解析 孔子强调“礼” ,即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生活的时代是雅典民主制盛行的时期,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上。因此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比较,A、B、C 三项是两人的相同点。[基础达标]1.(2018·辽宁高二检测)智者之所以能够有偿传授知识和技能,是因为有提高文化素质特别是能言善辩素质的市场需求。该市场需求能够存在是因为( )A.雅典海岸线曲折,商业发达B.雅典人热衷于文化创造和艺术创作C.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D.雅典公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答案 D解析 因为雅典公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政治生活,而民主政治生活中基本的程序就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这就产生了提高文化素质特别是能言善辩素质的市场需求。故应选 D。2.智者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其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则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核心思想内容是( )A.强调追求真理B.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C.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D.提倡人性,强调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答案 B解析 智者学派反对迷信,特别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 B 项正确。3.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这9里的“觉醒”是指( )A.人们开始摆脱神明的约束B.私有观念和私有制的出现C.人们开始重视道德的约束D.民主精神和民主政治完善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指人们开始摆脱神明的约束。故选 A。4.(2018·张家口高二检测)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它的本质含义是强调( )A.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创造了万物C.人是唯一可以衡量万物的工具D.人的价值答案 D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指人是判定一切的准绳,衡量一切的尺度,其肯定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不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故 A 项错误;B、C 两项的错误在于夸大了人的作用。故选 D 项。5.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 ,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针对此问题,苏格拉底主张( )A.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B.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C.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D.主观感受无助于人对世界的认识答案 B解析 苏格拉底针对智者学派过分重视主观感受,忽视道德,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观点,要求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6.智 者 学 派 和 苏 格 拉 底 都 主 张 人 文 主 义 思 想 。 苏 格 拉 底 的 人 文 主 义 思 想 不 同 于 智 者 学 派 的是 ( )A.探究人的问题 B.强调人的价值C.树立人的尊严 D.注重人的道德答案 D解析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苏格拉底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10中的城邦制度。7.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个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向他求教。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呢?”苏格拉底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会多一首新歌。 ”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C.“美德即知识”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答案 C解析 苏格拉底临死仍不忘学习知识,以实际行动实践了“美德即知识”的主张。8.苏格拉底曾说:“我像一只牛虻,到处叮人,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肉体,而是要保护灵魂。 ”这表明他( )A.崇尚民主 B.保护贵族C.重视道德 D.尊重知识答案 C解析 由“不要只顾肉体,而是要保护灵魂”可知,苏格拉底反对只追求物质享受,主张重视道德教育,C 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9.(2018·洛阳高二检测)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如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的贡献最主要的是( )A.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B.重视神灵与权威人士C.“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D.为人类勾画出美好的政治蓝图答案 C10.公元前 8~前 3 世纪,在几个古老的文明中心,首次出现了一些对人类进行反省的哲人。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人的精神觉醒的有( )①美德即知识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认识你自己”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②③④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南宋理学大家陆九渊的主张,不符合公元前 8~前 3 世纪的时间要求。①④是苏格拉底的思想,②是孔子的思想。故选 A。11[能力提升]11.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 ”这表明色诺芬( )A.否定神的存在 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主张将神人性化答案 D解析 材料的内容应该是主观思想的表现,所以不是宣扬唯物主义思想,材料中并未涉及天主教会的内容,所以排除 B、C。A 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12.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答案 C解析 由材料中“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这一信息可知 A、B 错误,应排除;“随本性驱 动 行 事 ”的 标 准 带 来 的 结 果 不 一 定 是 “实 事 求 是 ”, 但 可 以 说 明 其 忽 视 道 德 建 设 , 故 应 选 C。13.(2018·锦州高二检测)雅典城邦日益衰落之际,苏格拉底这样说道:“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 ”由此可见,苏格拉底的政治主张是( )A.维护女权 B.以德治国C.知识治国 D.轮流执政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她们精于此道”表明熟悉一种行业的人应发挥他们的才能,体现了知识治国的思想。14.“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文明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古代希腊哲学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答案 A解析 古希腊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孔子等思想家主张“仁爱” ,孟子主张“仁政” ,由此可见其共同点。故选 A 项。15.苏格拉底一生探求知识, “我无知,所以我求知” 。柏拉图则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 ”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 ”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12A.探索自然 B.人文主义C.探索社会 D.个人主义答案 B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无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核心均是以人为本,探索人生。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这里指“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束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普罗塔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1)依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思想主张?他们的重大影响主要有哪些?(3)“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请结合材料一、二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上述看法的认识。答案 (1)核心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的尊严和价值至高无上。评价:否定了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但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2)主张: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美德。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丰富和完善了古典人文精神的内涵。(3)观点:看法正确。说明: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且思想活跃,从而孕育出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人文精神。1第 2 课 神权下的自我[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掌握薄伽丘等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重点)2.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含义,认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产生的影响。(重难点)一、古典文化的“再生”1.背景(1)政治:封建的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2)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的兴起。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3)思想:人们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与基督教的禁欲主张相矛盾)。(4)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古希腊罗马的文化。2.发源地:在 14 世纪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3.含义: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4.旗帜:人文主义。[易混易错]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了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其作品大多以宗教人物为素材,在宗教人物身上表现人性,反映他们顺从人性、追求人性至上的精神。因此,他们不会对天主教进行“彻底地批判” 。1.文艺复兴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提示 (1)政治上,中世纪欧洲的神权统治;(2)经济上,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城市兴起;(3)价值观上,一些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2.(教材第 104 页学习思考)“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2提示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从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是一场复古运动,但从深层含义看,它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思想领域的变革。这是因为,它是新兴市民阶层借助复兴古代理性主义文化来反对非理性主义、神秘主义宗教文化的运动,是一场以“人本主义”反对“神本主义”的运动。因此,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二、人性的启蒙1.初期概况(1)代表人物:“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2)表现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3)作品内容①《神曲》:赞颂人的伟大,揭露教会的贪腐。②《十日谈》:讴歌人性;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说的大多是男欢女爱。2.高潮期概况(1)代表人物: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2)发展走向: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3)作品内容: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思维点拨]薄伽丘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本能,而莎士比亚则更注重人的精神世界。二者的共同点是都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赞美人的力量和智慧,强调以人为中心,否定神的权威。3.(教材第 105 页学习思考)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哪些不同?提示 薄伽丘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本能;莎士比亚更注重人的精神。4.(教材第 105 页学习思考)资料显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潮是什么?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提示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潮是人文主义。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赞美人的力量和智慧,强调以人为中心,以现实生活的创造为中心,崇尚现世享受。三、与上帝直接对话1.背景(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2)中世纪的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剥削和压迫最重。(3)1517 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 。2.开始: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3.思想主张(1)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2)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圣经》代表着理性和思想自由。4.影响(1)创立了路德教。(2)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3)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4)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易混易错]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反对的是宗教的繁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而是要把原来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教会改造成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精神工具。5.下图所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画面的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 ,而天平的左端站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什么?提示 图画体现了对教皇、教会权威的否定,宣扬了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主题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1.从《十日谈》看人文主义思想史料 《十日谈》故事摘录之绿鹅的故事:一个①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②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教 你 读 史 ]①指中世纪对人性的禁锢和压制,②指人性的复苏。(1)薄伽丘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什么道理?该故事体现出什么思潮?[问 题 思 考 ](2)从这个故事中,你能体味出人文主义的哪些含义?提示 (1)道理:人的自然天性是无法压制的。思潮:人文主义。(2)含义:提倡人性,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追求现世的幸福,4反对泯灭人欲的观念。2.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中的人文思想史料 图一 《蒙娜丽莎》 图二 《西斯廷圣母》[教 你 读 史 ]《蒙娜丽莎》亲切自然, 《西斯廷圣母》温柔又具有牺牲精神,这表明文艺复兴中的画作不论是世俗题材还是宗教题材,都蕴涵着人文主义精神。(1)两幅名画是如何反映作者思想感情的?[问 题 思 考 ](2)作品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什么特点?提示 (1)《蒙娜丽莎》通过对女主人公亲切自然的形象描绘,体现了作者人文主义的思想情感。 《西斯廷圣母》尽管取材于宗教故事,但拉斐尔将圣母表现为温柔且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母性形象,可亲可近,同样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和善的追求,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2)人文主义的精神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结合,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崇尚科学,追求知识。(3)主张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对教会禁欲主义。主题二 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史料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教 你 读 史 ]“因信称义”说是指信徒可以由于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可以免去天主教会规定的繁文缛节。结合史料,说明你怎样理解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问 题 思 考 ]提示 马丁·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5教会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史料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它的意思。我日夜思索着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教 你 读 史 ]画线部分说明马丁·路德的观点是“因信称义” ,挑战了教廷的权威,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同文艺复兴时期[问 题 思 考 ]的思想有什么联系?提示 主张:只要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冲突:教会认为只有购买“赎罪券” ,人的灵魂才能升入天堂,而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联系:这一主张否定了教皇与罗马教廷的权威,质疑了各种形式赎罪的真实性,这与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封建要求有相似之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点(1)相同点①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处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②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③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④两次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的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得到了封建诸侯的保护。(2)不同点①采取的斗争形式不同。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把斗争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②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上层;宗教改革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③产生的作用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扫荡了封建势力,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教思想还为以后的资6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2.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 ,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答案 B解析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材料中“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也说明了这一点。 “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出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他们的中心主题。 ”这说明文艺复兴( )A.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C.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答案 C解析 由材料中的“完全世 俗 、 完 全 清 醒 的 世 界 观 , 相 对 来 说 是 很 少 见 的” “神圣的东西仍是7他 们 的 中 心 主 题 ”说 明 当 时 文 艺 复 兴 时 代 的 学 者 是 在 借 助 于 宗 教 形 式 来 表 现 人 文 精 神 , 故 选C。3.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创作了许多关于圣母的画像,右面这幅画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他的创作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A.倡导人文主义B.面向现实世界C.崇尚科学民主D.追求自由平等答案 A解析 这幅画像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重视人、重视情感的人文主义精神。4.“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信仰即可得救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因行称义答案 B解析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换句话说就是信仰上帝就不用再信仰他人。5.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 ”此言最大的意义是( )A.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D.从根本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答案 B解析 马丁·路德认为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从而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 B 项符合题意。[基础达标]1.“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 ,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 ”与之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A.智者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8答案 C解析 “失踪的古典文化” “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均和文艺复兴有关,因为文艺复兴把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所以本题答案选 C。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个人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以及“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这一哲学原理,应该从经济上着手考虑,所以应该选择 B。3.“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 14 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 ”材料中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答案 B解析 材料中“它最早出现在 14 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的信息说明,应该是指文艺复兴。4.(2018·长安一中月考)“请你们畅饮,请你们到知识的泉源那里去……请你们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知识、真理和爱情的执着追求。其中蕴涵了(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答案 C解析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由题干“人们对于知识、真理和爱情的执着追求”这一信息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故选 C。5.薄伽丘的作品中既有对教会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讽,又有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这表明其思想( )A.自相矛盾,具有局限性 B.倡导建立民主教会C.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 D.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答案 C解析 薄伽丘嘲讽教会修士的腐化生活,揭露教会的贪婪,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表达了人文主义者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是对美好人性的肯定,是进步的。96.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潮是( )A.基督教神学 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 D.浪漫主义答案 C解析 材料体现了对人的歌颂和赞扬,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故 C 项符合题意。7.16 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A.追求人的自由 B.追求现世幸福C.反对禁欲主义 D.反对等级观念答案 B解析 屋里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屋顶以上的事情是上帝的事情,这是一种追求现世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8.提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的宗教改革家是( )A.但丁 B.马丁·路德C.伏尔泰 D.康德答案 B解析 据材料中“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 ,可知该主张为“因信称义” ,即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是马丁·路德的主张,故选 B。9.关于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答案 D解析 宗教改革是要否定教会权威,主张“信仰得救” ,主张信徒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而得救。10.(2018·石家庄高二检测)如图是德国为纪念马丁·路德而发行的《报喜天使》邮票,其寓意为褒扬马丁·路德对人类进步所作出的贡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较之文艺复兴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他将思想解放的领域扩展到( )10A.下层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答案 A解析 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群体,对下层人民群众的影响不大。在欧洲,宗教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宗教改革对下层人民群众影响巨大。[能力提升]11.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 1420~1436 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 41 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B.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D.欧洲开始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答案 A解析 解答本题需抓住两点,一是房顶不完全封闭,阳光照射进来,反映人们摆脱宗教束缚的愿望;二是根据题干时间。B 项为 17、18 世纪,C 项为 16 世纪,D 项为 17 世纪。12.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 ;“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信仰得救” ;“致良知”答案 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者分别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 。13.著名军事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 。这“两大潮流”的核心是( )A.人文主义、因信称义 B.人文主义、因行称义C.民主政治、蒙昩主义 D.城邦文明、因信称义答案 A解析 “欧洲近代史之曙光”是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宗教11改革否定教会的主导性作用,提出因信称义,故选 A。14.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答案 B解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宣扬人文主义精神,把人从天主教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故 B 项正确。15.(2018·福州高二检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 ”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答案 C解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是在思想领域和宗教领域打破了旧的精神枷锁,故 C 项正确。16.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宙斯 图二 古代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雕塑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无论思想家、文学家,还是艺术家,都高举“人文主义”旗帜,以其画作、剧作宣扬人性……从上帝的羔羊变为独立的个人。材料三 马丁·路德把人文主义引入了宗教。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他慷慨陈词:12“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 ”(1)材 料 一 中 两 幅 图 反 映 了 古 代 希 腊 神 话 的 突 出 特 点 是 什 么 ? 体 现 了 古 希 腊 文 化 怎 样 的 特 征 ?(2)各举一例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作、剧作是如何宣扬人性的?(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不愿撤回任何意见”中的“意见”主要指什么?并指出这一“意见”如何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答案 (1)特点:众神的人格化。特征:体现古希腊文化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2)薄伽丘的《十日谈》 ,歌颂现世幸福,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批判封建等级观念;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塑造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热情歌颂人的伟大和高贵。(3)意见:因信称义(信仰得救)。体现: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