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校现有47个本科招生专业(方向),其中农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等11个本科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动物医学和园艺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农学院(0354-6288344)农学院现有农学、植物保护、农艺教育、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动植物检疫、制药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8个本科专业,其中农学、植物保护为省级品牌专业。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3个省重点学科和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农业昆虫
2、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农药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下设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农药科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6个系。全院在读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博士生25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院在编教职工140名,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博士生导师14人,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学院拥有大型仪器设备230台件,实验仪器总价值1800多万元。有大型计算机室2个,大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1个。学院校内实习基地有综合实验楼,气象观测站,现代化连栋温室大棚等设施。学院科研成果突出,目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45项,其中“863”
3、计划项目2项,“948”项目1项,“九五”攻关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已鉴定成果30项,其中获国家三等奖2项,省部级奖20余项。 农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农业推广学概论、基因工程等。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农学科学
4、研究和教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下属单位从事农业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各种农业企业从事农产品经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植物保护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概论、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症虫预测预报、植物检疫学、农药生产经营等。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植保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各级人
5、民政府及其下属单位以及主要边贸口岸动植物检疫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各种农业企业及农药生产及经营单位从事经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生物技术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能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部门从事生命科学和生物制品的研究与教学、生产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检测和分析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以及为相关专业输送高水平的研究生。主要课程: 遗传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DNA重组原理与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
6、质化学与酶工程、组织培养、植物育种技术与原理、现代仪器分析、生物技术大实验、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就业前景:本专业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之一,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下属单位从事生物产品的行政管理、质量监督和外贸检疫工作,能在农、林、牧、渔、环保、园林、工业、医药、食品、IT等行业的事业单位或企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检测分析等工作。 生物信息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在高等学校
7、、科研机构和政府机构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部门等从事生物信息和生物信息软件、产品的研究与教学、生产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科技人才,以及为相关专业输送高水平的研究生。主要课程: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生物信息软件及应用、信息科学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信息组织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与生物信息相关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下属单位从事生物信息和基因产品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在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部门等从事与生物信息有关的应用研究、软件开发、生产管理
8、、技术推广等工作。 制药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对农药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和设计;熟悉国家关于农药等化工产品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在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农药等化工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化胶化、化工原理、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程、化工制图、农药学原理、农药毒理学、农药加工、农药合成、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农药管理学院。就业前景:制药工程是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学科,同时
9、制药业还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常青”产业,因而制药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非常广阔。学生毕业后可在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科研完所和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农药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开发、应用及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方向)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英语水平,了解农产品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以及国际动植物检疫法规,熟悉农产品安全生产贮运销售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掌握植物检疫和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WTO概论、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农药
10、学、动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学、有害生物检验检疫技术、有害生物防治等。就业前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国际竞争,国内许多部门和机构、外贸企业和公司等急需一大批既懂WTO和动植物检疫基本规则和理论,又懂动植物检疫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验检测技术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检验检疫、海关、植保、卫生、环保等部门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良种苗木引种基地、行业协会等实体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等从事检验检疫方面的技术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农艺教育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科学和教育学基础知识,掌握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育种与良种繁育
11、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教育理论和农业经济管理知识,能在农业和教育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的教育与管理、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农业教育和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学、生物技术、农业经济与管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农业科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下属单位从事农业教育、行政管理和科技推广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及单位从事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种子科学与工程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
12、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行政部门及其他部门或单位,从事种子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经济学原理、应用生物技术、基因工程、遗传学、植物生理学、作物育种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种子生产学、种子质量检验技术、种子经营与管理学、种子政策与法规等。 就业前景: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种子企业进入与竞争、农业经营方式的历史性转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新要求等新的形势,使我国种子业面临诸多新的机遇
13、与挑战,我国种子产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对种业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行政部门、种子大型企业等从事教学、科研、种子行政管理以及种子推广、开发、营销等工作。 动物科技学院(0354-6288335) 动物科技学院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文化积淀和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现有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临床兽医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生态畜牧与环境兽医省级重点实验室,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是省级重点学科,动物临床医学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是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生物科学(动物
14、方向)、动物检疫等6个本科招生专业。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博士研究生40余人。学院下设动物基础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预防医学、动物临床医学、畜牧与水产管理科学六个系,以及动物科技实验站、动物医院、实验兽医总厂、实验种鸡场、实验奶牛场、动物生产研究所、动物种质研究所、饲料质检中心、生态畜牧研究所、环境兽医研究所、羊驼生物工程研究所、动物重大疫情监控中心等科研机构和校内实习基地,校外较稳定的农科教“三结合”基地30余个。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全院现有教职工141人,其中教师98人,教授26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56
1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在职中青年教师全部达到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2人,在读博士30人,中国科学院吴常信院士为学院特聘教授, 另外还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聘兼职教授多人。院属各系实验室、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拥有大型仪器设备130余台(件)。近五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10余项,科研经费达2800余万元,其中“863”项目2项,“948”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十五”攻关项目1项,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近五年已鉴定成果28项,获奖20项,主编国家级统编教材10部、参编21部,出版专著2
16、0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40余篇。 动物科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跨世纪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动物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开拓和创造能力的,能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生产与管理领域从事教育、科研和推广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学、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等。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畜牧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科
17、研院所从事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饲料生产、动物繁殖、动物生产的教学、科研、管理及科技开发与推广工作。动物医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开拓和创新能力,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从事动物疾病诊疗、预防、检疫、公共卫生、业务管理等工作的合格兽医师,以及培养具有从事相关职业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兽医病理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家畜内科学、
18、兽医外科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等。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兽医行政部门、商检、海关、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兽医、防疫检疫、科学研究、兽药生产经营、产品开发营销及兽医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草业科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跨世纪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素质高、富有开拓和创新能力,具备草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草业及其它相关部门、单位从事草业生产与资源保护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草地生态学、草地资源学与调查规划学、草地培育
19、学、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牧草与饲料作物育种学、草坪管理学、草地保护学、草产品加工学、牧草种子学等。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草原站、草原监理中心等草业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草产品开发与利用、草地资源监测、草地保护、草坪绿地的建植与养护等方面的工作。 水产养殖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有关水产动物、水产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有关水产养殖的生产、教育、科研及管理部门从事水生动物增养殖研究、技术推广、应用及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水产动物生理学、鱼类育种学
20、、淡水生物学、鱼类生态学、鱼类学、水化学、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淡水捕捞学、渔业企业经营管理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到有关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到水产、渔政及水产动物科学相关专业的国家机关及相关部门任公务员;到水产动物科学和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从事水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到相关企业从事水产技术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生物科学专业(动物方向)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能力
21、,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发育生物学、普通动物学、普通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酶工程、动物发育生物学、基因工程、胚胎生物技术等。就业前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生物制品及兽药生产、生态畜牧、环境兽医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工作。动植物检疫专业(动物检疫方向)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化建设和加入WTO后所需要的从事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人畜共患病的
22、控制与动物疫病防制、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兽医医政学、兽医药政学、进出境动物检疫等方面的高级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动物疫病病原学、动物病理检验学、动物源性食品检验学、兽医公共卫共学、动物生物化学、人畜共患病控制及疫病防治、动物病理检验学、动物病原微生物学、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动物产品加工工艺学、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动物食品毒理与毒物检验学、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防疫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畜牧企业、海关和行政机关从事教学、科研人员、应用技术研究人员、检疫人员、管理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畜牧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
23、及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饲料生产、动物繁殖、动物生产的教学、科研、管理及科技开发与推广工作。 林学院(0354-6285139)林学院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培养高级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专门人才的学院,从1974年首届林学专业开始招生,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包含林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生态学、城市规划6个本科专业,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和植物学、生态学、森林保护学、森林培育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多学科、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学院。学院下设森林资源系、生态工程系、园林系、森林保护系、植物科学系等5个系和园林植物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
24、、景观生态研究所、林木生物技术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拥有数字林业室、计算机室、制图室及一批高精尖实验仪器,并在全省建有7个教学实习基地。特别是近3年来,实验室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现有在校生976名。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后经历及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的65。学院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近五年来,学院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涌现出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全院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7项,省级奖励10余项,同时有6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和校级奖励,主编、副主编和参编面向21世纪教材和“十五”规
25、划教材近20余部,现承担国家“863”、“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及省部级其它科研项目30余项。 林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森林培育及植被恢复与重建、林木育种选育和林木生物技术、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野生植物资源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的高级科学技术人员。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林木遗传育种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林木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木生物技术、造林学、林业遥感技术、树木学等。就
26、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林业、农业、园林、厂矿、社区、环保等部门从事林业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和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园林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风景园林、园林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学、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培育、花卉学、植物学等以及与生物学、林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从事各类城市绿地、城市建筑小区、城市公园、旅游区、园林建筑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的育种、栽培、养护、管理及园林工程施工的高级综合性人才。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园林制图、园林美学、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城市绿地规划、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花卉栽培学、风景
27、区规划、美术等。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市建设、园林等部门从事各类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规划、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与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学习可掌握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规律、水土资源与环境资源的综合调查与评价方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理论、水土保持监测与监督的法规和方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技术等。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水利工程测量学、水力学、土力学与地质基础、流域水文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原理
28、、水土保持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学、流域管理学、工矿区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等。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环保、林业、土地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水保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林业生态工程、荒漠化防治及国土资源工程的管理、规划、施工、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各行业设计院(所)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以及有关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生态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学习,学生可系统掌握生态学专业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
29、应用基础、应用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与监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主要课程:普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保护生物学、微生物学、自然地理学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在林业、农业、园林、环保等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管理与监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水土工程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管
30、理、工程勘测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水土保持工程、乡镇农村供水工程等部门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与钢筋混凝土、水文学、水力学、土力学、土壤与农作、水利工程制图、农田水利学、水土保持学、水工建筑物、水泵与泵站、工程施工、水资源规划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水利、水保、林学、环保等部门从事水利、水电、乡镇、农村供水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农业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水土保持、农业环境规划、设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相关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31、。 城市规划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城市规划、生态学、建筑学、景观设计学、观赏植物学等方面知识,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原理及方法,了解中外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掌握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及园林规划设计、城市及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宽职业适应能力,并有一定建筑文化素养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设计基础、城市生态学、观赏植物与应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景观设计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在规划设计或建筑设计单
32、位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工作,也可在林业、农业、园林等相关部门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建设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资源环境学院(0354-6288322)资源环境学院现有土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管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5个本科专业和土地管理自学考试专科专业,农业环境保护函授专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土壤学是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全院在校研究生80余人,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成人教育专科生100余人。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学院还专门设立了院级
33、“资环人才”奖学金。资源环境学院有20多个一流的专业实验室,有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日光温室和污水处理厂等校内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五台山、杏花村汾酒厂、平朔露天煤矿等校外实习基地。挂靠学院的山西农业大学环境监测中心具备乙级资格的环境监测单位。另外还有信息产业发展中心和土地科学研究所。全院现有教职工60人,教师4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硕士学位的教师24人。学院还聘请部分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教授担任我院的兼职教授,参与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5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80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28项,横向课题40项,校内创新基金14项,科研经费达
34、600余万元,公开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国家学报级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5部,其中,主编和参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7部、十五规划教材8部、十一五规划教材8部。学院近5年来共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5项,其中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植物生理生化、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环境学、农业资源利用、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环境监测、环
35、境质量评价,土壤污染与防治等。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公司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等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学、现代管理学和资源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规划、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环保、房地产等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以土地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
36、学、土地信息系统、土地法学、土地利用工程、土地估价等。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土资源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及土地资源信息采集、土地利用规划、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业务工作,同时可在城建、房地产、农业、环境等领域从事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还可以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土地估价、土地整理、土地利用工程设计等技术性工作。 环境科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有关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恢复与重建及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
37、、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法、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等。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有关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及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 掌握科学的系统思想、方法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进行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综合应用信息系统和管理的知识原理在农业、资源环境等部门或其他单位从事系统设计及信
38、息收集、开发利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信息法、统计学原理、运筹学、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信息产业等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和开发研究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空间信息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以及3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
39、应用前景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资源概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地图学、地籍管理、遥感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GPS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概论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资源、环境、城市、交通、人口、土地、基础设施规划与管理等单位。从事空间信息技术及相关信息领域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软件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 园艺学院(0354-6288331) 园艺学院下设果树学系、蔬菜学系、花卉学系、园艺基础科学系等四个理科系和艺术设计系一个文科艺术类教学系。有
40、园艺、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园艺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果树学科和蔬菜学科均为省重点学科。有果树学和蔬菜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果树学省重点学科实验室等八个实验室、高级仪器二十余台、两个多媒体教室。有山西省设施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蔬菜研究所、园艺研究所和园艺实验场等校内教学基地200余亩,在全省各生态类型区建立了20余处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艺术设计专业拥有4个大型画室和1个计算机辅助设计室,配备高级大型彩喷打印设备和高配备电脑30余台。 园艺学科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园艺产业也是我国对外贸易中最具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艺术设计是我国经济高度发展后最前卫的新兴
41、学科。园艺学院现有教职工60余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8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省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5名,归国留学人员达到教师人数的半数以上。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有2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主编和参编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材10部,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园艺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园艺植物生产、园艺植物品种选育以及城市园艺绿化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园艺植物生产理论与技术,园艺植物育种理论与方法,园林设计原理,以及昆虫学、病理学等相关
42、科学知识,具备从事园艺植物生产、经营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学、园艺设施及其环境调控、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花卉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园艺生产相关的教育、科研、技术开发和有关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等工作。 园艺专业(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现代化的园艺专业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的生产、研究、教学和技能开发的高级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花卉及有关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调控技术,
43、掌握花卉植物遗传育种、景观设计和营造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主要课程:美术基础、植物生理学、花卉遗传育种、花卉学、景观规划与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设计、景观生态学。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花卉产业、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相关的教育、科研、技术开发和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等工作。 艺术设计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生态景观设计、商业广告艺术等现代视觉传达艺术领域的高级设计管理和教育研究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艺术设计的思维能力和设计技能。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造型艺术、艺术设计概论、生态学、观赏植物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艺术学、写生、专
44、业设计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环境营造、景观设计、环境美化、广告策划及制作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的行政管理、高等教育、艺术创作和项目开发等工作。 工程技术学院(0354-6288339) 工程技术学院拥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土工程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6个本科专业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双学位班和函授本、专科班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在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45、60名,本科生1400名,双学位及函授生400名。农业机械化工程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设有农业机械系、机械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工程基础部、实验中心及实习工厂等教学机构。实验中心下设29个设施一流的实验室,拥有各型机械制造加工装备、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新建的工程学院实验大楼和宽敞的实习工厂,为学生实验实习及相关的工程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学院有旱作机械化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生物力学、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等研究所、机械CAM/CAD技术培训中心、汽车驾驶技能培训中心等研究机构。学院师资力量
46、雄厚,现有教职工近8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9名,高级工程师3名,博士生导师5名,研究生导师23名,学院注重与国内外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学术交流,多名教师曾先后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学术访问和进修学习。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及国内知名学者为学院的兼职教授,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院讲学,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社会的需求出发,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及时地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前沿技术反映在教学内容中,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年来,学院各专业学生就业率名列全校第一,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教师主持
47、和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多项,其中20多项科研成果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和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40多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数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熟悉一定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农业机械运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方法和检测控制技术,具备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运用管理及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能在农业工程领域从事相关机械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农机运用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拖拉机汽车学、农业机械学、机械CAD、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化管理等。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与农业工程领域有关的企事业、涉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