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卫星班)入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735689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卫星班)入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KS5U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卫星班)入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KS5U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卫星班)入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KS5U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卫星班)入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KS5U解析】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实验高中2019届高三(卫星班)入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 届(高三)上期入学摸底测试文综科目试题历史部分一、选择题:1. 考古发现,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其雕刻工艺明显具有中原青铜器面具多扉棱装饰的特点。此外,铜尊铜疊等礼器与殷商青铜礼器形制较为一致。这反映了当时A. 巴蜀地区处于商王内服之地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 礼乐制维护了宗法分封制度D. 巴蜀与中原地区存在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巴蜀的青铜面具、尊铜罍等礼器与中原地区中原青铜器面具 、青铜礼器形制等很相似,这是由于巴蜀与中原地区存在文化交流而是导致的,即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巴蜀地区处于商王外服之地,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工官制问题

2、,选项 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礼乐制、宗法分封制度均没有关系的 ,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2. 西汉初年,统治集团形成这样的认识:宰相不应限于政务细节之中,而应“知大体” ,有宽仁的“长者之风,这一认识的形成主要基于A. 防范丞相擅政B. 稳定统治秩序C. 重建儒家信仰D. 抑制军功新贵【答案】B【解析】宰相不应限于“政务”细节之中意思是宰相稍过问政事,这是从加强皇权、稳定统治秩序的角度出发的,即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防范丞相擅政是明朝朱元璋时期的事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儒家信仰的问题 ,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抑制的是宰相而非抑制军功新贵,

3、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3. 南北朝后期,门阀地主衰落、庶姓寒人逐步兴起。世家大族为了阻挡庶姓寒人进入仕途,常常采取考试的方法,考试成为常制。据此可知,当时A. 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B. 社会结构固化难以变动C. 科举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D. 庶姓寒人成为入仕主流【答案】C【解析】“考试”成为常制足以证明科举制度的雏形其实在当时己经出现了,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考试成为选官主要方式是在隋唐时期而非南北朝后期,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门阀地主衰落、庶姓寒人逐步兴起足以证明社会结构并不固化很容易变动,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门阀地主仍然是入仕的主流,选项 D 不符合

4、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考试”成为常制, “考试”反映的是科举制度。4. 隋唐时期,皇帝常常携宫廷到洛阳“就食” 。682 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 。这种现象A. 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B. 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C. 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D. 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C【解析】都城在长安要到东边的洛阳“就食” ,这样就会推动政治中心的逐渐东移 ,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的是安史之乱,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土地兼并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重心的转移问题,选

5、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5. 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都有人到欧洲考察,日本人注意学习西方的学制官制,而中国人专门打听人家的船炮如何制造。当时德国的政治家俾斯麦看到这种情况就曾经预言:“三十年后日本必强,中国必弱!”梁启超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不包括A. 中国要致力于学习西方技术B. 日本专注学习西方制度而强大C. 改革政治制度是改革成败的关键D. 中国人学习西方同时也应借鉴日本经验【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梁启超强调的是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差异,而不是中国要致力于学习西方技术,故 A 错误,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日本专注学习西方制度而强大,故 B 正确

6、,不符合题意;材料通过中日对比说明改革政治制度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梁启超主张中国人学习西方同时也应借鉴日本经验,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日本人注意学习西方的学制官制,而中国人专门打听人家的船炮如何制造”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差异与维新变法的要求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从逆向思维出发,即可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6. 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部分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的曲折历程B. 国共两党合作到对峙再到合作的历程C. 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

7、的不成熟D.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193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反映了当时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1937 年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反映了国共合作,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故 D 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 1937 年,不是 1931 年,故 A 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国共两党从对峙到合作的历程,故 B 项错误;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说明中共以民族利益为主,不是不成熟的表现,故 C 项错误。7. 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

8、、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A. 顺应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B. 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C. 核心思想是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表达了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答案】A【解析】材料“抗战建国纲领要求全国抗战力量坚持抗战”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故 A 正确; 抗战建国纲领没有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 B 错误;抗战建国纲领核心思想是坚持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进行抗战,不是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 C 错误;国民党的真实意图不是民主建国,故 D 错误。故选 A。8. 1947 年苏联向中共提供了价值 151 亿卢布的各种武器、设备和战略材料;

9、1948 年苏援增至 335 亿卢布,1949 年进一步增至 4206 亿卢布。与此同时,美国也向国民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这反映了A. 中苏两国关系走向破裂B. 冷战从欧洲蔓延至中国C. 世界局势影响解放战争D. 美苏两国主导国共内战【答案】C【解析】1947 年到 1949 年,处于美苏冷战、中国解放战争时期,苏联向中共提供援助,美国向国民政府提供援助,这说明世界局势影响解放战争,故 C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苏两国关系走向破裂,故 A 错误;当时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不是冷战,故 B 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美苏两国主导国共内战,故 D 错误。故选 C。9. 张太雷在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中说

10、, “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 ,局限于政治斗争了。这反映A. 思想界全盘否定传统文化B. 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C. 十月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D. 新文化运动已经走向终结【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成为主流,改变了过去民主科学等思想传播,故 C 正确;A 中完全否定说法绝对;B 属于新文化运动前时期特点;D 中中结错误。10. 梭伦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虽然没有资格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陪审法庭。这反映了A. 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

11、须是相互对等B. 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C. 雅典民主政治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D. 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等级的雅典公民有不同的权利,但不能说明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是相互对等,故 A 错误;材料反映所有公民都有其政治权利,没有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故 B 错误; “第四等级的公民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陪审法庭”说明雅典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故 C 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而是强调公民有基本的权利,故 D 错误。故选 C。11. 20 世纪 70 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

12、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 ,否则, “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 。这主要说明了A. 西欧一体化成效凸显B. 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C. 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局面加剧D. 马歇尔计划积极展开成效显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提取材料信息“上世纪 70 年代初” ,英国不能“ 听任自己陷于孤立”,不能孤立的反面就是联合。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体现了联合,两极格局下英国要发展,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故 A 项正确。BCD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共体12. 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

13、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 ”“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 ”据此可推知, “新冷战”A. 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B. 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C. 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D. 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后,美俄两个大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相互遏制、对峙的局势, “乌克兰危机”成为其最终确立的标志。可见与二战后美苏“冷战”不同, “新冷战”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的对抗,故选 A; BCD 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故排除。【名师点睛】依据材料是解题关键,紧扣材料,排

14、除与材料无关的选项即可。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共 135 分。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宋政府派出使臣往南阳诸国去“勾招进奉” ,博买物货;对招徕舶船众多的商人,中央批准给予补官褒奖。于是,东南沿海泉州、广州等港口“风樯鳞集” 。外商来到中国, “许其在蕃坊居止” ,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 “掌蕃货贸易之事” 。同时对那些未经缴纳入口商税的外商“科罪有差” ,对私下“敢与蕃客贸易者” ,则“重置其法” 。摘编自郑世刚宋代海外贸易政策初探材料二明朝建立后,明太祖“禁滨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只允保留有限的朝贡贸易

15、。明成祖继续“海禁”政策。永乐年间,为实施“礼治”外交,郑和七下西洋。此时,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海外贸易有所发展,但统治者尚未解除“私通蕃国”的禁令。海禁使得走私贸易兴盛。隆庆元年(1567) ,明穆宗取消海禁。清初,基于沿海抗清活动,政府颁发“禁海令”和“迁海令” 。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东来,18 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制定防范外夷规条 ,闭关政策正式形成。摘编自尚畅从禁海到闭关锁国(1)根据材料一,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与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相比,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答案】 (1)特点:较为主动:采用多种手段鼓励外商

16、来华贸易;政策开明:允许外商居住且通婚;严格控制:设置专门机构,且对贸易双方严格限制。原因:西北陆上丝绸之路的阻断;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2)特点:以“海禁”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对海外贸易管控比宋代更为严格;影响: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代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派出使臣往南洋诸国去“勾招进奉”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是较为主动的,再例如,允许外商居住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则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政

17、策是开明的。 其形成原因要多方面分析,例如,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是经济原因,西北陆上丝綢之路因为连年战乱的阻断则是客观原因。(2)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主要突出海禁、闭关锁国之类的答案即可。在简析其影响时主要从导致中国的闭关落后、导致中国的落后于世界、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之类的答案均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尽管在表面上西方社会不同政治力量的思想和政策对立十分激烈,但在实际的政策上,某种纯粹的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体现越来越少,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正如美国哈佛

18、大学教授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说,在多元社会的环境里,任何一种完备性学说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所以,在现代西方民主政制的多数政治原则之下,现实的政治必须要有妥协。否则,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就难以与其多元主义的理念共存。李晓林著当代西方多元主义理论和政治现象评析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对材料中的核心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答案】观点: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现实政治是多种力量妥协的结果。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经过多年的反复较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光荣革命”与封建王权达成妥协,颁布权利法案 ,

19、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出现,二者联合斗争,最终通过与议会中占主体的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达成妥协,推动了 1832 年议会改革,使英国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独立战争后的美国面对邦联制下的社会动荡,各种政治力量聚集费城,经过长达近半年的争吵,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等不同政治势力达成妥协,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1789 年大革命后的法国,君主派与共和派经过长期斗争,历经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帝制、封建专制,最终达成妥协,艰难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议会制共和制。结论:综上所述,多元主义社会下,意味着多种利益诉求、政治主张的

20、碰撞与交融,在多元社会环境中,妥协是推动现实政治进步的有效选择。【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提炼出材料的核心观点。材料信息 “在现代西方民主政制的多数政治原则之下,现实的政治必须要有妥协”得出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现实政治是多种力量妥协的结果。其次,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依据所学知识可运用英国 “光荣革命” 、1832 年议会改革,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 法国 1875 年宪法的颁布等史实进行论述。一定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二)选考题: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选考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 【历史选修 1 历史上

21、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曹魏后期,屯田制逐渐被破坏。原来的屯田客或投依豪门,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农业荒废,国库空虚,百姓穷困。针对这种情况,西晋武帝宣布罢州郡兵以归农,实行占田制。根据规定,普通百姓的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这是应种土地的限额,不是实际授与的地数额。在占田之中,丁男有五十亩、次丁男有二十五亩、丁女有二十亩要课税,这叫课田,每亩课田谷八升,不管田地是否占足,均按此定额征收。此外,凡是丁男立户的,每年交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立户的,纳半数。占田制还规定了士族地主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其中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

22、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从一品官到九品官还可以荫佃客十五户到一户,荫衣食客三人到一人。西晋的占田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占田制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占田制的影响。【答案】 (1)背景:屯田制逐渐被破坏;士族门阀侵占田地,隐匿户口,争夺国家的经济资源;西晋统一全国。(2)积极影响: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有利于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赋役负担,提高劳动积极性,保证人民生产生活;增加财政收入,巩固国家统一;限制士族门阀的经济特权。消极影响:承认士族特权,不利于中央集权;占田制不是官府授田,实际执行不严格。 (任意一点【解析】(1

23、)本题根据材料“曹魏后期,屯田制逐渐被破坏。原来的屯田客或投依豪门,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农业荒废,国库空虚,百姓穷困”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屯田制逐渐被破坏、士族门阀侵占田地 、争夺国家的经济资源、西晋统一全国等方面分析实施占田制的背景。(2)本题根据材料“普通百姓的男子一人有权占土地七十亩不管田地是否占足,均按此定额征收规定了士族地主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实施占田制的影响。16. 【历史选修 3 战争与和平】材料2003 年 3 月 20 日,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

24、,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实质上美国的战略意图是通过攻打伊拉克,推翻中东地区的反美领头羊萨达姆政权,让中东国家知道,如果持续挑战美国的霸权,将会落得怎样的下场。在战争的过程中,美军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征集动员庞大的民间后备支援力量投入到战争中来,与其科学合理的后勤动员体制密不可分的。为避免资源浪费,美军提出精确后勤思想,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为作战提供准确、适量的物质保障,最大限度地节约后勤资源。美军认为,许多后勤动员工作完全可以由当地市场以及国际资源承担起来。在美英联军后勤基地中,几乎所有领域都有私营公司所承包的项目,如营房维修、军人服务社、伙食供应、语言交流、娱乐项目、环境清扫、

25、物流等大都是外包给地方服务公司,美军主要用合同方式规范其行为。美军对单兵后勤装备的设计,无不反映出人性化思想,如士兵背囊的顶端,设计了靠枕。美军单兵的供应标准,也是非常周到。如肥皂、洗手液、剃须刀、剃须膏、香烟,事无巨细。这一后勤动员保障思想,对于提高美军士兵在战斗中的士气,起到了其他方面难以堪比的激励作用。摘编自李超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后勤动员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后勤动员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伊拉克战争爆发的背景。【答案】 (1)主要特点:注重后勤动员保障的精确性;将后勤保障的工作承包给地方公司;通过后勤保障激励士气。(2)背景:世界格局呈一超多

26、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妄图称霸世界;美国中东输出价值观遭到伊拉克的带头抵制;伊拉克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每点,任意 3 点即可得【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美军提出精确后勤思想大都是外包给地方服务公司美军对单兵后勤装备的设计,无不反映出人性化思想对于提高美军士兵在战斗中的士气,起到了其他方面难以堪比的激励作用”即可从注重后勤动员保障的精确性、将后勤保障的工作承包给地方公司、通过后勤保障激励士气等方面概括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后勤动员的主要特点。(2)本题根据材料“战略意图是通过攻打伊拉克,推翻中东地区的反美领头羊萨达姆政权,让中东国家知道,如果持续挑战美国的霸权,将会落

27、得怎样的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世界格局呈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国中东输出价值观遭到伊拉克的带头抵制、伊拉克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等方面简析伊拉克战争爆发的背景。17. 【历史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 春秋教授诸生, “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 ,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是“泰山学派”的创始人。他关于“理” 、 “气” 、 “道统” 、 “文道”等论对“二程” 、朱熹等的影响甚大。曾任国子监直讲, “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

28、始。 ”和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 ,并称“宋初三先生,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 ,主张“息民之困” 。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据宋史石介传编(1)根据材料,概括石介生平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答案】 (1)主要活动: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泰山学派”创始人;宋代理学先驱;反对佛教、道教;抨击宋初浮华文风。(2)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唐宋时“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中,儒学在融合的趋势中向理学发展。【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 、 春秋教授诸生曾任国子监直讲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抨击宋初浮华文风”即可从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泰山学派”创始人;宋代理学先驱;反对佛教、道教;抨击宋初浮华文风等方面概括石介生平主要活动。(2)本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即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唐宋时“三教合一”等方面分析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