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海以开拓创新 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赵稳成 郑盼盼 新产经 近年来, 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青海省商务厅切实发挥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 牢牢把握加快商贸领域改革发展、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三大关键领域,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全省商务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结构优化、多元发展、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2016 年底,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767.3 亿元, 同比增长 11%, 居西北五省区首位。对外贸易逆势回暖, 实现进出口总值 100.8亿元, 外贸市场呈现出主体增多、产品种类增加、质量结构优化的态势。加强商贸流通基础
2、建设以健全完善市场基础设施为重点, 着力打通构建现代化城乡流通网络, 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明显改善。新 (改) 建青海省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 168 个, 其中有24 个市场交易额超过亿元。启动实施“全国冷链物流综合示范”建设项目, 中央拨付财政资金 2 亿元, 带动社会投资 13.3 亿元, 项目建设得到商务部充分肯定, 认为在全国 10 个试点省份中走在了前列。商贸物流体系逐步完善, 物流、快递企业及分支机构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县级行政区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现回收率、利用率、再生率持续提高, 全省以西宁市、海南州、海东市、格尔木市为支撑的家政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建成, 药品配送供应网络已基本覆盖全
3、省。2016 年, 青海省冷库容量已达 32 万吨, 二手车交易量突破 4 万辆, 同比增长 23%。持续扩大城乡消费规模着眼消费市场出现的趋缓性增长、波动性变化、多样化需求, 深度挖掘消费潜力, 持续扩大消费规模, 2014 年青海省人均消费突破万元, 2016 年达到近 1.3万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由 2010 年的 26%提高至2016 年的 29.8%。抢抓节庆、会展、旅游等有利商机, 组织举办商品大集, 青海商品大集始终坚持“大美青海、绿色消费”的办展理念, 以展促销, 促进了青海企业融入全国大市场, 提升开放式发展水平。2010 年来, 先后在北京、厦门、
4、成都、西安、青岛、广州、重庆等地举办“青海商品大集”十三期, 组织全青海省内名特优新产品生产企业 579 家 (次) 参展, 展销种类逐年递增, 累计现场销售 3000 多万元, 累计签约金额达 23.4 亿元。通过举办青海商品大集活动, 极大提升了青海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有效推进了商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参展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培育、适应市场、拓展市场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 与内地的经贸交流合作得到有效拓展。参展企业通过“青海商品大集”, 在北京、上海、陕西、四川、福建、山东等地建立了长期销售渠道, 开辟了省外销售市场, 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全方位、零距离体验青海名特优新商品的平台
5、, 有力推进了青海省特色产品和企业“走出去”步伐。消费促进月活动由青海省商务厅主办, 以“增强供给能力, 促进消费升级”为主题, 该活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方式, 紧抓文化旅游、小长假、农村赶集等节庆商机, 围绕群众消费热点, 通过上下促动、城乡互动、行业联动等形式, 组织大型商贸企业、骨干流通企业、重点集贸市场、特色餐饮企业, 充分依托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广场、商业街、会展中心、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 重点举办小长假促销、旅游文化节促销、打折让利、汽车展销、送货下乡促销、餐饮打折促销等六大主题促消活动, 以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提振消费信心, 形成良好的
6、消费集聚效应, 繁荣消费市场。此外, 青海省商务厅还举办打折让利等一系列促销活动, 城乡市场呈现同步增长格局, 全省各市州年均增幅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密切关注消费市场运行态势, 制定应对举措, 注重大宗商品和日用消费品并重、限上限下并举, 初步形成国家、省级、市级三级消费品储备体系, 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商品市场整治规范, 开展产销衔接, 增加有效供给, 扩大企业销售, 平抑市场物价, 有力拉动消费增长。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积极推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 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新型流通发展方式转变, 培育经济新动力。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初步形成集贸易、物流、仓储、支付、培训、研发为一体的
7、多功能区, 引领带动海西、海北、海东等一批市州县级电子商务服务基地、服务中心投入运营, 30 多家本土电子商务平台相继上线运营。依托“万村千乡”农家店网络、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工程, 着力改善农牧区电子商务服务环境, 电子商务由城镇向农牧区延伸。2016 年, 青海省应用电子商务企业达到 3 万余家, 同比增长 31%。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 400 亿元, 同比增长 30%以上, 网络零售额突破 150 亿元, 同比增长 50%以上。开放型经济展现新面貌立足青海省情特点和自身优势, 着力建设对外合作交流平台, 着力打通全方位对外贸易渠道, 着力拓展对外开放合作空间, 青海省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
8、展取得新突破。积极开展“千万美元潜力企业”和“出口自主品牌”培育计划, 对外贸易结构得到优化, 以高附加值硅铁等资源加工型为主的骨干产品, 藏毯、民族服饰、特色纺织、农牧渔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的高原特色优势产品出口框架基本形成, 食用盐、青稞酒、沙棘果粉 (茶) 等产品去年首次实现出口。2016 年底, 青海省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 165 家, 培育建成 3 个国家级、4 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近年来, 青海省紧紧把握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大趋势, 加大现代服务业吸引外资力度, 在创新引资方式、提升引资质量上下功夫, 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吸引外资的全过程中去, 由工业类项目向金
9、融和高端服务业项目转变, 积极引进附加值高、上下游补链能力强的项目和企业。结合青海省产业发展趋势及优化产业结构目标, 进一步鼓励外资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鼓励类和优势产业领域,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在服务业领域的吸引外资工作, 大力提升服务业的招商引资程度, 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对外开放, 逐步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同时积极研究放开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对外的限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鼓励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 支持外资企业在青海省设立地区总部、
10、研发中心等机构, 与省内企业开展高端制造技术合作, 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应用, 进一步在盐湖化工、能源化工、有色冶金、建材、特色轻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产业等产业寻求与外方的合资合作, 推动外国先进技术的吸收转化, 不断提升青海省产业竞争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 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根据青海省外资工作实际, 认真总结青海省改革开放以来引资经验, 结合新形势、新要求, 进一步加大引资工作的改革创新力度, 提高便利化程度, 创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在引资管理工作中更加重视引进项目的后续管理和跟踪服务, 大力营造“安
11、定、稳妥、放心、诚信、和谐”的营商环境, 真正实现“你发财, 我发展”的互利双赢效果。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 做好吸收外资基础工作, 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不断提升青海省投资软环境。经过努力, 双向投资成效明显, 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占比由 2010 年的 5%提升到 2016 年的54.5%, 融资租赁和金融期货领域利用外资实现零突破, 对外承包工程实现零突破。融入“一带一路”显成效坚持“青海发展相对落后, 但开放步伐不能落后”的理念, 在总结青海省多年来对外开放经验的基础上, 明确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为总抓手的开放带动战略, 对加快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做了系统谋划和部署。率先在西部省
12、区建立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圆桌会议机制, 2016 年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贸易额近 5.08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2.7%;西宁航空口岸正式开通, 先后开辟 7 条国际 (地区) 航线, 首次成功开通朝觐包机;青海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 (B 型) 建成并封关运营, 填补了青藏地区海关保税特殊监管场所的空白。成功开行青藏地区首列中欧班列, 对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产生重要影响。走出国门成功举办“中国青海 (越南) 商品博览会”, 在白俄罗斯、米兰世博会分别举办“青海特色商品展示会”“青海主题日”等境外经贸活动。连续成功举办 13 届中国 (青海) 藏毯国际展览会 (以下简称藏毯展) 、藏毯展会由国
13、家商务部、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 藏毯是个古老并不断焕发生机的行业, 在建设“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 发展空间十分广阔。2003 年青海省政府首次提出把藏毯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 制定了全省藏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藏毯产业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列入全省重点工业建设项目, 青海藏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青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青海建设成为国际性藏毯生产集散地”的发展目标后, 有关部门不断加强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 青海省地毯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青海走向世界, 涌现出藏羊、圣源、喜马拉雅、卡比特等一批现代化规模企业, 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实
14、现了藏毯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形成了产业配套、链条完整、品种齐全的产业发展格局, 成为“大美青海”产业系列中最具青海特色的一张通往世界的“金名片”。青海藏毯产业努力克服市场需求低迷、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等重重困难, 以传承、挖掘、弘扬藏毯文化为宗旨, 紧紧抓住国家和青海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战略机遇, 认真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 不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新需求、新变化, 开发出了比较完整的纯毛系列、丝毛系列、丝绒系列、地铺系列产品, 地毯编织图案达到 3000 多个。建成南川工业园区藏毯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成为全国羊毛机制地
15、毯生产地;青海藏羊集团等企业在全国 10 多个省市建立 20 多个生产基地, 国内经销商达 1300 多家, 藏毯产品远销海外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 青海藏毯产业已经成为全国地毯行业的生力军和全球最大的藏毯生产基地。藏毯展会多次荣获“中国会展行业十佳优秀特色展会”和“中国会展经济产业贡献奖”等殊荣, 2015 年获得世界展览业协会 UFI 认证, 成为国内唯一通过 UFI 认证的专业地毯展会, 并跨入国际知名品牌展会行列。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齐发展青海省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超市、大型卖场、高端消费品进口直销中心、冷链物流、线上线下等新型商业模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引进大润发、万达
16、广场、黄金口岸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等一批新型连锁经营型、购物娱乐一体型、高端消费型商业业态模式, 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理念、消费费方式的转变。在境外建设 17 个“青海特色商品国际营销中心”, 建成 11 个省内综合性进口商品展销平台, 开拓特色产品国内外市场, 满足省内消费者日益提升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注重电子商务在批发、零售、餐饮、家政、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推动 1400 多家零售店转型升级, 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 加快了实体企业与网络市场的融合发展。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商业保理业务探索尝试, 批准成立 5 家商业保理试点企业。获批成立全省首家内资直销和融资租赁企业。今年 1-7 月, 青海
17、省商务经济持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44.9 亿元, 同比增长 10.4%。全省自营商品进出口总额增长 53.9%, 其中, 进口额同比增长 76.3%;出口额同比增长 40.8%, 新能源出口、牛肉进口实现零突破。超额完成民生十件实事新 (改) 建 100 个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和 20 个社区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网点的年度目标任务。西宁、海东公益性农贸市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8 月 20 日, 成功开行青海格尔木俄罗斯彼尔姆的中欧班列, 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趟抵达彼尔姆的整装班列。当前, 青海省商务厅正在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18、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以“四个转变”发展思路为引领, 围绕“一个同步、四个更加”奋斗目标, 以深化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着力优化外贸结构, 着力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着力培育发展新型业态, 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不断增强内贸外贸、线上线下、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确保完成商务领域全年目标任务。一是推动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推进流通现代化、构建智慧供应链三个重点环节, 重点启动生活服务消费提升行动计划、传统零售企业创新转型行动计划、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行动计划、物流基础建设更新改造行动计划、特色产品“全国行”“网上行”“进名店”行动
19、计划等五大行动计划, 加紧研究“百店出海工程”, 推进全省内贸流通补齐短板、提质增效。二是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公益性市场、标准化体系等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积极推进商务惠民, 重点抓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商互联”、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四个方面的工作。三是大力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金融和跨境电子商务, 推动“互联网+”在生活服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重点抓好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范围、持续推进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电商精准扶贫能力三个方面的工作。四是促进外贸回稳向好。以贯彻落实青海省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措施和青海省贯彻落实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意见两个政策文件为牵引, 加快出台青海省千万美元潜力和自主出口品牌“双育计划”实施方案, 重点抓好大力培育进出口企业主体、加快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扩大进口规模、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等工作。五是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围绕青海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 重点抓好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深入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支持双向投资促进贸易发展三个方面的工作。六是积极推进口岸建设发展。以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口岸服务功能为目标, 重点抓好加强对外空中通道建设、积极推进国际陆港和保税中心建设、提升口岸服务水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