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语文专题(8)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及答案.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730579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8)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专题(8)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专题(8)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专题(8)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语文专题(8)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 题 八 仿 用 和 变 换 句 式 含 修 辞 学法 形似神合,意定形变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2015 年、2014 年和 2013 年全国卷都没有考查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 。从前几年的全国卷命题来看,仿用句式是考查重点,几乎每年必考;变换句式在 2011 年考查过。仿写时一般涉及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其中涉及较多的是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变换重点是长短句互换。学案 1 修 辞 手 法“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显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 “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

2、学们补上这一课。一、9 种修辞手法明鉴(一)比 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2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1)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

3、芽。(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喻词常由“是” “就是”“成了” “成为” “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如:生活是海洋。(3)借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

4、全世界。(4)博喻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例如: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二)借 代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点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 )和“借体”(借用事物) ,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2分类(1)特征代本体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

5、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 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叫他们“三道头” 。含厌恶、鄙视的意味。(2)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3)处所代本体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例如:“两杯龙井” ,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龙井”代“龙井茶” , “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4)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

6、缁衣。“眉”代“头” 。(5)具体代抽象例如: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火药味”代“战争气氛” , “艳歌” “浪舞”代“太平景象” 。(6)结果代原因例如: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例如: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三)比 拟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1特点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

7、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2分类(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几种。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2)拟物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以人拟物)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以物拟物)(四)夸 张夸张是为

8、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点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2分类(1)扩大夸张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缩小夸张例如: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3)超前夸张例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五)对 偶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点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2分类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对和宽对。

9、(1)严对就是严格的对偶。 “严”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平仄相对;词汇方面,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当,语法结构必须相同。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宽对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当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例如: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六)排 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1特点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

10、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2分类(1)短语排比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甘霖。(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单句排比由几个句子构成的排比。例如:天太大。海太阔。人太老。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一。胆子和力气太小。舌苔太厚( 王蒙海的梦)(4)段落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段落组成,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常用相同的句子提领。(七)反 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

11、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1分类(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反复只需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两次,即可构成;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仿的短语、句子,才能构成。(八)设 问下面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它是无疑而问的一种;(2)设问的部分一般包括自问、他问或自拟他问;(3)设问后面的答案包括自答、他答或自拟

12、他答。(九)反 问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1特点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已由句子本身阐明。正因为“反问”的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用疑问表感叹,句末也可用叹号。2分类(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例如: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啊,黄继光、刘胡兰不都是党亲手培育的用共产主义的甘霖灌溉出来的鲜花吗?(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例如: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 ,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炎黄

13、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应用体验1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裘皮大衣厂广告:“该大衣唯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A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B双关 反衬 双关 拟人C双关 拟人 比喻 比喻D反复 反衬 拟人 比喻解析:选 B “打”兼有“ 打交道”与“打印”双重含义,语义双关。中的“缺点”实乃褒赞之辞,正话反说之意。中的“足下”既指脚下的鞋,又是第二人称的敬称;“添光”既指鞋油质量好、光彩足,又指给人“增添了面子”

14、。用拟人手法。2下面的句子都是同学们在日常习作中对“父亲”的描写,请判断他们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父亲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默默开垦自己的一片土地,从不抱怨。父亲一生保守,视新思想为毒蛇猛兽,他对这些迷失人心志的东西从来都是避而远之。父亲出身贫寒,祖祖辈辈都是布衣短褐,除了躬耕桑麻,实在不知还能干些什么。每到傍晚,那杆烟枪就开始了与父亲的交谈,在“咕噜咕噜”的吞云吐雾间,解读着父亲的内心世界。从来安静无声的父亲突然震怒起来,冲着我和母亲狂吠:“滚,都给我滚!”答: 参考答案:暗喻 明喻 借代 拟人 拟物3(2011重庆高考)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

15、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黑墨 黑钻石 黑夜 黑葡萄(1)此刻,她那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_ 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1) ,理由: (2) ,理由: 解析:作答时,一方面要抓住喻体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分析语境中本体的特点。只有当本体与喻体的特征最大可能地相似了,才是最好的比喻。从形状相似来看、可以做眼睛的喻体。参考答案:(1) 理由:黑葡萄切合眼睛“大而圆”的特点,颜色可与 “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相契合。(2) 理由:句中有“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与之相照应的只能是能闪烁光亮的 “黑钻石”

16、。4(2012重庆高考)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1)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_。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解析: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横线前的内容,明确文段的中心内容。本段文字讲的是“不可抛弃宽容之心” 。根据语境“遭遇无意的伤害” ,可排除,因为牛被牛虻叮咬,不是“无意” ,不让“做一颗明星”不能说就是“伤害” 。根据不可抛弃“那一颗宽容之心”可排除,只有第句

17、讲的是宽容之心。参考答案:(2)请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要求:运用比拟,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语意连贯。水,有着很强的可变性:伸长脖子,就变成了江河;站直身子,就变成了喷泉; , 。解析:题目要求(“运用比拟 ”和“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 非常明确。横线前面的两个句子运用比拟手法从水的姿态入手,解说了水的可变性。仿写的两个句子也应该对水的可变性从另外的方面或角度( 如水的“三态” ,水花、水滴等) 进行解说。注意,冒号前面的内容是引领后面各分句的总括句。参考答案:亲吻礁石 就变成了浪花二、3 组易混修辞辨识(一)比拟 VS 比喻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 )的

18、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 。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 “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喻是“以此喻彼” ,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 ,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如“风愤怒的时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应用体验1下面选项中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对具体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_。花园里的花朵,只能是被动地供游人观赏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

19、明的隔离状态里鸟笼中的小鸟,失去生命的自由和活泼的灵性铁屋子里的婴孩,渐渐地沉入更深的迷惘解析:句子的“本体”强调的是:“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使作者“丧失对具体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外界视而不见” ,故只有最恰当。强调自主性的缺乏,强调失去自由的痛苦,强调无知与懵懂,都不符合“本体”所要表达的意思。参考答案:(二)借喻 VS 借代区别借喻和借代的方法有三:看实际上是两种事物还是一种事物。借喻所用的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而借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原来事物的一部分来指代该事物。看它们构成的基础。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本体和喻体这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而借代中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却基本上

20、指的是同一事物,构成借代的基础则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看能否变成明喻。凡借喻大都可以变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应用体验2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D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解析:选 A A 项的“琼” “玉”是比喻,B 项的“黄发垂髫” 、C 项的“锦鳞” 、D 项的“马褂” “西装”都是借代。(三)对偶 VS 排比对偶和排比不同。对偶仅限于两项,排比必须是三项或三项以上;对偶一般要求字数相等,最好不出现相同词语,排比可以字数参差,长短不齐,常常要重复

21、某些词语。应用体验3把下面画线处的语句改为对偶句。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答: 参考答案:面临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林木苍翠的高山。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背靠高山,高山林木苍翠。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答: 参考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学案 2 仿 用 句 式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或情境) ,仿照给定的

22、 (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同一话题的新句子。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综合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对于仿写题而言,审题很关键,故本学案将先从“掌握仿用句式 2 大要领”学仿写技巧,然后“通晓仿用句式 5 大题型”练仿写能力。一、掌握仿用句式 2 大要领要领一:审题“3 审”确保仿写方向不跑偏(2011四川高考)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句式一致;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5 分)康桥 边城

23、雨巷 蜀道例句:赤壁, 雄奇伟岸, 大气磅礴, 壮丽多姿, 激荡起我心中的你 的 你 的 你 的 不 正 好豪情 ?吗参考答案:康桥, 明净艳丽, 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 唤醒了我生你 的 你 的 不 正 好命的觉悟 ?吗一审:审句式定仿写框架即:审视例句(被仿句)的结构特点,提炼出句式框架,确定仿写可 “套用”的部分。审句式要注意关注以下两点:(1)从大的方面来说,要注意分句间的结构关系要明确例句是并列,还是对比;是并列,还是递进;是假设,还是条件,等等。在明确结构关系时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及标点的暗示作用,如分号表示分句间的并列或对举关系,冒号有时表示分句间是总分(分总) 关系等等。(2)

24、从小的方面来说,要注意句子用词特点用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用词类型,是两字词语,还是四字词语;是动宾结构,还是偏正结构。二是审用词风格,是含蓄,还是直白;是典雅,还是朴实,等等。如上面例句中“雄奇伟岸” “大气磅礴” “壮丽多姿”均是四字词语,用词大气。 “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是动宾短语。如上面例题的基本结构:(话题),你的(四字的形容词性短语) ,你的(四字的形容词性短语),你的(四字的形容词性短语) ,不正好(动宾短语) 吗?上面的括号之外的结构是仿句时的框架套子,是仿句时无需改动的部分。括号之内的是需要仿写补充的。二审:审技巧定仿写手法审视例句(被仿句)所用的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在

25、审视修辞手法时,要注意有些题目的题干中对修辞有明确的要求。题干中没有明确的,也要看看例句中是否隐含修辞的使用。注意:有的修辞手法往往还有小的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确认究竟是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以比喻为例,还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三审:审内容定仿写中心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例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重在思考仿写句的句意与例句句意性质一致)二是例句的感情基调如何。(是忧伤沉重,还是喜悦明快等。仿句要尽量与例句保持一致,这样比较保险)如上面示例其基调就是激情四溢、意气风发。当然,也并非说仿句一定要与例句的感情基调一致,内容的变化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仍以上面例题为例,若选择“康桥、边城、雨巷、蜀道”

26、,只要表达的情思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 ,两者相协调,就完全可以。要领二:答题“2 招”确保答案准确又规范一招:调动积累,多方联想做题时要善于联想,多方联想,尤其要善于利用相似或相近联想来打开思路。如例句给的是山水,你可以联想到花草;给的是春风秋叶,你要联想到夏雨冬梅。二招:搭好骨架,丰富血肉先主干后枝叶,即先搭架子,再填材料,先选定对象、句子主干,再添局部文字。不能一步到位,而应逐步打磨,先打草稿,润色通读后,填写答案。解题示范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示例: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步骤一:审题定方向一审句式:机

27、遇 (对象甲) (量词)(名词作喻体 A),对 于 是 一(对象乙) (量词)( 名词作喻体 B),对 于 是 一(对象丙) (量词)( 名词作喻体 C)。对 于 是 一二审技巧:比喻修辞注意对象甲与喻体 A、对象乙与喻体 B、对象丙与喻体 C 之间的比喻应合理。对象甲乙是正面的,对象丙是反面的。喻体 A 是三字词语,喻体 B 是两字词语,喻体 C 是四字词语。三审内容:说明机遇对于不同的人的不同意义步骤二:答题要规范机遇对于英才是一辆便乘车,对于智者是一条捷径,对于愚者是一缕过眼烟云。应用体验请按照下面的提示以及上面的方法示例,完成下面的题目。(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

28、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成长是什么?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就像 , 。步骤一:审题定方向一审句式(内部结构和特点):前半分句定主动定宾,后半分句 定主动定 1定 2宾。两分句紧密相连。二审技巧:比喻和顶真修辞。三审内容:例句写了成长的势不可挡,展现出了高昂的格调,流露出一往无前之气。步骤二:答题要规范沉寂的秋色挡不住凛冽的北风 凛冽的北风挡不住你迈向春天的轻快的脚步(2)请从“知识” “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两个句子。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仿句:

29、;。步骤一:审题定方向一审句式(内部结构和特点):两个分句总体上是正反对比关系。两句的首半句均是“是”字句形式的比喻句;后半句一个为条件关系“只要总会” ,一个为假设关系“如果就” 。二审技巧:比喻修辞。三审内容: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要珍惜时间。步骤二:答题要规范(示例一) 知识,是枝头上的果实,只要勤奋采集,终会有所收获;知识,是山顶上的美景,如果你害怕攀登,就会无法欣赏。(示例二) 兴趣,是飞鸟的翅膀,只要你正确地驾驭,就会飞上理想的天空;兴趣,是河中的洪水,如果你不好好疏导,也会冲入欲望的深渊。二、通晓仿用句式 5 大题型仿写句子的常见题型一般分为以下五种:命题(话题) 式仿写、自由 (开

30、放)式仿写、嵌入(填空)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对联式仿写。题型一 命题( 话题)式仿写命题(话题) 式仿写,即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以同一话题或另外提出新的命题内容( 即话题) ,按例句格式进行仿写。例 1 (2014 浙江高考 )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 “湖” “鱼”作为描述对象。(4 分)示例弯月落在湖水中;鱼儿游去了,碎得月影半池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自主尝试 解析 解答此题时,首先应明确题目要求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 ”。其次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月”与“鱼”同在“湖”中,有动有静,第三句紧承前两句营造的意境,第四句有着

31、丰富的想象力和意趣。再次要明确示例的表现手法,第四句是想象的内容,同时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最后要注意所写句子符合情理。参考答案 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题型二 自由 (开放)式仿写自由(开放) 式仿写是给出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不设定话题,不限定仿写内容,只对句式或修辞手法作相应的要求。例 2 (2012 新课标全国卷 )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 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自主尝试 解析 注意题干中“自选话题”和“使用拟

32、人的修辞手法 ”的要求;最后一句要揭示景物描写展示的哲理。参考答案 (示例一)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树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不要逞强。(示例二) 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弃。题型三 嵌入( 填空)式仿写在所提供材料中间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再造句子嵌入空缺处,且要与上下文衔接。解答嵌入(填空)式仿写题的关键是研究语段语境,根据例句的上级语境和例句本身,明确对空缺句子的潜在要求,选择符合这个要求的对象,按仿写句子的一般方式进行仿写即可。例 3 (2012 天津高考

33、 )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4 分)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自主尝试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做到跟原句的“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的句式相符,其次要做到与后文的“漠北黄沙”和“江南水乡”呼应。参考答案 与岑参同赏“梨花” 与柳永泛舟钱塘题型四 续写式仿写续写式仿写题一般要求为: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例 4 (2012 四川高考 )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回忆”与

34、“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语意连贯。(6 分)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希望_;回忆_,希望_。自主尝试 解析 题干明确要求使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要精心选择可以对比的意象,做到句式协调,语意连贯。参考答案 (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 (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 (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 (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题型五 对联式仿写写对联可看作是句式仿写、句式变换或句子排序等题型的又一新形式,既可以综合考查考生的修辞知识及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使考生在写对联时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深入而广泛地表现丰富

35、多彩的社会生活。因此,可以说,对联题是一类以综合知识考查为重点并侧重能力的典型试题。对联式仿写 4 原则1字数相等虽说对联的篇幅可长可短,但上下联的字数一般要相等。如果字数不等,那就对不起来,联不起来。请看对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老师出)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郭沫若对)。 ”很明显,上下联字数相等,都是 11 字。2词性相同上下联的词性要一致。不仅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而且最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如此等等。如下面的对联:“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千佛寺,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 ”很显然“万、千、百”和“一、二、三”是数词对数词, “造成”和

36、“摇过”是动词对动词, “砖、瓦、工”和“篙、橹、人” 、 “千佛寺”和“四平桥”都是名词对名词。3结构相称要想对仗工整,除了字数、词性的要求外,还要求上下联的结构对称一致。具体来说,就是偏正对偏正,动宾对动宾,主谓对主谓,并列对并列。下面对联的结构就非常对称:“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显然, “三七岁月”和“一度春秋”是偏正对偏正, “花甲重逢”和“古稀双庆”是主谓对主谓, “增加三七岁月”和“更多一度春秋”是动宾对动宾。4内容相应这是指上下联不仅意义要相联,而且所涉及的事物也要相对或相关。常见的是天文类对天文类,地理类对地理类,花木类对花木类,禽兽类对禽兽类,节

37、令类对节令类,数目类对数目类等。此外,上下联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字,否则,就犯了对联的大忌。例 5 (2012 四川高考 )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内容与节日相关;可以不考虑平仄。(5 分)(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自主尝试 解析 题干要求拟写特定节日的对联,即要求写出给定上(下)联的对偶句,考生要注意以下要求:有节日特点;与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句意相近或相对。参考答案 (1)端午 下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2)中秋 上联:清风一缕拂丹桂学案 3 变 换 句 式变换句式就是能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改成适应语境要求的句子。变换句式有

38、两个原则:一是必须服从表达效果的需要,二是不可改变句子的原意。它考查的类型较多,综观历年高考题,经常考查的有长短句互换、句子重组、整散句变换、语体的变换等 4 大题型。题型一 长短句互换举例 特点长句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以城乡社区为依托,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为满足居住在家的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长句是使用词语多、形体长、结构复杂的单句,它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如长句的主干是“居家养老服务是养老服务模式” 。其他都是它们的修饰语。长句的特点:表意严密,内容丰富,精确细致。短句居家养老服务可

39、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为了满足居住在家的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以城乡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短句是使用词语少、形体短、结构简单的单句。如短句的 4 个句子都较短。这些短句组合起来表达的内容与左栏一个长句所表达的内容相同。短句的特点: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一)长句变短句例 1 (2011 新课标全国卷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 分)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

40、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自主尝试 解析 长句变短句,首先要准确把握句子的原意,在变换前认真分析句子的构成元素,分清主次,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运用“剥离法” ,把中心语中的并列修饰成分分开,形成几个并列的分句。最后检查所改的句子是否改变了原意,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符合逻辑。参考答案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为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做了工作。他还为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做出了杰出贡献。解题方略长句变短句

41、“3 步骤”长句变短句绝不是把一个长句子随意切割成几个短句这样简单,它是有严格的操作步骤的。第一步:找准主干句“主干句”是指重要的中心的句子,不简单等同于“句子主干” ,它可以包含部分修饰语。找到主干句后,把它暂放一边。之所以“暂放一边” ,一是因为这个句子的位置待定或放在段首,或放在段尾,一般不在中间,二是因为这个句子在整理成段时或需要“增删词语” 。找准主干句就等于完成了长变短的三分之二。第二步:抽出修饰语独立成句把长句的修饰语分别抽出,写成若干个完整的短句。并列型的修饰语可采用并列关系抽取,包含型的修饰语要根据逻辑关系整理出几个句子。第三步:整合成连贯的语段长句变成短句后,这些短句必须构

42、成一个连贯的语段,而不是互不相干的几个独立句子,所以在操作时不要被题目中给出的序号、标点所迷惑。所谓整合,就是通过合理排序、使用衔接词(借代词和关联词 )、增删词语等手段把前两步析出的短句整理成一段连贯的话。(二)短句变长句例 2 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4 分)(1)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损毁、倒塌。(2)这是因为寺庙、佛塔选址和建筑有玄机。(3)它们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4)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 。自主尝试 解析 第一步,分析各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可以做长句主干的一个句子,作为长句主干。此句

43、的主干是“科学最终揭开了这一不倒之谜 ”。第二步,根据各句关系,确定修饰成分,并明确它们的位置。第(2)(3)句作为第(1)句中“寺庙、佛塔”的定语补充进去,然后把补充后的句子替代主干句中的指代词“这” 。第三步,检查变换后的句子是否是一个单句,是否与原来的短句表达的意思一致。参考答案 科学最终揭开了选址和建筑有玄机,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的寺庙、佛塔在地震中往往不容易损毁、倒塌的“不倒之谜” 。解题方略短句变长句“3 步骤”第一步,确定长句的主干。分析所给的几个短句中共同陈述的对象,定为长句的主语,然后再依次确定谓语和宾语。第二步,组合附加成分。将短句中的其余内容合理

44、转化为长句的定语、状语或补语。第三步,复查验证排序。检查变换后的句子的主干成分、附加成分、并列成分等的语序是否恰当。特别提示:下定义题在压缩语段和变换句式中均有出现。所不同的是:压缩语段所给的是一个完整的语段,要求从中提取信息,组成定义,可以舍弃一些次要信息;变换句式所给的是几个编组句子,可以增删词语,一般不能改变原意。题型二 句子重组句子重组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重造一个新句子。这种方式与单纯语法方面的变换相比,变化要大一些,难度也要大一些,但却是近年高考常见的题型。原句 我们从那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被时间冲刷,但内容仍然新鲜有

45、用的不朽的书籍中,接受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以“那些不朽的书籍”为陈述对象,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分析:这三个句子只是句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重组句重组原句 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它们能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以“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为开头,重组原句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是从那些不朽的书籍得到的,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子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改变原意或者遗漏信息。例 3 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个句子,每句均以“静”字开头。(3 分)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

46、,都要以“静”为自己的独特韵律。有了“静” ,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 ,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自主尝试 解析 第一分句把“静为自己的独特韵律”作为句子主干,以 “中国古典园林”替换“自己” ,将“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定语即可;第二分句“全部构建”受“静”影响“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 ,重组可选用使动句,让“全部构建”作兼语,让“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作兼语的谓语部分即可;第三分句只要将“静”置于开头,添加“一旦”等这样的关联词语,将代词替换为其所指代对象即可。参考答案 “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的中国古

47、典园林独特的韵律; “静”能使全部构建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静” 一旦失去,园林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了。解题方略句子重组“4 步骤”句子重组题型,多是改变句子的开头或改变陈述对象,让考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重新表述。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如例 3“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个句子,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第二步: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句式特点、分句间的关系、句子的结构特点等如例 3中的第二句( 有了“静” ,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句间关系是条件关系。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若搞不清原句层次关系,很难重组得好。第三步:根据重组的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如例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