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深基坑组合支护 【摘 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中组合支护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基;深基坑;支护 建筑地基是否稳固直接决定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岩土工程中,丘陵地带的土层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多常见为土岩组合形式,即上层土层为回填土、碎石,下层为岩石。这种土层结构给选取基坑支护方式带来了一定难度。近年来,组合支护方式作为一种针对此种土层特征的、经济而有效的基坑支护形式,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组合支护方式的应用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实际方案的对比
2、选着,经常采用组合支护方式,即人工挖孔桩、劲性桩、管式锚杆、预应力锚索联合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劲性桩施工有时由于基坑排土下挖,无法与整体岩石的方式牢固相接,它们之间存在平均500mm厚度的间隙,对此,需要采用支模、打钢筋混凝土面板墙的技术,使劲性桩和与人工挖孔桩衔接为一个整体。在钢管桩外壁支模板,模板高度为钢管桩桩顶标高下500mm,内部编制8mm、间距200mm200mm钢筋网,在锚索施工部位用直径200mm的PVC管做成的预埋件进行预埋,最后浇注C25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分两次浇注,间隔时间为6h,防止压力过大,混凝土胀裂模板,最后形成600mm厚度的钢筋混凝土面板墙,作为劲性桩和人工挖孔
3、桩的加固衔接。这种组合支护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层复杂地区难以施工的问题,也节省了工程造价。 2工程实例应用 2.1工程地质概况 某建筑工程位于某地区复杂的丘陵地带,拟建建筑物带有3层地下室,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支护性质为临时性支护。本工程场地地势高低起伏较大,施工面标高9.4122.64m;场地地貌单元属于低丘陵斜坡。该基坑深度8.5813.17m,通过工程勘察资料显示,自上而下出露杂填土、淤泥质土混砾石、砂卵石、中风化板岩,中风化石英岩。 2.2基坑稳定性计算 本工程基坑的稳定性计算采用理正岩土计算软件5.11版中的边坡稳定分析和岩质边坡分析2个模块,按2种情况同时进行验算。第一种情况是计
4、算分为2个步骤,按照土层信息,以土层和岩石的分界面为界限分为2个部分加以计算,对上层部分进行等厚土层稳定性分析验算,采用圆弧法进行计算,设计桩锚支护以达到安全系数要求;下层部分的验算则是在把上层验算完成的部分看做均布荷载的基础上,按岩质结构体进行简单平面滑动稳定分析验算,采用直线法进行计算,设计锚索支护以达到安全系数要求。 第二种情况是从上到下直接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按不同的土层信息进行等厚土层稳定性分析验算,采用圆弧法进行计算,不区分土层和岩层,设计桩锚支护以达到安全系数要求。 经2种情况的整体稳定性核算,基坑支护安全系数均达到1.35以上,符合要求。 2.3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2.3.1人工
5、挖孔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径为1.0m,间距为1.8m,桩孔定位时要反复与设计图核准,在确定无误后方可施工,确保每个桩孔定位准确。严格控制桩孔的垂直度,在施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桩径偏差和桩中心距桩边的半径偏差,直至挖到持力层,井轴线倾斜度必须控制在施工规范以内,以确保施工精度。钢筋笼下入时,焊接时应准确定位,以保证与井的同心度。桩芯混凝土、冠梁混凝土等级为C25,桩芯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支护桩钢筋保护层厚50mm,支护桩在挖掘过程中应间隔施工,如施工过程中遇基岩无法继续挖掘,采取爆破手段继续下挖,应保证桩嵌入完整岩石不少于1.0m。 2.3.2劲性桩 劲性桩采用岩心钻机成孔,钻进过程
6、中应严格控制进尺速度,以保证钻孔垂直度。劲性桩与支护桩间距0.5m,劲性桩采用直径108mm、壁厚6mm无缝钢管,钻孔孔径130mm,入基坑底部2.0m,劲性桩水平间距0.9m,位于人工挖孔桩桩体两侧,不妨碍锚索施工,与支护桩搭接长度1.0m,孔内灌注M30水泥浆,劲性桩顶端用一根通长的25b槽钢焊接水平相连。 2.3.3管式锚杆 采用XY-4型履带式岩心钻机钻进工艺,即利用该钻机的大扭矩、低转速、移动灵活的特点实施锚杆贯入,管式锚杆采用D50地质钻杆,设计强度570MPa。管式锚杆钻孔孔径50mm,水平间距1.8m,竖向间距2.00m,锚固段为花管,孔眼直径5mm,间距300mm交错布置。管
7、式锚杆注浆采用灰水比1:0.45素水泥浆注入,注浆压力控制在1.52.5MPa之间,以保证注浆密实度,达到可靠锚固力。 2.3.4预应力锚索 锚索孔成孔采用MD-50型锚孔钻机,高风压冲击和旋转相结合,从而保证钻孔顺直、锚孔成孔质量和成孔速度,预应力锚索采用375钢绞线,锚索钻孔孔径130mm,水平间距1.8m(2.0m),竖向间距依计算大小不等,锚索呈梅花状交错布置。锚索孔注浆采用灰水比为10.45素水泥浆注入,注浆压力控制在1.52.5MPa之间,以保证注浆密实度,从而使锚固力达到要求。 2.4施工效果的检验 从基坑开挖至地下室土方回填前,对基坑侧壁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进行跟踪观测。基坑开
8、挖后按规范布置监测点,在冠梁顶部每隔20m设置一个标尺监测点,用经纬仪每隔34天监测一次,雨季加大观测频率,及时记录位移变化,每天的变化不得超过2mm,顶部水平位移累积量不得大于30mm。经过严密监测,本基坑水平位移量每天的变化均在2mm范围内,水平位移累积量为10mm,小于30mm规范要求,竖向沉降基本为零,未出现裂缝等不良现象,基坑支护加固效果良好。 3结束语 组合支护方式成功解决了地层复杂地区难以确定支护方案的难题,破除了单一支护方式的局限性,并且节省了机械挖孔的造价,这种人工挖孔桩与劲性桩相结合、管式锚杆与锚索相结合、挂网喷射混凝土的联合支护方式,以其成熟的施工技术、经济可靠的施工方法,在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相国.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D.山东大学 2011. 2康红普.锚杆支护组合构件的力学性能与支护效果分析J.煤炭学报.2011(07). 3王鹏.杂填土场地基坑边坡土钉墙支护设计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