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产学研凝聚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吴位刚 王景河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 要: 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也倍受关注。对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学界已探索出多种方案, 其中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引人瞩目。但现有的产学研培养模式因为各参与主体合作目标不一致、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等原因导致合作关系的松散与不稳定, 影响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效果。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借助中介机构凝聚功能来加强与深化产学研各主体的合作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求的产学研凝聚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产学研; 中介
2、; 凝聚协同创新; 作者简介:吴位刚,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的研究;作者简介:王景河,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学科中关于网络营销理论及电子商务技术方面的研究。基金:华侨大学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凝聚协同创新型的产学研模式研究及实践 (重点教改项目) , 经费 5 万元电子商务作为全新的商务模式不仅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效率, 也对参与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需要参与各方的热情, 还需要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成功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但归根结底, 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于大量的优秀人才。现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
3、弊端, 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已经对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1、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1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效果不佳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从无到有, 社会化电子商务培训服务的日益丰富,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涵盖技术、运营、管理和服务等多环节、多层次的优秀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人才队伍规模稳步增长, 人才素质不断提高, 对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推动商务活动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 应该看到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人才培养规模不足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供需之间仍然存在
4、相当大的缺口。我国电子商务正越来越深刻地融入社会经济活动整体, 过去那些仅有单一技术背景或管理背景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转型和发展的需要, 兼具技术和管理背景且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据专家估计, 未来十年, 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人才缺口约 250 万人, 因此, 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瓶颈。(2) 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可分为技术支持层、一般管理层和高级管理层三个层次。其中, 技术支持层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方面, 这方面的人才已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一般管理层的人员是电子商务行业的主要就业群体, 他们不需要深入掌握具
5、体的技术细节, 只需要理解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 目前这部分人才供给也基本能满足需求。高级管理层主要指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 要求他们不仅熟悉电子商务的流程, 还要求深刻理解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 并具有较强的变革能力和创新意识, 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显然还不够到位。(3) 优质师资缺乏, 教学水平不高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商业活动方式, 而电子商务专业也属于新兴专业, 各高校和教育机构对其研究时间较短, 教学和科研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各高校中真正能满足电子商务高质量教学要求的师资还相对欠缺, 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专业书籍和资料不够系统深入, 严重滞后于电子商务实践, 而且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
6、师普遍欠缺电子商务实践经验。(4) 缺乏技能训练, 理论脱离实际现有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务, 缺乏紧扣应用场景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电子商务对参与人员的实操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已开发一些电子商务实验软件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 但这类软件开发周期长, 版本更新慢, 所提供的功能严重滞后于现有的产业实践, 对提高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水平作用相当有限。1.2 基于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应用水平不断深入, 社会和企业对专业性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多样化特征, 高校在人才培养模
7、式上需要不断创新, 力争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创新型的电子商务高级专业人才。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顺应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一些成功的案例也证明其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产学研合作是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有机结合的最佳途径, 是由教育、科研和产业经济三者之间内在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美国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最成功的国家, 其成功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以及良好的运行机制。美国产学研合作的成功, 直接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催生了新一轮的发展活力, 其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1.3 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
8、性目前, 在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中, 产学研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都不尽如人意, 有些高校尚未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有些虽已建立合作关系, 但合作更多停留在表面, 未能向深层次发展。产学研合作中经常出现问题, 导致合作关系松散而不稳定。影响产学研合作稳定的主要原因是:(1) 合作意愿低产学研合作框架中的互补优势、协同效应等能够增强成员间合作意愿, 合作的预期收益则增强了合作契约的稳定性。合作中各参与主体的诉求的合理满足, 是保持合作稳定性的基础。这就要求所有的合作伙伴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异质能力, 并能在合作中提供自己的优势。此外, 合作各方追求的目标和执有的理念是否一致, 对产学研合作的稳定
9、性的影响也至关重要。现有的产学研合作基本上都以某一强势参与方为主导, 更多关注自身利益的满足, 其它参与方的利益得不到保证, 合作的积极性也因此受挫。(2) 缺乏制度约束在合作中存在合作方彼此间利用对方的信任采取机会主义行为, 从而增加自身利益的可能性, 这就需要正式契约的制约。目前, 合作制度不够完善, 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 导致矛盾和纠纷的解决极为困难。因此, 制度环境的建设刻不容缓。(3) 市场信用机制不完善完善的市场信用机制对合作伙伴是一种无形的激励, 如果合作各方均能信守承诺, 在市场信用机制作用下, 合作各方的声誉都将得到提高, 而好的声誉又为下一次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产学研合作的
10、稳定性也受到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东亚国家 (包括中国) 的组织在组建及生存中普遍存在各种非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有助于产学研合作中信任机制和惩罚机制的形成, 信任机制将促使合作参与方选择合作以追求更大利益, 而惩罚机制则会降低各参与方的机会主义行为, 从而提高产学研合作的稳定性。(4) 合作紧密度不高在产学研协同中, 合作关系紧密度越高, 合作就越融洽, 合作的稳定性也越高。特别是当合作者之间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相似时, 相互之间合作关系更为融洽。较高的沟通的频率和渠道的多样性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通过协调, 当合作者将它们的行为调整到符合其他合作者的预期时, 合作就会较稳定。合作满意度也
11、将影响合作的紧密度与稳定性。(5) 路径依赖如果协作参与者处于多路径选择环境中, 则将影响合作的稳定性。在多路径选择环境中, 参与者越多, 合作越不稳定。在合作过程中, 如果一个或多个产学研合作方进行资产的专项投资, 就会产生“套牢”效应。再加上合作中资源要素的成本效应, 将导致合作的进入壁垒和垄断程度提高, 退出难度也将增大, 由此产生的路径依赖, 将导致合作的稳定性提高。2、凝聚协同创新的内涵2.1 中介组织及其特点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独立存在的中介组织, 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逐渐从其它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独立出来的。因此, 中介组织除了具有一般经济组织的共同特征外,
12、还有其自身的特点:(1) 知识密集性中介组织的竞争力来源于其所具有的信息优势、知识优势、专业技能优势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所以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大都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再结合现代技术手段, 提供有效的中介服务, 体现出知识密集性的特点。(2) 中间性中介组织联接各社会主体, 通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为协调经济活动中各参与主体的利益提供服务, 在服务的协调中谋求自身的发展。中介的这种中间性的特征是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功能的体现。(3) 公正性鉴定和监督服务是中介组织的重要功能, 这首先要求中介本身具有公正性。社会中介机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或有偿服务时, 需要遵循独立
13、、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这也是中介组织的立身之本。2.2 中介组织的凝聚作用社会中介类型多种多样, 功能也各不相同。总体来说, 社会中介一般具有以下五大功能。(1) 监督功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 中介的作用不可或缺, 其监督功能也日益增强。特别是在监督企业行为、协调市场矛盾、稳定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 鉴证和评审功能市场中介组织依托其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 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并在相关契约的约束下, 接受市场主体的委托, 站在客观、独立、公正的立场上, 提供中介服务。(3) 协调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的职能逐渐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由微观管理转
14、向为宏观调控。这就需要各中介机构在政府宏观调控与企业微观管理之间, 实施中观协调管理。中介作为产学研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可以很好地联接各参与主体, 沟通信息、消弥分歧, 发挥着协调、凝聚和润滑的作用。(4) 服务功能中介作为一种服务性的社会经济组织, 承担着有别于政府的社会管理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处理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基本原则是由社会主体根据契约自行协调解决, 但当市场失灵或因各种原因无法自行解决时, 就需要中介组织或政府部门介入, 帮助解决, 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完善。(5) 反馈功能市场中介组织依靠其拥有的专业人才, 应用科学的方法, 搜集市场信息, 并对其进
15、行整理、分析、归纳和组合, 并将其反馈给各市场交易主体, 作为辅助其进行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中介组织正是通过其监督、鉴证、协调、服务及反馈功能, 对产学研各参与主体起到凝聚作用, 较好地解决了产学研合作中的不稳定问题。2.3 融入中介企业功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重视并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是保证产学研合作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桥梁和纽带的中介机构可以帮助高校、企业充分发挥各自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链中的作用, 实现各自目标, 达到多方共赢。本文把融入中介组织凝聚功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称为凝聚协同创新。3、基于凝聚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3.1 中介与企业结合更准确地把握企业人才
16、需求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业务咨询、人才招聘、知识培训等服务, 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中介可以清楚地掌握企业的基本状况、业务特点及发展瓶颈, 并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分析其人才需求。电子商务专业相较于其它专业, 根本的特点在于其具有很强应用型和实践性。以校企合作项目作为依托, 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然而, 高校教师因现有高校考核体系所限更多地将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成果用于申请国家课题、撰写学术论文等, 而很少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带给企业, 高校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产学研合作的中介机构, 专门为高校和企
17、业搭建各类信息平台,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帮助高校找到实现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最佳方式, 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仅降低了高校教师寻找对接企业的难度, 提高了对接的成功率, 而且可以协助高校教师有针对性地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 进而建立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机制。学生也将获得更多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 这有助于提升其在就业市场竞争力。3.2 中介和高校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需要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完善的课程体系设置来提供支撑, 培养方案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高校应积极探索优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切实按照理论与实践
18、相结合的培养原则进行课程设置, 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 提高教学内容实践性和针对性。和理论教学相比, 企业更关注的是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因其受资源条件严重制约, 是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中的重点, 也是难点。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 要求贯彻以下三个原则: (1) 主干课程设置与专业技能培养相匹配。通过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广泛调研, 明晰电子商务的职业能力要求及实际工作内容, 并据此设计以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特色的课程体系, 合理设置主干课程, 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 (2) 实践教学标准与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相匹配。专业实践教学要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的实践教学特色, 教学
19、标准应适度高于现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 (3) 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流程相匹配。以“工学交替, 产学结合”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立足企业实际需求, 结合电子商务业务流程, 针对特定对象和环节展开, 设计对象要明确、设计内容要具体、设计方案要可行。3.3 高校、中介及企业互动加强实践型人才培养通过发挥中介的纽带和凝聚作用, 促进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合作。高校负责按照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来完成学生的培养, 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力度, 鼓励实施案例教学,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电子商务场景的作用。企业负责学生的课程实践和实习, 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 同时企业组织富有经验的专
20、业人员参与指导学生实践培养过程。参考文献1祖延勋, 罗光宏, 王丹霞, 等.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制度经济学研究J.社科纵横, 2006 (1) 2崔旭, 刑莉.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制约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6) 3卜琳华, 安实, 付强.基于高等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11) 4范志莹.产学研合作的激励与保障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 2012 (6) 5谈毅.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定位与作用机制理论模型探讨J.高等教育管理, 2015 (4) 6范为启.论高等教育的产学研模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2 (2) 7邵鹏.中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比较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 2013 (5) 8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 2012 (2) 9陈劲, 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 2012 (2) 10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 2011 (7) 11刘晓文, 于瑾.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5) 12武文霞, 肖霞山.高校协同创新的比较研究和路径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 201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