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2月24日-4388)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2月24日-4388)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判断题对错 2: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启发法B、鼓励法C、演示法D、实验法 3:“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单项选择题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 4:历史上曾经有过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
2、教育又称()单项选择题A、宫廷化教育B、平民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非制度化教育 5:爱岗敬业这一教师职业基本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有()。多项选择题A、热爱教育,热爱学校B、尽职尽责,教书育人C、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D、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E、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言论 6: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发展具有顺序性。()判断题对错 7: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单项选择题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 8: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判断题对错 9: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单项选择题A、主体B、客
3、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10: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按顺序划分的三个阶段是()。单项选择题A、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B、关注学生关注情境关注生存C、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D、关注学生关注生存关注情境 11:“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中首先提出的。单项选择题A、论语B、孟子C、学记D、劝学篇 12:在游戏中,男生喜欢扮演坚贞不屈的英雄,女生则喜欢扮演温柔美丽的角色。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多项选择题A、不均衡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 13: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单项选择题A、
4、 发展个体功能B、 改造社会功能C、 政治伦理功能D、 发展经济功能 14:国内最早提出“教育形成交往起源说”的人是()。单项选择题A、王策三B、李秉德,C、叶澜D、桑新民 15: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属手()。单项选择题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准备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16: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单项选择题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 17: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单项选择题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
5、、道德行为 18: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单项选择题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 19:下列哪些特征不属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多项选择题A、平衡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C、定向性与顺序性D、差异性E、非定向性与顺序性 20:课后作业必须和课堂教学一起进行设计。()判断题对错 2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原则。单项选择题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22:备课的内容包括()。多项选择题A、课堂练习B、学科课程标准
6、C、教科书D、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3:“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单项选择题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 24: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但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判断题对错 25: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单项选择题A、 政治立场和观点B、 政治思想品质C、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D、 品德 2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单项选择题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 27:讲授技能之所以得到广泛的运用,是由于它具有如下特点()。多项选择题A、信息传递的单向性B、知识传授的系统性C、老师主体的权威性D、时间运
7、用的高效性E、学生主体的权威性 28:学生的主体性最主要地体现在()。单项选择题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发展性 2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称为()。单项选择题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 30: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单项选择题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查看答案 1:答案正确 解析 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2:答案A 解析 3:答案D 解析 “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了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
8、 4:答案C 解析 5:答案A,B,C,D,E 解析 6:答案错误 解析 7:答案C 解析 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教科书。 8:答案正确 解析 略。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C 解析 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政治伦理功能。 14:答案C 解析 交往起源说是由叶澜最早提出,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人类活动中具有相互非物质性的交往活动,只要这类交往发生,就必然有交往的双方和交往的内容,并产生交往的结果在交往双方身上产生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影响。当这类交往被意识到,并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教和学的关系时,教
9、育活动就演化而生了。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15:答案D 解析 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开始时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的,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16:答案A 解析 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外铄论的观点。 17:答案B 解析 18:答案A 解析 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现代化问题。 19:答案A,E 解析 20:答案正确 解析 21:答案D 解析 22:答案B,C,D 解析 备课内容包括钻研学
10、科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3:答案A 解析 有关此原则最早论述见于学记。 24:答案错误 解析 学习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有暂时性的,也有永久性的。 25:答案D 解析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26: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 27:答案A,B,D 解析 28:答案D 解析 发展性是指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自我,具备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内在需求,以便使自我的主体性不断实现,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终归宿。 29:答案B 解析 在儿童品德教育中,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称为榜样法。 30:答案D 解析 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