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2月01日-8462)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小学教育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2月01日-8462)1:教学技能既表现为教师的个体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判断题对错 2: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多项选择题A、“六三”学制B、“五四”学制C、“九年一贯制”D、“四二”学制E、“六年制” 3:情境教学法产生的依据是()多项选择题A、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B、 知识和智力的相互作用C、 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互统一D、 情意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E、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统一 4: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2、()。多项选择题A、男女性别差异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5: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质量指标高。单项选择题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6:人不能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判断题对错 7: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单项选择题A、量力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 8: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判断题对错 9: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3、断是()。单项选择题A、学习期待B、学习目标C、成就动机D、自我效能感 10:教学中的启发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判断题对错 11:团队成员的合理配置是创建高效团队的关键步骤。()判断题对错 1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有()。多项选择题A、劳动任务的二重性B、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C、劳动的社会地位的差异性D、劳动实质是爱心奉献E、劳动作用的特殊性 13: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判断题对错 14: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单项选择题A、中国进入近代
4、社会B、学校制度的建立C、各级各类学校的出现D、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的出现 15: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单项选择题A、课程制定者B、课程任务C、课程目标D、课程内容 16: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单项选择题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17: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为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的是()单项选择题A、1978年B、1980年C、
5、1986年D、1988年 18: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教育家是()。单项选择题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 19: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说明教学过程具有()的特点。单项选择题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捷性D、交往性 2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多项选择题A、观察法B、谈话法C、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D、调查访问 2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单项选择题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 22:在教育思想史上明确提出教育应该以儿童、活动、经验为中心的教育家是()。单项选择题A、卢梭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23
6、:我国的小学产生于()单项选择题A、殷周时代B、秦代C、战国时期D、唐代 24: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判断题对错 25: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判断题对错 26: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单项选择题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27:我国以“双基”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体系形成于()。单项选择题A、50年代初期B、80年代初期C、90年代初期D、90年代末期 28: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直接感知、记录、分析的教学研究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调查法B、
7、实验法C、比较法D、观察法 29: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单项选择题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30: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多项选择题A、隐私权B、名誉权C、人格尊严权D、受教育权 查看答案 1:答案正确 解析 2:答案A,B,C 解析 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学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 3:答案C,D,E
8、 解析 4:答案A,C,D,E 解析 幼儿与少年是不同的年龄阶段,属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 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 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 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 5:答案D 解析 根据区分度的定义可知。 6:答案
9、正确 解析 7:答案A 解析 8:答案错误 解析 测验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错误 解析 11:答案正确 解析 12:答案A,B,D,E 解析 13:答案正确 解析 14:答案D 解析 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的出现是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15:答案A 解析 16:答案C 解析 17:答案C 解析 18:答案C 解析 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19:答案B 解析 认识的间接性是指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即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0:答案A,B,
10、C,D 解析 ABCD四项均为班主任了解学生采用的一般方法。 21:答案B 解析 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22:答案C 解析 23:答案A 解析 24:答案正确 解析 惩罚是通过对学生的不健康思想和行为进行否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内疚、悔恨的体验,进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合理的惩罚能引起学生的痛苦体验和认真反思;有助于学生及时终止和纠正自己的不良品德和行为。 25:答案正确 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面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间接和最终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26:答案C 解析 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德育水平之间的矛盾。 27:答案A 解析 28:答案D 解析 29:答案C 解析 该句是教师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30:答案C 解析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