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对企业又有何影响?的确,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拉动力,欧洲的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能忽视。不论是企业的决策者还是政府决策部门,都需要对这种影响进行前瞻性的评估,并提前准备好应对之策。在本分析之中,我们将简要提供一些策略性的思路。中国与欧洲在贸易与投资领域关系重大 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1. 根本原因:欧元区目前的争论焦点的根源在于欧元区一直想最终成立一个欧洲合众国。这个组织成立的基石是统一财税权,也就是要各成员国放弃除了货币主权之外的财税主权,将之统一至欧洲央行。如若不然,就不给救援,这才是希腊危机演变为欧元区其他国家同样性质危机的根本原
2、因,因为欧元区国家大部分都有巨额债务。欧债危机的根本矛盾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义和要废除主权国家主义的国际主义,建立真正的欧洲军事、政治和经济联盟的欧洲共同体,欧债危机是这个矛盾的经济表现2. 内部原因:宏观结构发展失衡。事实上,欧元启动十年以来,欧元区各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并没有走向一致,欧元区各国竞争力差距不断增长。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报告,德国是欧元区几个大国中唯一竞争力出现上升的国家, ,于此相比,包括欧元区三个大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希腊和葡萄牙却出现了竞争力大幅下滑和贸易赤字严重恶化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由中欧经济的相关性决定。在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欧盟是极为重要的经贸
3、伙伴。在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对象中,占据前三位的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三者占到中国出口总额的 60%以上。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从数据我们不难看到,自从中国加入 WTO 十年多来,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贸易盈余都保持了稳定的上升态势,中欧贸易在中国所有外贸的比重也在稳步上升,是中国在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中,中国与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贸易占中国与欧洲国家贸易的近 60%。因此,对于长期以外向型经济为重要拉动力的中国经济来说,欧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在我们看来,欧债危机的影响将会在如下几个领域
4、发生:欧洲经济、欧债、欧元以及其他欧洲资产(欧元及非欧元资产 )。 欧债危机如果进一步恶化,欧洲经济必然会大受影响,欧洲国家的消费信心和实际的消费都会大为减少,这将对欧洲的需求造成直接冲击,并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中国。在前述分析中可以看到,欧洲的消费市场对中国经济极为重要,如果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丧失了消费胃口,无疑会使得中国的对外经济丧失一大动力。 欧美经济的减速或衰退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投资信心三个渠道。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 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 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
5、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这虽然对缓解中国的通胀有短期好处,但如果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本来已经在宏观调控之下减速的中国经济,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10 年中欧双边贸易达到 4800 亿美元,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对中欧双边贸易造成沉重打击。 欧债危机如果进一步恶化,在汇率方面也会对中国出口企业形成较大的冲击。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欧元持续疲弱,人民币汇率相对升值,这将对中国的对欧出口造成压力,汇率升值会吃掉本来就不多的出口利润。如果今后中国继续调减出口退税政策,估计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可能做不下去了。对
6、于中国目前在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之下的众多出口加工业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另一种情况比较极端:欧元崩溃,这将使得欧元成为一张废纸。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比较小,但对这种可能性不能不防。 此外,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还会导致欧债以及欧元资产的大幅度贬值。到目前为止,中国持有的欧洲资产在持续增加。截至 2011 年 6 月底,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接近3.2 万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 30.3%。据市场估算,其中的 60%70%为美元资产,日元和欧元资产大概在 30%左右,而在这之中,欧元资产占比可能在 10%20%之间。假如按照15%估算,则欧元资产规模大概在 4800 亿美元左右。如果欧元资产大
7、幅贬值,中国对欧增加投资将会迎头遇到欧债危机的冷水。 对于中国增持欧洲资产的策略,不能不多加警惕。首先,中国高层已经对此达成共识。2011 年 6 月 24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匈牙利访问期间表示,中国愿意购买一定数量的匈牙利国债。温家宝还明确表示,中国 2011 年已将更多新增外汇储备用于购买欧元资产,中国是欧洲主权债券市场的长期投资者。胡锦涛主席在与法国总统萨科齐会面时也表示,中方将继续把欧洲作为主要投资市场之一。很显然,中国持有的欧元资产还将继续增加。 在欧债危机乌云渐浓之际,中国再次重申对欧元区国家经济稳定和欧元的支持,欧洲对于中国通过购买欧洲债券帮助其化解危机的预期大大升温。而备受
8、欧债危机困扰的欧洲经济,可能因为中国的支持而获得一剂强心针。但正如国内学者所分析,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现在的通胀问题可以理解为中国在为美国的次贷危机买单,中国不能再成为欧债危机的买单者。目前中国持有的欧元区外汇储备不多,对中国而言欧债问题影响并不大,但是如果中国继续增持欧元债券,问题就复杂了。这就像中国过去大量持有美债一样,把中国与欧洲贬值的金融资产捆绑在一起,结果一同下沉。 中国增购欧元资产,是中国推动外汇储备多元策略的一部分。近年来,中国外储“逃离”美债已成为主流观点。尤其是标普调降美国长期国债信用评级之后,对中国持有美债的反对声空前高涨。据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美元在中国政府外汇资
9、产中所占的份额已出现下降,从 2005 年的占总金额的 71%,下降到了目前的 60%。美元资产占中国外储比重的下降,正是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策略的一个结果。 我们估计,近几年中国外储多元化的改革,有相当一部分资源转向了欧元资产。在金融危机之前,全球经济仍享受着增长的快乐,欧元作为一种新的国际性货币,对美元表现得十分强势,被视为有朝一日可能替代美元的强势货币。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在外储多元化的进程中,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转向了欧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部分出于“抄底”的心态,中国加大了对欧洲的战略性投资,资产种类从基础设施到金融资产,欧洲多国的债券是其中的重要一种。 然而,欧债危机让我们看到,相对于疲弱的美元、信用评级被降的美债,欧债更不能让人放心。靠欧元串起来的欧元区经济比美国经济有更强的复苏动力吗?面对金融动荡,欧洲各国五花八门的债券比美债更有价值吗?目前看起来情况并不乐观。 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在我们看来,它是比美债危机更严重的危机,它意味着,欧洲国家(包括欧盟、欧元区 )将会面临长期的经济调整,既包括各国财政制度的调整,也包括欧洲资产价值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中,欧洲是一块比美国问题要严重得多的经济洼地。未来的欧洲,将会更多关注解决区内问题,变成一个“内视的欧洲” 。这种基本格局,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决策者必须高度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