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之初现.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719169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之初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之初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之初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之初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之初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之初现学 校:上海交通大学院 系:农业与生物学院学科专业:风景园林硕士课 程:城市规划原理班 级:B1015093学 号:1101509084硕 士 生:陈 开 伟指导教师:徐 浩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11 年 09 月The Emerging Of The 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y CityAuthor: Kaiwei Chen Advisor: Xu HaoSpecialty: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Shanghai Jiao T

2、ong UniversityShanghai, P. R. ChinaSeptember, 2011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第 I 页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之初现摘 要本文采取访谈与实地调查的方式,借用城市区域规划之上海田子坊与M50等实际案例,展现一种结合文化创意与空间规划的“软实力”环境规划概念的崛起。这种规划概念冲破了传统城市区域规划忽视地方特质,而单以振兴当地经济、规整化及现代化为主空间发展“硬实力”来规划发展城市。对于上海田子坊与M50等个例的初步研究,例证了这种“软实力”环境规划概念,弹性的调节了空间文化资产的保存,将创意群体与普罗大众的消费观念紧扣在一起,

3、造就了上海城市区域创意、创新产业效率化、集聚化的特色现象。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第 2 页1.本文结构体系(图 1-1).(图 1-1)2. 研究背景与相关问题的提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促使城市产业空间由 80年代的世界工厂转变成 21 世界初期的全球消费市场,市场化杠杆促使国家宏观调控对产业政策及土地使用制度的调整及转变(图 1-2,上海历年产业生产总值比重更替趋势图),这种变化对于位于市中心的传统老工业厂区既是灾难又是福音。灾难在于若处置偏颇,将被时代所摒弃;福音在于可将其顺势推舟的

4、转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用现在的科技手段将传统的文化资产予以崭新的表达方式并赋予全新的形式,从而得以不断发扬与传承。分析(图 1-2)可以得出以下两点:A.简政放权及土地产权国有化的推动下,地方政府有权掌握部分土地的规划管理。B.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促使居民房屋能因城市总体规划被拆迁得到应有的经济补偿。这两则土地制度的实施,体系构建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现有研究成果文化创意产业城市崛起空间规划机制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特质主体内容相关概念界定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第 3 页78 80 85 90 95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格式 19_ 格式 2

5、0_在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机能转换作用。上海历年产业生产总值比重更替趋势图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图 1-2)资料来源:1.上海市统计年鉴,2008.2.本论文研究绘制改革开放、中国加入 WTO、世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结构转变、信息流动加速、新国际分工等现象,导致了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内部结构的变迁。例如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叶,上海城区范围内的老工业厂房因经营效益低下,多以改造、迁移甚至倒闭。千禧年后,文化创意产业软实力,扭转了传统的都市重硬件轻软件的建设思想,转化为在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城市地域文化、小区精神的建设,也就是政治上讲的“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

6、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两手都要硬”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的简历积累资源。本文以近年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发展经验(田子坊和 M50)与相关论文作为载体,理清全球化过程中的都市竞争力,不在于传统城市规划蓝天下的城市硬件规划建设力度高低,而在于城市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齐肩并进。3.概念界定.3.1.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9080706050403020100文化创意产业办法相继出台土地有偿使用简政放 权宏观调 控物权法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7、 第 4 页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3.2. 文化创意产业特征(图 1-3)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它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图 13)3. 研究方法本文以暑假期间的实地勘探以及对同济大学刘云胜等专家学者的深入访谈为基本研究方法,由田子坊和 M50 两个案例理清上海创意产业历程与个案空间机能转换原因。另外,本文还从文献资料收集与田间调查的来源为:A. 文化创意制度演变与空间

8、发展沿革上海城市规划条例 、 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 、 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这是主导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蓝图和依据。B.研究个案田子坊和 M50(边陲河岸大型仓库)及其文化消费产业空间的积聚。个案颠覆了过去指令型计划的由上而下的规划思维,更充分彻底的融入了地域性的空间文化特征。例如,文化创意产业大多为过去的工厂地址,且临近在苏州河沿岸并分布在其北部市区或 20 世纪 80 年代市郊的边陲地区,这种“场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文化创意产品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只是、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广泛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

9、识性、智能化的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产品和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相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特征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第 5 页所精神”可巧妙的被运用在以“小区经济”来发酵“空间规划”的地域诱因:A. 田子坊.小区草根生活与街坊艺术工作者的文化创作经济相互融合共生,并且与地域旧建筑文化关联。B. M50.拥有昔日厂房集聚与苏州河创作型区

10、位的优势。本文研究论述的假设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改造应与当地政府、开发商、艺术工作者、厂房管理者及当地居民结合起来。4.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已有研究成果本文欲揭示的乃是传统都市计划,系单以居住形式或环境硬件改造的理性规划及空间更新手法,显然不足以应付诡橘多变的全球化过程下,因产业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多样化、信息网络社会之运具改变所带来的时空压缩下之空间流动;导致都会区域内部各不同层级政府,透过空间产业转型、激发成文化创意产业,并逐渐成为城市再生与活化地方经济的重要策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

11、tural Organization):“创意是人类文化定位的一个重要部分,可被不同形式表现,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通常是指以无形、文化为本质的内容,经过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结合的产业,而且通常由智慧财产权的保护,而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来呈现。文化产业也可以被视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或在科技领域称之为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ies),或经济领域的未来性产业” 。本研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应可从:集结了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特点 将书报杂志、艺术展演、电影传媒等加入新颖的创意融合在一起;将传统产业加入文化与创意的内涵工业、制造业、

12、纺织业等艳注在当地文化,以丰富的创意思维营销,创造城市经济效益,促使传统产业得以转型再造,丰富了城市区域的空间土地有效经营,提升地方的国际竞争力与在地文化的特殊性。这也是产业全球化与在地城市空间转型的对话平台;因此,产业空间平台的打造及其机制就显得相当重要。从城市管治(urban governance)的角度检视中国大陆城市规划制度,无论是计划经济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的现今,地方政府则都是沦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因为经济发展的决策权乃集中在中央手里, 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第 6 页政审批制度确保了国家对地方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体现大权中央

13、独揽、小权地方分散之国家机器性格。从西方城市脱贫和管治关系的探讨,在 Devas3对印度及斯里兰卡等城镇的个案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管治制度(institutions)与行动者的键结,若扣连:市政府及其公用事业公司 (utility companies) ;以社区为导向的非正式部门组织(informal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有利于城镇区域的脱贫,藉此跳脱国家垂直式的财政奥援;而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的崛起,正是脱勾于台面上国家奥援的窘境,转向至由下而上狄伴关系之地方管治的空间双赢局面。近代西方传统的空间规划概念则以环境的永续与地用效率为主,欠缺从政府管理体制与小

14、区管治角度,无法直接套用在转化中的中国大陆城镇区域;亦即,土地产权的国有化/集体化的宿命,注定中国大陆的空间演化并非纯粹的从市场经济的运作逻辑来看待(城市)规划,需藉由政府管治与(政府)企业的共构。例如,上海旧区改造下的“新天地石库门建筑(新天地集团),及杭州西湖(西湖园林管理局与杭州新天地集团)等空间消费文化形式,即是涉及地景给绅化(gentrification)与政府企业和空间规划的纠结权/力与利之关系,并非全盘是倚赖的工具理性与过去计划指令的规划作用力所致。当然,上海 M50 与田子坊的空间表征(spa-tial representation),又体现出与上述个案不同的空间机制,藉由空间

15、转换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适时的结合产权所有者或承租户展现了草根(grassroots)之行动规划力量。5. 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的崛起本研究选取上海这两个个案作为与验证因应城市产业转型的另类规划方式,在于有别以下两种传统的工具理性之规划方式:上世纪以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城市城镇区域,或说东南亚为最之旧区改造(urban renewal)方式,大抵以硬实力的连结大众捷运网络系统来整合土地使用之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城市营销手段,同时也伴随绵延的超高建筑(群)型塑城市意象,因而带来了当地政府的产业(加工)链接与经济效益。当然,因博弈关联产业之拼经济”的澳,亦属此类。政府部门为主的指令性蓝图计划中,中心城市外

16、围之生产性质的卫星工业城镇。如今田子坊与 M50 藉由小区等空间使用者产权使用及共生化了利益关系者等伙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第 7 页伴关系的草根规划形式;一方面表征化了产权资本市场经济的 “保产权、拼经济”的创意空间产业个性,另一方面也将旧厂(场)房与闲置地域作产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转化,带来地区景观与产业的创新和浴火重生。这是相当另类的规划手段,也突显了地方成长机器的机制所在。5. 1 艺术工作者与小区生活共生的文化创意街坊5.1.1 历史背景与文化创意孕育脉络田子坊原是 20 世纪 30 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系由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锤塑配件厂等 5 家

17、工厂组成。经济改革开放后,在 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工厂效益逐年下滑导致若干厂房闲置;1998 年后,为了个体住户为了保有经济收入,吸引部分艺术工作者先后进驻泰康路,包括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等人;也产生集聚工艺品商店的磁吸效应入驻泰康路,在此建立了创作工坊与展览场所,产生有别过去的空间文化街坊形貌(图 1-4)。城市建设者看来,田子坊属卢湾区市中心的高房产地段,若透过旧区改造将增加使用价值,因而几度面临被拆迁命运;然而在入驻的艺术家们之极力保卫下,最终得以保留下来,促使田子坊发展为绘画艺术创意产业基地,重生了空间意义。2005 年成为上海市第一批授牌的创意产业聚集区,且获得

18、2006 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田子坊基本数据(图 1-4)项目 基本数据地理位置 泰康路 210弄建筑面积 20000 平方米建设时间 1950 年授牌时间 2005 年 4 月社会作用者 艺术工作者等原貌 小型厂房等入驻企业内型 视觉艺术、工业艺术、室内设计等文化创意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第 8 页5. 1. 2 破茧而出的田子坊随着“田子坊管委会 ,等相关连的产业管理组织陆续成立,卢湾区政府为了改善老旧小区的环境卫生,出资针对小区内的基础建设等公用一与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和维护保养;同时,也分期分区地从事空间规划方案 :搭配迎接世博会将里弄工厂改造为以创意产

19、业的集聚地并塑造为市井文化的休闲场所;在居住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对原建筑加以修缮与保护,建设居住与产业结合的海派文化、生活方式和里弄风貌新型小区;注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和技术创新等手段,使原住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前述 3 项预期成果的另类城市规划机制,体现了田子坊“草根协力联盟的规划力” 。5 2 保产权、拼经济的工业厂房 M50 的文化创意街坊5. 2. 1.历史背景与文化创意孕育脉络普陀区莫干山路 50 号历史工业区位于苏州河南岸中段,原厂房是近代徽商周氏家族产业;1937 年筹建信和纱厂,解放初期改为信和棉纺厂 ;1962 年为上海第12 毛纺厂;1994 年则为上海春明粗纺厂。它是

20、上海民族资本企业的集中地,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完整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1999 年,由于整体的产业空间政策,这些企业开始停产歇业,因而靠出租厂房以维系工人生计。2001 年上海市经委在中心城区进行都市工业园区”计划,设立了专项资金扶持。2002 年被上海市经委命名为“上海春明都市型工业园区” ,定位于电子加工和高科技产业,但因耗能大、有环保、老厂房建筑结构的保护等问题,所以无法继续经营。于此同时,创作艺术家们相中了这片位于苏州河边、保存了从 20 世纪 30-90 年代 1 甲子的各个阶段建筑风格的老(巨大)厂房,陆续进驻厂房作为工作室使用。2004 年上海市恰好提出“保护历史文脉”的空间建筑

21、概念,春明粗纺厂的厂房作为上海纺织工业的历史应予保存下来,透过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M50 被赋予“艺术特色街区”,2005 年成为上海市第一批授牌的创意产业聚集区。5. 2. 2. 破茧而出的 M50苏州河边的老厂房曾几度面临拆迁,2002 年 2 月为配合上海市政府整治苏州河沿岸河岸景观规划要求,老仓库与工场厂房将陆续被拆除;然而,透过陆续进驻的艺术工作者的努力争取,复加如前所述之文化保护浪潮发酵且逐渐形成,部分沿岸仓库厂房被拆除,但 M50 则被保留下来 (图 1-5)。本文认为其空间机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第 9 页地理位置 莫干山路 50 号建筑面积 41

22、 000 平方米建设时间 1933 年受牌时间 2005 年地方利益关系者 厂房产权所有者、艺术工作者、地产开发商、空间原使用型态 面粉厂、纺织厂入驻企业类型 当代艺术/广告影视/服装设计 能转化的主因应在于:文化创意产业群聚的现象,让上海规划局同意保留老旧工业厂房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空间专业的技术官僚从拆迁论述,逐渐内化自省(配合文创策略) 而转为支持当地艺术发展的角色; 艺术家群聚力量;产权所有者的“纺织控股集团” ,过去属于国营企业,但由于市规划局同意此地保留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故集团产权代理者亦感于空间文化营销,因而改变立场转向支持。M50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应属于 “草根

23、协力联盟的规划力”(在地利益关系者不同于传统的地方派系、草根居民,而是为厂方、艺术工作者、房地产开发商、市区政府官僚体系等)所致。刚开始由于老厂房租金便宜、空间宽敞,对于艺术工作者作为工作室是较佳选择;老旧厂房的空间文化氛围并不需要多地改造即能创造出所谓的“河岸艺术气息” 。M50 基本数据项目 基本数据(图 1-5)6.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的崛起及其空间规划机制本文认为,体制的转变将激发城市规划的改革,进而形成文化创意城市发展之关乎地区成长联盟(growth coalition)的 3 项空间规划软实力机制,也是本文在前述所论述的草根协力联盟规划力;土地产业制度的政策转化力、社会空间的活动者等利

24、益关系者的作用力、在地优势的地方优惠措施竞争力。它翻转了固有的城市市总体规划的硬着路(透过基础建设、硬件规划、街道家具作计划),转而重视在地空间的社会意义与空间的历史生产过程(旧建筑)的“另类城市规划”软实力,与在地全球化的文化艺术创作,再生了城市生产空间的意义。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第 10 页成立 租赁 朋友 建议委托管理转由政府接管租赁(图 1-6)6. 1 土地产业制度的政策转化与文化创意的孵化就土地制度上的变化来说,2007 年 3 月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物权法之后,人民自此对房屋拥有财产权(当开发商拆迁民居时,必须与之协商; 居民有权要求开发商给予地上使

25、用物的补偿金),突显土地开发过中,小区居民乃至产权所有者,为争取补偿可以“正当性”的抗拒政府的规划 。从 1999 年上海市政府编制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年)看出其孕育了日后文化创意产业的幼苗;该规划目标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加快中心城区 “退二进三”战略步骤,积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0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为标的,透过企业市场经济的运行,实现土地开发与产业布局转换;区政府在“简政放权 ”下,拥有土地的批租与制定地方规划的权利,区政府透过财税优惠,使得文化创意产业进驻了以劳力密集型的都市工业街坊,扭转城市产业空间格局

26、,并发酵了上海城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基地。6. 2 社会空间活动者的在地利益关系者个案突显千禧年后的上海空间改造,既扣连旧区的硬件改造也镶嵌社会的市民参与,但有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的是,结合条块经济下政府企业(或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之“拼经济、保产权”的产权所有者、空间管理者及其使用者、艺术工作者、产业管理委员会及居民等五方重要关键的“另类形式草根规划”等利益关系者(图 1-6),复加获得在地政府官僚体系的支持而键结成的地方成长联盟。前述绵延纠结的在地利益者,突显了分别由老旧厂房、闲置空间、旧市区更新的空间形式与机能的改造机制并非来自源生的(区/ 市)政府力量,而是透过(政府直属)企业或街道

27、住户( 承租户)力量而扭转被“计划改造”的宿命。卢湾区政府田子坊物业管理委员会泰康路艺术街管委会田子坊创意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管理公司 历史建筑保护者 永理物业公司田子坊个人工作室、创意产业集聚艺术工作者 居 民组织关系 利益关系着 空间载体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第 11 页协商出租居住 居民出租事物、装修管理案例区 对进驻厂商的相关优惠政策内容示意卢湾区 凡注册在区之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根据企业项日开发、缴纳税收及经营情况,按其缴纳地方税的 30%-50%比例奖励给企业。入驻园区的企业享有租金减免的优惠政策。在地利益关系者能够颠覆地方政府角色在规划权力的“计划主导角色

28、”扮演(图 1-8),并积极走向有 “中国特色的市场化经济” ,其具体的例证表现在政府行为方面:田子坊:区政府意识到田子坊的名气与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规模之后,决定协助当地将“居改非”的情况合法化,并投入部分资金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与进行管线修缮工作。 “田子坊物业管理委员会”为了协助居民将住宅使用的民居改变为商业使用,办理相关证明,既正式宣告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脱离拆迁危机的正当性,也名正言顺的得到区政府的支持; M50:当莫干山路 50号的厂房面临拆迁危机时候,历史建物保护专家与原在地艺术工作者等的出面呼吁,透过社会大众与公共媒体对此事件的重视。市政府当局意识到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成不易及当时的政策

29、支持文创,且企业集团之的春明粗纺厂为了让厂房能够以“创意产业园区”的型态被保留下来,也针对内部业态与建物作管控。因此,M50 创意园才能持续运作,同时也共构并盘活了政府企业土地产权掌控下的“创意文化产业”经济,并顺势将其集聚化、外围化与经济规模化,达到地方民众、空间使用者、城市营销等多赢局面。6. 3 在地优势的地方优惠措施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的空间生产机制,本文认为除了在地利益关系者(stakeholders)的空间驱动力之外,地方政府占有重要的关键地位; 一方面表现在对传统规划的硬实力(法制的正当性权力展现),另一方面即是藉由连接地方成长联盟( 含括不同性质的管理委员会(图 1-8

30、)与产业政策,并以财税优惠政策吸引各项资金的奥援,藉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与财税收入。例如,区政府纷纷藉由不同的优惠税率与专项发展补助的支持,吸引企业进驻与让投资厂商落实的注册于地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合国企业所得税法 ,企业所得税有两种征收方式为所得税查帐征收税率认以及所得税核定征收(图 1-7) 。(图 1-7) 两个案例所在之区政府对创意产业优惠政策的内容比较说明表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第 12 页普陀区 对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按巧%征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转化项目所产生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部分,享受“三免二减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31、项目的,享受“五免三减半” 。将春明粗纺厂地块规划为商业办公、文化娱乐综合用地放权土地转让 转让金成立子公司房地产开发方案干预转变转变税收资 金授牌、命名为M50 创意园纳入出租租金M50 创意园形成过程及其在地利益关系者网络关系示意图( 图 1-8)政策的优惠不仅表现在区政府的税制,还展现在内部的厂方的管理者的管治手段,例如,M50 创意园承租户 E-3 表示:“ 租金这几年涨得厉害,因为我是第一批进来的,厂方给我们一些优惠,现在租金为每平方米 9 毛钱 “。工厂管理方对于首批进入的艺术工作者给予租金的优惠措施,以此留住艺术工作者,持续经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但在这租赁过程中,厂方在合同上仍旧

32、以“春明粗纺厂”的名义出租,据该厂管理者 C-2 表示:“我们这是一个纺织厂,制度上,一个厂没办法建立公司,若要转的话可以,但是手续还有费率,我们上海市政府普陀区政府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天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凯旋门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春明粗纺厂承租户艺术工作者、历史文物保护专家下岗工人阳光半岛住宅楼综合开发专案上海市规划局苏州河滨河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政府机构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集团 文艺史学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第 13 页就涨,我们现在和客户敲章都还是以营业执照上海春明粗纺厂。由此不难看出,产权所有的管理者因体制转换的经济效益与区政府拼经济的产

33、业对应策略;前者之厂方认为保留原来的营业方式对自身是较有益的,后者则是政府对产业的调节与弹性税制,相对若干资本主义城市显得相当灵活。前述管治机制的效益展现,即便是全球金融风暴所衍发艺术商品退场与产业空间的再度闲置,M50 相对的回复力(resilient) 则高于北京 789 艺术园区,或同为上海的 19 参 III 老场坊.综上所述,在全球化快速变迁的城市区域空间流动,以及流行讯息经常是信手拈来的相互影响都市社会生活及其建筑形式的空间生产。环境颓坏地区的改造若单以传统旧区改造的手段,相信很难克服财政、地域特色型塑、文化资产保护的纠结议题,更逞论尚需考虑公共设施的配套化地景设计等以经济的发展危

34、机。城市区域上海的田子坊及 M50 个案,一方面镶嵌了街坊居民 (或承租户)等创意阶级之社会空间力量,再现了小区消费空间的地方本质(田子坊);另一方面结合(濒临破产) 企业员工之“拼经济、保产权”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的重塑(M50) .个案研究提供我们面对过去历史厂房空间与生活街坊工业小区的改造经验;同时,不同的在地利益关系者藉由地方政府文化创意政策的导引与搭配闲置的空间土地利用、闲置厂(场)房、特色语汇建筑历史文化,以及配套化下的税制优惠策略,激活城市生活并增加地区竞争力与产业经济特色。如此的有别过去的单以“计划为规划”的思路,与键结艺术工作者(及其周边产业商家的在地居民)和空间生活特性的城市

35、规划方法的具体成效,岂不与 2010 年上海世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异曲同工之妙。7. 结语本文以实地踏勘与学者访谈为基本方法,探索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于发展,并以上海田子坊和 M50 个案为切入点,突显文化创意产业浮现之初的态势,折射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特征,意在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作者时间仓促、才疏学浅,文中所述多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指正。8.谢词感谢徐浩老师的悉心指导!9.参考文献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课程论文 专业:城市规划原理 第 14 页1 张健,姜阳,隋倩婧. 城市工业遗产社区化转型模式初探J. 工业建筑, 2010,(10) .2 周建军. 转型期中国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研究D. 同济大学, 2008 . 3 洪启东, 童千慈. 从上海 M50 创意园看城市转型中的创意产业崛起J. 城市观察, 2009,(03) 4 方菲, 吴昊明, 吕成果, 沈杰.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及其政策特征J. 中州大学学报, 2010,(06 )5 李茂民. 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06) 6 于嘉.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9,(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