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蹲点是机关工作的基本和有效方法 第 17工作组 习近平总书记 2011年 11月 16日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指出, 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是过去常用的一种调研方式, 在信息化时代依然是管用的。记得八十年代末参加工作时, 出差是自带饭盒的, 在一个乡里一蹲就是一个月, 为当时起草有关政策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后来感觉机关工作蹲点的次数和时间越来越少了, 文件却越发越多。这跟交通、通讯、互联网发展信息获取方便有关系, 也跟民政职能增加任务繁重但机构编制精简人手紧张有关系, 还跟前些年“四风”盛行、作风浮夸有关。这种状况, 如不加以改变是很危险的, 既误事又误人。这次部党组提出开展蹲点工作, 找到了解决
2、问题的要害。第 17组联系天津市, 蹲点静海区静海镇, 前段蹲点期间, 我们走村串户, 与困难群众、优抚对象、老人拉家常, 与区乡村的干部“唠嗑”, 多次听到有人说, “蹲点”“工作组”这词好久没有听到了, 这次在民政部干部身上, 真的看到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尽管在点上的时间还只有十来天, 但有两点感受十分深刻。一、真正体会到民政工作为了谁、依靠谁民政工作就是民生工作, 就是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让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民群众吃饱穿暖, 看到美好生活的希望。十多天来, 当我们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 时时面对乡里乡亲, 内心明白, 民政就是为了这些站在镇政府门口想进又不敢进的、
3、前来询问低保政策的村民, 就是养老院里独坐窗前、每天期盼子女来看望的老人, 就是散居在村里务农、但仍然希望能做点贡献的退伍军人。民政工作一头担负着党和政府的厚托和责任, 一头承接着老百姓殷殷的期盼和信任。做好民政工作要靠各级党委和政府, 但具体落实要靠最基层的民政干部助理员。蹲点中, 我们除了被他们孺子牛般的精神所感动, 还为他们的艰苦所震惊和心痛, 我们真的应该为他们呼, 为他们鼓, 为他们做点什么。天津的基层民政力量比较薄弱, 乡镇一级没设民政所、民政办, 在乡镇改革中, 民政职能被划入政府综合办;民政助理的编制没有单列, 多数混岗;村里也没有民政专干。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借鉴其他省份的做
4、法, 向当地政府提出了建议, 希望能予以解决。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尽力进行推进。二、真正感悟到什么是好政策中央国家机关的主要职责就是出政策, 好的政策一要解决问题, 二要进户落人。蹲点中, 有两个例子让我们感触很深。一是 2012年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时, 规定设立养老机构要行政许可, 但蹲点中我们发现, 静海区仍有大量养老机构没有获得许可。从走访情况看, 触目惊心, 令人担忧。有两口子在家办了个托老所, 自己都 60多岁, 收了 12个半失能、失能老人, 条件可想而知, 可为什么能生存, 只是因为收费低, 每个月连吃带住只收 800多元, 这是市场力量在起作用。这种现状存在, 既有供给不足、民
5、政部门监管不到位的原因, 也有养老机构设立许可不分类分级, 只有一个标准的原因。我们与当地民政部门一起研究解决的思路, 觉得除了要修改许可和管理办法,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监管, 提出了转变和整合民政部门已有事业单位资源, 设立一个类似“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机构, 协助行政部门开展养老服务行业管理, 实现从“重审批、轻监管”向“宽准入、严监管”转变的思路。二是国务院 2015年出台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 从各地上报情况看基本得到落实, 但蹲点看到的情况, 一下让我们觉得不是那么乐观。在一个低保家庭, 男人因为精神障碍多年卧床, 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孩, 全家只靠一个 40多岁的女人拾破烂支撑, 按条件男的属于重度残疾人可以申请护理补贴却没有办理, 原因是精神残疾评定要入住精神病院治疗半年以上, 但这家付不起近万元的费用, 所以就评定不了残疾人, 也就领不到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这样的规定难道不应该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