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学期教学进度表教学内容 进度变动说明1 简易方程2 简易方程3 简易方程二三月份 4 简易方程5 简易方程6 折线统计图7 折线统计图三月份8 因数与倍数9 因数与倍数10 因数与倍数1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四月份12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3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4 分数加法和减法15 分数加法和减法五六月份 16 圆17 圆18 圆19 解决问题策略六七月份 20 整理与复习2全 册 教 学 分 析教 材 内 容本册教材共安排 8 个单元。1.“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安排 5 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等式与方程;第二部分因数与倍数;第三部分分数的运算;第四部分分数的意义
2、与性质;第五部分是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 1 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六单元的“圆”。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 1 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统计”。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三次。“蒜叶的生长”“和与积的奇偶性”、“球的反弹高度”。 制 定 教 学 目 标 的 依 据课 标 要 求 与 教 材 分 析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2.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其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
3、简便计算。引导学生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3. 学生认识圆及其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出美丽的图案。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倒推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4.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5.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初步认识图形怎样密铺。3学 情 分 析1.学习习惯和兴趣 :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
4、面有待强化。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教 学 目 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
5、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 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会解与列简单的方程。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会求5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准确能计算出圆的周长与面积。难点:借助生活经验从直观到抽象去思考和解决问题。4总课时安排简易方程 12 课时折线统计图 3 课时因数与倍数 7 课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2 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 课时圆10
6、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课时整理与复习 6 课时一 单 元 教 学 设 计单元(章) 简易方程 总课时数 12 课时制 定 教 学 目 标 的 依 据课 标 要 求 与 教 材 分 析教材先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学会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7、教材按照认识方程理解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的。其中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本单元的重点,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领学生经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方程的思想。3、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较好地解决了关于方程解法的问题。4、适时教给学生检验方程的方法,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5学 情 分 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完成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
8、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教 学 目 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 观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3、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课时设计首页主备人: 授课教师:课题
9、认识方程 课型 新授课总课时数 12 课时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自主构图,教材位置及作用本教学内容分二段进行。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能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方程.提高灵活多样解决问题能力。新知水到渠成。课前感知分析6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教学重点难点重
10、;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含义,会列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难;用方程的思想刻画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使用教材构想课时教学设计续页第几课时 1 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内容 等式与方程课时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 生成7一、认识等式 出示天平图。1.提问: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二、认识方程1用含用未知数
11、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提问:小明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交流:三幅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就可以怎样表示?表达:(放下物体后)为了使天平达到平衡,小明利用砝码进行了各种调整,请你也用关系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讨论分类依据现在黑板上 8 个式子,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再讨论一下。交流反馈展示学生的各种分类的情况。 根据分类的标准咱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式子有什么特征?没有未知数也不是等式; 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 没有未知数但是等式; 含有未知数而且是
12、等式。要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必须要满足什么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3)揭示概念指出:像 X+50=150、2X=200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提问:为什么黑板上另外三类都不叫方程?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数学上,我们还通过用这样的集合图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8三、描述生活看图列方程。(图略)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题略)通过对简单情境中等量关系的方程描述,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方程要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那就让我们从今天起一起走就方程的世界,
13、慢慢体会方程的作用。五、巩固练习板书设计等式与方程等式: 3+7=10 36-7=29 方程: X+50=100 X+X=100像 X+50=150、2X=200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9检测题下面的式子那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6+X=14 60+2314 y-28=35达标检测达标情况及归因分析必做判断: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方程一定是等式。( ) 等式一定是方程。 ( ) 40a=78+a 不是方程。( ) 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任意一个字母来表示。( )作业超市选做 如果 X+61.5=20,则 X=( )错题整理及分析教学得失细节陈述教学反思改进措施10课时教学设计续页
14、第几课时 2 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内容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课时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 生成一、复习导入:1、下面的式子,是方程的在括号里写“F”。8+X=15( ) 30-19=11( ) 45+1550( ) 129Y=3( )94=36( ) 12X=24( )2、看图列方程。18 厘米X 厘米2、教学新知、教学例 3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
15、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 10 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3、出示第 3、4 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面积是 450 平方厘米11和变化后的关系?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4、
16、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说吗?做练一练的第 1 题。三、教学例 41.出示例 4 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 ,要注意把等号对齐。3.完成试一试4.完成练一练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 x 了。教师引导5.检验:x 的值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可以怎样检验呢?说说你的方法。6.小结:从刚才写“解” ,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三、巩固练习1. 做练习一的第 3 题2.做练习一的第 4 题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
17、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板书设计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50=50 50+10=50+10 解: X10=50 xa=50a 50aa =50aa X10=5010X=40检验:把 x=40 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 是正确的。12检测题在括号里填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 X=8X+( )=8 X-( )=8X( )=8 X( )=8达标检测达标情况及归因分析必做列方程。1.一根绳子长 a 米,剪去 6 米,还剩 5 米。2.果园里有梨树 208 棵,有苹果树 y 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4 倍作业超市选做 小明买了 4 支铅笔和 1 支圆珠
18、笔,小红用同样多的钱买了 9支同样的铅笔,一支圆珠笔的价钱等于多少支铅笔的价钱?错题整理及分析教学得失细节陈述教学反思改进措施13课时教学设计续页第几课时 3 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内容 等式的性质和解 方程(2) 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2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 生成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 0 除外),
19、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二、教学例 5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P4 例 5 图,并看图填空。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X=20 2x=2023x 3x3=603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 0 吗?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 0 行吗?7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所得结14果仍然是等式
20、。8P5“试一试”指名读题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三、教学例 61出示 P5 例 6 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 6 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计算出 X=24 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 6 填写完整。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 6 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 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 40,等式仍成立?7P5 练一练解方程:X0.2=0.8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
21、可以这样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15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X=20 2x=202 40X=9603x 3x3=603 解:40X40=96040X=24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检验:把 x=40 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左边=4024=960,右边=960X=40 是原方程的解。检测题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 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0.6x=7.2 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 方程两边应同时 达标检测达标情况及归因分析必做1、化简下列各式8 X8 50+X
22、-40X99 X-1.4+12、P6 第 7 题作业超市选做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X+0.7=14 0.9x=2.45 76+x=91x9=90 x-54=18 2.1x=0.84教学反思错题整理及分析16教学得失细节陈述改进措施课时教学设计续页第几课时 4 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内容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课时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 生成17一、基础练习1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18+17=35 x=1 12-Y=4 S+12=4
23、9 21-b24 x=1478 16a=27ba +b=6 b-8=100 X+10 4X=60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1)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X+25=37 X-23=52 0.7X=3.5X0.5=12 48X=25 4.8x=20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3在运算符号,在填数字。(1)X-20=30 (2)5x=2.4解: X=30 解:x=2.4X= x=(3)3.6+X=5.7 (4)4.8x=12 解: X=5.7 解:x=4.8X= x=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 小结:通过把解方
24、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二、指导练习1P7 第 9 题学生独立完成2P7 第 11 题: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3P7 第 13 题学生口答练习184出示小黑板判断题(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四、作业安排1P7 第 10 题2P7 第 12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12x=31.2
25、 9.6y=48解:x=31.212 解: y=489.6X=2.6 y=519检测题 每只铅笔 x 元,妈妈买了同等的 1 打铅笔,共用去 6 元。每只铅笔多少元?达标检测达标情况及归因分析必做判断深化理解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区分等式与方程,体会它们间的逻辑关系)6 x =14 36-7=29 60+2370 8 x502=25 x +4 14 y-28=35 5y=40作业超市选做比较等式性质(1)和等式性质(2) ,看一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使用这两个性质解方程时应注意哪些事项?错题整理及分析教学得失细节陈述教学反思改进措施20课时教学设计续页第几课时 5 课时 授课时间 课
26、时内容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 课时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2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习惯。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 生成一、新课导入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2.课件出示例 7: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去
27、年的体重=2.5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 x 千克。X+2.5=36 36-X=2.5你是怎样检验的?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二、完成“练一练”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三、完成练习二的第 15 题。1.完成练习二的第 1 题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21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二的第 2 题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3.完成练习二的第 3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4.完成练习二的第 4
28、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5.完成练习二的第 5 题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写上“解” ,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 x 的值,最后要检验。四、全课小结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说说解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2、解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五、补充练习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 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 X 千克。X+2.5=36 36-X=2.5X+2.5-2.5=36-2.5 36+X-X=2.5+XX=33.5 X=33.5列
29、方程解决简单的世界问题的步骤是:审题、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答案。22检测题根据下面的条件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1、篮球比足球多 5 个。2、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 倍。3、梨树比苹果树的 3 倍少 15 棵。达标检测达标情况及归因分析必做解决问题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 5 个班,每班 18 本,还剩 25 本。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作业超市选做 果园里的桃树有 360 棵,梨树是桃树的 2 倍少 40 棵,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树? 错题整理及分析教学得失细节陈述教学反思改进措施23课时教学设计续页第几课时 6 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内容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30、 课时目标1.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3.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 生成一、复习导入1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2 倍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 35 个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 5 倍多 9 只语文书的 4 倍少 10 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2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4x = 56 x+15 = 30 x9 = 23 x - 98 = 100 5 x 6 = 9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二、新授教
31、学1学习例 8: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 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 x 米。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 2 倍少 22 米=大雁塔的高度)24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2x =86x=862 x=43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注意:要将 x 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答:小雁塔高 43 米。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
32、什么不理解的?有没有其它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同学们理解这里将 2x 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先求出 2x 的值是多少,再求出 x 的值是多少,要两步解。揭题:两步解的方程3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三、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在脑子里回忆一下解两步方程的过程,再同桌互相交流解题的注意点。 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等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解 :设小雁塔高 X 米。 2X-22=642-22+22=64+22 2X=86 X=43答:小雁
33、塔高 43 米。25检测题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 16 倍还多 0.8 千米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 4 倍少 80 尾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 2 倍还多 20 千米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 3 倍还多 1 厘米。达标检测达标情况及归因分析必做 练习二第 6 题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作业超市选做练习二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错题整理及分析教学得失细节陈述教学反思改进措施26课时教学设计续页第几课时 7 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内容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 课时目标1.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
34、系列出方程。2.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 生成一、复习导入找出下列句中的数量关系:松树和杨树一共 56 棵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底楼高 3.4 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 2.8 米,这幢楼高多少米?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 3 倍高 0.04 米三瓶墨水的价钱比一个文件夹便宜 2.8 元二、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 9 题指名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说说注意点和解两步方程的步骤。2. 练习二第 10 题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系后再解方程。3. 练习二第 11 题生理解题意,找出数
35、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交流。4. 练习二第 12 题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校对,说说题目的意思,注意要求两问。275. 练习二第 13 题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量,提醒学生有 2 问。集体交流。6. 练习二第 14 题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其中 12 题的物品有“文件夹”和“墨水” ,各一个与 12 瓶,总价 25.10 元。7. 练习二第 15 题出示温度计,师做简单介绍并出示公式,学生齐读: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三、总结师: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4、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36、题的练习 等量关系式:小瓶的容量*3=大瓶的容量 大瓶的单价-3.2=小瓶的单价 解 :设小瓶容量为 X 升,大瓶的单价为 Y 元。 2X=1.5 Y-3.2=1.8X=0.5 Y=5答:小瓶容量为 0.5 升,大瓶的单价为 5 元。28检测题我当包公,判一判.(1)0.5 是方程 3x+0.7=1.6 解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3)方程 3x+3=27 与方程 2x+2=18 的解相同 达标检测达标情况及归因分析必做列方程,不计算(1)小明有 x 张邮票,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 3 倍还少5 张,小军有邮票 55 张 (2)修路队 x 天修 2.4 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
37、 0.6 千米. 作业超市选做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 480 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 4 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 65 千米,货车每小时行 x 千米不正确的方程是( )A654+4x=480 B4x=480-65C65+x=4804 D (65+x)4=480 错题整理及分析教学得失细节陈述教学反思改进措施29课时教学设计续页第几课时 8 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内容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 课时目标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 ax+bx=c 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38、的习惯。教学流程 设计修改与课堂 生成一、谈话导入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二、学习新知1P13 例 9 (1)指名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根据线段图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 x 呢?(2)列方程并解方程 指名学生列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如果用 x 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检验:A、72.5+72.53=290(公顷) B、217.572.5=3(3)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
39、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 P14 练一练第 1 题三、巩固练习301P14 练一练第 2 题,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陆地面积2.4陆地面积=2.12解方程 2x+3x=60 3.6x-2.8x=12 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 3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1)柏树松数共有 750 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 1.5 倍,两种树各多少棵? 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 x 呢?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 90 平方米,上底是 7 米,下底是 11 米,它的高是几米? 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四、全课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五、课堂作业:P16 练习三第 2-3 题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 等量关系式: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解 :设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大约有 X 公顷,则水面面积大约有 3X 公顷。 X+3X=2904X=290X=72.53X=72.5*3=217.5检验:72.5+72.5*3=290(公顷) 217.5/72.5=3答: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大约有 72.5 公顷,水面面积大约有 217.5 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