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712296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9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六上语文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题 1、山中访友课时 3 课时 上课时间 2016.09.06教材与学情分析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同时,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目标与重难点、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

2、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板书:题目 山中

3、访友作者 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课件)(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ng) 唱和(h) 蕴(yn)含 奥(o)秘 栀(zh)子花 宁(nng)静 犬吠(fi) 湛(zhn)蓝 衬(chn)托 仪(y)式 凝(nng)望 树冠(gun ) 吟(yn)咏 恩(n)泽(z) 短暂(zn)旋(xun)转(zhun) 津津(jn)乐道 雄(xing)浑(hn)、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

4、出的问题:2 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 小溪 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归鸟。 古桥老朋友 树林 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 我喜欢 因为”同桌说话。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自然段

5、。 (生齐读第自然段。 )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 ,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 ,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 德高望重 ”的?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引导抓住“ 几百年”、 “多少人马”、 “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

6、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讨论: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 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山泉部分:(朗读勾画 理解体会 诵读。 ) 这段文字运用了、修辞方法。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把“进山看景” 说成是“ 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 我”怎样的感情?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

7、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3、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讨论后明确: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

8、文的语言之美。第二课时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9、。、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 朋友” 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

10、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它们”指落花和落叶。 “仪式 ”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

11、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4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

12、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带着“好心情” ,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作业设计1、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3、仿写片断秋日山中访友 。板书设计古桥大树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自然山泉溪流教学反思5课题 2*山雨课时 2 课时 上课时间 2016.9.8教材与学情分析山雨一文区别于山中访友 , 山中访友是全景式的,写了许多景,而本文只写一种景物“雨” 。文章写雨重点抓住山雨的声音与颜色来描写,

13、文章 2,4 小节写的是山雨的声音。写声音要将之比喻成音乐,这是常理,音乐是最动听的声音。本文也不例外,但本文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在于三个比喻。一是“像一曲无字的歌谣” ,在歌谣前加上“无字”一词。表面看这首歌谣只有旋律,而实质是写这声音美得无以言表。后面两个比喻更妙,作者把雨写成了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把大自万物写成“奇妙无比的琴键” ,赋予了雨丝以人格,雨就成了艺术家,整个大自然成了一架奇妙的钢琴。而且作者还说:“每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什么幻想的色彩?这声音让人陶醉,让人浮想翩翩,进入梦幻的世界。教学时要将这三个比喻拉出来,让学生去发现喻词的不同。同时我们还要将它们改为简单比喻让学生去比

14、较,作者这种写法的好处我们可以将他改为“雨声像歌谣” 、 “雨丝像手指” “自然界万物像琴键”让学生去读,去感觉,去领悟自己写作时应怎么处理。特别要指出的作者的联想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种绿色是清新的、沁人心脾的,这种清新的感觉,流进了我的心胸,令人心旷神怡。目标与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过程设计一、

15、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就让我们来发现, 去倾听, 去感受山雨的美!揭示课题:山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3、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6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感悟山雨的音乐美: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

16、,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 ,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 ,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感悟山雨的色彩美:学生朗读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

17、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

18、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总结:大自然创造了美,作者发现了美,描写了美,而我们也通过丰富的想象感受了美,用动情的朗读再现了美。实话实说,这节课我感觉感到很快乐,因为始终被美丽所紧紧包围。你们呢?快乐吗?7作业设计、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板书设计雨前山雨 雨中 颜色美 声音美 喜爱之情教学反思8课题 3.草虫的村落课时 3 课时 上课时间 2016.9.9教材与学情分析目标与重难点1、 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 ”等词语。2、 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

19、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3、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爱恋之情。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甲虫、蜥蜴的资料,观察小昆虫的活动,增加感性认识。 (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

20、去看看“草虫的村落” 。2 板书:草虫的村落(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2 字词检查。(1)读准字音。幻灯片出示:(齐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静谧亲戚寒暄熙熙攘攘9俏丽烘烤勤勉庞然大物音韵僻静亲吻大街小巷(2)理解词义。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3 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因为是六年级的学生,所以生字词不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来完成。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

21、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词义。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1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交流反馈: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2 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时,老师相机出示句子:“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明确: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村民” ,如花色斑斓的小圆虫、

22、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3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1)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理解“追随”, “追随”一词点出了行文的线索是“我的目光” 。 )(2)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 ,才会有了他对“草虫村落”的这次奇异的游历。4 作者发现了“草虫的村落”之后心情如何?请用课文原话回答。“我发

23、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知道了在森林边缘的小山丘上,在那细密的草丛中,有一个奇异的“草虫的村落” ,并且还发现了那里是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作业:熟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那么,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奇异”的?“村落”里有什么奇特的景色,村民们都在干些什么?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38 自然段,一

24、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2 学生自由读,画句子。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01 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1)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游侠,是大侠,像蜘蛛侠、蝙蝠侠那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勇敢。 )(2)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它是怎么个勇敢法儿?“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傲然,是一种什么样的样子呢?谁来给大家表演表演!傲然就是藐视一切而坚强不屈

25、的样子。请大家批注在课文的旁边。这是一只勇敢坚强的黑甲游侠,虽然迷了路,丝毫不害怕,可是他找到回家的路了吗?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它找到回家的路了吗?(找到了)它云游四方,回到了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这位游侠的呢?“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起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品读“意味深长” “对视良久” ,让学生体会家人担心、牵挂的感情。(板书:亲情)(小结、过渡: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这是一个充满了亲情的村落,村落里还有其他的景致、其他的感情吗?接下来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2 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1)

26、你们读到了哪几种小动物啊?(小圆虫、黑甲虫、蜥蜴)(2)哪种动物是村落里的主人,哪种是客人呢?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从这些句子看出来小圆虫和蜥蜴不是村落里的村民。他们是异类,但是黑甲虫还是与他们友好地交流着。没有任何敌意!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是“友好”的?)“驻足痴望”:多么美丽的小圆虫啊!这是一种欣赏。还有吗?“好奇的目光”:对,是好奇的目光,没有任何坏意哦。“攀谈得很投机”:像是好朋友一样。“背着几个小黑甲虫”:蜥蜴比黑甲虫大好几倍呢,但是黑甲虫并不害怕,还让它背着。他

27、们这么快就混熟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小黑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看来,草虫的村落里不但有亲情,还有友情(友好的感情) 。 (板书:友情)来,请一位同学带着友好的感情来朗读一下这个自然段,其他的同学带着友好的感情来欣赏。有请友好的同学!太美了!请坐!我们仿佛来到了“草虫的村落” ,看到村民们在说笑、在游戏,它们还有音乐会呢!大家开动脑筋,想象一下,甲虫们的音乐会是怎样的呢?XX 同学,你可以告诉大家你想象中的音乐吗? 嗯,让我们看看作者在“草虫的村落”所看见音乐会是怎样的,请大家齐读第六自然段。这一段是描写甲虫的音乐会的

28、,读过之后,哪一句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3 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1)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你看到了吃的,果实吊在树梢上,阳光把它烘烤得熟透了,像是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砸到正在树下开演唱会的甲虫们。还有吗?)11(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音韵怎么会像灵泉呢?像泉水一样流出来,丁丁冬冬,多么动人多么好听啊!)(3)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为什么说它们的音乐是优于人间的一切音

29、乐?因为,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是天然的、自然的。a 联系实际,说说你还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给大家描述一下。 (风、泉水)b 它们都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艺术才华让作者佩服。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话,读好这句话。读出欣赏、读出赞美!(板书:艺术)小虫们的艺术生活丰富有趣,他们的劳动生活肯定也很有意思。请同学来朗读第七自然段。4 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这一段中有两个问号:“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甲虫们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搬回了大过自己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这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你读懂了吗?有哪位

30、同学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爱的力量)对,为了生活的快乐,为了家庭的美好,即使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即使是大过自己身体两三倍的食物,甲虫们还是勤勉地奔忙着,同时,它们也是快乐的。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我们的父母,挣钱来不但要养自己,还要养我们,养这个家。因为有爱,对家庭和对生活的爱,所以一直勤劳地工作着、奔忙着。 )甲虫们在这片快乐的天地中,勤劳并快乐地劳动着、生活着,这么勤劳的甲虫,真值得我们尊敬啊!(板书勤劳)大家请看第八自然段,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它们的“村落”里有专门的气候工作者、工程师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

31、任。 “村落”虽小,却体现出了虫子们的大智慧。 (板书:智慧)这虽然是一个“草虫的村落” ,但是却充满了亲情、友情、艺术、勤劳和智慧。三、总结全文,领会升华同学们,多么可爱的草虫啊!它们不仅有丰富的情感世界,还有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生活,还会创造生活。这是作者看到的,品味到的。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想象,游历了这快乐的小天地。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想象,走出课堂,融入自然,放飞心灵吧!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草虫的村落虫

32、子们 联想与想象 快乐、勇敢、勤勉、美妙“我” 比喻与拟人 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12教学反思课题 4*.索溪峪的“野课时 1 课时 上课时间 2016.9.12教材与学情分析索溪峪的“野” 一文写作思路清晰,脉络分明,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独特的感受。揭示出人与自然相处的简单道理:赋予万物以人性,实现心灵的交融,就能创造出美好和谐的境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作者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理解力、感受力、写作能力。目标与重难点1、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

3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3、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教学准备 教学 PPT、打印的拓展资源、自制教学图片。过程设计一) 、创设情景,欣赏导入。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你去过张家界吗?又知道那里有个举世闻名的索溪峪吗?(出示课件,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了解索溪峪。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设计意图:借助课件欣赏索溪峪的风光图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文学习的热情。(二) 、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抓题眼,引入研读。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纯天然的野

34、性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 13(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讨论后汇报,师随机板书。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内容,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课件出示讨论问题。使学生情绪变得活泼轻松,营造课堂氛围,学生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三)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1、分组研读,交流讨论: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认真想一想,并批注体会,与小组成员交流)2、全班交流学习效果。(1)赏析“山是野的。 ”(边讲边出示课件)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

35、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 ,什么百丈峡 ,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以索溪峪的山与桂林的山、黄山、泰山、庐山作比较。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36、2) 、赏析“水是野的。 ”(出示课件亲眼目睹索溪峪的水“野”)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 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3) 、赏析“

37、山上的野物是野 的。 ”和“ 游人也 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 野” 加引号的含义。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 ”“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4) 、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多说,尽量发表自己见解。不失时机的出示课件中的图片与重点语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景物特点。读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四)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索溪峪的

38、自然美景在作者的描述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你有哪些收获?(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向往。 )师激情: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14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2、回放索溪峪的美景图,再次感受它的神奇。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最后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再次体会“野”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回归整体

39、,拓展延伸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一段优美的乐曲练习配乐朗读。2、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抄写在鉴赏习作本上,并写下读后感 ,尝试运用先概括再总结的写作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 回顾拓展一课时 上课时间教材与学情分析、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读背并积累古诗句。目标与重难点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教学准备 PPT 课件15过程设计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40、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

41、,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1)学生自由吟诵。 (2)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1)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2)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

42、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3)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

43、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三、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互相交流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16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课时 3 课时 上课时间17教材与学情分析目标与重难点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准备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温读文章,牵情入课1、单元回顾 生浏览课文,回想单元学习主题。课文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

44、一个个侧面。关于大自然,你肯定还知道很多,你想跟大家介绍什么?2、指名两三个同学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四人组同学互相交流,并选出最值得推荐的准备在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二、移情自然,极尽想象1、语言描述:火海之中集体大逃亡的蚂蚁,一只树虎被树胶粘住后,其余树虎轮流喂食;东北狼为了保全狼崽的生命而宁愿自己暴露在猎人枪口下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墙角的爬山虎、蔷薇花,柴房里的织网蜘蛛,风中的小草;浩瀚的大海,无垠的沙漠假如,你就是它们或它们当中的一员,在你的身上会发生哪些有趣的、动人的、令人惊奇的故事呢?请放飞你想象的翅膀,作、天马行空的神游吧。2、同学们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作三分钟的神游。 (可

45、以边想边自言自语。 )3、睁开眼睛自言自语:说一说刚才在自然王国中所游历的经过。三、同桌互述,分享奇趣1、教师作要求阐述:把你在自然王国里所看到的景象、经历的事情以及独有的感受讲给同桌听。2、同桌相互叙述,分享故事和乐趣。有能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向同桌提出所讲故事的某些不足,可以帮助同桌修改故事。三、全班交流,分享评价1、协作小组推荐本组成员中讲的最好的同学来叙述游历自然王国的经历。2、其余同学认真倾听,相互评价。评价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他的故事最令你感兴趣的什么地方?哪一点你最欣赏,最值得你学习?是不是运用了联想与想象,融入了自身的感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18第二、三课时一、选择片段,尝试习作同

46、学们,你们现在就是神奇的自然王国中一员了,你们就是那可爱又顽强的蚂蚁,那孤独又友善的老蜘蛛,那从地上到天上又到地上走一遭的小水滴。来,拿起你们的笔,把你们经历中最精彩的片断写下来。学生尝试创写片断,教师巡视,寻觅优秀的作品,发现值得提醒的问题。先写好的同学自己通读一遍,发现问题并自我纠正。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二、佳作赏读,交流评价老师发现,在同学们的笔下,那花鸟虫鱼,那风雪雨霜都成了鲜活的生命。现在请几位同学把他们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用心听,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好。请作者一一上讲台朗读他们的片断。师生共同评议。教师适时引导评价。三、着手修改,比照赏析相信刚才的欣赏与评价,对大家有

47、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请同学们拿起笔,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教师进行巡视与指导,发现经过修改后有很大改善的典型。请“修改典型” (第一个环节上来交流的同学除外)上台朗读自己前后不同的语句或片断并简要解释这样修改的原因。教师口头叙述刚才巡视发现的有严重缺陷的病文(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选择教师口头叙述的方式来开展评价) 。请同学们来谈谈看法,提出修改良策。四、小组合作,互评互改在四人小组内互相通读自己的作文,相互提出优点、缺点及修改意见。各自修改。互相将修改前后的语句或片断读一读,肯定修改的可取之处。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题 5.詹天佑 19课时 3 课时 上课时间 2016.9.20教材与学情分析

48、这篇课文以詹天佑的名字为题,记叙了他一生最突出的成就,塑造了一位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描写詹天佑语言、行动、思想的词句,以詹天佑这个人物为拓展点,以挖掘他的精神品质为主线,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了解詹天佑的爱国之举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组织积极有效的讨论活动,让人物的形象愈加高大,人物的精神世界愈加震撼,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结合课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渗透到对写作方法的指导上。目标与重难点学习目标:学会 11 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1.自学生字词,了解詹天佑及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学生)2.制作课件。(教师)过程设计导入:建构阅读话题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2詹天佑是谁?京张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