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总第 1 课时课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备课人: 王春晓 时间:2011 年 11 月 20 号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重点)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过程:一、 定向:1、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2、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二、 自学:(一)检查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然后释词。确凿( )菜畦( ) 桑椹( )轻捷( )油蛉( ) 斑蝥( )缠络( ) 攒( ) 珊瑚( ) ( ) 豁( ) 敛( ) 脑髓( ) 陌生( )鉴赏( )人迹罕至( ) 觅食( ) 竹筛( )秕谷(
2、 )系( ) 传授( ) 书塾( )2、 课文朗读。 (二)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分组讨论)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2三、解疑:细读课文提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通过对百草园
3、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四、检测:阅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回答问题:1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3 文段开头的两个 “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3总第 2 课时课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备课人:王春晓 时间:2011 年 11 月 20学习目标: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重点)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的写法。 (难点)学习过程:一、 定向:1、导入。2
4、、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二、 自学:(一) 、检查重点段落朗读情况。(二) 、问题探究: (分组讨论)(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
5、从哪些词语看出4来的?)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三、 解疑:1.本文写“百草园 ”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四、 检测: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找出这些动词,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5总第 3 课时课题:2、爸爸的花儿落了(1)备课人:王春晓 时间:2011 年
6、 11 月 20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重点)3、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难点)学习过程:一、 定向:1、导入新课: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2、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二、 自学:(一) 预习检测:1、自学生字词。2、课文朗读。(二)整体感知: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2.“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
7、速读课文后,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6三、 解疑:1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2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3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四、 检测:、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衣襟(jn) 肿胀(zhn) 、低哑(y) 叮嘱(zh)、花圃(p) 挪窝儿(nu)、麻渣(zh) 玉簪(zn)、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扎辨子 喉咙 摘花 伤痕、遮盖 撩起来 廓檐 茉莉、捆扎 抽屉 捏紧 钞票、赖惰 耍懒 骊歌 垂落7总第 4 课时课题:2、爸爸的花儿落了(2)备课人:王春晓 时间:201
8、1 年 11 月 20学习目标: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习过程:一、 定向:1、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2、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二、 自学:分组讨论:a. 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b. 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9、?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三、 解疑: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8如何处理的?四、 检测: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 “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9总第 5 课时课题:3、丑小鸭备课人:王春晓 时间:2011 年 11 月 20学
10、习目标:1、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难点) 3、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 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重点)一、 定向:1、导入: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 2、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二、 自学:(一)检查预习:注音:讪笑 吐绶鸡 灯芯 草 铰链 迸出 听写:沼泽地 嫉妒 木屐 飕飕 讪笑 释义:排挤 来势汹汹 弥漫 (
11、二)整体感知: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请分别找出来。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答。10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 三、 解疑:1、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
12、的主题。 ) 2、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四、 检测:1、把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用横线画出来,依次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害人听闻 恭恭敬敬 兴高彩烈 来势凶凶 明辩是非 直接了当 毛骨耸然 委曲求全 金壁辉煌 浮想联翩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 、 和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丑小鸭选自 作者是 国的 ( ) (作者名字) 。11总第 6 课时课题: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备课人:王春晓 时间:2011 年 11 月 20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重点)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
13、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难点)学习过程:一、 定向:1、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2、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二、 自学:1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2、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3、自由朗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4、结合体验,研讨问题:(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12句诗的含义
14、。明确:见教参。三、 解疑:1、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2、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四、 检测:五、 仿句练习:1、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2、背诵全诗。13总第 7 课时课题:4、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备课人:王春晓 时间:2011 年 11 月 20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
15、难点)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学习过程:一、 定向:1、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2、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二、 自学:(一)朗读诗歌。(二)合作探究:1、 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2、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3、 全诗共 5 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14意思。4、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
16、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三、 解疑: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四、 检测: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几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15总第 8 课时课题:5、伤仲永(1)备课人:王春晓 时间:2011 年 11 月 20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2、正确进行翻译。 (重点)学习过程:一、定向:1、导入。2、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二、自学:1、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3、作者作品简介。提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
17、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4、题解:(教师)提问: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5、 (教师)讲述: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自由朗读课文一遍。6、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1) 、 “即书诗四句” (2)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 、 “邑人奇之” (4) 、 “稍稍宾客其父”(5) 、 “父利其然也”7、理解加点的词语:(1) “养父母” (2) “传一乡秀才观之”16(3) “或以钱币乞之” (4)邑人:(5) 、 “从先人还家” (6) 、 “前时之闻”(7) 、 “卒之为众人” (8) 、 “如此之贤也”(9) 、 “且为众人” (10) 、 “固众
18、人”三、解疑:(一)理解下列句式:1、 “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2、 “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3、 “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四、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父异焉 5、环谒于邑人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6、泯然众人矣3、稍稍宾客其父 7、贤于材人远矣4、或以钱币乞之 8、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7总第 9 课时课题:5、伤仲永(2)备课人:王春晓 时间:2011 年 11 月 20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重点)2、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难点)3、学
19、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学习过程:一、 定向:1、导入。2、出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二、 自学:(一)出示问题,理解课文。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 ,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二)揣摩语言:例: 1、 “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 “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182、 “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请同学们尝试着到文中发掘发掘。(学生讨论)
20、自由发表意见。1、 “忽” “即” “立”:2、 “奇之” “宾客其父” “乞之”:3、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 “不使学”:(三) 、质疑探究: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三、 解疑: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四、 检测积累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 5 条19总第 10 课时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一:成长的烦恼备课人:陈向前 时间:2011 年 11 月活动目标:1、学会正确对待
21、烦恼,清理烦恼,消除烦恼,走向成熟。(重点)2、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难点)活动过程:一、 定向: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童年充满阳光,让人留恋。步入少年旅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意识的萌发,我们的生活将会出现烦恼,在幼稚与成熟并存,快乐与烦恼共增的日子里,我们该怎样面对呢?2、出示并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二、活动形式:1、说说自己的烦恼:探究烦恼的根源,给自己的烦恼归类,列出烦恼清单,分析、倾诉自己的烦恼,选出自己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写烦恼日记,争取给烦恼画上句号。2、当小记者采访老师或爸妈,请他们“回首成长的烦恼”,采访内容包括:你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烦恼吗?你是怎
22、样对待的?现在回忆起来,你怎样评价当时的烦恼?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一些有意的启发,并以“那时候,他(她)也有烦恼”为题作文。203、替朋友解脱烦恼:如果你的小学同学打来电话,说他(她)最近特别烦,因为他(她)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她)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有没有知心朋友倾诉,请你给他写一封信,帮帮他。三、活动小结:1、烦恼是无法避免的,当你遇到烦恼时如何去解决呢?你学会了哪些方法?2、保持快乐有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四、拓展延伸:1、关于烦恼的名句: “如果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去交易,任何人在看到了别人的烦恼之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重新搬回家。” “当一份快乐跟别人一起分享时,它就变成了
23、两份快乐;当一份烦恼跟别人共同分担时,它就成了一半的烦恼。” “每一棵树的枝叶都是它的问题,但也是一棵树的全部。”2、推荐阅读文章:我很重要优点零 毕淑敏烦恼与快乐的变奏 江润秋点亮你心中的灯 苏叔阳青春如梦 欧阳斌五、当堂作文:参考题目:211、“那时候,他(她)也有烦恼”;2、烦恼也美丽。总第 11 课时课题:6、黄河颂备课人:王春晓 时间:2011 年 11 月 20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学习过程:一、 定向:1、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
24、鸣。 2、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二、自学:1、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2、分组讨论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 ,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 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 “中华儿女” 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 ,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 “望”字。) 三、 解疑:1、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 黄河!”这句话把内
25、容划分为几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小结课文。 四、 检测:1、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1)黄河之水天上来, 。(2) ,万里写入胸怀间。(3) ,一片孤城万仞山。(4)白日依山尽, 。(5)大漠孤烟直, 。2填空。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 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 、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23总第 12 课时课题:7、最后一课(1)备课人:王春晓 时间:2011 年 11 月 20学习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重点)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难点)
26、学习过程:一、定向:1、导入新课。 2、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二、自学:(一)检查预习:1、学习生字词。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 *“我想就别上学了” 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这些景象 ”指什么?觉得 “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24*“又出了什么事啦?”*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2)分析第二阶段。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3)分析第三阶段。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 (4)分析第四
27、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中的“高大”指什么?三、解疑:作者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四、 检测:1、本文作者是_ 国作家_,课文是在_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2本文是以_ 为线索安排情节,按_的顺序记叙。小说的主人公是_。3根据拼音写汉字xi_持 ho_叟 ch_异q_祷 gng_咽 o_悔25总第 13 课时课题:7、最后一课(2)备课人:王春晓 时间:2011 年 11 月 20学习目标: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 3、利用小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难点)学习过程:一、 定向: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
28、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2、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二、 自学: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2、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有什么样的作用?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三、 解疑:理解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26(2)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3)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描写的作用? (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 检测: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
29、自星期一故事集。B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2、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描写的对象是_。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表现了_。(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描写的对象是_。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表现了_。27总第 14 课时课题:8、艰难的国
30、运与雄健的国民备课人:王春晓 时间:2011 年 11 月 20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难点) 2、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重点) 3、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习过程:一、 定向:1、导入: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2、出示课题、明确教
31、学目标。二、 自学:(一)检查生字词。(二)听范读,思考:281、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2、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3、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三) 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 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四) 揣摩文章的语言: 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 第四节的含义 C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 的含义。三、解疑: 1、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 的具体含义。
32、2、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四、检测:指出下面文句中画线词语的比喻意。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长江大河比喻_;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_。29总第 15 课时课题:9、土地的誓言备课人:王春晓 时间:2011 年 11 月 20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 美丽的景象。 (重点)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难点)学习过程:一、 定向:1、 导入: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
33、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2、出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二、 自学:1、扫清字词障碍怪诞 ( ) 亘古( ) 默契 ( ) 污秽( ) 炽痛 ( ) 嗥鸣 ( ) 30谰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全文结构。4、问题研讨:(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三、 解疑: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四、 检测: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污 hu_ 泛 ln_ 怪 dn_ 斑 ln_二.形似字注音组词:涌( )_谰( )_饶( )_诞( )_诵( )_澜( )_绕( )_涎( )_三.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_我走到哪里,_我睡得很沉,_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_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