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 业 设 计(论文)题 目 移动式起重机 副标题 便携式 180 度可旋转调位移动式 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目 录摘要 (1)绪言 (2)论文分析确定 (2)1.设计计算 (5)1.1 求质心 (5)1.2 抗倾覆稳定性 (6)1.3 立柱的设计及校核 (9)1.4 强度,刚度校核 (14)1.5 轮子的选取 (22)21.6 滚珠的选取 (22)1.7 吊环的选取 (23)1.8 吊钩的选用 (23)1.9 油压千斤顶的选用 (24)2. 结构设计 (24)2.1 旋转定位的设计 (24)2.2 轴套的设计 (24)2.3 臂的设计 (25)2.4 立柱的设计 (25)2.5
2、底平面的设计 (26)2.6 主、副臂滑动设计 (26)3. 设计评定(27) 4. 移动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28)致谢 (31)参考文献 (32)附录 1:图纸(33)附录 2:英文资料(37)附录 3:毕业设计任务书(53)附录 4:毕业设计开题报告(55)180 度可旋转有级调位移动式起重机摘 要 :本设计中的移动式起重机属于形程较小举升能力较大的单作用起重机设备,主要用于汽车维修车间或需要起重小型设备的加工车间等,通常采用室内作业。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加一个回转机构, 实现 180 度可旋转调位。回转机构采用一个滚珠代替推力球轴承,使 结构更加简单。支腿采用可拆卸伸缩式结构
3、,减轻了整机重量,使重物旋转简单易行。结构制造是采用先进的焊接技术,从而确保整机强度、刚度和运行的平稳性。关键词 :移动式起重机 抗倾覆稳定性 质心3Graduate the design lesson :Rum about type craneAbsteract : Run about type crane in this design belong to the stroke small raise to rise the bigger single acting capability to act to rise the heavy equipment, and primarily us
4、ed for the car maintenance car to occasionally need to rise the processing of heavy and small scaled equipment the ear the eat, and usually adopt the indoors operat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need to increase a turn-over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operate, and realize 180degrees transpose. Tu
5、rb round the mechanism to adopt a roll the shot to replace the thrust ball bearing, and make the construction simpler. legs adoption of the disassemble and retractable construction, and alleviated whole machina weight, and make the heavy thing revolve simple and convenient. The construction producti
6、on adopt forerunner the welding technique, from the steady that butinsure whole machine intensity, just the degree sum is operative.Key words :Run about type crane Capability to resist capsizal Quality core绪 言毕业设计是对本科教育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也是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能力的一项综合考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才能为大学三年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的设计题目是移动式起重机
7、。我及小组的其他三个成员参与了设计的全过程。 论文来源:生产实践论文的目的及意义:通过移动式起重机的设计,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综合运4用所学知识,如力学,机械设计,行走机构设计,强度和刚度的计算,绘图能力及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完成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才的初步训练。主要内容:1、工作原理图;2、强度和刚度计算;3、零件结构设计;4、编写设计文件基本要求:1、工作原理正确;2、结构合理;3、具有实用性;4、图纸及设计计算说明书要规范具体收集资料:中国机械设计大典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委员会编;机械工程手册 (第二版)物料搬运设备卷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程手册电
8、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编。本说明是毕业设计过程的技术资料,包括工作原理图,强度和刚度计算,零件结构设计,技术文件。论文分析确定移动式起重机:起重机作业特点起重机是以间歇、周期的工作方式,通过起重吊钩或其它取物装置的起升加移动重物的机械设备。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取物、货物上升、下降、卸载,然后空吊具返回原地。一个工作循环时间一般由几十分钟到二三十分钟,其间各机构均有短暂的停歇时间。这一特点决定了电动机的选择和发热验算方法。由于反复起动和制动,各机构和结构将承受强5烈的震动和冲击,载荷是正反交替作用的。这对机构的强度计算有较大影响,许多重要构件均受不稳定冲击应力的作用。起重机属于具有危险性作业的设备,
9、其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起重机设计和制造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起重机的组成起重机由产生运动的机构、承受载荷的金属结构、提供动力和起控制作用的电器和各种安全指示装置等四大部分组成。起重机共有四类,即:货物升降的起升机构、作平面运动的运行机构、使起重机旋转的回转机构以及改变旋转位置的变幅机构。每一机构各由点动机、减速传动系统及执行装置等组成。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标准的零部件加以组合,以利于制造和维修。金属结构通常要根据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制造。电动机和控制设备大多是标准产品,安全指示装置通常从市场购买,特殊的由制造厂设计制造。此设计中起重机的结构特点题目中的移动式起重机属于行程较小举升能力较
10、大的单作用起重设备,主要用于汽车维修车间或需起重小型设备的加工车间等。设备主要由使货物作升降运动的起升机构,使货物作水平运动的行走机构构成。所以设计重点应是这两个机构的设计及计算。方案确定:由上述对题目的分析可以看出,移动式起重机的设计要点主要是在于行走机构和起升机构的确定。下面有三个起重机的设计方案简图及介绍,对比三者的优缺点,从中选择出一个可行性方案。(方案一)方案简图如下,行走机构采用 4个轮子固定在底座的 4个角下,起升机构采用油压千斤顶来实现吊重物的升降运动,起重机的横梁设计为两级臂,且能够伸缩的,以改变起重机吊重物的提取距离,回转机构采用推力球轴承,以实现 180度的旋转。方案(一
11、)(方案二)方案简图如下,行走机构采用的轮子固定在可伸缩的四个支腿上,在需要6长支腿时,先将长支腿拉出来,然后再将伸出的支腿用顶丝固定,此时轮子也伸出,起升机构采用千斤顶起升,速度慢但结构简单。回转机构采用推力球轴承,以实现 180度旋转。(方案二)(方案三)方案简图如下,行走机构采用的轮子固定在底座上,活动支腿在使用时可将其从底座中拔出,并将支腿固定器顶起,然后再将支腿顶丝固定,如不使用长支腿可将固定器收起悬空放置,并在底座上加焊几条槽钢,在上面焊上合适的钢板,可将起吊的重物(额定重物)放在上面做短途运输。起升机构也采用千斤顶,在回转机构采用一个滚珠代替推力球轴承,并在相应的转轴上加润滑加油
12、嘴。(方案三)7通过对上述三个方案的说明,可以看出方案一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缺点是底座为矩形占地面积较大,并且无伸缩支腿,不能改变支腿力距;方案二的结构简单,较之方案一的底座占地面积小,且伸缩支腿的设计比较合理;方案三较之前两个方案在实现题目要求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一定重量重物的短途运输,同时操作较之第二个方案更为简便,支腿也可以在闲置的时候卸掉减少起重机所占空间和自重。在回转机构采用了一个滚珠代替推力球轴承,更加减轻了起重机的自身重量。因此选用第三套方案。1 设计计算主要参数:1、起重量(Q):2T ;2、工作幅度(R):2 m ;3、起升高度(H):1.75 m ;4、起升速度:0.6 m/
13、min ;5、回转速度:5 m/min ;6、自重(G):2.20 T ;7、自重载荷:0.20 T ; 8、载荷状态:Q-轻 ;9、名义载荷系数:Kp=0.125 ;10、使用繁忙程度:轻闲。1.1 求质心:起重机主要材料碳钢,查设计手册密度为 7.8t/m3,按照尺寸估算起重机各个质量以及质心的位置如下图,其中考虑了轮子、螺栓、吊钩、吊环等零件,总质量为 220Kg。图 1-1a220X=20200+10.8620+8.51420+4.4200+26.2550+171150-38200X=227 (mm)所以质心位置如图 1-1b所示8图 1-1b1.2 抗倾覆稳定性(由于所学知识有限,在
14、这里只计算静载状态,动载状态时乘以系数 1.05)确定支腿长度,起重机的四条支腿拉至最大长度形成支撑平面,如图 2-1,各边为起重机的倾翻线,当起重机由于各种原因超载后,起重机将围绕起重质心距倾翻线最近的倾翻点倾倒,设起重机自重绕倾翻线所形成的力矩为 Ms,吊具和吊重所形成的倾翻力矩为Mt,若不倾翻,则 Ms Mt,即 Ms - Mt0,下图 1-2中虚线 AC为倾翻线。1.2.1 稳定状态图 1-21.2.1.1 当起升载荷为 500kg时,对倾翻面进行受力分析,设 RB的作用点距立住为Xmm,当倾翻的临界状态的计算如下9图 1-3500(200-X)=200(X-227)X=1458.3(
15、mm)在图 1-2中画出半径为 1458.3mm的圆,支腿的长度应使旋转中心 0点到 AC的垂直长度大于 1458.3mm,取支腿长度 DC为 1800mm,可测得 OB为 1505mm其中质心为折算位置。1.2.1.2 下面校核起升载荷为 1000kg时的情况,受力分析图如图 1-4,设 RA为地面的支反力。图 1-43010RA+1000(1770-1505)=220(1505-105)RA=14.3kgf由于地面的支反力大于零,说明轮子受地面的作用力,也就是轮子没有脱离开地面,即没有倾翻。1.2.1.3 下面校核起升载荷为 1500kg时的情况,受力分析如图 1-5,设 RA为地面支10
16、反力。 图 1-53010RA+1500(1540-1505)=200(1505-105)RA=84.8kgf 故不会倾翻1.2.2 校核在起升状态时倾翻情况。取动载系数为 1.05。1.2.2.1 当额定载荷为 500kg时:3010RA+5001.05X(2000-1505)=2201400RA=16kgf 故不会倾翻1.2.2.2 当额定载荷为 1000kg时:3010RA+1000X1.05X(1770-1505)=220X(1505-105)RA=9.9kgf 故不会倾翻12.2.3 当额定载荷为 1500kg时:3010RA+1500X1.05X(1770-1505)=220(15
17、05-105)RA=9.9kgf 故不会倾翻侧支腿总长度确定为 1800mm 。1.2.3 行走状态时倾翻情况校核在行走过程中,设定人的推力作用点为最高点时的极限位置,起重机可以绕前面的倾翻线倾翻,应该对其校核。1.2.3.1 当额定载荷为 500kg时,最大推力为 20kgf,受力分析如图 1-6图 1-611500495+201200+RA1705=220(1505-227)RA=5.7kgf 故不会倾翻1.2.3.2 当额定载荷为 1000kg时,最大推力为 40kgf,受力分析如图 1-7图 1-71000(1770-1505)+120040+RA1705=220(1505-227)R
18、A=7.4kgf 故不会倾翻1.2.3.3 当额定载荷为 1500kg时,最大推力为 60kgf,受力分析如图 1-8图 1-81500(1540-1505)+601200+RA1705=220(1505-227)RA=91.9kgf 故不会倾翻经过计算可得前支腿回转中心长度为 1505mm,总长度为 1705mm。1.3 立柱的设计及校核1.3.1 先设计下端立柱 取配合长度为 300mm 。12图 1-9作图设计立柱结构,吊钩链长 300mm,起升高度 1.75mm,油压千斤顶行程 370mm,最长时 1000mm把起重臂和立柱上段看成整体进行受力分析,设立柱上段受力分别为 RA,R B。
19、图 1-101.3.1.1 额定起重量为 500Kg时,对 RA的作用点,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 受力图如图 1-11所示。13图 1-11300 RB =5009.82000RA= RB=32666.7 N1.3.1.2 额定起重量为 1000Kg时,对 RA的作用点,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 受力图如图 1-12所示。图 1-12300 RB =10009.81770RA= RB=57820 N1.3.1.3 额定起重量为 1500Kg时,对 RA的作用点,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 受力图如图 1-13所示。14图 1-13300 RB =15009.81540RA= RB=75460 N1.3.1.4
20、额定起重量为 2000Kg时,对 RA的作用点,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 受力图如图 1-14所示。图 1-14300 RB =20009.81310RA= RB=85586.7 N由上述分析计算可知当额定起重量为 2000 Kg时,立柱所受的弯曲应力最大,是85586.7N,所以应当以起重量为 2000Kg时,设计下段立柱,下段立柱受力如图 1-15所示:15图 1-15立柱所选材料为 55碳素钢,=315Mpa 动载系数 1.05则 动载时Mpa3150.取=300 Mpamax= =300 MpamaxMWzWZ= =5.65 m-361935.420510立柱用圆形截面Z3538.2dd=9
21、5.5mm 取 d=96mm 即下段立柱配合的外径为 96mm1.3.2 设计上段立柱结合作图法受力分析16图 1-16由起重臂的分析可知 F1=28225.7 N F2=26606 N300 RA=28225.7900 RA=84677.1 N300 RB=28225.7600+26606300 RB=83057.4 N作弯矩图图 1-17材料与下段立柱相同 故取=300 Mpamax= =300 MpamaxMWzWZ= =5.65 m-361935.420510根据 W Z=5.65 m35WZ= =5.65 m34(D-d)2510已知 d=96mm,由计算可知 当 D取 112mm时
22、WZ= = =6.34 5.65 m34(-d)32413(196)53510故当 D取 112mm时,强度足够,取 116mm。1.4 强度,刚度校核:材料采用碳钢,起重臂,立柱和支腿选用 35号碳素钢。因其经过热处理后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强度,具有良好的韧性,耐冲击好,耐磨性好。 (B=530mpa,s =315mpa) ,抗拉和抗压强度相等,采用中性轴对称的截面。这里采用正方形,而细长梁的控制因素通常是弯曲正应力。满足弯曲正应力条件的梁一般都能满足剪应力的强度条件,所以在这里只需进行梁的弯曲正应力强度的校核。由于知识有限,对于空间力系的计算简化,刚度校核简化。1.4.1 副臂17副臂选取截
23、面尺寸如图 1-18的型钢,长度为 1100mm,分别计算不同额定载荷时的副臂强度。设副臂受主臂的支反力分别为 FA,FB 。图 1-181.4.1.1 最长情况,额定起重量为 500kg时,对 FA,FB 的作用力,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320FA=5007809.8FA=1218.8(kg)=11943.8(N)320FB=50011009.8FB=1718.8(kg)=16843.8(N)MB=FA320=3822(nm)经受力分析计算,剪力图,弯矩图,如 1-19图图 1-191.4.1.2 当额定起重量为 1000kg时,对 FA的作用点,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550FA=10005509.
24、8FA=9800(N)经受力分析计算,剪力图,弯矩图,如图 1-2018图 1-201.4.1.3 当额定起重量为 1500kg时,对 FA,FB 的作用力,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780FA=15003209.8FA=6030.8(N)经受力分析计算,剪力图,弯矩图,如图 1-21图 1-211.4.1.4 当额定起重量为 2000kg时,对 FA,FB 的作用点,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1010FA=2000909.8FA=1746.6(N)1010FB=200011009.8FB=21346.6MA=1745.61010=1764(NM)经过比较,当额定起重量为 1000kg时,副臂所受最大弯矩
25、为 Mmax=5390NM是这四种情况中弯矩最大的,是强度的极限情况。所以只要校核额定起重量为 1000kg时的情况。强度校核由 max= maxMWz其中抗弯截面系数: 46533.10.768ZHhW可得 max= = =308 MpamaxMz591.0起重机工作状态时乘以动载系数 1.05,则19max= = =323.4 MpamaxMWz53901.7所选材料为 35号碳钢 查得 =315 Mpamax =323.4 MPa =315 Mpa所以强度条件符合1.4.2 主臂主臂内臂尺寸定为 66mm,为了有利于副臂在主臂中的自由移动,外臂尺寸待定,由计算强度确定。主臂截面如图 1-
26、23图 1-23将主臂、副臂视为一体受力分析可知,主臂、副臂共受三个力的作用,分别是副臂所受的起升载荷作用,方向竖直向下;油压千斤顶对主臂的起升力,方向随着起升高度变化;立柱对主臂的支反力,由物体平衡,可作图知方向。由于在起升过程中,在水平时主臂所受的弯矩最大,因此计算水平工作时的受力。图 1-24是主臂、副臂的总体受力分析图。图 1-24将主臂单独分析,由副臂竖直方向上的支反力分别为 FA,FB1.4.2.1 额定起重量为 500时对 FA的作用点。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450FB+11943.8930=16843.8125020FB=22104.5NFA=22104.5+11943.8-168
27、43.8=17204.5 N经受力分析计算,剪力图,弯矩图如图 1-25所示。图 1-251.4.2.2 额定其重量为 1000时对 FA的作用点,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450FB+9800700=196001250FB=39200NFA=39200+9800-19600FA=29400N经受力分析计算。剪力图,弯矩图如图 1-26所示21图 1-261.4.2.3 额定其重量为 1500kg时。对 FA的作用点,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450FB+6030.8470=20730.81250FB=51286.72 NFA=51286.72+6030.8-2073.8=36586.72 N经受力分析计算
28、,剪力图,弯矩图如图 1-27所示。图 1-271.4.2.4 额定其重量为 2000kg时。对 FA的作用点,由静力平衡方程可得。450FB+1746.4240=21346.61250FB=58364.7 NFA=58364.7+1746.4-21346.6=38764.5 NMB=38764.5450=17444 nmMC=21346.6240=5123.1 nm经受力分析计算,剪力图,弯矩图如图 1-28所示。22图 1-28由已上分析可知,当额定起重量为 2000kg时主臂所受弯矩最大,所以按此时数据设计;取动载系数 1.05,材料取 35钢,=315Mpa由max = maxMWz得
29、max = =300 Mpaz315.0.WZ 536174.83m设起重臂横面如下图 1-2923图 1-29所以当外臂尺寸为 84mm是符合强度要求的。因为主臂的内侧设计加装滚针,所以在符合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将主臂横截面 Y方向加长,并且为确保安全将上下臂加厚 2.5mm,尺寸如图 1-30所示。图 1-301.5 轮子的选取由于此起重机在起吊重物时可将四个加长支腿上的固定器打起,所以车轮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因此我只计算在最大承载 1吨货物运输时的压力,如图 1-31所示。图 1-31由于起重机结构对称且每侧有两个轮子所以轮压可以均分,为了便于起重机的行走转向,我们选取万向脚轮为后轮(FA 所
30、示之处) ,单个轮子的承载压力大于 2500N即可。前面的两个脚轮可选取固定的支撑轮(FB 所示之处) ,单个轮子的承载压力大于 4000N即可。这种脚轮可在市场上购买或定做。1.6 滚珠的选取以滚珠上部的全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滚珠所受最大力为20009.8=19600 N 查机械设计手册选用直径为 22mm的钢球。24图 1-321.7 吊环的选取起重机的最大起重量为 2000Kg,受力为 20009.8=19600 N,选取如下的吊环,破断力为 126000N,强度足够,如图 1-33所示。图 1-331.8 吊钩的选用由于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为 2000Kg,查机械设计手册选用
31、如下的吊钩,如图 1-34所示。图 1-34251.9 油压千斤顶的选用由图 9-1可以看出油压千斤顶的最长时为 1000mm,最短距离为 630mm,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市场上油压千斤顶行程为 370mm的千斤顶。并且可以选择自锁式千斤顶,自锁式千斤顶可用于长时间支撑重物,可在除去油压时仍可支持重物,而且安全可靠,便于在车间工作。图 1-352 结构设计2.1 旋转定位的设计采用销定位,销采用螺栓杆,如下图所示下立柱采用七个孔,间隔为 30度,可以实现七个位置的有级调位,各个尺寸在图 2-1中标出。图 2-1262.2 轴套的设计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采用阶梯轴,方便装配,加工,也可以使整机的重量
32、有所减轻,如图 2-2所示。图 2-22.3 臂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为了防止操作者在不明起重物的重量而引起对机器的损伤,在主臂上加焊一个筋,如图 2-3所示,已加强主臂的强度。图 2-32.4 立柱的设计由于下立柱在吊起重物的过程中,会经常受到载荷的作用,为了加强其抵抗能力,在下立柱加三个筋板,如图 2-4所示。27图 2-42.5 底平面的设计为了实现起重机能够作短途载重运输,我们设计在起重机的两个斜支腿上焊接一块合适的梯形钢板,并在固定的斜支腿加一个横筋,如图 2-5所示。图 2-52.6 主、副臂滑动设计为便于吊钩在起吊 1吨以下重物,想放在起重机底板上作运输时副臂在主臂中的滑动运动减小
33、摩擦,我们设计在主臂的内臂下方加装 8个滚针,滚针直径为 5mm,安装位置如图 2-6所示。由于主臂在起吊重物时的主要受力点为 A点,所以 A点位置不能加装滚针,我们设计在该位置加装一个铜或合金制成的减磨滑块,它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且减小了副臂与主臂的运动摩擦,其形状大小如图 2-7所示。图 2-628图 2-7由于在主臂的内臂上方无法安装滚针,所以我们设计在副臂的外臂上方 B点处加装一个滚轮,因 B点处为副臂在工作时的主要受力点,所以滚轮要求承载能力较大,设计滚轮直径为 20mm,在副臂的 B点处制作滚轮架,如图 2-8所示。图 2-83 设计评定移动式起重机设计是经过认真的考虑,本人认为本设
34、计方案有如下特点:1、 案易于实现成本低。2、 装拆卸维修方便,占用空间小,行走灵活。3、 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实现重物的起升搬运,平面内旋转的功能。4、本机采用有级调位方式,结构简单、定位准确、操作易行。5、结构制造采用先进的焊接技术,从而保证整机的强度钢度和运行的平稳性。296、采用滚珠代替推力轴承,设计新颖。7、本机采用红色喷漆,外形小巧大方,色彩鲜艳明朗。8、本机无须特殊操作技术。9、本设计技术资料齐全。10、于作者知识有限,在设计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完善。4 移动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4.1 机器的用途本机是移动式起重机。它可以实现重物的起升和搬运工作,同时可以实现重物旋转,主要用于
35、汽车维修车间需起重小型设备的加工车间室内作业。4.2 规格与性能规格: 233012003600性能: 额定起重量 2T:起升高度 1.75m;工作幅度(R):2m;起升速度:0.6m/min;回转速度:5m/min;自重(G):2.20T;自重载荷:0.20T。4.3 工作原理及结构特征4.3.1 机器运转系统图(包括工作原理和运动范围)4-1。30图 4-14.3.2 主要部分的特点:行走机构:由四个轮子实现行走运动。其中两个后轮在直线运动的同时可在平面内回转,从而实现起重机的转向。起升机构:由主臂和副臂组成。主臂由千斤顶支撑,副臂由螺栓杆定位。回转机构:由操作人员掌握其回转速度,回转在
36、180度范围内实现。4.4 润滑系统4.4.1 润滑点的位置:4 个轮子的轴、后两个万向轮的旋转轴;4 个支腿润滑加油口;4个支承架;主轴的旋转轴套;主柱与主臂的联接铰点;油压千斤顶的底座轴销、上支承铰点;主臂的滚针 4个加油口;链子的联接处;副臂的滚轮处;具体位置如 1号图所示各点。4.4.1 润滑剂:选用 68润滑剂。4.4.3 润滑方式:手工润滑。4.5 使用与安全规则要使用起重机必须经过静,动负载实验,确认各机构装置可靠,准确灵活,才可投入运行。操作起重机的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程。4.5.1 操作者必须熟悉起重机的结构性能,操作方法,经过安全教育,方可进行独立操作,并严格遵守安全守则。
37、4.5.2 按照润滑规定加足各润滑部位油料,加油后要将油箱,油杯等盖好。4.5.3 使用前应按照规定项目进行检查,包括:吊钩钩头,吊环是否完好:限位装置是否正常可靠等。若发现不正常现象,应通知维修人员调整,检修,不得迁就使用。4.5.4 起车要平稳,逐渐加速。起重机上承载货物运行时最大吨数为 1吨。4.5.5 要在起重机的梁架上设置起重量的标志牌,提醒操作人员注意。严禁超规范使用,严格遵守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中“十不吊”的规定:1) 超过额定负载不吊:2) 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暗淡不吊:3) 吊索和附件捆绑不牢,不符和安全要求不吊:4) 行车吊挂重物直接进行加工不吊:5) 歪拉斜挂不吊:6) 工件上站人或工件上浮放有活动物品不吊:7) 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具有爆炸物品不吊:8) 带棱角刃口物件未垫好的不吊:9) 埋在地下的物件不吊:10)违章指挥时不吊:4.5.6 操纵控制器时必须按档次进行,要保持被吊物平稳,吊钩转动时不许吊升。4.5.7 禁止起重机吊着重物在空中时间停留,起重机吊物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4.5.8 调运工作完毕后,将起重机归位,并清除擦拭,保持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