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动资产会计处理比较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款项、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存货等。新旧制度在货币资金收支的会计处理、应收及预付款的日常处理、存货的取得与发出的会计处理等方面是基本相同的。但新制度增加了强化流动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修订了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影响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第一节 货币资金会计处理比较新旧制度对货币资金会计处理方法大体相同,其主要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金短缺或盈余的会计处理不同。新制度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核算现金的短缺和盈余。而工会制度通过在“其他应收
2、款”、“其他应付款”总账科目下加设“现金短款或长款”明细科目反映现金的盈亏情况。2新旧制度对银行存款清查的有关规定不同。新制度特别规定,企业应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并定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检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已经部分不能收回,或者全部不能收回的,例如,吸收存款的单位已宣告破产,其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的部分,或者全部不能清偿的,应当作为当期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而工会制度和股会制度均没做出这一体现谨慎性原则的规定。3新旧制度对其他货币资金内容的表述是有区别的。工会制度列有“在途货币资金”项目;而新制度不再列有“在途货币资金”,却增加了“信用
3、卡存款”和“存出投资款”项目。其中后者在股会制度中也没有做出专门规定。存出投资款,是指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企业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应按实际划出的金额,借记“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购买股票、债券时,按实际发生的金额,借记“短期投资”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一一存出投资款”科目。第二节 应收款项会计处理比较一、新旧制度规定的相同点1新旧制度对应收款项形成时、正常收回时的会计处理方法基本相同,都要求按实际发生额记账。2新旧制度对不带息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应收票据贴现、贴现应收票据拒付以及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方法基本相同。二、差异分析
4、(一)新旧制度对带息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新制度规定,带息应收票据,应于期末时,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和确定的利率计算应计利息,计提的利息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到期不能收回的带息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后,期末不再计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关备查账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收到当期的财务费用。这一规定与股会制度基本相同。而工会制度规定,带息应收票据到期,按收到的本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票面金额,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财务费用”科目。例1 企业销售商品价值10000元,收到对方开出并承兑的6个月期商业票据一张,面额12000元,其中包含企业为对方代垫
5、的运杂费300元。该票据为带息票据,年利息率为6%。销售实现时:借: 应收票据 12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其他应收款 300每月月末应计提的利息为:12000(6%12)60元借: 应收票据 60 贷: 财务费用 60第6个月月末收回应收票据时:借: 银行存款 12360 贷: 应收票据 12360若到第6个月时,企业发现对方未兑付该应收票据,立即停止计提利息,并转为应收账款。借: 应收账款 12360 贷: 应收票据 12360(二)新旧制度对应收账款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财政部1998年6月12日发布、自1999年1月1日
6、起,在所有企业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债务重组对涉及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规定。该准则已于2001年1月18日进行了修订,并与2001年1月1日起适用于所有企业。新制度吸收了修订后的准则的相关内容。新旧制度的最大差异是:新制度取消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于债务重组收到的非现金资产,按涉及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不确认损益。旧制度应用公允价值概念,对于债务重组收到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并将涉及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例2 企业的一项账面余额为80000元的应收账款,因对方无力偿还,进行债务重组,双方协商同意减免20%后对方立即支付。企业已为该笔应
7、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400元。该笔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8000040079600元实际收回的金额为:80000(l20%)64000元债务重组损益为:64000一7960015600元会计分录为:借: 银行存款 64000 坏账准备 400 营业外支出一债务重组损失 15600 贷: 应收账款 80000本实例不涉及非现金资产,新旧制度会计处理相同。例3 2001年1月1日,深广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红星公司,含税价为105000元。7月1日,红星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按合同规定偿还债务,经双方协议,深广公司同意红星公司用其产品偿还该应收账款。该产品市价为80000元,增值税率为17%,产品成本为
8、70000元,深广公司计提了5000元的坏账准备。债权人用银行存款支付保险费等1000元。按新制度的会计处理为:该笔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10500050001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8000017%13600元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10000010001360087400元借: 原材料 87400 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坏账准备 5000 贷: 应收账款 105000 银行存款 1000新制度不确认债务重组损益。旧制度应按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加支付的保险费作为取得的原材料的入账价值,即原材料入账价值为81000元。同时确认债务重组损失100000(800001360
9、0)6400元。例4企业有一项账面余额为616600元的应收账款因对方单位无力偿还,以一台设备、一辆汽车和一批原材料抵债。根据对方开具的发票,原材料的不含税价为80000元。该设备和汽车的公允价格为27万和15万元。企业已经为该笔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为3000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则企业根据新制度的会计处理为:该笔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6166003000613600元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为:80000l7%13600元换入资产的总成本为:613600一13600600000元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60000080000(80000270000150000)96000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6000
10、00270000(80000270000150000)324000汽车的入账价值为: 600000150000(80000270000150000)180000:会计分录为:借: 原材料 96000 应交税金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固定资产设备 324000 固定资产汽车 180000 坏账准备 3000 贷: 应收账款 616600新制度不确认债务重组损益。旧制度则按各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取得该资产的入账价值,即原材料入账价值为80000元,设备270000元,汽车150000元。同时确认债务重组损失613600一(8000027000015000013600)100000元
11、(三)新旧制度对坏账的核算方法不同1新旧制度有关坏账损失的确认及审批不同工会制度中对坏账损失的确认过于表面化,其审批机构为主管部门,这些都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制度对坏账损失的确认既注重证据又注重实质,规定在以下情况下,企业应确认坏账损失:(1)有确凿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不能收回,如债务单位撤销、破产等;(2)有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如债务单位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期内无法偿付债务的;(3)应收款项逾期3年以上债务人仍没有履行偿债义务的。另外,新制度明确规定坏账损失的审批权为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办公会或类似机构所有。2坏账
12、损失核算方法不同在工会制度下,坏账损失既可以采用直接转销法,也可以采用备抵法。而新制度和股会制度均明确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3新旧制度对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有所不同与工会制度相比,新制度有关坏账准备的新增规定如下:(1)企业应在年度终了,对其他应收款进行检查,预计其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计提坏账准备。(2)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待到期不能收回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后,再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但是,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所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3)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
13、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预付账款外,其他预付款不得计提坏账准备。股会制度与新制度的规定相同。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新制度中将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定为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同时还充分考虑到预付账款和应收票据也可能发生坏账损失的实际情况,规定了灵活的处理方法,即将其分别转入“其他应收款”和“应收账款”科目,然后再计提坏账准备。而工会制度仅将应收账款作为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而没有充分考虑不同情况下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不同,也忽视了企业的其他应收款中也会发生坏账的事实。4新旧
14、制度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不同工会制度规定所有企业都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这一种方法计提坏账准备,并且规定了固定的计提比例,即按3-5的比例提取。这样处理没有考虑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新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并可自行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估计。这些规定不仅扩大了企业核算的自主权,而且有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同时为了规范企业的核算行为,规定下列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以及未
15、到期的应收款项;(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债务重组,或以其他方式进行重组的;(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特别是母子公司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应收款项。(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股会制度与新制度的规定相同。例5 某企业2000年初“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3000元。2000-2001年度,各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000000元和3200000元;2000-2001年度各年赊销收入分别为2000000元和1000000元;2000-2001年度各年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分别为:10000元和20000元。若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1%;若采用销售百分比法
16、,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2%;各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账龄分析以及估计坏账比例如下表:应收账款账龄应收账款金额估计坏账率(%)坏账准备2000年2001年2000年2001年未过信用期100000012000000.550006000过期1个月8000001000000 1800010000过期2个月500000500000 21000010000过期3个月400000300000 3120009000过期3个月以上30000020000051500010000合计300000032000005000045000 分别用三种方法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如下: 单位:元摘要对应科目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
17、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转销2000年已确认的坏账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10000 1000010000 1000010000 100002000年末计提坏账准备2000年末应提坏账准备30000001% 20000100002000年应提坏账准备5000020000=300002000年应提坏账准备20000002%40000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10000 1000030000 3000040000 40000转销2001年已确认的坏账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20000 2000020000 2000020000 200002001年末计提坏账准备2001年末应提坏账准备32000001
18、%10000220002001年末应提坏账准备4500030000=150002001年末应提坏账准备1000000 2%20000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22000 2200015000 1500020000 20000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不同,计入当期损益表的管理费用也就不同,从而影响当期利润。另外,不同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由于各有其长处与不足,因此,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估计损失,能使年末调整后“坏账准备”科目余额直接体现为应收账款年末余额按一定比例提取的坏账损失数额,从而可以恰当地反映应收账款预计可变现净值。但是这种方法未能很好地解决收入与费用
19、的配比问题,各期计提的坏账准备与当期赊销金额的大小并无直接关系。账龄分析法实际上是将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精确化的一种估计坏账的方法。由于该方法需要对各类应收款项按账龄进行分类,并且要确定不同的估计坏账率,因此,使用该方法的工作量比较大。采用销售百分比法估计坏账损失,在估计坏账比例一定的情况下,记入各期费用中的坏账费用主要取决于当期赊销金额的大小。使各期的坏账损失与该期的赊销收入直接配比。但是,这一方法由于未能顾及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中应包含的坏账数额,因而影响对应收账款可变现净值的正确计量。此外,采用这种方法,不能修正以前年度估计误差,因而对估计坏账所采用的百分比的合理性要求比较高,企业应根据实际
20、情况经常修订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以适应当前的需要。对于上述三种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考虑企业的应收款项特点,分析采用何种方法更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二是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如果需要了解应收账款预计可变现净值,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比较适宜;如果需要更精确的信息,采用账龄分析法比较适宜;如果需要坏账费用与当期的赊销金额相配比,采用销售百分比法就更加妥当。二是相关的比例能否可靠计量。例如,各项应收账款的账龄是否能正确划分、相对应的坏账率能否可靠估计;赊销金额的坏账率能否可靠估计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选择。5新旧制度对坏账准备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要求不同新制度规定,坏账准备应
21、单独披露,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款项目按照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反映。而工会制度和股会制度均规定,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款项科目以总额反映,“坏账准备”项目列示于应收款项项目之下。资产负债表(部分)新制度股会制度工会制度资产资产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减:坏账准备预付账款减:坏账准备应收款项净额应收补贴款应收款项净额预付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注:(1)以净额反映 (2)以总额反映新制度规定,“坏账准备”应在资产负债表的附表1一一“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反映,并在坏账准备合计数下,分别列示“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数额。“
22、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新制度新增加的一张报表,该表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增减变动情况。而工会制度和股会制度均未设置“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这一附表。新制度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坏账的确认标准以及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并重点说明如下事项:(l)本年度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计提比例一般超过40%以上的,下同),应单独说明计提的比例及理由;(2)以前年度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但在本年度有全额或部分收回的,或通过重组等其他方式收回的,应说明其原因,原估计计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计计提比例的合理性;(3)对某些金额比较大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比
23、例比较低(一般为5%或低于5%)的理由;(4)本年度实际冲销的应收款项及其理由,其中,实际冲销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应收款项应单独披露。而工会制度对此未作明确现定。股会制度的规定与新制度相同。三、会计处理差异对经营管理的启示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一)会计处理差异对经营管理的启示全面对企业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并允许企业自行确定应收款项计提坏账损失比例,对企业经营管理至少有两点启示:1企业会计政策的决定权属于企业,留给了企业确定会计政策的空间,企业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企业本身适宜的会计政策,使会计信息更能反映出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企业必须严格应收款项的管理,加强应收款
24、项的清理和催收,加速应收款项周转速度,减少应收款项占用资金总额,努力减少坏账,以降低企业各期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和减少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否则,应收款项管理方面的问题将很快反映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中,使企业坏账损失增加,资产总额减少,利润减少。(二)会计处理差异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晌1由于新制度规定,在以非现金资产或股权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权人不确认债务重组损失,所以重组当期的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比旧制度处理方法下的结果要大。2由于新制度,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目以减去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反映,所以其金额比旧制度处理方法下的结果要小。3新制度规定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计提
25、坏账准备,这就使得计入当期的坏账费用与工会制度下按固定方法和固定比例计提的坏账费用有所不同,从而很可能导致计提坏账准备增加,管理费用增加,利润总额减少,资产总额减少,但可能更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第三节 存货会计处理比较一、新旧制度对存货会计处理的相同点1存货取得的会计处理相同。既可以按照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2存货发出的会计处理相同。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按照计划成本核算的,按期结转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二、新旧制度对存货会计处理的差异分析(一)新旧制度对存货盘盈(亏)的会计处理方法
26、不同工会制度规定,原材料盘盈,按照实际成本(或估计价值)或计划成本,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而新制度明确规定,盘盈的原材料,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新制度规定,企业清查的各种财产的损溢,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即使各种财产损溢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也要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表时结转完毕,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出说明;如果以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的,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工会制度和股会制度对此均没有明确规定。(二)新旧制度对“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27、方法不同新制度规定,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时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即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是: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确定。工会制度不要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股会制度与新制度规定相同。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结存存货价值的计价方法。若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则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若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1新旧制度对全额提取存货跌价准备的有关规定不同根据新制度规定,存在有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形的,应当全额提取存货跌价准备:(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2)已过期不可退货的存货;(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
28、,并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存货;(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规定全额提取存货跌价准备,这是新制度的一个突破,这样处理能够如实地反映资产价值,而股会制度对此没有相关规定。2新旧制度核算存货跌价损失的会计科目不同新制度规定,应将计提的存货准备数额计入“管理费用一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借方;而股会制度将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的借方。3新旧制度对存货跌价准备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要求不同新制度规定,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单独反映,并在存货跌价准备合计数之下分别列示“库存商品”和“原材料”项目所计提的存货跌价
29、准备;而股会制度规定,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按照总额反映,“存货跌价准备”项目列示于“存货”项目之下。新制度下 股会制度下 资产负债表(部分) 资产负债表(部分) 资产年初数期末数资产年初数期末数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以净额反映)(以净额反映)存货总额总额减: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净额净额净额 新制度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存货分类、取得、发出、计价以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以及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而旧制度对此未作明确规定。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具体运用时,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比较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l)逐项比较法。逐项比较法亦称单项比较法或个别计价法,只对库
30、存中某一种存货的成本和可变现价值逐项进行比较,每项存货均取较低数确定存货的期末成本。(2)分类比较法。分类比较法亦称类比法,只按存货类别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每类存货取其较低数确定存货的期末成本。(3)总额比较法。总额比较法亦称综合比较法。只按全部存货的总成本与总可变现净值相比较,以较低数作为期末全部存货的成本。三种方法举例如下:项目数量单价总额单项比较法分类比较法总额比较法成本市价成本市价甲类存货A400 60 65240002600024000B200100 92200001840018400合 计440004440044000乙类存货C60021022012600013200012
31、6000D400160140 64000 56000 56000合 计190000188000188000总 计234000232400224400232000232400从上表可知:单项比较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总计最低,分类比较法次之,总额比较法最高。其原因是单项比较法所采用的均是各项存货的最低价,据此计算的结果比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存货品种繁多的企业更是如此;总额比较法较为简单,但过于粗糙;分类比较法介于两者之间。新制度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这样处理显然是为了保证所确认的存货跌价损失数额的准确性。但是,新制度根据实际情况,也保持了一定的灵活性:制度规定
32、,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有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例6 2000年12月末,企业某种存货的账面成本为38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360000元。应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8000036000020000元会计分录为:借: 管理费用一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20000 贷: 存货跌价准备 200002001年12月末,企业该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350000元,账面成本为380000元。则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800003
33、50000)20000l0000元会计分录为:借: 管理费用一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0000 贷: 存货跌价准备 100002002年12月末,企业该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370000元,账面成本为390000元。则应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000一(390000370000)10000元。会计分录为:借: 存货跌价准备 10000 贷: 管理费用一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00002003年12月末,企业该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400000元,账面成本为370000元。当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其冲减的跌价准备金额,应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所以,应冲减的存货
34、跌价准备为该科目余额20000元。会计分录为:借: 存货跌价准备 20000 贷: 管理费用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20000三、会计处理差异对经营管理的启示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晌(一)会计处理差异对经营管理的启示新制度规定,待处理财产损溢必须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无法查明原因的损溢即使未经批准也要计人当期损益。这一变化实际上是针对实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制定的有效制度约束,从制度上防止企业以损溢原因未查明或未经批准为由,长期将待处理财产损溢等虚拟资产挂账不作处理,达到高估资产、潜亏挂账、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目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也有类似作用。这给予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启示是:加强资
35、产管理,减少甚至杜绝资产盘亏、毁损、损失;严格存货管理,从严控制存货的采购和存储,加快存货周转,及时处理积压存货,努力减少甚至杜绝存货跌价损失,否则会使企业亏损加大,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二)会计处理差异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1由于新制度规定待处理财产损溢必须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无法查明原因的损溢即使未经批准也要计入当期损益,即使企业资产总额减少,又导致当期净收益比旧制度处理方法下的金额要小。2相对于分行业会计制度来说,由于新制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当期资产总额减少,管理费用增加,利润减少。3由于新制度规定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按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因此,其金额比旧制度处理方法下的金额要小。另外,新旧制度对“待摊费用”的有关会计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新制度明确规定,如果待摊费用所应摊销的费用项目,不能再为企业带来利益应将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从而导致当期利润减少。这样,将虚拟资产(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所谓资产)排除在资产负债表外,既符合资产的定义,又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工会制度对此没有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