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二(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710012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二(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二(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二(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二(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二(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必修二(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姓名:_班级:_ 考号: _题号 一 二 总分得分 注意事项: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 2B 铅笔填涂2.提前 5 分钟收答题卡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872 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 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 ”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2. “又是庚申元旦

2、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 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3.1900 年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说明( )A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时尚 B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动摇4.1986 年 7 月 12 日, 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 。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

3、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 俗5.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 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6.193

4、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2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 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7.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8.右图所示是上海从杨树浦到外滩的 3 路电车的照片,对照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

5、有: 上海已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 上海的电车极有可能是引自西方国家 该照片的拍摄不会早于 20 世纪初ABCD9.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A电报 B电子邮件 C邮寄信件 D电话10.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A 报 纸宣传成为变革 根本动力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 报纸舆论

6、受到专制政府控制11.电视这种媒介在全球发展十分迅速,不仅可以传播资讯,还可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娱乐要求等。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有可能通过电视为民众所了解的是( )A俄国革命士兵攻占“冬宫”B.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C.肯尼迪发表竞选演说D.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进行试飞12.2010 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上海这个深受 近代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将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如果上海世博会举办以“民国初年的上海”为3主题的展览,以下情景不可能列入展览内容的是( )A看电视剧B到徐园观看电影C穿中山装D品尝西餐1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 ,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

7、.橡树,十万火急 ,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以战争和革命为题材的电影风靡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不包括A中国宣传.文化部门的推动B.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崇尚革命和英雄的年代C.这些影片与五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苏联影片风格上基本不同D.当时中国的电影事业逐步走向低潮14.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来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15.一般认为中国人在中国境内最早 创办的报刊是( )A 中国丛报 B 万国公报C.昭文新

8、报 D 时务报16.据 19 世 纪 晚 期 出 版 的 瀛 儒 杂 志 记 载 “近 来 风 俗 日 趋 华 靡 , 衣 服 潜 移 ,上 下 无 别 , 而 沪 上 尤 甚 。 洋 泾 浜 负 贩 之 子 , 猝 有 厚 获 , 即 御 狐 貉 , 炫 耀 过市 , 真 所 谓 彼 其 之 子 , 不 称 其 服 也 。 ”这 些 社 会 现 象 出 现 的 原 因 包 括 ( )平等思想的传播 通商口岸的开设民主政权的建立 商品经济的发展A B C D17.1902 年 6 月创办于天津的大公报曾经登载了这样一则征婚启示:“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

9、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对以上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近代报刊的创办反映了社会风俗的变化B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新妇女观逐渐被人们接受C时人都认识到应废除缠足.婚姻自由.提倡男女平等D该报刊的发行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18.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下列对近现代重庆地方历史史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重庆史事 史事解读41897 年,重庆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渝报诞生,宣传兴民权.改科举,鼓吹救亡图强。渝报宣

10、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1911 年 11 月 22 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夺取廷在渝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 1937 年 12 月 1 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1952 年 7 月 1 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属于“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A B C D 19.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A 申报已经成为种政论性报纸B 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C 申报正在摆脱乡士意识的束缚D 申报成

11、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申报时论统计(1882 年 1 月至 6 月)题材 本埠 全国 国外数量 57 篇 80 篇 37 篇比重 33% 67%20.创刊于 1861 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 “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B娱乐大众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21.“屌丝、逆袭、淘宝、秒杀、吐槽、卖萌”这些名词的出现,说明了A信息时代言论自由B网络影响社会生活C汉语词汇亟待规范D民主思想迅速扩展二 、材料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0

12、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 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还数5十年前,人皆结发也,至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民风也。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天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材料二 我们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

13、全体的中国人都可以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若是一个一个地把发辫剪下,是不相宜的。这种愚昧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剪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 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侮辱中一种,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侮辱去掉。孙中山年谱长册 (上册)请回答:(1)请概括材料一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 (分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5 分)(2)孙中山为什么主张“剪辫”?(2 分)(3)试分析康有为与孙中山主张的相同点。23.阅读下列材料: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

14、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请回答: (1)请概述材料内容。 (不得摘抄原文) (5 分)(2)说明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 分)(3)中华民国颁布上述法令有什么进步意义?(3 分)60.必修二(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1.D2.C3.C 4.D5.C6.C7.C8.C 9.A 10.C11.C 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 1917 年,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发生在

15、1912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进行试飞是在 1903 年,肯尼迪发表竞选演说在20 世纪 60 年代前后。电视出现的时间是 20 世纪 20 年代,故符合题意的是 C。12.A 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故民国初年的人们无法看到电视剧。13.C14.C 材料反映了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状况,B 项正确,AD 两项分别反映互联网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互联网不会取代报纸等其他信息传媒,同 时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其他传媒方式的发展状况,故 C 项错误。15.C 1873 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 ,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16.D

16、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原因。时间:19 世纪晚期.特点:衣服“上下无别” , “沪上尤甚”等,这些说明符合题意。从时间上看,很快能够排除,因为此时并未建立民主政权。故选 D。17.C18.D 19.C20.D 21.B二 、材料阅读22.(1)不利于中外友好交往;无法从事机器化生产;不利于行军作战;欧美各国都随机器工业的开展和战争的需要剪发而富强;既不美观又不卫生;有损民族尊严和国 家形象。(2)是推翻清朝统治的民主 革命的需要和象征,也是摆脱中华民族耻辱,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的需要和表现。(3)都把剪辫这一陋俗置于强国富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振兴中华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而非泛泛地移风易俗。23.(1)清朝有大人.老爷等称呼反映封建等级制度。共和政体追求民主平等,政府职员是人民公仆,不应再沿用类似称呼。而先生.君等称呼不仅表示对人的尊重,又没有等级之分,适用于共和国家。7(2)说明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革命思潮的推动。(3)顺应时代潮流,革除封建陋习,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促进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