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鑫珠春矿0.9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

上传人:QQ153893706 文档编号:1709515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134 大小:4.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鑫珠春矿0.9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鑫珠春矿0.9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鑫珠春矿0.9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鑫珠春矿0.9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鑫珠春矿0.9Mta新井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 页一般部分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2 页1 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1.1 矿区概述1.1.1 位置及交通情况一、位置鑫珠春矿井田位于焦作煤田西南部,东距焦作市区 5Km,行政区划隶属焦作市中站区朱村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0748.71131149.5,北纬 351240.2351428.7。该矿区包括整个鑫珠春井田,北部以天官区断层为界,与王封矿井、李封矿井相邻;南部三十九号井断层为界;东西部以人为开采边界划分,东部与焦西矿井相邻。 目前王封、李封、焦西三个矿井均已闭坑。鑫珠春矿

2、矿区东西长5.2 千米,南北宽 2.1 千米,矿区面积 10.92 平方公里。二、交通矿区内交通便利,焦作枝城铁路和焦作济源公路从矿区南部穿过,焦作克井公路从矿区北部穿过,焦作晋城高速公路从矿区西部穿过,朱村矿铁路专用线与焦柳线相接。详细情况见图 1-11.1.2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鑫珠春井田位于太行山南麓,北距太行山约 5Km。地貌形态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海拔为+156m,东部海拔为+124m,地势较平坦。地表全部被第四系黄土层覆盖。二、水文条件区内无固定水系和水体,仅有两条季节性洪沟自北而南从矿区西部和中部穿过 ,为雨季排洪通道,一般干涸无水,对开采无影响。工业以

3、及居民用水主要靠的是地下水。三、气候状况本区属暖温带半大陆性半干旱季风型气候,春天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干燥寒冷。(1) 气温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3 页日极端最高气温 43.6,最低-19.9,年平均 15,通常 68 月最高,12 月至次年 2 月最低。图 1-1(2) 降水平均年降雨量 644mm,最大降雨量 764.9mm,最大降雪量 116mm,最大积雪厚度500mm,最大冻结深度 300mm。(3) 年蒸发量年蒸发量 1517.22313.1mm,平均 1938.22mm。(4) 风向、风速风向随季节变化,夏季多为东风或东南风,冬季多为西

4、风或西北风,瞬时最大风速30.0m/s。(5)冰冻冰冻期为当年 12 月至次年 2 月,最大冻结深度 310 mm。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井田地形及含煤地层一、井田地形矿区位于太行山隆起带的东南缘,新华夏构造体系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晋东南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东翼。整个焦作地区煤田受太行山隆起和武陟隆起控制,区内褶皱不发育,以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为主,断裂多为高角度正断层,形成一系列地垒、地堑及阶梯状单斜构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4 页造。二、地层根据地表的出露和钻孔的揭露,地层最老的有奥陶系,最新的为第四系,从下而上依次为: 奥陶系(O) ;中石炭

5、本溪组(C2b);上石炭山西组(C3T);二叠系山西组(P1S)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P1X);第四系(Q) 。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为本区含煤地层的基底岩系。主要岩性为灰色浅灰色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岩石岩溶裂隙发育,含水丰富,为本区主要含水层。该组总厚度 350400m。2、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主要由灰色、浅灰色厚层状铝质泥岩、粘土矿、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组成,中下部普遍含黄铁矿。本组厚 5.033.0m,平均 15.0m,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上统太原组(C3t)该组下自一 2 煤底界,上止 L9 灰岩顶界,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与

6、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该组总厚度 59.078.0m,平均 68.0m。是本区一煤组的赋存层位。该组主要由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灰色砂岩、深灰色石灰岩、煤层及煤线互层组成。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三段:下段:以石灰岩为主,夹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偶夹薄层细砂岩。底部一 2 煤层直接顶板为 L2 灰岩,厚 2.2214.67m,平均 6.75m,层位稳定,全区发育,为一 2 煤层的直接标志层;中下部有一层浅灰色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硅质胶结;中部 L3 灰岩不稳定,常相变为砂岩或砂质泥岩,中上部的 L4 灰岩常有泥岩夹层,不稳定;上部一 5 煤直接顶板 L5 灰岩为该段顶部,厚 1.025.75m,灰黑色厚

7、层状,常见黄铁矿结核或晶体,层位稳定,全区发育,为一 5 煤层的直接标志层。 中段:由灰色黑色的细纱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互层组成,夹薄层石灰岩及煤线,本段含 L6、L7 两层灰岩,区内不稳定,常相变为细砂岩或粉砂岩。 上段:主要由深灰色、灰色石灰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组成,夹薄层状细砂岩及泥岩,下部 L8 灰岩呈灰黑色,致密坚硬,具有垂直裂隙,厚 2.7211.32m,平均 6.0m,层位稳定,全区发育,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分界的主要标志层 ;上部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夹细砂岩、泥岩薄层;顶部 L9 灰岩厚 0.24.39m 平均 2.0m,较稳定,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与二叠系下统山西

8、组分界的直接标志层。3、二叠系(P)(1)下统山西组(P1s)下自 L9 灰岩顶面,上止砂锅窑砂岩底面,本组厚 80.090.0m,平均 85.0m。为一套滨海河湖相碎屑岩沉积建造,是本区二煤组的含煤层位。该组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下部含主采煤层煤层及局部可采的二 2 煤层。岩层颜色由下向上逐渐变浅,泥岩及粉砂岩中含丰富的植物化石,砂岩中斜层理发育,层面含大量白云母以及炭质。根据岩性组合特征,本组可分为三段: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5 页下段:由泥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偶夹砂岩及粉砂岩薄层,其中二 1 煤层位于该段中下

9、部,二 2 煤层位于该段中部,与二 1 煤层相距 812m,平均 10m。中段: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俗称大占砂岩) ,为二 1 煤层顶板,厚 2.0718.6m,平均 8.4m,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长石,含少量暗色矿物,层面上有大量的白云母片及炭质,泥质胶结,斜层理发育。上段:由灰色砂岩、泥岩及粉砂岩组成,夹细粒薄层砂岩及泥岩,该层段不含煤。(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由灰色、灰白色、黄绿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夹灰质泥岩及铝质泥岩薄层,底部为一层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俗称砂锅窑砂岩) ,是该区地层分界的重要标志层。由于受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区内残存厚度 0155.0m,平均 58.55

10、m。与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4、第三、第四系(R+Q)主要为冲积、洪积物,由褐色至棕红色亚砂土、粘土、红土结核、黄土结核及砂砾石层组成,底部局部为砾岩层,区内总厚度 22.0127.0m,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厚。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三、含煤地层井田内含有可采煤层两层,即二叠系山西组的二 1 煤和石炭系太原组的一 5 煤。二1 煤为主可采煤层,煤厚 0.811.73m,平均 5.28m,赋存稳定。一 5 煤煤厚在1.021.5m 之间,平均 1.30m。 详细情况可见鑫珠春矿地质综合柱状图,见图 1-21.2.2 井田地质构造一、地质特征矿井地质构造较复杂,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井田基本上被

11、高角度正断层所包围,处于北部天官区断层、南部三十九号井断层之间,呈单斜地垒构造;井田中部有三号井断层横贯东西,将井田分割成南北两大区域,区内落差大于 20m 的断层有多条(详见表1-1) 。井田内褶曲构造发育不甚明显,主要表现为走向方向上的挤压现象,形成一系列的宽缓褶曲,使煤层底板等高线呈现一种缓波状的起伏现象,范围和幅度均较小,对生产影响不大。朱 村 井 田 大 中 型 断 层 一 览 表断 层名 称 性 质倾 向(度 )倾 角( 度 )落 差( m) 走 向 长 度 ( m)1 天 官 区 断 层 正 断 层 SE 60-70 35-100 62502 三 号 井 断 层 正 断 层 NW

12、 60-70 0-80 44123 三 十 九 号 断 层 正 断 层 S 70 0-120 6320表 1-11.2.3 水文地质特征一、含水层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6 页第三、第四系砂砾石孔隙含水层。主要由冲积形成的褐色至棕红色亚砂土、粘土、钙质结核及砂砾石组成,底部 由砾岩层。厚 22-127m 平均 65m 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厚。底部的砂砾岩为 主要含水层厚 0-25.75m.一般 10m 左右。该含水层由大气降水补给。第三、第四系砂砾石孔隙含水层主要是 通过井筒涌入矿井。 (1)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砂岩裂隙水对二 1 煤开采有直接充水影响,上部是 基岩风华带,

13、厚 20-40m,为 潜水或浅承压水,与上部冲积层含水有密切联系,具有统一水位,但含水性弱。下部是二1 煤顶板,含水性弱,采动后导水裂隙透水性较强,对生产有一定影响(2)石炭系薄层灰岩溶裂隙含水层(组)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7 页最 小 -最 大平 均Q65.02-12765.01:50P123.50-158.1最 小 -最 大平 均285208.5P0-9C2b91.5-315Q2 20C3t276.59-786255 1.02-5.70.23 1.5720.1-4.6382 273 0.1-0.350.76-4.3252.544 06-0166799880.2-4.

14、390158.36.027-1323501-6 2.004-1350.3-0.8150.86-1.73520.1-.240.1-0.8426.0-1.081s1x24-62m, 一 般 为 38米 。 5灰 浅 灰 色 厚 层 状 , 细 晶 质 结 构 , 质 纯 , 间 夹 泥 岩 角 砾 状 灰岩 及 白 云 质 灰 岩 。 构 成 煤 系 地 层 的 基 底 , 上 距 一 煤 底 板浅 灰 -深 灰 色 铝 土 质 泥 岩 , 间 夹 粘 土 和 粉 砂 岩 , 地 层 厚 度 受奥 陶 系 顶 面 古 地 形 控 制 。 地 形 变 化 , 西 薄 东 厚 。黑 色 粉 末 状 ,

15、 煤 层 结 构 复 杂 , 多 为 复 合 煤 层 , 夹 矸 2-3层 .深 灰 色 厚 层 状 , 隐 晶 质 , 中 夹 燧 石 条 带 , 夹 泥 岩深 灰 色 厚 层 状 , 中 粒 略 细 , 含 星 点 白 云 母 片 , 硅 质 胶 结 .冲 积 、 洪 积 物 。主 要 由 黄 褐 色 亚 粘 土 、 亚 沙 土 及 砂 砾 岩 、 石 灰 质 结 核和 砾 岩 组 成 。 厚 度 由 西 北 向 东 南 逐 渐 增 厚 。中 厚 层 细 中 粒 砂 岩 、 泥 岩 及 粉 砂 岩 互 层 。由 于 构 造 及 剥 蚀 , 地 层 极 不 完 整 , 厚 度 变 化 较 大

16、 。 顶 部泥 岩 及 粉 砂 岩 互 层 。约 30m呈 土 黄 色 , 为 风 化 带 。 中 厚 层 细 中 粒 砂 岩 、中 粗 粒 或 细 中 粒 、 中 厚 层 状 、 灰 白 色 石 英 长 石 砂 岩 。煤 线 。深 灰 黑 色 , 中 厚 层 状 , 层 面 夹 炭 质 页 岩 , 富 含 白 云 母 片 。煤 线 , 一 般 不 可 采 。深 灰 灰 黑 色 砂 岩 、 粉 砂 岩 和 泥 岩 互 层 , 偶 夹 煤 线 ,层 理 清 晰 。 粉 砂 岩 和 泥 岩 富 含 植 物 化 石 。 砂 岩 层 面夹 薄 层 炭 质 页 岩 , 富 含 白 云 母 片 。局 部

17、可 采 , 下 距 二 煤 4.5-19m, 一 般 为 10m。1深 灰 灰 黑 色 , 薄 中 厚 层 , 主 要 为 泥 质 胶 结 , 质 软 ,富 含 植 物 化 石 , 砂 岩 富 含 白 云 母 片 。 层 面 间 夹 炭 质 泥 岩 ,为 二 煤 直 接 顶 和 老 顶 , 直 接 顶 以 粉 砂 岩 为 主 。1灰 黑 色 , 亚 金 属 光 泽 , 由 酥 煤 、 小 花 炭 与 大 花 炭 构 成 。深 灰 黑 色 , 薄 层 状 , 含 植 物 化 石 , 主 要 以 泥 岩 为 主 ,为 二 煤 直 接 底 板 。1深 灰 色 , 致 密 坚 硬 , 性 脆 , 含

18、海 百 合 茎 化 石 。煤 线 , 局 部 可 见 。灰 黑 色 , 薄 中 厚 层 状 , 夹 硅 质 结 核 。灰 黑 色 , 致 密 坚 硬 , 性 脆 , 富 含 海 百 合 茎 化 石 及 方 解 石 脉 。煤 线 , 局 部 可 见 。深 灰 色 , 薄 中 厚 层 状 。深 灰 色 , 分 布 不 稳 定 , 相 变 为 砂 岩 。煤 线 , 局 部 可 见 。深 灰 色 , 薄 中 厚 层 粉 砂 岩 , 泥 岩 和 砂 岩 互 层 。分 布 极 不 稳 定 , 局 部 可 见 , 相 变 为 石 英 砂 岩 。煤 线 。灰 色 中 层 厚 状 , 含 菱 铁 矿 及 植 物

19、 化 石 。130.9MPa, 抗 剪 强 度 : 18.9MPa。灰 黑 色 ,亚 金 属 光 泽 , 块 状 , 贝 壳 状 断 口 , 主 要 可 采 煤 层 。灰 黑 色 薄 层 状 , 含 黄 铁 矿 和 植 物 化 石 。深 灰 色 多 分 为 两 层 , 中 夹 0.5-1.0米 粉 砂 岩 。煤 线 。深 色 , 薄 层 状 。 含 黄 铁 矿 和 植 物 化 石 。深 灰 色 致 密 坚 硬 , 分 布 不 稳 定 , 相 变 为 石 英 砂 岩 。图 1-2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8 页石炭系太原组平均厚 68.0m 该组的灰岩层是该区的主要岩溶裂隙含

20、水层,其中分布稳定的 L8、L5、L2 灰岩含水层。石炭系太原组平均厚 68.0m,该组的石灰岩层是该区的主要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其中不稳定的有 L8、L5 和 L 灰岩岩溶含水层。L8 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厚 2.72-11.32m 分布稳定。上距二 1 煤约 21m,下距一 5煤约 25m。是矿井充水主要含水层,是二 1 煤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的直接水源,对二 1 没有开采有影响。L5 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平均厚 2 米左右,分布稳定,是一 5 煤开采过程中顶板发水的直接水源。该含水层岩溶发育不甚,水源补给有限。L2 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厚 2.22-14.67m 平均厚 6m 左右,上距一

21、5 煤 13-23m 一般17m,是 一 5 煤的间接充水含水层,在大中型断层的沟通下可直接向矿井充水,该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溶洞规模较大,富水性强,与 O2 灰岩岩溶水有较强的水力联系。一 5煤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的直接水源。(3 奥陶系中统厚层灰岩裂隙溶洞含水层奥陶系马家沟组(O2)400 m 米左右,其顶面距一 5 煤底板 24-62m,一般 38m。隔水层为铝土质泥岩。O2 是煤系地层的基底,受水区域广,岩石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连通性号,具有高压水头,也可通过区域导水断层补给上部含水层。若采掘中不揭露大断层,该含水层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二、隔水层(1)二叠系泥质粉砂岩、泥岩隔水层。主

22、要分布在二 2 煤层之上,隔水层厚度不均,总厚度 30-60m。该隔水层使上不第四系砂砾石层水和基岩风化带水不能直接用入矿井。(2)L8 灰岩与 二 1 煤层之间的泥岩粉砂岩隔水层厚度 14.52-23.19 米,一般 21 米左右,在开采二 1 煤过程中起阻隔 L8 灰岩岩溶裂隙水直接突入矿井的作用。(3)L8 灰岩底与 L8 灰岩顶之间的泥岩、粉砂岩隔水层厚度 16.50-29.58 米,一般厚 24 米左右其间夹薄矸层。它隔断了 L8 与 L5 灰岩溶裂隙水的联系。(4)一 5 煤与 L2 煤之间的泥岩粉砂岩隔水层厚度 10.0-21.99 米一般 16-17 米。中间夹两层灰岩及两层煤

23、线;在开采一 5 煤时阻隔着 L2 灰岩岩溶裂隙水直接进入矿井。(5)石炭系中统本息组的粉砂岩、铝土质泥岩隔水层5.0-33.0 米,一般厚 15-16 米,其顶部为一 2 煤它阻隔了 O2 灰岩岩溶裂隙水与 L2灰岩岩溶裂隙水的税利联系。三、地表水 鑫珠春矿位于山前冲积平原地带,地表为较厚的黄土覆盖,地势平坦,地表无水体,矿区中部和西部有两条季节性自然冲沟,一般干涸无水,对生产无影响。四、矿井涌水量1、顶板水(1)第四系砂砾石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风化带水: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9 页它们主要是通过井筒揭露涌入矿井。其水量大小的变化规律是随井筒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只要井筒数

24、量确定,水量基本为一常量。约占矿井总涌水量的 25%。(2)二叠系砂岩裂隙水:为二 1 煤直接顶板水。主要通过小断层、裂隙突水及淋水涌入矿井。突水点涌水量大多数小于 0.5m3/min,其特点是:随着井巷向前掘进,新的出水点出现,老的出水点逐渐干涸,说明其补给量不充足。约占总涌水量的 12.6%。2、底板水L8 灰岩及灰岩岩溶裂隙水:L8、L9 灰岩是二煤开采过程中底板突水的主要水源。根据资料统计,底板突水共 75 次,最大涌水量 3m3/min,多数在 0.52.0m3/min。其中L9 灰岩岩溶水造成的底板突水 42 次,占 56%;L8 灰岩岩溶水造成的底板突水 33 次,占44%。L9

25、 灰岩岩溶水突水特征为:突水点涌水量小,多数小于 0.5m3/min,最大涌水量为1.96m3/min,随着巷道的推进,老的出水点逐渐干涸,目前 L9 灰岩岩溶水突水点几乎全被疏干。L8 灰岩岩溶水突水点其特征为突水点涌水量较大,是构成二煤底板水的主要水源。目前底板突水总量为 8m3/min,占总突水量的 57%.综上所述,二 1 煤开采过程中矿井充水有顶板水及底板水,顶板水的水源是第四系砂砾石层水、基岩风化带水及二叠系砂岩裂隙水。矿井总涌水量 11m3/min,其中,顶板水主要是通过井筒、砂岩裂隙和小断层以淋水、滴水方式进入矿井,因涌水量较小且较稳定,易于疏排,对二 1 煤开采不会造成淹井威

26、胁。底板突水水源为 L8 灰岩岩溶水,主要通过断层裂隙的密集分布带及底鼓突水进入矿井,其特点是来势猛、水量大,且水量稳定。底板突水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周边的王封、李封、焦西矿的相继关闭,L8 灰岩岩溶水水位在+60m 以上,根据地下水文地质观测资料,井田的东南区和东北区是两个主要进水地区,对二 1 煤的开采有较大的威胁。3、供水水源矿区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主要为 O2 灰岩岩溶水,次为冲积层孔隙水,根据水质分析,均符合饮用水条件。目前,朱村矿共有供水量大于 180m3/h 的 O2 灰岩岩溶水水井两眼,供水量大于 90m3/h 的冲积层孔隙水两处。综上所述,鑫珠春矿属以底板岩溶水充水、水文

27、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因此,在采掘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掘后采的防水原则,备足排水设施,严防事故发生。1.3 煤层特征1.3.1 煤层基本情况井田内含有可采煤层两层,即二叠系山西组的二 1 煤和石炭系太原组的一 5 煤。二1 煤为主可采煤层,煤厚 0.811.73m,平均 5.28m,赋存稳定。一 5 煤煤厚在1.021.5m 之间,平均 1.30m。 1.3.2 煤层特征区内含煤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及下二叠系山西组,总厚度 153m。可见煤 3 层,煤层总厚 6.45m,含煤系数 44.22%。各含煤地层特征如下:一、太原组(C3t)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

28、业设计 第 10 页厚度 6580m,平均 68m,岩性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特征,由灰岩、砂岩、泥岩及煤层或煤线组成。该组所见灰岩共 8 层,每层灰岩之下均有煤层或煤线,其中 L5 灰岩之下的一 5 煤厚度较大,全区可采;一 5 煤赋存于太原组中部,距二 1 煤底板 5060m,厚0.231.57m,平均厚 1.17m。煤层顶板为 L5 灰岩,厚 1.025.75m,层位对比可靠。该煤层是本次核查的主要对象。一 2 煤层赋存于太原组底部,距二 1 煤底板 7580m,厚 0.101.64m,平均厚0.68m,属局部可采煤层,煤层顶板为 L2 灰岩,厚 2.2214.67m。太原组煤层总厚度 2.

29、74m,含煤系数 4.0%。二、山西组(P1s)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建造,主要由砂岩、泥岩、泥质砂岩及煤层组成,根据岩性特征,大致可分为 7 层:1、砂质泥岩:灰黑色,粉砂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层面含白云母及炭质,层厚812m。2、炭质泥岩:灰黑色,泥质结构,片状层理构造,普遍含炭质,中部含硅质结核及少许方解石脉,厚 2.17m。该岩性层为二 1 煤的直接底板。3、二 1 煤:暗灰黑色,块粉末状,条带状结构,煤层结构简单,内生裂隙发育,厚 0.8611.73m,平均厚 5.28m。该煤层是采矿许可证核准的开采煤层,是本次工作的主要对象。4、细中粒砂岩:灰深灰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

30、长英质,泥质充填或胶结,层面富含云母碎片。层厚 812m,为 二 1 煤层的直接顶板5、二 2 煤:灰黑色,粉末状,结构简单。煤层厚 01.60m,平均厚 0.40m。6、中细粒砂岩,灰灰黑色,中厚层状,富含白云母及植物化石,厚 68m。7、砂质泥岩、泥岩:黄绿色灰黑色,间夹薄层砂岩,局部夹煤线,厚 3540m。该组总厚度 7090m,平均 85m,含煤系数 6.9%。1.3.3 煤层一、二 2 煤层 二 2 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下距二 1 煤 812 米煤厚一般小于 1 米,平均 0.4 米厚度变化系数 43.5属于部稳定煤层,可采范围较小,要分布在井田西部。可采范围较小,仅为 0.5 平

31、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井田西部,仅个别达到可采厚度,井田东部均不可采。二、二 1 煤层二 1 为鑫珠春矿主要可采煤层,该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下石盒子组底部石英砂岩(俗称砂锅岩砂岩)平均 75m 厚,煤层产状与围岩一致,倾角一般 3 度-9 度。惊天煤层底板标高+0-180m。煤层埋深 140-300m,二 1 煤埋藏简单,仅局部夹矸。三、一 5 煤层一 5 煤层上距二 1 煤层 50-60 米,下距太原组 L2 辉岩 35m 左右。煤层厚 0.23-1.57m平均厚 1.17m 厚度变异系数为 39.0%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全区大部分可采。产状与 围岩一致,走向 NE-NNE 倾角一般

32、 5-10 度,近断层产状较陡峭,井田内煤层底板标高+110256m 煤层 埋深 150-385m,其 直接顶为 L5 辉,厚度稳定结构简单,但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1 页四、一 2 煤一 2 煤位于太原组底部,其直接顶为 L2 灰岩。煤层厚度 0.1-1.64m 平均 0.68m,厚度变异系数 47.1%。可采范围肺部在井田中部和东部,可采面积较小,属不稳定煤层。该煤层结构复杂,一般含矸 2-3 层,分为上下两个分层,其上分层一般不可采下分层一般含矸 2-3 层。受其顶板 L2 灰岩含水层影响,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在目前开采技术条件下难以开采。1

33、.3.4 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二 1 煤为钢灰色,具金属光泽或亚金属光泽,硬度一般为 2,断口为贝壳状;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煤层中部一般为块状结构,顶、底部一般有鳞片状、粉末状分层,平均视密度 1.50t/m3。煤岩类型为半暗型半亮型。煤岩成分以凝胶化基质为主,含有半丝炭和本煤丝炭,矿物杂质含量 3%,以劣质泥岩碎片为主。鑫珠春矿二 1 煤属低中灰、特低硫、热稳定性好、发热量高、灰熔点高、块煤产率较高的典型无烟煤。一 2 煤属中灰、富硫(有机硫为主)、粉状煤产率高的典型无烟煤。一 5 煤为黑色,分块状、粒状和粉末状,块状煤亚金属光泽,贝壳状断口,视密度1.60 t/m3。1.3.5 煤层

34、顶底板及夹矸二 1 煤层老顶为灰色细中粒中厚层状砂岩(俗称大占砂岩) ,泥硅质胶结,斜层理发育,层面富含白云母碎片、植物化石碎片及炭质,岩石性脆易碎,稳定性差,易塌落。适于全部陷落法管理。该层厚度 2.0718.6m,平均 8.4m。直接顶板为黑色、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厚 1.32.7m。伪顶为黑色炭质泥岩,富含植物化石碎片,很不稳定,厚 01.0m,一般 0.20.4m。二 1 煤层直接底板为砂岩.泥岩、粉砂岩, ,其层理分布较稳定。煤层一般无夹矸,仅局部见 0.10.5m 厚的泥质粉砂岩透镜体,但延伸不长。一 5 煤顶板为 L5 灰岩,岩石致密坚硬、性脆,稳定性好,底板为

35、灰黑色薄层状粉砂岩,含黄铁矿和植物化石,岩石坚硬,稳定性较1.4 井田勘探程度本井田精查地质勘探报告是由河南省冶金煤炭厅地质勘探基建公司第三队勘探对本井田主要褶曲,断层等基本探明,控制了地层变化规律可采煤层的赋存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煤质牌号,煤层分析资料基本可靠,勘探程度能满足设计生产之要求。2 井田境界和储量2.1 井田境界2.1.1 井田边界划分的原则井田划分时要保证各井田都要有合理的尺寸和境界,使井田的各部分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在确定。实际的井田范围与形状差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2 页异很大,划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与矿井

36、的生产能力相适应。生产能力大的矿井,一般机械化程度都比较高,服务年限较长,应有足够的储量与之相对应,所以井田范围就要大些。生产能力小的矿井反之。2、尽量的利用自然条件。为了减小煤炭损失提高采出率减小开采过程中的技术困难,保护地面设施等,应尽量自然条件作为划分的依据。3、要有合理的尺寸和足够的储量。一般井田的走向长度大于倾斜长度,并且井田的走向长度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我国合理的井田走向长度一般为:中型矿井为不小于 4.0km;大型矿井不小于8.0km。4、统筹兼顾,照顾全局。要处理好与邻近矿井的关系,不要因为一个矿井的划分而影响到另一个矿井的合理边界。5、留有余地。划分井田应该相应的划分的大一些,

37、或是在井田范围外留一个后备区暂不建井,以备将来扩建发展。6、直(折)线原则。在不受地质条件限制时,应尽量避免曲线,以利于矿井设计和生产管理。根据以上的原则,鑫珠春矿的井田划分为北部以天官区断层为界,与王封矿井、李封矿井相邻;南部以朱村断层为界;东部以人为开采边界划分,与焦西矿井相邻。 西部也是人为划定。目前王封、李封、焦西三个矿井均已闭坑。鑫珠春矿矿区东西长 5.2Km,南北宽 2.1Km,矿区面积 10.92Km2。2.2 矿井的工业储量2.2.1 勘探类型一、井田勘探类型其勘探类型确定合理,勘探工程间距适宜,勘探工程量充足,可满足相应级别储量的控制要求。二、勘探类型及勘探线分布1、补充勘探

38、:是在矿井采区设计前进行的,主要为采区的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勘探采用井下钻探,钻孔的设计,根据所掘出的巷道来进行对照所要探明煤层的可采边界上补孔。钻孔的角度,根据钻探施工地点所在煤层的层位不同,采用不同的角度。2、生产地质勘探生产地质勘探,系指开采前的地质勘探工作,也称为采前勘探,其任务主要是在矿井补充勘探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影响采区和采面生产的一些地质问题(如地质构造、古岩溶陷落的破坏、古河流对煤层的冲蚀、上覆煤层老采空区的积水等等) 。根据开采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勘探手段。(1)物探:我矿的井下物探工作,主要是在回采工作面切割出来以后,对采面里的隐状构造进行探测;(2)巷探:本区的巷

39、探是在一些地面难以用钻探手段和物探手段查明直接诶影响生产的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3 页地址问题(如煤层中的冲蚀变薄带或尖灭带,地质构造对生产的影响范围等) ,一般用巷探;(3)钻探:在开采前的钻探工作,主要用于探放上覆已采空区的积水。2.2.2 矿井的地质储量一、矿井资源/储量分类矿井资源/储量分类是矿井设计和生产建设的主要依据,长期以来我国用于评价固体矿产资源与储量的主要依据是矿产资源的勘探程度。分类主要有经济的储量,边际经济储量,次边际经济储量,内蕴经济储量。二、地质储量计算Zd=ABM (2-1)式中 矿井地质储量,MtdZA煤层的走向长度 m;B煤层的倾斜长度

40、 m;煤层平均厚度,m;M煤层的容重,t/m 3;取值为 1.5。根据公式矿井地质储量为:Zd=5606.021629.755.281.5=7236.0375 万 t2.2.3 矿井的工业储量矿井工业储量是指在井田范围内,经过地质勘探,煤层厚度与质量均合乎开采要求,地质构造比较清楚,目前可供利用的可列入平衡表内的储量。矿井工业储量是进行矿井设计的资源依据,一般也就是列入平衡表内的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地质资源量中探明的资源量 331 和控制的资源量 332,经分类得出的经济的基础储量 111b 和 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2M11 和 2M22,连同地质资源量中推断的资源量 333 的大部

41、,归类为矿井工业储量。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图 2-1:储量的分配探明储量、控制储量、推断储量按 6:3:1 分配。经济基础储量、边际经济基础储量按 70%、30% 分配,次边际经济基础储量不计。各种储量分配表见表 2-1:表 2-1 储量分配表矿井工业储量按下式计算:Zg=Z111b+Z122b+Z2M11+Z2M22+Z333k (2-2)其中:k 取值为 0.8其中 Z111b= Zd6070=7236.03756070=3039.1358 万 tZ112b= Zd3070=7236.03753070=1519.5679 万 t探明储量(Mt) 控制储量(Mt) 推断储量 (万 t)类别 经济

42、储量(万 t)边际储量(万 t)经济储量(万 t)边际储量(万 t)数量 3039.1358 1302.4868 1519.5679 651.2434合计 4341.6266 2170.8113506.5226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4 页Z2M11= Zd6030=7236.03756030=1302.4868 万 tZ2M22= Zd3030=7236.03753030=651.2434 万 tZ333k= Zd10k=7236.0375100.7=506.5226 万 tk可信度系数,取值在 0.70.9 因为该煤层地质复杂,赋存不稳定固去 0.7总上 Zg=70

43、18.9565 万 t图 2-12.2.4 矿井的设计储量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后的储量,称矿井设计储量。即 Zs=Zg-P1 (2-3)Zs矿井的设计资源/储量P1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后的储量之和。一、 各类永久煤柱的计算1、 井田边界保护煤柱井田边界煤柱采用 50m 保护煤柱。保护煤柱煤量计算公式如下:Pb=(S 井内S 保内)/cosM0.0001 (2-4)式中Pb井田保护煤柱量,万 t;S 井内 井田边界内水平面积,m 2;S 保内 保护煤柱内水平

44、面积,m 2; 煤层平均倾角;取值为 6;M煤层平均厚度,m; 煤层的容重,t/m 3;取值为 1.5。Pb=(S 井内S 保内)/cosM0.0001=269058.36/cos65.281.50.0001=214 万 t2、工业广场的保护煤柱根据煤矿设计规范中若干条文件修改决定的说明中第十五条,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见表 2-3。工 业 资 源 /储 量3k次 边 际 经 济 的 资 源 量 2S边 际 经 济 的 基 础 储 量 M经 济 的 基 础 储 量 1b次 边 际 经 济 的 资 源 量边 际 经 济 的 基 础 储 量 2经 济 的 基 础 储 量推 断 的 资 源 量 3控

45、制 的 资 源 量 2探 明 的 资 源 量 31地 质 资 源 量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5 页据此,确定工业广场占地面积为 15 公顷,工业广场的形状为长方形,长 500m,宽300m。又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之规定,工业广场属二级保护,其围护带宽度为 20m。由井筒深小于安全深度可知,立井井筒和工业场地只需留一个总的安全煤柱。因此,加上围护带,工业广场需要保护的尺寸为:长宽=540340=183600m 2。表 2-2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指标井 型(万 t/a) 占地面积指标(公顷/10 万 t)240 及以上 1.0120-180 1.245-90 1.59-3

46、0 1.8煤层倾角 =6,煤层埋藏深度 Ho=140 m,松散层厚 h=60 m,煤层厚度 5.28 m。矿区 =70,=55,=70,松散层移动角 =45根据垂直剖面法作图,如图 2-2 所示。经计算梯形 ABCD 的面积为保护煤柱压煤面积,经计算为 S=(530+480)767/2=387335m2。保护煤柱压煤量为:Q=SM=3873355.281.5/cos60.0001= 308.3(万 t)式中:S保护煤柱面积,m2;M煤层厚度,m;煤层容重,t/m33、 其他各类的永久煤柱损失的计算方法各类永久煤柱损失的计算公式如下:P=SM/cos (2-5)式中 P永久煤柱损失煤量,万 t;S煤柱的面积,m 2;M煤层平均厚度,m; 煤的平均容重,t/m 3; 煤层平均倾角,取 6。-406-801-2014-60图 2-24、 其他各类的永久煤柱损失的计算方法中国矿业大学 2012 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6 页各类永久煤柱损失的计算公式如下:P=SM/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