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707669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 1 课,第 2 课,第 3、4 课,单元解读,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第1课 “百家争鸣”和 思想儒家的形成,知识框架,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孟子、荀子) 三 其他学派(道家、法家、墨家等),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3、代表流派和人物:,(1)道家:,老子、

2、庄子,(2)儒家:,孔子、孟子、荀子,(3)法家:,韩非子,(4)墨家:,墨子,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个流派之间争相斗艳的局面,历史现场,经济:,政治:,阶级:,文化:,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礼贤下士”,“百家争鸣”的意义,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3、的基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百家争鸣,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1. 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尊称“万世师表”“至圣”。,孔子,文,孔子的主要思想,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仁 克己复礼

4、贵贱有序 为政以德,(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亦施于人),问题:思想核心什么?如何评价?,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孔子的教育思想,子路(人名)问:“闻斯(就)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人名)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人名,就是指子路)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人名,就是指冉有)也问闻斯行诸,子

5、曰,闻斯行之。赤(人名,就是指公西华自己)也惑(迷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做事缩手缩脚),故进之(勇进);由也兼人(平时好勇过人),故退之(谦退)。”,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学习态度和方法,孔子的人性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不强调本身的善恶,“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 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至圣”),孔 子,文,“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为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孟子的主要思想,1、 人性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

6、,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 、政治学说: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性善论 仁政 民贵君轻,孟子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亚圣”),孟 子,评价:“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7、文,荀子的主要思想,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性恶论 仁义 君舟民水 唯物主义 礼法并用,曰: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控制)天命而用(利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曰: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荀子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 子,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仁 克己复礼,性相近,有教无类,君舟民水,“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仁政,仁义 王道,以德治民,民贵君轻,性本善,性本恶,春秋,战国,总结:孔子

8、和早期儒学,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2、早期儒学的影响,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你知道这些成语源自于哪个学派吗?,道,三、其他学派(道家、法家、墨家等),道,?,道,?,。,道,?,。,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道德经,图文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图文二,台风来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图文三,文,老子的主要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9、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熟知其极?”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道是世界的本原 辩证法 小国寡民 无为而治,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老 子, 具有较高的哲学性。 体现了没落贵族(奴隶主阶层)的政治需要。 带有一定的消极色彩。,评价:,庄周梦蝶图,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qu)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

10、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庄子的思想,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齐物论),庄子 道家学派代表,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庄 子,庄子名周,宋国人,曾做过漆园吏,不久隐归,著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价值。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事物都看成相对的,认为好坏、正误、大小、高低没有绝对界限。庄子将这种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运用来观察人生社会,便产生了怀疑论和消极悲观的情绪,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可怕和痛苦的,人生只是一场梦,活着不如死。,文,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法,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11、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法家的主要思想,加 强 君 主 集 权,两面:三刀:,赏罚分明,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权势,明文规定,权术,势立威,术驭臣,法制民。,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韩非子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最功利),文,止楚攻宋,兼爱,非攻,墨家的主要思想,墨 子(约前468-376年),姓墨名翟,鲁国 (今山东滕州)人。,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主张:

12、 社会根源:,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文,兼爱 非攻 尚贤,墨子 墨家创始人,墨 子,主要思想: 兼爱 非攻 节俭 尚贤,评价:代表平民利益,对比以下思想,假设是统治者,你会选哪种?,当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墨子,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 孔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者。 孟子,趣味百家,孔子说:我仁; 荀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见高低!,智慧连线,请将下列不同派别观点与相对应的派别用直线连起来:,“克己复礼”,“无为而治”,“兼爱、非攻”,“君主专制、以法治国”,没落消极奴隶主贵族,

13、没落积极奴隶主贵族,新兴地主阶层,下层贫苦民众,孔子(儒家),韩非子(法家),墨子(墨家),老子(道家),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孙卓彩 :墨学“追求平等”、“主张互利”、“重视自然”、“崇尚创新”、“向往和平”等思想具有当代价值. 黄水源: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富含着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承认和肯定,是当今解决人与人的关系的有效借鉴。 王楠:我们既要“洋为中用” 又要“古为今用”, 要从法家

14、管理思想体系, 从先秦哲人谋略中汲取丰富营养, 使我们民族诸多美德、苦干精神、聪明才智与现代科学管理结合起来,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佚名: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与学者交流,百家争鸣,(0708下泰州市高一期末联考17题)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孟子 B韩非子 C黄宗羲 D荀子,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在中

15、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下为主,君为客” 君主专制,君权神授 “民贵君轻”“君舟民水”,A. B. C. D.,D,B,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材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B,A,古人所谓“慎终

16、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要表现在( )A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B提出了争取小生产者政治权利的主张C构建了以人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 D提出了崇民惠民的具体措施,A,D,“玉”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A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 B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 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 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A,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