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等职业学校 机械大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解读,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 陈少斌,2010年5月22日,与时俱进,加强规范,矢志改革,兼顾灵活,修订大纲工作思路、工作重点,新大纲主要修订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修订现行大纲的必要性,新大纲主要特点,机械大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解读,一、与时俱进:大纲修订工作的启动与推进,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等 门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育部的两个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2008年12月13日发布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 2009年1月8日发布,现行大纲是2000
2、年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在规范教学、稳定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质量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性,公共性,基础性,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政策方面“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等 社会需求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高技术、高效率、高就业、低能耗、低污染)、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教育现状中职教育规模扩大、生源结构变化、实习实训条件改善、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明显等,现行教学大纲的修订势在必行!,经过3次会议,修订工作逐步推进。,2008年5月“公共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启动会”明确了修订背景、指导思想、工作
3、目标。,2008年8月“部分专业大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研讨会”确定了修订原则、理清思路、破解难题。,2008年11月“部分专业大类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适度调整、完善提高、精益求精。,修订工作组成员组成,参与修订工作组成员来自京、津、沪等14个省市,覆盖全国东、中、西地区;由职教一线教师、职教研究人员和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他们都是多年从事过机械类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上一轮教学大纲实施情况比较熟悉,有的老师还参与过大纲制订工作。,二、加强规范:修订大纲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1、修订大纲的基本思路,如:机械基础课程 “3合1”:“课程量变+学时量变+质变”-2000年大纲:A组合(150
4、200学时):机械工程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B选择( 80110学时):机械基础修订大纲(96128学时):机械基础 +(12)个专用教学周-,2、在修订时力图把握以下4个重点:,(1)课程设置问题,强调共性、一般要求和基本规格; 兼顾个性、扩展要求和特殊规格。,2、在修订时力图把握以下4个重点:,(1)课程设置问题,课程设置,公共基础 课程,专业 技能 课程,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及其它,基础平台 课程,专门化方向 课程,2、在修订时力图把握以下4个重点:,(2)课程结构问题,* 选学模块不是选修模块 *,基础模块,选学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实训模块,产业要素体现地域产业的结构布局;
5、行业要素采用行业颁发的标准规范; 企业要素符合企业现场的操作规程; 职业要素纳入通用工种的资格标准; 实践要素提高实习实训的地位质量。,2、在修订时力图把握以下4个重点:,(3)课程内容问题, 课程的单元实训“宜粗不宜细” 关于综合性实践模块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性环节。 关于教学过程提倡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提倡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倡导师生互动、校内外结合、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2、在修订时力图把握以下4个重点:,(4)课程实施问题,三、矢志改革:新大纲主要修订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考核,1、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主要修订内容,要保证实训项目的实施,按照每4人
6、1个小组配备必要的实训设备和工具,实训完成后要提交实训报告。,2、关于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组织教学内容,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倡导师生互动、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图文并茂、准确规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现代教学法相适应。 特别要注重各交叉内容的有机组合与平稳过渡,避免重复或相互脱节。 为方便组织教学,学生的阶段实习训练和综合实践内容可独立编写指导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反映时代特征与专业特色 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3、教材的编写, 兼顾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及基本素质等方面 体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和形式多元 根据课程的特点
7、,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特点 对阶段实习训练和综合实践内容可独立考核,4、考核与评价,四、兼顾灵活:新大纲主要特点,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新的机械类课程教学大纲主要有以下特点:1、改革呈现形式、课程结构,体现创新性2、教学要求与建议明确具体,体现指导性3、注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体现时代性,机械大类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的主要特点,机械大类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的主要特点,搭建 跨机械大类专业 公共平台,变课程的 刚性组合 为柔性组合,重视对 学生综合素质 和职业能力的 培养,新大纲的共性问题,课程性质与任务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大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总体上体现对品德与技能、学生知识与能力、当前与长远、自我安全与社会责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新大纲的共性问题,课程的教学目标 分成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阐述 教学内容的选择较高要求教学内容用*号表示,不同专业意义不同,适当取舍,新大纲的共性问题,教学方法建议 提倡采用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 倡导师生互动、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 考核与评价建议提出考核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标准的多元化,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