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年第25卷第2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第104期) JOURNA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 EDITION) V0125 No2 2009 (Sum104) 文章编号:16731646(2009)020014-04 我国宋元手工技术水平的历史定位 郭书杰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 宋元时期的手工技术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顶峰,成为中国科技史的骄傲。但宋元的政治、经济、文 化的光彩一直被隋唐和明清所遮掩。本研究以隋唐和明清作为比较对象,从区域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状况、社会
2、稳定程度以及 价值情感等因素对手工技术的影响出发,定位了宋元时期手工技术在质与量上的突出性与特殊性。 关键词:宋元时期;手工技术;历史定位 中图分类号:K24505 文献标识码:A Historical Assessment of Handy Crafts Level in SOngandYuan Dynasties in China GUO Shujie (Research center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51,China) Abstract:While handy c
3、rafts in Songand-Yuan Dynasties marked the peak of anci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political,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SongandYuan Dynasties had long been shadowed by that in SuiandTang and MingandQing DynastiesThis paper,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mpact
4、of geographic circumstance,natural resources,social stability, and social values upon handy crafts,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and peculiarity of handy crafts both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Songand-Yuan Dynasties Key words:Song-andYuan Dynasties;handy craft level;historical assessment 0引 言 1分阶段的研究
5、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当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便成为科 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有人认为,中国历史自战国 时代以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 过三次高潮:第一次在西汉,第二次在唐代,第三次 在明清。也有人认为,宋代是“东方的文艺复兴时 代”,形成了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 家争鸣”的盛况。为鉴别这两个结论,本研究从隋唐、 宋元、明清三个阶段的发明状况出发,试图用比较的 方法给予准确定位。 11 隋唐时期 1)属于新创或发明的手工技术 唐代创烧青花瓷;随着重型打纬机构出现,纬显 花织法逐渐占优势;多综多蹑和束综提花相结合,织 出多彩花纹和宽幅织
6、物;对称纹织锦;(东汉失传的) 凸版印花技术;工程建筑中用灌铸铁、铅以加强构件 间的联系;熔模铸造;铜镜创新型;吹灰法炼银;手摇 脚踏的简单车床进行切削、抛光及焊铆、鎏金、錾刻 等工艺;火药(硝石)及“飞火”;白瓷使用护胎釉工 艺;彩绘;彩瓷;搅胎搅釉瓷;釉下彩瓷器;唐三彩;多 收稿日期:20081020 作者简介:郭书杰(1967一),男,副教授,硕士生,从事专业:科技哲学。 (总第104期) 我国宋元手工技术水平的历史定位(郭书杰) 15 桅多帆平底沙船;安装木叶轮以人力踏动代替帆桨 的军用轮船;两侧有“浮板”的“海鹘”战船;水密舱结 构的木船;雕漆;家具业出现高脚桌椅;家具装饰新 工艺:
7、用染色的象牙、鹿角、黄杨木等制成花纹,镶嵌 在木器上;宣纸;雕版印刷;蒸青法制茶饼;葡萄烧 酒;“敞肩拱”桥型;拨镂法牙雕;观风行殿;活动木人 梳妆台;球形镂空银熏炉;轮轴结构水力转动浑象; 等等。 2)属于改进的手工技术 采用分节叠铸法拼铸铁器;整幅大花纹织绫;捻 金线织法;织成与缂毛技法结合,出现只有彩纬往复 而省去通纬的缂丝,可仿制书画;油布色彩众多;百 鸟羽毛裙;孔雀布;绞缬、夹缬、蜡缬和介质印花技 法;甲胄;琉璃制作技术(先前已失传);造纸新原料: 竹、檀皮、麦秸、稻草;内外柱列和梁枋互相联结的稳 固的木结构建筑;浮雕;等等。 3)科学技术书籍 捣练图、丹经内伏硫黄法、真元妙道要 略
8、、茶经,等等。 4)新兴手工业部门 制瓷业从陶瓷业中独立出来;雕版印刷成为新 兴的民间手工业部门;蔗糖业;等等。 12宋元时期 1)属于新创或发明的手工技术 开凿石油井并使用石油制品;创造用石油烟制 墨的方法;将煤炼成焦炭用于冶铁;用“灌钢法”炼 钢;冷锻法是钢铁机械处理的杰出成就;用铁矿石直 接炼成的“镔铁”;生产铜锌合金黄铜;纸币 交子,可兑换铁钱;简仪等13种天文仪器;北宋水运 仪象台;唐青花瓷失传后,新创元青花瓷;32锭水 力、畜力大纺车;织锦缎;书画装裱用宋锦;“织成”法 重纬组织的云锦;全部用金线织的浑金缎;元代“纳 石矢”织金锦;防染“药斑布”(即蓝印花布);“还魂 纸”(再生纸
9、);彩色套印;泥、木活字印刷;转轮排字 架;捣松烟和胶制墨;桐油制墨;宋代船坞使用滑道 下水法;先造船模,再按比例放大造船;附有小船、可 升降舵、密封隔舱的万石船;船头包铁皮、横尖锥的 破冰船;航海指南针(人工磁铁);元代防沙平底的大 型沙船;南宋战船:设弓弩和抛石机、撞竿等武器;宋 孝宗时采用湖船底、战船盖、海船头尾的江海两用多 桨船;重型远射兵器床子弩;抛石机;宋初冯继明发 明火药箭;宋爆炸性火药武器霹雳炮;南宋陈规 造能喷射火焰的“长竹竿火枪”;金以纸筒制作单兵 使用的“飞火枪”;南宋“突火枪”;元代始创火铳;世 界上最早的钻井工具圜刃;宋初红曲开创了用 微生物发酵法制造食用色素的先例;
10、宋有类似白酒 的谷物蒸馏酒;“筏型基础”的水下石堤;浮桥;牙雕 新创“鬼工球”象牙套球;宋鞭炮烟火技术;等 等。 2)属于改进的手工技术 在水排水力鼓风皮囊的基础上,开始利用 简单的活门式木风扇;可移动的化铁炉行炉;五 彩戗金彩绘;宋代斜坡式龙窑;元代分室龙窑;“半晒 半浸”法苎麻脱胶;黄道婆“捍、弹、纺、织”之具;桐油 竹纸代替木板制作镂空印花版印染花纹;用竹做原 料制纸;水纹纸、金花纸、山椒防蛀染纸;铜版雕印; 火球、火蒺藜(梨花)等火器;金“铁火炮”;淋卤晒盐; 河东解池种盐法;卓筒井和顿钻技术;家具、车马的 款式结束席地而坐向高脚发展;元代建筑增添大额, 采用移柱和减柱法扩大殿堂内空间
11、;砖塔结构改为 外壁、楼层、塔梯三项一体的稳固形式;砖雕技法 圆雕;彩瓷;等等。 3)科学技术书籍 武经总要、洞天清禄集、营造法式、梓人 遗制、农桑辑要、耕织图、农书、橘录、菌 谱、全芳备祖、梅谱、梦溪笔谈、造活字印书 法、墨谱、砚史、糖霜谱、北苑别录、观茶 论、茶录、北山酒经、辍耕录、木经、洗冤 集录、灸资生经、妇人大全良方、幼幼新书、 普济本事方、等等。 4)新兴手工业部门 胆铜生产是宋代新兴的化学工业,胆水浸铜法 得到普及;棉纺织代替丝麻纺织成为农民家庭普遍 的手工业,是手工业发展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染 缬加工专业化;沙糖、冰糖专业化生产;灯彩形成独 立的工艺行业;等等。 13明清时期
12、 1)属于新创或发明的手工技术 明代采矿技术的一个重要进步是使用“烧爆”法 采矿;冶铜技术中最突出的是含镍白铜的出现;炼锌 是冶金技术史上的杰出创造,对世界冶金生产有重 大的影响;明初已使用能一次发射32支的多发齐射 火箭“一窝蜂”;16世纪中叶,又创造了一种以火箭 为动力,可在水面上飞二三里的水战武器“火龙出 水”,是最早的二级火箭;杰出的火器研制家赵士桢 创制的鹰扬车不仅可以作为野战堡垒,还可以作为 渡江河的舟桥;他还从研究西方火绳枪、噜密铳人 手,先后研制成各式火绳枪10余种;戚继光御倭时 16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 创制了一种多刃形的狼牙筅,有刺、砍、勾、叉等效
13、 能;手工凿井工序(1835年四川I自贡的:(shen)海 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1793年,云南普 洱开凿斜井石羔井,已从地下直接采出岩盐); 明代发明用纺丝织成纺绸,耐磨洗,清代有宁绸、茧 绸、府绸,更坚实耐用;柞蚕绸更耐磨洗;明代创造了 双子母缂丝法;珐琅器在明景泰年间成为独特品种; 明代精练丝绸分为两步,初练用草木灰汤,复练用猪 胰汤或瓜蒌汤,这种用动植物内的生物酶使生丝脱 胶的方法是中国利用生物酶的先驱;清代康、雍、乾 三朝制瓷工艺水平达到顶峰,素三彩、五彩、珐琅彩、 粉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珍品;明代制瓷技术的最大成 是高质量白釉的烧成,它为颜色釉和彩瓷的发展创 造了条件;明代
14、设计制作了八轮车,用来运输石料。 还有一种前面用驴拉,后面人推的“双缱独轮车”,上 有拱形席顶,既可载客,又能载货,适用于长途运输; 清代又发明了巧妙地利用风力的挂帆独轮车;木材 运输使用墩坊铺成“铺厢”或用小圆木顺接成“溜 子”,放或拉木头到水边,山道高者,要设置高六七 尺、使用畜力或人力的“天车”,提升木料到溜子上, 这种机械与近代伐木业的绞车索道原理一致;明代 后期发明了分色分版套印的“恒版”和用雕版压印凸 出花纹的拱花;烟草在明万历时传人我国。清代吸烟 逐渐普遍。制烟法为晒烟;铁画(铁花)创自清初;制 成中国第一架望远镜;等等。 2)属于改进的手工技术 明代冶铁已使用焦炭和活塞式风箱;
15、冶铁技术 的另一项成就是生熟铁连续生产;顾绣等名绣形成; 清代又出现了“铁甲车”,称为“铁轿”,有四轮,车厢 覆盖铁叶作为防卫;明代沙船设置了披水板(腰舵), 还使用了升降舵(逆风行船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 的船舶技术。清代已完全利用风力,不再用桨橹);明 清家具的突出特点是构件之间完全不用钉、胶,仅凭 榫卯便做到严丝合缝,历数百年仍完好如初;铜活 字、铅活字、锡活字印书;明代后期将火器装在战车 上作为活动堡垒,专门成立了车营;煎盐工具;炼糖 采用三级炼糖法,可生产红糖、白糖和冰糖;木建筑 主要有简化梁架结构、拼合梁柱构件技术;内画壶; 等等。 3)科学技术书籍 武备志、西法神机、火攻挈要、神器
16、谱、 天工开物、陶冶图编次、陶说、髹饰录、盐 井图说、琉璃志、火戏略、鲁班经、装潢志、 竹人录、烟草谱、绣谱、等等。 4)新兴手工业部门 采煤是明代新兴的矿业;丝绸业中分化出打线 专业;清代纺织工具生产已形成专业;踹染业发展为 独立的行业;珐琅工艺;竹刻自明代中期成为专门艺 术;钟表制造修理;藤编业兴起;等等。 2比较与分析 21 量化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以季如迅先生的中国手工 业简史为参考,即使不够准确,也大致可以提供各 个历史阶段手工技术的量的比较依据】。为此,我们 把上述文字变成量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宋元时期手工技术与中国古代手工技术的纵向量化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除新兴手工业部
17、门外,其他四 项宋元均居于隋唐和明清之首。突出表现了宋元时 期手工技术的飞跃发展。 中国历史的一个突出特点,即发展上的连续性。 明清时期的手工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虽然有所发 展,但明显表现出了相对缓慢的特征。 22 因素分析 两宋立国320年,虽不及汉、唐、明、清国土辽 阔,却以封建时代无可比拟的社会发展程度,跻身于 中国古代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之列。无论是文化教育 的普及、文学艺术的繁荣、学术思想的活跃、科学技 术的进步,还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两宋都处于当 时世界的领先地位。两宋王朝的统治,长久而深刻地 影响着后世中华文明不断走向现代化。近代著名思 想家严复认为,“中国所以成于今日现象者,为善为
18、 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 也。l2l,现代史学大师陈寅恪也指出:“华夏民族之文 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I3,英国学者 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项 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 (总第104期) 我国宋元手工技术水平的历史定位(郭书杰) 17 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 如此。”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最深、最广的活字印 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都出现在两宋时期。 培根指出:“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 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为什么两宋会出现如此兴盛的局面? 两宋统治集团始终崇尚文治,重用文臣
19、,提倡教 育和养士。这与秦代“焚书坑儒”、汉代“罢黜百家”、 明清“文字狱”相比,两宋时期可谓是我国封建社会 思想文化环境最为宽松的时期,客观上促进了经济、 社会、文化的发展。由于确立“兴文教,抑武事”方针, 将“右文”定为国策,带来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活跃和 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皇帝与 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南宋时期,常有正直大臣 上书直谏,甚至批评朝政乃至皇帝的缺点。这与隋、 唐、明、清时期动辄诛杀士大夫的政治状况大不相 同。 王国维指出:“宋代学术,方面最多,进步亦最 著。”南宋是古代中国学术思想的巅峰时期,奠定了 理学新儒学的最明显标志在封建正统思想 中的主导地位;南
20、宋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平民化进程, 并出现了欧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征,如大城市兴起、 市民阶层形成、商业经济繁荣等现象,美国、日本学 者普遍把宋代中国称为“近代初期”;美籍学者马润 潮把宋代视为“世界伟大海洋贸易史上的第一个时 期”,南宋开辟了古代中国东西方交流的新纪元:依 托与外洋通商的近20个口岸和大批港口城镇,形成 了北起淮南东海,中经杭州湾和福、漳、泉的金三 角,南到广州湾和琼州海峡的全面开放格局。这种盛 况不仅隋唐未见,就是明清亦未能再现。 整个两宋时期长达320年的统治过程中,尽管 周边先后有契丹(辽)、西夏、吐蕃、金、蒙古等政权的 威胁,百姓负担也比前代沉重得多,但宋代大规模的 农民起
21、义却少于前代,这与当时人们社会地位相对 平等、社会保障受到重视、家庭问题处理妥当不无关 系。 3结论与建议 31手工技术的历史作用 手工技术自从形成以来,就与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自成一体的相互影响与制约 的关系。首先,手工技术直接决定经济繁荣。农业、畜 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使手工技术有了 提高的可能;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与手工技术互 为前提。其次,手工技术间接影响上层建筑。手工技 术所代表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社会发展中起决 定作用,是影响和推动生产关系的主要力量。上层建 筑中的政治因素或多或少地会加速或限制手工技术 的发展,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手工技术所代
22、 表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手工技术促进科 学积累。科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与提升生产力的 水平。 32手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认为,影响手工技术的因素有区域地理 环境、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稳定程度(包括战争、饥 饿、疾病等因素)以及价值情感因素(包括统治者的 态度和劳动者的倾向两方面)。 33手工技术的历史借鉴 突显人文,以人为目的,设计人性化的体制、机 制与政策法规;倚重科学,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综 合多种因素,实现协调发展;与时俱进,以特定时间 空间的特殊要求,制定个性化策略。 为此,本研究建议一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如STS 视域下的手工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进行细化研究, 如区域性手工技术的专门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季如迅中国手工业简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8,5 E2严复严几道与熊纯如书札节钞EJ学衡,1923(13):23 E3蒋天枢陈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C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