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Chin J Otolaryngol Integrat Trad反之,则会引起很多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1.1资料与方法f(f5床资料1. 1. 1一般情况:我科自1997年2月2002年12月共收治呼吸道异物患者105例,男76例,女29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69岁;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3年。异物种类:植物类81例,动物类6例,特殊类18例。异物部位:右侧支气管44例,左侧支气管36例,气管15例,左右侧支气管3例,气管及右侧支气管3例,喉部3例,左右支气管及气管1例。1.1.2异物史:确切者95例,不确切者10例。1.1.3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呛咳;气促或呼吸困难;紫给或烦躁;喘
2、鸣。1.1.4就诊情况:患者及时就医者56例,得到及时诊疗的28例;而未及时就诊的49例,得到及时诊疗的仅13例。1.1.5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片检查102人次,其中阳性、阴性及可疑分别为49,36及17人次,得到及时诊疗的分别为44,27及15人次。胸部X线透视检查37人次,其中阳性25人次,得到及时诊疗的24人次;阴性10人次及可疑2人次,均得到及时诊疗。(术前因病情危重未作胸部X线检查有11例)。1.1.6诊断情况:患者到基层医院首诊82例,及时确诊26例,复诊后又确诊14例;到上级医院复诊后及时确诊34例,误诊误治8例(其中儿科6例、呼吸内科1例、胸外科1例)。到上级医院首诊23例,
3、及时确诊21例。1.2治疗方法1.2.1麻醉选择:全麻100例,局麻4例,1例未手术。1.2.2治疗方案: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103例,伴气管切开术10例。支撑喉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1例。开胸取异物1例(因行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手术失败)o .1例未手术(自己咳出)。2讨论如何尽量减少或避免呼吸道异物的误诊误治,是我们耳鼻咽喉专科医生必须解决的间题,下面就本组误诊误治的原因进行探讨。2.1发病后未及时就医49例中,延误诊治36例,占73. 500(其中基层医院39例中,延误诊治34例占87.2%a,本院10例中,延误诊治2例占20.O0o,P0.01);及时就诊56例,延误诊治28例占50
4、.0%,Pb. 05(其中基层医院43例中,延误诊治28例占65. 1%,本院13例中,无延误诊治,PO. 01)。因此,今后需多加强防治本病常识的宣传工作,发病后及时到医院就诊,尤其应到大医院就诊。2. 2异物史确切者95例中,误诊误治51例占53. 700(其中基层医院75例中,误诊误治49例占65.3%0,本院20例中,误诊误治2例占10. Ooo,P0.01);异物史不确切者10例中,误诊误治9例占90. 0%o ,P0. 05。提示异物史不详更易导致误诊误治1.21,因为患儿有的隐瞒异物史、有的不会叙述异物史、有的发病时大人不在场、有的就诊时病情进人稳定期易使患者或家属及医生麻痹、有
5、的易与发病前的感冒症状混淆等等,因此提醒医生诊断本病时要反复追问异物史。2.3剧烈呛咳者97例中,误诊误治51例占52.6ao;无剧烈呛咳8例中,误诊误治6例占75.Ooo,P0.05。有气促或呼吸困难者65例中,误诊误治31例占47. 7%;无气促呼吸困难者40例中,误诊误治27例占67.5 00 ,PO. 05。据此充分说明患者发病的症状对本病诊断的重要性,尤其对不典型症状患者更引起误诊误治1.21,同时也提示要重点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因为本病多见于农村,且首诊于基层医院。2.4患者胸部X线片检查阳性、阴性及可疑者中,误诊分别为5,9及2人次,分别占10.2%,25.0%及11.8
6、%0。患者胸透阳性者中,误诊1人次占4.Ooa;患者胸透阴性和可疑者中,无误诊。本组说明本病胸部X线片阴性误诊误治机率最大,其次为阳性及可疑者;胸透检查误诊误治机率最小,值得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2.5首诊病例中,基层医院误诊误治56例(56/82)占68.3%;本院误诊误治2例(2/23)占8.70%;未及I四川省人民医院耳弃咽喉科(成都.610072)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年第13卷第3期.173时就医49例患者中,基层医院39例延误诊治34例占87. 2“o,本院10例中,延误诊治2例占20.00o;上述两者经丫检验,P0. 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据此说明目前基层医院对本病
7、的诊疗水平较低,函需提高。引起呼吸道异物误诊误治的原因很复杂,及时就医是关键,且尽可能到大医院诊治,大力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诊疗本病的水平,诊断时特别注意异物史不确切及无典型症状患者,胸部X线作为重要辅助检查,不断总结经验,尽量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参考文献1袁辉.呼吸道异物延误诊治分析(附5例报告).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8(5):256.2罗兰.呼吸道异物误诊5例报道.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9(2):100.(收稿:2004-03-26)(本丈编挥:李伟)沉痛悼念何宗德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耳鼻咽喉科创始人,耳鼻咽喉科专家,原
8、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顾问何宗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5月8日5时20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3岁。何宗德教授1923年1月7日出生于四川省梁平县,1949年7月毕业于前国防医学院大学部医科44期,1949年7月至1950年9月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任实习医生;1950年9月至1951年11月在南京三野后勤卫生部直属医院耳鼻喉科任住院医生;1951年11月至1952年5月在镇江解放军第三后方勤务学校任学员;1952年5月至1957年9月在上海三野后勤军需职工医院耳鼻喉科任主治医生;1957年9月至196。年1
9、0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任副主任;1960年10月至1991年6月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耳鼻喉科任主任;1991年退休;2005年被聘为曙光医院名老中医工作至今。何宗德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工作,他学识渊博,功底深厚,治学严谨,精通中西医。首创了“甲状软骨开窗术治疗早期声带癌”,在中医耳鼻喉科领域中首创穴位注射法治疗多种耳鼻喉科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受到同仁及病员肯定。主编了现代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学,与人合作著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学分册、耳鼻咽喉科100例病案集、耳鼻咽喉科全书咽科学、耳鼻咽喉科全书耳科学上册、耳鼻咽喉科全书头颈疾病、耳鼻咽喉科学辞典等专著
10、,为中医及西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及教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何宗德教授先后担任耳鼻喉科主任、耳鼻喉科教研组主任。他重视低年资医师的教学和培养,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天职。在职期间,长期承担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教学工作,并带教了3位硕士研究生。他多次参加并组织了全国性以及地区性学术活动,在1980年至1986年多次举办中医喉科全国高师班、中医喉科上海市喉科师资班、中医喉科西学中班等。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学生们的爱戴。退休以后仍热衷于对中医耳鼻喉科人才的培养。2000年至2003年期间,80高龄的何老不顾年老体弱,仍然承担由上海市卫生局主办的为期三年的“上海市中医紧缺科室人才培养学习班”的带
11、教任务。他全面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思想,即使在学生学业结束以后,仍耳提面命,关怀备至。2004年底又积极响应医院领导的号召,顺应形势的需要,创办了“何宗德名老中医工作室”,竭诚扶助中青年学者。何老为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事业鞠躬尽瘁,得到他帮助和教诲的青年学者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何宗德教授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是继承和发扬医学事业的一生。虽然何宗德教授离开了我们,使我们永远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好老师、好长辈。但他的临床经验和高尚的医德将永远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未竟的事业,立足继承、立志发扬,用更辉煌的成就来告慰何宗德教授。尊敬的何宗德教授,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