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于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的思考.pdf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700972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3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of TCM Univ.报Hunan2005年8月第25卷第4期Aug. 2005 Vol. 25 No. 4学of湖南中医学院教学研究关于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的思考张凤峨(怀化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湖南怀化418000)关键词)西医院校;(中图分类号G 424.西医专业;中医学;2文献标识码A教学文章编号)1000-5633(2005)04-0056-02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不能为现代医学所取代,所以一直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医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被列人西医院校非中医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然而,西医院校普遍存在着中医

2、学课程教学时数少和内容多的间题,且教学周期集中,既无前导课预备知识又无后续课的联系巩固,加上中医理论本来就深奥、抽象玄妙,因此学生感到难学、难理解、难记忆,易滋生偏见和缺乏认同感。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中医理论,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并能初步运用中医药知识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为将来进一步深造,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打下基础,这始终是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难点。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如下一些肤浅想法,以与同仁商榷。过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并把所学的新知识纳人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的迁移贯穿其中。中医学教学

3、是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形成了与中医理论不同的西医的认知思维模式之后进行的,要求学生从中医学角度重新认知人体,原有的认知思维模式存在一个急剧的转型,把迁移规律引用到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师引导下顺利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1发挥教师专长,分章节任教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牵涉面广,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内外妇儿临床常见疾病、经络瑜穴、针灸等内容,一个老师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有深人的研究,亦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成为专家,所以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不要由一位老师包揽整门课程的教学,应在进行教学之前,尽量结合中医教师的实际情况,根据个人专长和研究方

4、向,分配好不同章节与任课时段,使任教内容各有侧重和适当发挥,还可安排不同任教老师开展不同内容的学术讲座,拓展学生思路,扩大学生知识面。2充分利用“迁移规律”,促进新旧知识嫁接学习的迁移是指先前所获的认知结构对于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某种影响,其本质就是依据客观事物的共性或本质特征将他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借助于3讲好中医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西医院校学生一般是在学完了西医基础课程甚至还学了部分西医临床课之后才开展中医教学的,这对于已经接受了较长时间现代医学教育的学生来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5、不理解甚至不接受中医的情况,为了正确对待这一问题,给西医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教学,尤其重要的是第一堂课必须也应该是向学生讲述“学习中医的意义与方法”。可以说,第一堂课的效果能够决定余下所有中医课时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中医的态度端正与否、目的明确与否、兴趣浓厚与否、欲望强烈与否、激情高与否、参与积极与否、气氛活跃与否以及对中医教师尊敬与否等都决定于这一堂课,正如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具体可从中西医的本质区别、中医的科学性、中医的长处、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医是民族的需要(“兴国必兴医”)、中医是世界的需要(当今世界中医热21)等方面展开话题。4精选教材内容,认真备课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动

6、性首先表现在对教材的态度上,倘若让教材牵着鼻子走,或照本宣科,即使再加两倍的课时也不够,这样势必会出现“老师满堂灌”与“学生满堂抄”的被动学习局面。我们既要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又要不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习对象的专业知识水平有所取舍,在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下,确定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重点放在收稿日期2005-05-17作者简介张风娥(1967一),女,副教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医学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第4期张凤娥关于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的思考保持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上的整体优化。以实现教学内容性较强的内容,这样既省时间又突出重点。5改进教学方法,

7、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中医理论的特点,课堂教学组织结构主要是教学知识层次和逻辑展开顺序、教师导学与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媒体利用与教学效率结构的有机综合,其组织方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师主导教学的成败。教学知识层次和逻辑展开顺序首先要求教师向学生阐明本学习单元在整个学科结构中的位置与层次,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为后继内容的理解与联想提供空间,而后逐层逐级展开教学内容,并遵循逐步分化和逐步统合的原则,交叉使用两条互逆的途径即由一般到特殊和由特殊到一般。课堂上应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除老师口述和黑板板书外,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资源使知识的传递直观形象,如图表、挂图、实物、模型,VCD、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方式,

8、促进知识的双重表征即语义表征和图象表征的结合,加强学习的认知弹性,尤其是多媒体课件能扩大单位时间内的信息输出量,有助于解决中医课时少和内容多的问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穿插一些提问和讨论,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清主次,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对所授内容的学习和掌握;结合故事情节,利用现代语言表达,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对比方法,前后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论联系临床,注重实践操作,以增强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鱼渔皆授”,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学,教会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等。6结合专业,学以致用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根据不

9、同学生日后的工作实际,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讲授时要有针对性,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各有侧重,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如临床医学专业侧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临床技能上,重点讲授中医对疾病的分析、推理归纳及理法方药知识,务求讲述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中医各家学说和不同流派的理论特点,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还可适当介绍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医药的研究进展,提出中医急待发展和解决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可较多地采用讨论和学术讲座式的教学方法;妇幼专业还要着重讲授与妇女儿童有关的中医知识;护理专业则以理解中医理论体系为主,适当减少中药、方剂各论的教学,重点讲述

10、中医基础理论,并增加中药食疗、调理、针灸、推拿按摩等实用7讲求语言艺术,增强吸引力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除了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雄辩的口才,也就是说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教师应有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素质的集中体现。古代学者认为,教师“以舌耕为业”,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描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一个有良好语言素质的教师,其语言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使教学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相反,教师语言素养不高,就会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往往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失败。因此教师的

11、语言历来为教育家所重视,在中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语言上应该:声情并茂,富有感染性;深刻含蓄,富有启发性;浅显易懂,富于通俗性;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条理清晰,富有逻辑性;机智灵活,富有针对性;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增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因为“记忆来源于注意”。8体现人文特点,培养良好医德在整个中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刻意体现中医学的人文特点,将中医学的学术模式和文化模式结合起来,可通过阐述中医学的发展史与学术史、形成和发展的人文背景、哲学思想,以及对生命观、疾病观和诊疗技术与应用实践等方面的介绍,来展现中医学的文化特点,使学生既接受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

12、育,又加深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差异,丰富临床诊疗技术,开阔思路,拓展视野。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古人云:“医之道,必须先正己,然后正物”。古代医家如华佗、孙思邀等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华佗与曹操的故事,反映了华佗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权威所屈的高尚品德;唐代孙思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有举世称颂的高尚医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师要通过医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明白行医必先学会做人。参考文献:1柯雪帆.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第四卷伤寒及金匾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5.195-196.2l廖育群.阐释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Jl.科学文化评论,2004,1(3):21一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