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历史课如何引导学生反思 摘要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不但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
2、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在我以前的教学中多强调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效益,而轻视课前准备,更忽视课后反思,长期以来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对课程问题的反思与拓展,更忽视了学生在课
3、后反思中的提高与进步。以至于出现“死知识”的现象。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习与反思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习惯反思,通过反思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站在山脚或半山腰是很难看清山的全貌的,甚至还会迷路,望而生畏,但站在山顶时则容易看清山的全貌,豁然开朗、一目了然。学生学习时大多存在着只看内容不看目录的现象,不利于对知识的整理和积累。上课时,应首先帮助学生构建各章节的知识框架,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全文,从而知晓该如何分析本节与前面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做到融汇
4、贯通,把教材吃透学活。进而启发学生自我提问:我是如何看书的?我是不是存在这种现象?以后该如何改进? 如:上“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提问学生:前面一课内容是什么?(文化的革命的十年)与本课内容有何关系?教材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整个一部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前面叙述的、化运动和都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中国人民继续探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完成了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本课分成几部分?(两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何联系?(第一部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第二部分是立法工作的开展,是第一部分的
5、工作的继续。) 这个问题的提出就促使学生对教材体系、结构进行反思,揣磨编者的意图,掌握知识网络,把握历史发展方向。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东拉西扯,想到哪,讲到哪,概念模糊。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从哪些方面入手?就要引导学生反思:这场战争涉及哪些国家?(英、中)这些国家当时的社会状况如何呢?分析一个国家的状况从哪些方面分析?(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这些方面分析得出什么结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必然来到落后的封建国家中国展开侵略。)这是什么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中国的禁烟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反
6、思刚才的答题思路及过程,提出:怎样才能保证准确、完整?(必须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既要考虑国际因素又要考虑国内因素;既要想到根本原因,又要想到直接原因;既要分析政治状况,更要分析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情况。) 再如:比较题如何回答?如比较两次革命的异同点。让学生回忆每场革命的知识点(背景、原因、对象、性质、领导阶级、主力、纲领、特点、结果、影响)。指出: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 三、纸上得来就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的学生对课本上的概念一知半解,甚至不理解。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要引导学生及时反问: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何这样说?如:书上提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对新民主主义革
7、命如何理解?(革命对象、领导阶级、主力、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为什么说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领导阶级发生了变化)这样,学生对新民主主义这个概念有了了解,也对书上的这段话有了充分的认识,记忆也更加深刻。 再如:课本上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是这样叙述的: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它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实行的是资产阶级专政,政体形式是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这样学生也就掌握了对宪法性质的分析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经常提出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促使自己的思维由问题水平转移到加工过程的水平,激发原认知加工的过程,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以指导
8、未来的学习。 每上完一节内容后,要回头整理,本课内容共讲了哪些问题?我掌握了哪些?达到了预期目标了吗?学到了哪些方法?哪些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检查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上课是否注意力集中?我对此节内容感兴趣吗?为何会开小差?以后如何克服?该怎样使自己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另外,上完一阶段内容后,带领学生回想目录,登高望远,反问自己:我这阶段学到了什么?本阶段内容有哪些?阶段特征是什么?然后分专题归类,点、线、面结合,构成知识网络。这阶段学习兴趣、劲头自我感觉如何?有无动力和毅力?如何改进? 教师常进行教学反馈,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而学生常进行课后反思则有助于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反思是一种过程,学会反思是一种经验,让我们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在古人谦和、温柔的注视中,在时代风云际会的变迁中,用理性、优雅、夺目的光芒,映照未来,成就明天!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