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平时的教学中,总不缺乏一些这样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还兴趣盎 然,越学越成了一种负担,学生的这种现状是怎么形成的?归根究底,还是学生缺乏了一种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的思维结构,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缺乏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如何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需要不断学习并改革的。 一、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 曾听一位家长说过:现在辅导不了自己的孩子了,例如只知道化学式是利用化合价写出来的,具体的内容都忘了。多少年后,我们的学生也会这样,他可能会忘记很多具体的化学知识,但是一些基本的化学观念却深深地印
2、在脑海里。 例如学完化学式,我们知道一种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恒定的;学完质量守恒定律,学生明确的不只是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守恒,更多的还有原子种类和个数的守恒、元素种类和质量的守恒;学完化学方程式我们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都有恒定的质量比。有了这些化学基本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其中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恒定的质量比可以确定某化合物的化学式,利用原子个数守恒可以解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问题,利用化学方程式和原子个数守恒也可以推理某个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元素种类和质量守恒可以帮助判断某些可燃物中所含的元素种类,如果再有机结合化合物中各元素恒定的质量比,进一步推测出可燃物的化学式也并
3、非难事,并且整个过程看来是那么水到渠成。 再如,学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后,学生明白了一种“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则混合物减少的量就是该成分的含量。单纯从教材表面来看,好似这个实验思路对学生初三的化学学习并无其它用处,我们也是往往学到此就戛然而止,其实细细看来,它恰恰能帮助学生解决最棘手的实验设计题或计算题。在测定Cu-Zn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时,往往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加足量的酸液,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混合物总质量减少确定H2的质量再进行计算,第二种方案加足量的酸液,通过测定固体质量减少确定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再进行计算。大多数学
4、生觉得难以理解的是第二种方案,其实这也是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思路的一种迁移应用。 学完初中化学,学生会形成“微粒观”、“元素观”、“质量守恒观”、“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两面性”、“绿色化学”等基本观念。这些基本的化学观念,不但能帮助学生轻松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保持住最原始最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具有一种持久的价值,能让学生将学习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或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上。 二、合理提出问题,帮学生完善科学思维结构。 从化学教学的角度看,问题能唤起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优化学生的科学思维结构,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是“渔”,是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之“渔”,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样一来,不但能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运用于社会生活中。 例如在复习CO2与碱溶液反应时,针对C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现象,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又层层递进的探究课题。提出问题1:如何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最终得出两种思路的方案。方案一抓住化学变化中生成新物质的实质,向反应后的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等,冒出气泡或生成沉淀,证明生成了新物质Na2CO3,从而进一步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案二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得到的启发,反应掉密闭容
6、器内的气体而又不产生新的气体,会造成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从而出现一些特殊的现象。由此学生想到将集满CO2的试管倒扣在盛有NaOH溶液的水槽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明显上升,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正当学生满怀成功喜悦之情时,提出问题2:有同学认为方案二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你认为该方案不完善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的好奇心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惊讶之余,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联想到CO2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现象的出现可能与水有关。正当学生认为该轻松一下的时候,进一步提出问题3:针对方案二,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至此完全掀起了一个学习的高潮,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初步得出做对比实验的想法,
7、经过他们亲自实验验证,观察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最终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在整个交流环节中,通过创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活动,共同解决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如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类比、归纳、分析综合、假设论证、模型化方法等,能更好地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一种突出开放的教学情境中,达到主动研究、自主获取知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帮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有效的、合作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着学生进行,教师要敢把时间交还给学生。化学课程标准侧重的也是学生
8、的“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可以是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从信息的给予、问题的设计、结果的讨论、过程的反思等角度组织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参与的过程,通过主动探索未知知识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 在这种合作的课堂中,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心的交流,这种合作既指以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也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不仅作聆听者,还要做参与者和解惑者,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在活泼、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学习,体验到一种快乐的心理体验,强化和巩固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出浓厚的化学兴趣。 实实在在的高效课堂,不但能使学生知识积累、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也一定能实现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双赢。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