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职德育教学的改革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总觉得知识理论性过强、深奥,讲深了,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未达到大纲要求的标准,很难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对学生而言,上德育课就是讲大道理,讲理论,听起来因无味而觉得吃力;甚至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不能达到其教学效果。因此,如何上好德育课,结合我几年的教学实际情况看,认为要从教师教育的观念和教师实施的教学方法两方面的转变进行改革,以达到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1.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1.1 由“教师权威”变“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权威。无论教师是从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等教学管
2、理角度看,还是从观念更新、思想信念的确立等“价值取向”角度看,教师的权威是不容学生漠视的。在教师绝对的“权威性”教育下,学生的选择只能是无条件的顺从,不乱来,按照教师的吩咐去完成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权威”面前,交出了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放去了自由意志,同时因为是学生已经习惯了顺从,学生根本没有自主权,学生也就不可能通过自己大脑独立思考问题,这样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现代教育强调确立民主平等教育观,这一观点认为,在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变教师权威为民主平等观,
3、使教师成为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以及异想天开的设想,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勇气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和尊重,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例如: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有创意的问题,教师要满足学生的意愿给予解答,并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如果教师一下子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教师可以诚实的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懂,下来我们大家再探讨,相信同学们得出的答案比老师还快一些,这样,学生就信心百倍的超越老师,也给了学生一个宽松的心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的健康心理。 1.2 由“旧教材观”变“新教材观”。旧教材观是以课本为本的教教材,这种思想
4、要抛弃;新教材观认为,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旨,教材是达到目标要求的一种载体,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树立开放的,动态的教材观,合理在开发重建教材。这种“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要确立。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应成为转变教学观念的首要环节。例如:在职业指导教学中,第一章的内容因与德育教材有重复知识,这样教师可一带而过,减少教学时间,但在求职适应这个内容,因为学生即将要面临就业,教师要帮助学生求职取得成功。因此,我大量收集与面试相关的知识与学生共探讨,现场让学生尝试面试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求职能力。这个内容我就加大教学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其实,在
5、新课程改革下,教材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弹性,给教师留出了开发和选择的空间,教师不要只满足于让学生撑握书本现有的知识,要大胆超越教材, 为学生留出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2.1 由“灌输式”教学变“案例”教学。灌输式的教学结果是许多学生在学习德育时的感慨,因为从概念到概念,以理论理,就事论事,空乏说教,只有抽象的理论,没有具体生动的实际,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呢?因此作为德育教师,就应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烦燥为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变“灌输式”教学为“案例”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为职校的德育教
6、师,我认为平时要注意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平台,收集一些具有生活化、本土化、专业化的教学案例进行讨论与交流。使德育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看到别人的故事,想到自己的人生。对修正学生的思想素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健康成长。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我在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内容时,我用电视里心理访谈栏目节目中“断绝母女关系”案例与学生进行交流,案例中的母亲是亿万富翁,女儿一直依靠母亲生活,直到30岁都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次开口向母亲要2万元钱,母亲就立马与女儿断绝母女关系,这案例让学生懂得,家境再好都不能依靠一辈子,人最终还是靠自己的。 2.2 由“单一性教
7、学”变“多样性教学”。单一性教学过于强调统一,以单一的标准、内容、方法去统一个性多样的学生。教学结构的单一性,表现在课堂教学结构基本是“教师教材学生”的单向传递,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信息交流。教学评价的单一性,表现在只要求一个分数评价,只重视结果评价,缺乏过程评价,只有教师的评价,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缺乏学生发展能力的平台。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只用“一言堂”的讲授教学方法。这种单一性的教学就只能是“教教案”、“教教材”,而不是“教学生”,课堂就摆脱不了“闷气”,学生成为“板鸭子”的沉闷课堂。 现代教育则强调以多样性教学观指导课堂教学。首先,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
8、听的旧局面,代之于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其次,要变“统一认识”为“各抒己见”,激发课堂教学思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一性教学观为多样性教学观,促使师生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对话、互动去探求未知世界和进行创新活动的实践过程,学生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地接受和掌握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发现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不盲目追星”内容时,我先问:你们崇拜谁,为什么?有的学生会说
9、他崇拜的是外表美,而有的会说他崇拜内在美,这时,我就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你喜欢外表美还是内在美?最后我再进一步引导,很美的一盆花,如果不浇水,不施肥,没有支撑它成长的营养,这种美丽能持续长久吗?让学生讨论得出答案后,再肯定如果能有外表美与内在美是最好的。在老师启发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学生思维。 2.3 由“单一做题作业”变“全程跟踪实践作业”。过去,只有用做练习题来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如何,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基本上没有多大改观,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除了课后练习外还要增加让每生都制作一册成长册,是供学生使用的个人整体素质综合评价手
10、册,也是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其内容以引导和培养学生自我德育教育为主,借助教材设计,要求学生将全面记录和评价学生对每一节的学后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有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等内容。教师每周进行一次批阅学生的成长册,使得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与与班主任沟通,与学生的沟通,尽可能为学生解决学生身上的错误思想,成长册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全过程的跟踪,使学生在自我德育教育的同时,能及时获得新信息,不断修正自我德育教育的内容。 总之,德育课程改革,不是对原有课程全盘否定,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开拓和整合,使德育教育教学更有实效性,效果达到最大化。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