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及运用方法.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698136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及运用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及运用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及运用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中专语文阅读教学中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及运用方法 随着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引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地认识到,学生并不是知识的储蓄罐,而是具有实践性的认知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传统方法加以分析,有继承,有创新,大胆探索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新模式。笔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进行设疑驱动教学,收到了一定效果。 一、设疑驱动法的概念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设疑驱动法,是指教师通过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学,教师着意营造“问号”教学氛围,将疑问当作引导学生思考的火种,把授课内容“缩略”成若干个问题,以此作为切入点,由浅至深、由表入里,从

2、而抓住阅读的本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深化学生思考的深度。当学生逐步掌握了设疑的技巧,养成了自我设疑的习惯,并将其运用于日常阅读学习中去,则对其提高提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颇有益。 二、设疑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要领和主要方式 1、精心设疑。教师要善于选准课文的关键来精心设疑。 一般从中心思想、线索、结构、人物评析,语言艺术诸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可于全篇文字中抓住线索设疑,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全文,而不是在文章的表面浮游,或一叶障目,或以木为林。精心的设疑,犹如投石激浪,可以催化学生探寻意识的萌动。教师要在学生困惑处设疑,易错处设疑,还要在学生无疑处设疑。设疑要尽可能少而精,抓住

3、关键,富于指导、启发性。 2、引导质疑。 教师的精心设疑,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如果操作不慎或过于频繁,则可能会落入“牵牛式”提问的俗套。因此,我们不仅要精心设疑,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阐发个体对文章的观点。 如教沈从文的边城时,笔者在简要介绍小说故事后,着意点了一句:作者通过对“翠翠”等人物的描写,讲述了一个“谁也没有错”的悲剧故事。同学们在初读之后,分组讨论,针对对此说法提出了许多质疑,如:“翠翠父母生了她后,一死了之,留下一老一小相依为命,难道不是错吗?”“翠翠知道大人们很忙,却想突然失踪,让爷爷来找她,这样不是很不懂事吗?”“傩送为了兄弟间的亲情,毅然放弃爱情,根本不为翠翠着想,让她

4、一个人守着渡船等待,这样做对翠翠公平吗?”显然,学生的质疑都是针对“谁都没错”而言的,这些质疑虽然浅显,但却为教师分析小说的时代背景,引导同学们讨论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着陆点”。当师生共同沉入文本,走入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走入湘西茶峒那群淳朴的山民中去,一步步将这些“质疑”化解时,学生对小说主旨和内涵的体会显然较之初读要深刻、准确多了。 3、指导解疑。由设疑问难到释疑解难是一个深入阅读,发展思维的过程。创设设疑的条件,指导解难的方法,使学生主动探求正确的答案,是设疑法的重要内容。 如在讲解将进酒时,笔者就“李白究竟想出世还是入世?”进行设疑,学生大多会选择“出世”。此

5、时,则可以通过对李白起伏一生的介绍,通过对诗中“天生我才必有用”以及自比“陈王”等内容分析,通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诗句的对照思考,来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在出世与入世中矛盾挣扎,在刻意说服自己出世的同时,始终不放弃入世的希望”这一复杂情绪,深化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4、鼓励设疑。 教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因此,教师的设疑往往只是抛出的“砖”,为的是引来学生自我设疑的“玉”。学生一旦掌握了自我设疑,而且养成了设疑释疑的习惯,就会激活思维,打开思路,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和升华。所以,教师不妨尝试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自我解疑释疑,

6、以培养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在讲解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开篇即让学生对课题设疑,然后讨论互答。学生往往会提出“这句诗的出处?”“为什么以诗作题,而不直接以荔枝为题?”“这七个字中有四个信息,课文里是否都写到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文章脉络就基本清晰了。 三、设疑运用的误区及对策 1、找准关键,注重点拨,避免频繁发问 随着认识心理学中“学生自主加工信息”这一核心理论的日益深入,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悄然退出。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却是频繁发问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或仓促应

7、答,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往往晗首微笑,不时赞赏,结果是“师不知所云,生不知所学。”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频繁发问式教学,表面看去,似乎是学生在主动学习,但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注意把握两个关键。首先,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于课文而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能开启心智,激活思维,引导其进行深层多向的思考与探析。其次要有敏锐地洞察、果断地把握学生思维流向的教学机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时常会碰到这样两种情形:一是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还

8、没有完全讲完,学生就回答得天衣无缝,一步到位。此时,教师就不必再按教案中的步骤一一追问,而应顺应学生的思维,提升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推进;另一种是教师反复追问,学生仍茫然无语。此时,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放一放,转而通过举例、引用、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转换思考的角度,再渐渐地将其思路“牵”回原题,以求突破。 2、当断则断,言辞客观,避免评价模糊。在一些课堂上,我们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愿轻易评价学生,更不肯去否定学生,为的是避免其自尊受挫,而一旦学生回答正确,则给予过度的称赞和不切实际的褒奖,这都是不正确的。质疑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就是思考的结果。这些发言或准确到

9、位,或有失偏颇,或相当精彩,或平淡苍白,但无论如何都是学生的一次努力和尝试。作为教师,必须在第一时刻给予评价,而且必须做到客观准确,言辞肯切。诚然,过于直白的批评会打击学生的信心,阻断学生探索的勇气,但过度的称赞亦不可取,它只会迷惑学生于一时,使其在满足中失去继续体验和思考的激情,以及深入探究的动力。 设疑驱动教学法是中专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贯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成功运用设疑法的关键在于用“引而不发”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发性动机,启发学生敢质疑、会解疑,从而变“听而少得”为“思而多得”。当然,如何运用得当,运用到位,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理解文本,运用文字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