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层智能建筑物防雷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李忠州 驻马店市气象局 摘 要: 本文探讨了高层智能建筑物防雷特点, 给出高层智能建筑物防雷设计要点, 重点分析高层智能建筑物防雷施工技术要点。关键词: 高层智能建筑物; 防雷设计; 施工技术; 要点; 作者简介:李忠州 (1963-) , 男, 河南省漯河人, 大专, 工程师, 从事雷电防御工作。1 高层智能建筑物的防雷设计要点1.1 确定建筑物防雷等级在对建筑物的防雷类别进行划分的过程中, 除了对建筑物的功能定性进行考虑外, 还要结合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根据防雷规定可以将民用建筑物划分为2、3 类防雷建筑物。1.2 确定保护范围避雷针和避雷线的空间保护
2、范围受到布局形式和高度的影响较大。被保护的结构尺寸直接决定了避雷线的布局形式。1.3 合理的构造措施防直击雷, 接闪器的选择可以是单独的避雷针或者避雷网或两者的组合体, 也可以选择建筑物金属物的表面作为接闪器使用, 应始终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建筑物内的引下线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的主钢筋、消防梯、金属烟囱或者钢柱等。在设计高层建筑物的接地装置时, 如果存在钢筋混凝土地梁, 可以将地梁内钢筋连接成环形接地装置;若不存在, 可以在建筑物四周没有钢筋闭合条形混凝土基础内, 直接在槽坑外沿敷设镀锌扁钢, 进而组成环形接地。防侧击雷, 如果建筑物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应将钢筋和钢构架进行可靠连接;建筑
3、物的引下线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柱内的钢筋或者是钢柱;在建筑物 30m 以上的位置处, 将防雷装置分别与门窗、栏杆等金属设备之间进行连接;如果高层建筑物内存在组合柱和圈梁, 可以直接选择圈梁内的钢筋作为均压环, 若高层智能建筑物内有圈梁和组合柱, 可以每间隔 3 层在外墙敷设 1 圈镀锌扁钢用作均压环。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 应始终遵循就近的原则, 应将高层智能建筑物内的设备外壳、构架、管道等金属物根与防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相连。对于电缆金属外皮和平行敷设的金属管道, 若净距离1m, 可以选取金属跨接, 而跨接点之间的间距应在 30m 以内;若交叉净距离1m, 应在交叉处跨接。2
4、高层智能建筑物防雷施工技术要点2.1 接闪器应结合女儿墙的宽度来设置避雷带支撑高度, 若女儿墙宽度过大, 可以增加避雷带支撑高度;在建筑物几何转角处增加避雷小针的布设;应使建筑物顶部的金属设备和金属构件都在避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内, 否则, 应将避雷装置与避雷带进行等电位连接;应始终确保各种被保护设备与避雷装置之间的距离在规定范围内;对于第 2、3 类防雷建筑物, 可将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 若屋面钢板的厚度0.5mm, 应增设其它防雷装置。2.2 引下线引下线的数量和直径大小直接影响分流效果, 如果引下线数量较多, 每根引下线分摊到的雷电流会减少, 引下线之间的感应范围也会缩小。为了避免雷电对高层
5、智能建筑物的危害, 不断降低引下线中的电压电感强度, 可以将均压环布设在高层智能建筑物的中间部位。2.3 均衡电位如果高层智能建筑物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以自然捆绑和焊接钢筋相结合, 具备有等电位防雷设计的要求。应将接闪器分别与建筑物内的梁、柱、板、基础之间可靠焊接、搭接或者绑扎, 做好金属管线和金属设备之间卡接或焊接, 整个建筑物就成为稳定等电位体。对于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高层智能建筑物来说, 不仅有较高稳定性, 还可以满足均衡电位设计要求。2.4 接地设计接地设计在高层智能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若高层智能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是混凝土, 接地装置可用基础钢筋替代;如果不是, 则在距离基础
6、槽合适的位置处提前预埋周圈式的接地装置, 同时保证建筑物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 3m。若高层智能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是混砖结构, 可以使用“引下线接地”模式。2.5 屏蔽设计应做好高层智能建筑物的屏蔽设计, 选择笼式避雷网的方式有效屏蔽电磁脉冲。当建筑物的结构构造、楼板和楼内的钢筋数量较少、钢筋密度与规定的标准不相符等情况, 工作人员应结合建筑物的整体情况, 适当增加网格的密度。2.6 布线设计为了提升高层智能建筑物屏蔽的可靠性水平, 可以使用金属管套住电线;在高层智能建筑物的中心部位设置主干线的垂直部分, 还要确保其与引下线主筋之间的距离符合规范, 若管线线路较长, 需要将线路 2 端的接地处理做好;分别引入天线线路和电源线路;重点考虑布线的屏蔽措施和部位, 还要在重要线路上安装压敏电阻、避雷器等保护装置。参考文献1林金旭, 倪凌霄.高层智能建筑防雷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 2012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