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 3 月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2018 年 3 月济南市一模(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府、大同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
2、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 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征。”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石。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
3、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有力焉。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注】穵(w)运:明
4、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B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C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D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10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字”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所取,与“名”有所关联。B“嘉靖”是明朝一位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皇帝当政只有一个年号。C御史是古代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D“石”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百二十市
5、斤为一石,十斗为一石。11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宋仪望弹劾仇鸾挟寇自重,但奏疏被皇帝压下。后来,他又写了十二条策略陈述自己对政务的看法。B在河东巡察盐务时,宋仪望请求开通桑乾河至宣府、大同府的军饷通道。皇帝让大臣们商议,最终未获批准。C宋仪望曾因得罪严嵩,被其借故贬官。但在严嵩倒台后,他屡屡得到提拔重用,在抗倭和加强海防方面做出了贡献。D宋仪望忠于职守,他根据皇帝的旨意,给大臣洗冤,创建了表忠祠;给忠臣杨邦乂加固坟墓,在宗祠祀典里记载其事迹。12D(“根据皇帝的旨意”理解错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民输白粮京师,辄
6、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2)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13.(1)当地百姓把白粮运到京城(供宫廷和百官用) ,却往往(因此而)家道破败。宋仪望就命令每个粮区各自分出一些公共田地,根据百姓的徭役情况分给他们田地来赡养家人。 (每句 1 分,整个句子通顺 1 分) (2)等到仪望受命督察三殿门建设工程,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私下接受商人金钱,托付欧阳必进使商人参与工程,仪望坚决不同意。 (每句 1 分,整个句子通顺 1 分)参考译文:宋仪望,字望之,是江西吉安永丰人。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被派到吴县任知县。当地百姓把白粮运到京城供宫廷和百官用,却
7、往往因此而家道破败。宋仪望就命令每个粮区各自分出一些公共田地,根据百姓的徭役情况分给他们田地来赡养家人。他禁止火葬,创建子游祠,建立书院,惠及民生的政绩非常显著。后来被朝廷征召,得到了御史的官职。他弹劾大将军仇鸾仗着讨伐贼寇而自以为是,他的这个奏疏被皇帝放在手里不处理。以后,他又写了条陈,针对当时的政务讲了十二种策略。在河东巡察盐务时,他请求开通桑乾河至宣府、大同府的军饷通道,说:“此河发源于金龙池,流经甕城驿古定桥,与多条水路相通,向东流一千余里,直入卢沟桥。这中间只有大同卜村有比较密的石障,宣府黑龙湾的石崖比较险峻,但是不过五十里,水浅的地方也不过二三尺,疏通凿理十分容易。以前的大同巡抚侯
8、钺,曾经乘小艇到怀来,经过卜村、黑龙湾,平安行船没遇到危险。又从怀来逆流而上,载了三十石米,运到古定河,足以便利漕运,适合征运粮草。 ”当时正在实行挖河运粮的办法,三十石粮食到达京城往往只剩下一石了。宋仪望的奏疏一到,皇帝就让大臣们商议。兵部尚书聂豹说:“河道挖成了,不但可以做漕道,还能制约敌人的骑兵。 ”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说:“做这件事路途太远,徭役太重。 ”于是就作罢了。宋仪望不久探望母亲回来。入朝后,状告胡宗宪、阮鹗奸贪,阮鹗被抓。这二人都是严嵩的心腹,严嵩因此很不高兴。等到仪望受命督察三殿门建设工程,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私下接受商人金钱,托付欧阳必进使商人参与工程,仪望坚决不同意。工程竣工后
9、,作为奖掖,他被提升为大理右寺丞。严世蕃想以此为功讨点感激,仪望请求马上回去,并无什么谢意,严世蕃更加恼怒。此时正赶上天灾考察京官,欧阳必进迁职吏部,仪望于是整日闲坐,无所事事,就被贬到夷陵作判官。严嵩失势后,仪望升任霸州兵备佥事。他请求到涿州管治,取消了马户逋税。后又升任大名兵备副使,改任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击破倭寇,之后据此上陈加强海防建设事宜。皇帝下诏同意他的请示。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想罢免仪望,考功郎刘一儒力挺仪望,于是降官二级,补任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万历二年,张居正任相理政,欣赏仪望的才能,升任他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府等地。他曾上奏,减轻所属郡地的灾赋。当时来自海上的威
10、胁比较小,文武百官不愿意打仗,仪望就与副使王叔果加强战备建设。后来倭寇果然来了,他就在黑水洋组织防御,战果很大,因此升任右副都御史。之前有被洗雪冤情的建文帝所属大臣,仪望就创建了表忠祠,在南京祭祀他们。宋代的忠臣杨邦乂,是仪望的同乡,葬于江宁,年数久了坟茔渐渐湮没,仪望就为他加固墓葬,把他的事迹记载在家族宗祠祀典里。以前的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都不受张居正所喜欢,仪望却在朝廷上举荐他们,后来张居正渐渐失去了对仪望的信任。万历四年,被调整任南京大理卿。转年又改任北京,后被弹劾罢官归乡。宋仪望少时师从聂豹,私下里很欣赏王守仁,又曾经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一起游学。王守仁命终祭祀的时候,宋仪望帮
11、了不少忙。宋仪望被罢官后在家居住,数年后去世。2018 年 3 月淄博滨州一模(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夏侯亶,字世龙,车骑将军详长子也。永元末,详为西中郎南康王司马,随府镇荆州,亶留京师,为东昏听政主帅。及崔慧景作乱,亶以捍御功,除骁骑将军。天监六年,出为平西始兴王长吏、南郡太守。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服阙袭封丰城县公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所悦服在郡复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啤颂美焉。亶为人美风仪,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辩给能专对。宗人夏侯溢为衡阳内史,辞日,亶侍御坐,高祖谓亶曰:“夏侯溢于卿疏近?”禀答曰:“是臣从弟。 ”
12、高祖知溢于亶已疏,乃曰:“卿伧人,好不辨族从。 ”亶对曰:“臣闻服属易疏,所以不忍言族。 ”时以为能对。普通六年,大举北伐。先遣豫州刺史裴邃自南道伐寿阳城,未克而邃卒。乃加亶使持节,驰驿代邃,与魏将河间王元琛等相拒,频战克捷。寻有密敕,班师合肥,以休士马,须堰成复进。七年夏,淮堰水盛,寿阳城将没,高祖复遣北道军元树等稍进,亶帅湛僧智、鱼弘等通清流涧,将入淮、肥。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寿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亶轻刑薄赋,务农省役,顷之民户充复。大通二年,进号平北将军。三年
13、,卒于州镇。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亶历为六郡三州,不修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亶二子:谊,损。谊袭封丰城公,历官太子舍人,洗马。太清中,侯景入寇,谊与弟损帅部曲入城,并卒围内。 (节选自梁书夏侯亶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服阕/袭封丰城县公/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所悦服/B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服阕/袭封丰城县公/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所悦服/C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服阕/袭封丰城县公/居州甚有威惠/为边
14、人所悦服/D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服阕/袭封丰城县公/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所悦服/10.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古代“除、擢、迁、谪、贬、徙、转”等常表示官职变化, “除”常表示“任命、授职” 。B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 “持节”或“假节”的称号。C “石”在古代是一种容量单位,十石为一斗;也是一种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石。D洗马是官职名,汉时亦作“先马” 、 “前马” ,太子出行时为前导,是太子属官。11.C (C 项“十石为一斗”不妥,应为“十斗为一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
15、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夏侯亶屡有战功。永元末,他跟随父亲镇守荆州,平叛崔慧景之乱;在北伐时,他率湛僧智等人击败魏军。B夏侯亶言辞机敏。皇帝问他和夏侯溢的关系时责备他粗鄙无礼,不好分辨“族” “从” ,他的巧妙应对让时人称赞。C夏侯亶爱护百姓。在寿春时,他轻刑薄赋,发展农业,减少徭役,使人口增加。他死后,百姓为了纪念他,为他立碑置祠。D夏侯亶不喜奢华,节俭率性。他先后在各地担任官职,但不修产业,常把所得的俸禄和赏赐随即送给自己的亲朋故友。12.A (A 项“他跟随父亲镇守荆州”不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亶为人美风仪,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辩
16、给能专对。 (5 分)(2)寻有密敕,班师合肥,以休士马,须堰成复进。 (5 分)13.(1)夏候亶为人有风度,容貌俊美,为人宽厚有器量,他涉猎文史知识,与人对答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每句 1 分,整体通顺 1 分,重点关注划线处翻译)(2)不久有密诏,命令他班师回合肥,来使兵马得到休整,等待淮堰修成后再进军。 (每句 1 分,整体通顺 1 分,重点关注划线几处翻译)2018 年 3 月潍坊市一模(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元佑三年,范忠宣公 注 为尚书右仆射,有吴处厚者,以蔡確题安州车盖亭诗来,宣仁太后得之,怒曰:“蔡確以吾比武后,当重
17、谪。 ”吕汲公为左丞,不敢言。忠宣乞薄確之罪,不从。忠宣因乞罢,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刘挚罢,哲宗与宣仁太后复用忠宣为右相。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呜呼,宣仁后之所以望忠宣者,群臣莫及也。哲宗亲政,吕汲公欲迁殿中侍御史杨畏为谏议大夫,忠宣曰:“天子谏官当用正人,杨畏不可用。”汲公方约畏为助,谓忠宣曰:“岂以杨畏尝言公耶?”忠宣曰:“不知也。 ”盖上初召忠宣,畏尝有言,上不行,忠宣故不知也。后杨畏首叛汲公,凡可以害汲公者,无所不至。一日,哲宗震怒,谓门下侍郎苏辙曰:“卿安得以秦皇、汉武上比先帝?”苏门下下殿待罪。吕汲公等不
18、敢仰视,忠宣从容言曰:“史称武帝雄材大略,为汉七制之主,盖近世之贤君。苏辙果以比先帝,非谤也。陛下亲政之初,进退大臣不当如呵斥奴仆。 ”哲宗怒少霁。罢朝,苏门下举笏以谢忠宣曰:“公佛地位中人也。 ”苏公与忠宣同执政,忠宣寡言,苏公平昔若有所疑,至此方知其贤。章惇用事,吕汲公南迁,忠宣斋戒上书救汲公,惇怒,亦谪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忠宣欣然而往,每诸子怨章惇,忠宣必怒止之。江行赴贬所,舟覆,扶忠宣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章惇为之哉?”至永州,公之诸子闻韩维少师谪均州,其子告章惇以少师执政日与司马公议论多不合,得免行,欲以忠宣与司马公议役法不同为言求归,白公,公曰:“吾用君实荐以至宰相,同朝论事
19、,不合即可,汝辈以为今日之言,不可也。有愧而生者,不若无愧而死。 ”诸子遂止。(节选自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第十四)注范忠宣公:范纯仁,谥忠宣。范仲淹次子,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B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C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D宣仁太后寝疾宰辅入问后留忠宣曰卿父仲淹可谓忠臣在章献太后朝劝后尽母道在仁
20、宗朝劝帝尽子道卿当似之10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知,主持,管理。文中的“知颍昌府” ,即担任颍昌府知府之职。B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可以记事。文中苏辙“举笏” ,有羞愧之意。C斋戒,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D安置,宋官吏被贬,轻者称送某州居住,稍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11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范忠宣公不畏权势,敢于直谏。宣仁太后认为蔡確以诗诽谤自己而大怒,要重惩蔡確,范忠宣公直言劝谏,请求减轻对蔡確的处罚。B范忠宣公知人善任,举才公正。吕汲公欲任杨畏为谏议大夫
21、,多少有些出于私心的考虑;而范忠宣公却放弃了与杨畏的个人恩怨纠葛。C范忠宣公沉着镇定,处事灵活。哲宗震怒,他及时出言相劝,并指出其做法的不妥之处,化解了君臣间的一场危机,赢得了苏辙的信任。D范忠宣公心胸宽广,品德高尚。为了搭救吕汲公,范忠宣公也被章惇贬谪外地;但他还是欣然前往,并时常告诫儿子们不要心存怨恨。12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后杨畏首叛汲公,凡可以害汲公者,无所不至。(4 分)(2)江行赴贬所,舟覆,扶忠宣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章惇为之哉?”(6 分)13(1)后来杨畏首先背叛了汲公,凡是可以用来陷害汲公的手段,他没有什么不用的。 (4 分,一句
22、 1 分,语句通顺 1 分)(2)江中行船,到他贬官的地方,船翻了,人们扶忠宣公出来,他衣服全都湿了,还回头对儿子们说:“这难道也是章惇干的吗?” (6 分,一句 1 分)参考译文:元佑三年,范忠宣公担任尚书右仆射,有一个叫吴处厚的人,把蔡確题安州车盖亭诗呈上,宣仁太后见到后,大怒,说: “蔡確把我比作武后,应当重重地责罚。 ”当时,吕汲公担任左丞,不敢为此说话。忠宣公请求减轻蔡確的罪责,太后没有听从。忠宣公于是就乞求免除自己的职务,以观文殿大学士身份担任颍昌府知府。刘挚撤职后,哲宗与宣仁太后重新起用忠宣公担任右相。宣仁太后病重,宰辅们入宫探问病情,(要离开时, )太后留下忠宣公说:“你的父亲
23、范仲淹可以说是一位忠臣,在章献太后朝时曾劝太后尽行为母之道,在仁宗朝时就劝皇帝尽行为子之道,你应当像你的父亲一样。 ”哎,宣仁太后对忠宣公的期望,朝中各位大臣没有能比得上的。哲宗主持朝政,吕汲公想任命殿中侍御史杨畏作谏议大夫,忠宣公说:“天子的谏官应当任用端正之人,杨畏不能被任用。 ”吕汲公正想让杨畏成为自己的辅助,对忠宣公说:“难道是因为杨畏曾说过对你不利的话吗?”忠宣公说:“我不知道(有这种事情) 。 ”原来皇上当初召用忠宣公,杨畏曾在皇上面前说过对他不利的话,皇上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所以忠宣公并不知此事。后来杨畏首先背叛了汲公,凡是可以用来陷害汲公的手段,他没有什么不用的。一天,哲宗大怒
24、,对门下侍郎苏辙说:“你怎么敢把秦皇、汉武拿来与先帝相比?”苏门下走下殿去等待治罪。这时,吕汲公等人不敢仰视皇上,忠宣镇定沉着地说:“史书上称赞汉武帝的雄材大略,认为他是汉朝七制之主,是近世以来的贤明君主,苏辙果真拿他们与先帝相比,这不是诽谤啊。再说,陛下刚刚主持朝廷政务,不应当像呵斥奴仆那样地对待大臣。 ”哲宗怒气稍微缓解。退朝时,苏门下举着笏板向忠宣公表达谢意:“您是佛一样的人啊。 ”苏公与忠宣公同朝执政,忠宣公少言寡语,苏公平常对他好像有所怀疑,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贤明。章惇掌权,吕汲公被贬谪到南方,忠宣斋戒后上书救汲公,章惇大怒,也让他降职作节度副使,贬谪到永州。忠宣公欣然前去任职,每当他
25、的几个儿子怨恨章惇时,忠宣公一定会发怒制止他们。江中行船,到他贬官的地方,船翻了,人们扶忠宣公出来,他衣服全都湿了,还回头对儿子们说:“这难道也是章惇干的吗?”到永州后,他的几个儿子听说少师韩维贬谪均州,韩维的儿子把少师执政时与司马君实意见多不合的情况告诉了章惇,而免于贬谪,也想把忠宣公与司马君实争议役法不和的事情告诉章惇来求得回京,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忠宣公,忠宣公说:“我因为司马君实的推荐才官至宰相之职,同朝议论政事,意见不合的情况是可以的,你们几个却想把这作为回京的借口,不行。心有愧疚而求取生路,不若心中无愧而死去。 ”几个儿子于是就终止了这种打算。2018 年 3 月济宁市一模(一)文
26、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左鼎,字周器,永新人。正统七年进士。明年,都御史王文以御史多阙,请会吏部于进士选补。帝从之。尚书王直考鼎及白圭等十余人,晓谙刑名,皆授御史。而鼎得南京。寻改北,巡按山西。时英宗北狩,兵荒洊臻 ,请蠲 太原诸府税粮,以苏其困。也先请和,抗言不可。寻以山东、河南饥,遣鼎巡视,民赖以安。律,官吏故勘平人致死者抵罪,时以给事中于泰言,悉得宽贳 。鼎言:“小民无知,情贷可也。官吏深文巧诋,与故杀何异?法者,天下之公,不可意为轻重。 ”自是论如律。景泰四年,疏言:“巡按所系尤重,毋使初任之员,漫然尝试。其余百执事,皆当慎择而久任之
27、。”帝颇嘉纳。未几,复言:“国家承平数十年,公私之积未充。臣请痛抑末技,严禁游惰,使归南亩,裁冗员以省虚糜。开屯田而实边,料士伍而纾镶 。专以务农重粟为本,而躬行节俭以先之,然后可阜民而裕国也。 ”章下户部。尚书金濂请解职,帝不许。鼎言亦不尽行。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帝善其言,下诏甄别,而大臣辞职并慰留。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鼎、聪等乃共论吏部尚书何文渊、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侍郎张敏、通政使李锡不职状。锡罢,文渊致仕。鼎居官清勤,卓有声誉。御史练纲以敢言名,而鼎尤善为章奏。京师语曰:“左鼎手,练纲口。 ”自公卿以下咸惮之。鼎出为广东右参政。会英
28、宗复位,以郭登言,召为左佥都御史。逾年卒。(选自明史左鼎传有删改)【注】涛臻(jin zhn):接连来到。蠲(jun):除去,免除。贳(sh):赦免。纾镶(sh xing):纾,缓解;镶:军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B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C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D逾月以灾异偕同官陈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黜罢其尤用清政本10.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英宗”为
29、古代皇帝谥号之一,是英宗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B “府”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明清时期二级行政区划,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C “执事”在文中是指办事的官吏,在“敢以烦执事”一句中主要用于对对方的敬称。D “屯田”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11.A(“英宗”应是庙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左鼎熟知刑律,秉公执法。他反对滥用职权,坚持依法办事。他还善写文章,在京城,他和练纲享有“左鼎手,练纲口”的美誉,B左鼎情系民生,心系百姓。连年兵荒,他上书请求减免税收,以缓解百姓的困苦;他还亲自巡视察看灾情,
30、使百姓能够安定下来。C左鼎忠于朝廷,建言献策。他建议谨慎选择官员,重视农业生产,裁减冗杂人员,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D左鼎光明正大,耿直磊落。也先求和,他直言进谏。林聪请求他实名弹劾奸恶的官员,他接受这一请求,整肃了官场的不良风气。12.D(“林聪请求他实名弹劾”错,原文“给事中林聪请明谕鼎等指实劾奏”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小民无知,情贷可也。官吏深文巧诋,与故杀何异?(5 分)(2)专以务农重粟为本,而躬行节俭以先之,然后可阜民而裕国也。(5 分)13.(1)百姓不明事理,酌情宽恕是可以的。官吏罗织罪名,蓄意毁谤,与故意杀人有何区别?(
31、5 分。注意“贷” “深文巧诋”等词语的翻译)(2)专门以从事农业重视粮食为根本,并亲身奉行节俭把它放在首位,然后可使人民殷实国家富裕。(5 分。注意“躬行” “先” “阜” “裕”等词语的翻译)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左鼎,字周器,永新人。正统七年进士。第二年,都御史王文认为御史多有空缺,请知会吏部在进士中选人补缺。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尚书王直考查左鼎和白圭等十多人,认为他们通晓熟悉刑律,都授与御史一职。而左鼎得以授任南京。不久又改派到北方,任山西巡按御史。当时英宗被掳掠到北方去,战争造成的饥荒灾祸接连来到,左鼎请求免除太原各府的税粮,以缓解他们的困苦。也先求和,左鼎直言上书不可答应。不久因山东、
32、河南闹饥荒,朝廷派遣左鼎巡行视察,百姓依靠他得以安定下来。依照法律规定,官吏故意在审问百姓时致人死亡的要接受应有的惩处,当时因为给事中于泰的进言,都得到了宽恕。左鼎说:“百姓不明事理,酌情宽恕是可以的。官吏罗织罪名,蓄意毁谤,与故意杀人有何区别?法律是天下的公论,不可以任意减轻或加重”从此按法律定罪。景泰四年,左鼎上书说:“巡按的职责尤为重要,不要让刚刚上任的官员,随便尝试。其他的官员,都应当慎重选择并长期任用他们。 ”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又进言说:“国家太平数十年,公私的积蓄都不充足。臣请求彻底地抑制工商业,严厉禁止闲游懒惰,使他们回归农田,裁减冗杂人员以节省不必要的浪费,开垦屯
33、田而充实边疆,照料士卒而使军饷充足。专门以从事农业重视粮食为根本,并亲身奉行节俭把它放在首位,然后可使人民殷实国家富裕。 ”奏章下到户部,尚书金濂请求解除职务,皇帝不允许。左鼎的进言也没有全部施行。过了一个月,因为灾害怪异,和同官陈述纠正弊端抚恤人民的七件事。末尾说:“大臣中不乏奸恶邪僻之人,应罢免其中最严重的,以使政权的根本清明。 ”皇帝认为他说得对,下诏甄别官吏,而大臣辞职都予以劝慰挽留。给事中林聪请求皇帝明确命令左鼎等人指明实际的人弹勒上奏,左鼎、林聪等就共同上疏陈述吏部尚书何文渊、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侍郎张敏、通政使李锡不称职的情况。李锡被罢免,何文渊退休。左鼎为官清廉勤奋,声誉卓著。
34、御史练纲以敢于进言闻名,而左鼎尤其善于书写奏章。京城有句话说:“左鼎的手,练纲的口。 ”从公卿以下都害怕他们。左鼎出任广东右参政。恰逢英宗复位,因郭登进言,召入任左佥都御史。过了一年去世。2018 年 3 月日照市一模(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祖随,散骑常侍。父仲任,治书侍御史。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太守韩伯见之,谓藩叔尚书少广曰:“卿此侄当以义烈成名。 ”州府辟召,不就。高祖素闻藩直言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军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
35、以克赵也。 ”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曰:“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 ”明旦,攻城,陷之。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遗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许。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 ”又从征司马休之。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高祖呼藩令上,藩顾曰:“藩宁前死耳!”以刀头穿岸,少容脚指,于是径上,随之者稍多。既得登岸,殊死战,贼不能当,引退。因而乘之,一时奔散。高祖
36、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至河东,藩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元嘉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曰壮侯。(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B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直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C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立数丈休之临岸置阵
37、无由可登D徐逵之败没高祖怒甚即日于马头岸渡江而江津岸峭壁直数丈休之临岸置阵无由可登10.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居丧,也称守丧、值丧,是古人对去世的父母或祖父母表达哀悼之情的习俗。B阙指王宫前的高大建筑物。拜阙即向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以表示对皇上的尊敬。C食邑指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 “食邑五百户”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封赏。D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年号纪年的方法始于汉武帝,每位皇帝可有多个年号。11.C l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胡藩忠义节烈,不慕仕途。他幼年丧父,极尽孝道,太守韩伯见到他后,对他高度评价。
38、面对州府的征召,他没有就任。B胡藩镇定自信,稳定军心。在征讨鲜卑时,众人对飞入高祖帐篷中的大黑鸟非常惊恐,都认为是不祥之兆,而胡藩认为这预示着胡人归顺。C胡藩敢于直言,竭尽忠心。当年他对刘毅的诡异行为早就有察觉,极力阻止高祖和刘毅会面,并劝说高祖抓住时机除掉刘毅,但是高祖没有听从。D胡藩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在江津战役中,他身先士卒,沿着狭窄陡峭的岩壁径直而上,士兵受其鼓舞奋勇杀敌,最后大胜。12.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高祖乃遣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5 分)(2)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
39、而反。(5 分)13.(1)高祖就派遣胡藩等人偷偷前往,到达之后,就攻下此城,敌军看城已被攻陷,立刻溃败逃走,回去整月守卫广固城。【评分标准】5 分。潜:偷偷(地)。既:之后。克:攻下。累月:整月,连月。各 1 分,句意 1分,意思对即可。(2)胡藩向来善于骑射,上岸后就射击敌军,中箭倒地的敌人有十多个,敌军全都撤退,胡藩全部收缴敌人丢弃的物品返回。【评分标准】5 分。素:向来。应弦:中箭。悉:全(部)。反:返回。各 1 分,句意 1 分,意思对即可。2018 年 3 月菏泽市一模(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曾开字天游。少好学,善属文。崇
40、宁间登进士第,调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责监大宁监盐井,匹马之官,不以自卑。建炎初,奉诏驻潮阳招捕处寇,讫事,乃之镇。居二年,尽平群盗。复以中书舍人召,论:“车驾抚巡东南,重兵所聚,限以大江,敌未易遽犯,其所窥伺者全蜀也。一失其防,陛下不得高枕而卧矣。愿择重臣与吴玠协力固护全蜀。 ”尝言:“太祖惩五季尾大不掉之患,畿甸屯营,倍于天下,周庐宿卫,领以三衙。今禁旅单弱,愿参旧制增补之。 ”帝悉嘉纳。时秦桧专主和议,开当草国书,辨视体制非是,论之,不听,遂请罢,改兼侍读。桧尝招开慰以温言,且曰:“主上虚执政以待。 ”开曰:“儒者所争
41、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 ”桧曰:“若高丽之于本朝耳。 ”开曰:“主上以圣德登大位,臣民之所推戴,列圣之所听闻,公当强兵富国,尊主庇民,奈可自卑辱至此,非开所敢闻也。 ”又引古谊以折之。桧大怒曰:“侍郎知故事,桧独不知耶?”他日,开又至政事堂,问:“计果安出?”桧曰:“圣意已定,尚何言!公自取大名而去,如桧,第欲济国事耳。 ”然犹以梓宫未还,母后、钦宗未复,诏侍从、台谏集议以闻。会枢密编修胡铨上封事,痛诋桧,极称开,由是罢,以宝文阁待制知婺州。开言:“议论妄发,实缘国事。 ”力请归。桧议夺职,同列以为不可。以病免,闲居十余年。开孝友厚族,信于朋友。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
42、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其留南京,刘安世一见如旧,定交终身。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选自宋史曾开传 ,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B. 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C. 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D. 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10.【答案】 C 10. 试题分析:句中“也”后断开;“游酢”人名,不要断开;“日读”的宾语是“论
43、语” ,后面断开;“则”转折,后面断开;“会意”一个词语,不要断开。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迁本指变动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B. 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C. 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唐宋开始,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所属各部的最高长官均以侍郎称之。D. 梓官,古代帝、后的棺材以梓木制做,故历代以梓宫称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此指徽宗灵柩。11.【答案】 C 11. 试题分析:题中 C 项,各部最高长官叫“尚书” , “侍郎”是副长官。12. 下
44、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曾开忠于职守,不因官小自卑。他在监理大宁监盐井时,不因官小而轻视职事;奉旨进驻潮阳期间,他尽心尽力,用了两年时间平定当地贼寇,B. 曾开深谋远虑,进言很有见地。他曾建议皇帝选择值得信赖的大臣加强四川的边防,杜绝敌人的野心;也曾建议皇帝依照旧制增补禁军。C. 曾开正气浩然,不与秦桧为伍。他敢于与秦桧做正面斗争,不同意向金国求和;秦桧曾对曾开软硬兼施,曾开不为其所动,因此被贬知婺州。D. 曾开笃信好学,秉行儒家教义。他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与朋友交往守信用而闻名;在南京时,刘安世与他一见如故,定下终身之交。12. 【答案】C12. 试题分析
45、:题中 C 项,曾开“因此被贬知婺州”错,依据原文被贬婺州的应是胡铨。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 (5 分)(2)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 (5 分)13. 【答案】(1)儒者所争执的是义,如果是不符合道义的,即使是高官厚禄也不会回头看一看。希望听听用来对待敌人的礼节。(2)因此他在朝廷上遇到事故,面临大节考验却无法强迫他更改意志,师友的渊源,原本是他这样做的理由。13. 试题分析: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苟:如果;愿:希望;所
46、以:用来;故:因此;不可夺:不可强迫他更改意志;有所自:他这样做的理由。参考译文:曾开字天游。年轻时好学,善于做文章。崇宁年间进士及第,调任真州司户,多次升迁至国子司业,后又提升为起居舍人,代理中书舍人。宫中起草制书,有许多议论驳斥,违逆当权宰相的心意,降官为太常少卿,责令监督大宁监盐井,是个只有一匹马的小官,但并不因此而自卑。建炎初年,奉诏令驻潮阳招安捉拿虔州贼寇,事情完毕,于是让他去镇守虔州。过了二年,所有寇盗都讨平。又召还他任中书舍人,论述说:“皇帝车驾巡视东南地方,大军聚集之地,以长江为险阻,敌人不易轻率进犯,他们所希图的是整个四川。一旦失去那里的防卫,陛下就不能高枕而卧了。希望选择可
47、倚重的大臣与吴玠合力巩固卫护整个蜀地。 ”曾经进言说:“太祖鉴于五代末年本末倒置指挥不灵的忧患,京城附近的驻军,比天下兵马多一倍,卫护皇宫的宿卫军,由三衙统领。现在禁军部队力量薄弱,希望参照从前的制度加以增补。 ”皇帝全都欣然采纳。当时秦桧专权主张和议,曾开应当起草国书,辨析了体制不正确,辩论这事,不听从,于是请求罢免,改兼侍读。秦桧曾经招曾开用温和的话安慰他,而且说:“主上空着执政的位子来等待你。 ”曾开说:“儒者所争执的是义,如果是不符合道义的,即使是高官厚禄也不会回头看一看。希望听听用来对待敌人的礼节。 ”秦桧说:“就像高丽对于本朝那样罢了。 ”曾开说:“主上凭借圣德登上皇位,是臣民推崇
48、爱戴的,是各位圣人所听到的,你应当使兵强国富,尊崇君主庇护人民,怎么可以自卑自辱到这个地步,不是曾开所敢于听见的。 ”又引证古代道理来折服他。秦桧大怒说:“侍郎知古代的事,秦桧难道不知道吗?”又一天,曾开又到政事堂,问:“究竟怎么办?”秦桧说:“皇上心意已定,还说什么!你自管捞个大名声走了,像秦桧这样,只不过想要办成国家的事罢了。 ”然而还因为先帝灵柩没有归还,母后、钦宗没有回国,诏令侍从、台谏官集合讨论上报皇帝。适逢枢密编修官胡铨上密封奏章,痛斥秦桧,极力称扬曾开,因此而被罢免,以宝文阁待制为婺州知州。曾开说:“妄作议论,实在因为是国家大事。 ”极力请求还乡。秦桧提议夺职,同官认为不行。因病
49、免官,闲居十多年。曾开孝顺友爱亲厚族人,对朋友守信用。他守历阳时,跟从游酢学习,每天读论语 ,求之于文字的记载得不到时,就反过来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每当有所领会,就快乐得忘记吃饭。他留守南京时,和刘安世一见如故,定下终身之交。因此他在朝廷上遇到事故,面临大节考验却无法强迫他更改意志,师友的渊源,原本是他这样做的理由。2018 年 3 月烟台市一模(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李彦颖字秀叔,湖州德清人。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第,主余杭簿。守曹泳豪夺酒家业为官监,利其赀具,彦颖争之。泳怒,戒吏煅炼,不得毫发罪。调建德丞,改秩。时宰知其才,将处之学官;或劝使一见,彦颖耻自献。御史周操荐为御史台主簿